◎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一单元第一课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必修5)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字注音不全正确的一项

    [     ]

    A.发(jī) (zhuàn)
    B.祐(pì) (áo)
    C.辱(diàn) 倒(shuò)
    D.过(duō) (xǐng)
  •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尴尬 刺配 迤逦 盘缠
    B.鼎礼 朔风 髭须 彤云
    C.沽酒 浑家 销耗 央娩
    D.接风 干碍 噎住 穷玉
  • 下列句中加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迤逦不想来到沧州(颠沛流离)小二换了汤,添些下饭(就着菜把主食吃下)
    B.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从来)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惹事)
    C.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消息)只见那个官人和管营、差拨两人讲了礼(说明礼节)
    D.又得林冲主张陪话(出头做主,为他说好话)这两个人来得不尴尬(不正派)
  • 下列句中的“将”与“只见林冲走将入店里来”的“将”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

    A.宫使驱将惜不得。
    B.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
    C.林冲钻将出来。
    D.果品酒馔只顾将来。
◎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一单元第一课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必修5)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各组中的“与”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     ]

    A.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
      只见那个人将出一两银子与李小二道……
    B.独卿与子敬与孤同。
      进,与操遇于赤壁。
    C.这人莫不与林教头身上有些干碍?
      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
    D.传令与诸将。
      递与三藏。
  • 下面句子中,加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清明时节,我们相伴去郊外踏青。一路上,四野风光宜人,大地一派生机。途中在田埂上休息,真有如坐春风的感觉。
    B.最近,长江流域水灾严重,小陈又将奔赴灾区采访,临行前他有个不情之请,求我帮忙照顾他生病的年迈的母亲。
    C.平儿明知是谁偷了茯苓霜,但投鼠忌器,怕伤了那主人探春的体面,所以不愿去起赃。
    D.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这次再版的长篇小说的作者都是很有名气的,如陈忠实的《白鹿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B.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要有前瞻性,要为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这一办学宗旨服务。
    C.巨能体饮平衡饮料作为竞赛指定饮料将为运动员在长跑过程中保持身体良好状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D.恐怖分子的猖獗,要求国际反恐怖主义力量要更加紧密地联合起来,才能保证世界范围内的和平。
  • 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后面的1、2题。
      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闪入来。看时,前面那个人是军官打扮,后面这个走卒模样,跟着也来坐下。李小二入来问道:“可要吃酒?”只见那个人将出一两银子与李小二道:“且收放柜上,取三四瓶好酒来。客到时,果品酒馔只顾将来,不必要问。”
    1、文中的两个“闪”字用得非常精妙,请分析两个“闪”字的艺术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没有直接说出这两个人是谁,而是通过李小二的观察来进行叙述,从写作技巧和表达效果两方面来看,这样写可以起到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一单元第一课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必修5)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文后的1~3题。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西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1.这一段里几次写到大风雪,请分析描写自然环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那雪正下得紧”一句中“紧”字的妙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这段文字中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林冲还想在草料场过一冬,表明林冲屡遭磨难,此时却并无反心,一心只想逆来顺受,以待出头之日。
    B.林冲雪夜沽酒不忘带上花枪,说明他对奸人陷害已有防范。
    C.盖火的细节暗示草料场失火并无林冲半点责任。
    D.拽门、锁门、带钥匙的细节描写,说明林冲办事精细,小心谨慎。
  • 阅读下面一段选文,按要求解答1~4题。
      那时正是三月尽,天气正热。
      智深道:“天色热!”叫道人绿槐树下铺了芦席,请那许多泼皮团团坐定。大碗斟酒,大块切肉,叫众人吃得饱了,再取果子吃酒。
      又吃得正浓,众泼皮道:“这几日见师父演拳,不曾见师父使器械;怎得师父教我们看一看,也好。”智深道:“说得是。”自去房内取出浑铁杖,头尾长五尺,重六十二斤。众人看了,尽皆吃惊,都道:“两臂没水牛大小气力,怎使得动!”智深接过来,飕飕的使动;浑身上下没半点儿参差。众人看了,一齐喝采。
      智深正使得活泛,只见墙外一个官人看见,喝采道:“端的使得好!”智深听得,收住了手看时,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众泼皮道:“这位教师喝采,必然是好。”智深问道:“那军官是谁?”众人道:“这官人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名唤林冲。”智深道:“何不就请来厮见?”那林教头便跳入墙来。两个就槐树下相见了,一同坐地。林教头便问道:“师兄何处人民?法讳唤做甚么?”智深道:“洒家是关西鲁达的便是。只为杀得人多,情愿为僧。年幼时也曾到东京,认得令尊林辖。”林冲大喜,就当结义智深为兄。智深道:“教头今日缘何到此?”林冲答道:“恰才与拙荆一同来间壁岳庙里还香愿,林冲听得使棒,看得入眼,着使女锦儿自和荆妇去庙里烧香,林冲就只此间相等,不想得遇师兄。”智深道:“智深初到这里,正没相识,得这几个大哥每日相伴;如今又得教头不弃,结为弟兄,十分好了。”便叫道人再添酒来相待。
      恰才饮得二杯,只见使女锦儿,慌慌急急,红了脸,在墙缺边叫道:“官人!休要坐地!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林冲连忙问道:“在哪里?”锦儿道:“正在五岳下来,撞见个诈见不及的把娘子拦住了,不肯放!”林冲慌忙道:“却再来望师兄,休怪,休怪。”
      林冲别了智深,急跳过墙缺,和锦儿径奔岳庙里来;抢到五岳楼看时,见了数个人拿着弹弓,吹筒,粘竿,都立在栏干边,胡梯上一个年少的后生独自背立着,把林冲的娘子拦着,道:“你且上楼去,和你说话。”林冲娘子红了脸,道:“清平世界,是何道理,把良人调戏!”
      林冲赶到跟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喝道:“调戏良人妻子当得何罪!”恰待下拳打时,认得是本管高大尉螟蛉之高衙内。
      当时林冲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软了。高衙内说道:“林冲,干你甚事,你来多管!”原来高衙内不晓得他是林冲的娘子;若还晓得时,也没这场事。见林冲不动手,他发这话。众多闲汉见斗,一齐拢来劝道:“教头休怪。衙内不认得,多有冲撞。”林冲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众闲汉劝了林冲,和哄高衙内出庙上马去了。
      林冲将引妻小并使女锦儿也转出廊下来,只见智深提着铁禅杖,引着那二三十个破落户,大踏步抢入庙来。林冲见了,叫道:“师兄,哪里去?”智深道:“我来帮你厮打!”林冲道:“原来是本管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时间无礼。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智深道:“你却怕他本管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着使女锦儿自和荆妇去庙里烧香。(     )
    (2)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     )
    (3)引着那二三十个破落户。(     )
    (4)不认得荆妇,时间无礼。(     )
    (5)大踏步抢人庙来。(     )
    (6)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     )
    2.选文是从哪几方面去刻画林冲的?可以看出林冲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他与鲁智深的性格是否相同?请结合文中内容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中有细节描写,请找出并分析其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讲究伏笔照应,试找出并分析其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完成1~6题。
    父爱无价

      很多年以前,有一个非常富有的男人和他那年轻的儿子生活在一起,他们两人都非常热爱收藏艺术品。他们一起环游世界,并且只把最好的艺术珍品添加进他们的收藏品中去。它们被挂在他们家中的墙上,装饰门庭。当这位日渐衰老的鳏夫看着他那唯一的儿子成为一位经验丰富的艺术品收藏家的时候,心里就感到非常欣慰。尤其令他引以自豪的是,当他们与世界各地的艺术品收藏家进行交易时儿子那高超的鉴赏力以及敏锐的生意头脑。
      那年冬天,他们的国家卷入了战争。因此,这个年轻人离开了家,奔赴前线,为国而战。才过了短短的几个星期,这位老人就收到了一封电报,说他那至爱的儿子牺牲了。心神狂乱的老人孤独寂寞地独自面对着即将到来的圣诞节,心里充满了痛苦和悲伤。
      圣诞节的早晨,一阵敲门声唤醒了这位神情沮丧的老人。他打开房门,看见一位手里提着一个非常大的包裹的士兵正向他敬礼。
      士兵向老人自我介绍道:“我是您儿子的一位朋友。我有一些东西要给您看。”
      老人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裹,里面露出一张纸。他轻轻地把它展开,原来是一幅肖像画,画的正是他那至爱的儿子。虽然,这幅画不是出自一位天才画家之手,自然也称不上是天才之作,但是它对那个年轻人脸部的细节特征把握得很准,可以说是惟妙惟肖。
      睹物思人,看着儿子的肖像画,老人仿佛又看到了儿子一样,老泪纵横,久久说不出话来。良久,他才强忍住悲伤,向眼前的这位士兵道谢,并说他将把这幅肖像画悬挂在壁炉的上方。
      儿子的这幅肖像画成了他最为珍贵的财产,它使得他对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里收藏的那些所谓无价珍品的兴趣也黯然失色。他还经常对邻居们说,这幅画是他迄今为止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春天到了。可是这位可怜的老人却得了一场大病,不久就去世了。根据老人的遗愿,他所有的绘画珍品将在新的圣诞节那天拿出来拍卖。圣诞节终于到了。那些艺术品收藏家从世界各地聚集到了拍卖现场,热切地盼望着竞买那些世界上最引人入胜的绘画珍品。
      拍卖会由拍卖一件任何一家博物馆的藏品目录上都没有的绘画作品开始。它就是那个老人儿子的肖像画。拍卖师向众人征求一个拍卖的底价,但是会场里却像死一般沉寂。
      “有谁愿意出价100美元买下这幅画吗?”拍卖师问道。
      仍旧没有人说话。又过了一会儿,从拍卖厅的最后面传来一个声音:“谁要买那幅画啊?它只不过是他儿子的肖像画。快把那些珍品拿出来拍卖吧!”
      顿时,赞同声、附和声此起彼伏。
      “不,我们必须首先拍卖这一幅,”拍卖师答道,“现在,谁愿意买下他儿子的肖像画?”
      最后,老人一个并不富有的朋友说话了:“10美元你愿意卖吗?那样的话我就可以买下它了。”
      “还有没有人愿意出更高的价钱?”拍卖师大声问道。拍卖厅里越发安静下来。片刻之后,他喊道:“10美元一次,10美元二次……好,成交!”拍卖槌重重地落了下来。顿时,拍卖厅里人声鼎沸,庆贺声不绝于耳,有人叫道:“现在,我们可以竞买那些珍品了吧!”
      此刻,拍卖师无声地环顾了一下群情激奋的观众,郑重地宣布:“拍卖到此结束!按照这位老人,当然也就是肖像画中那位儿子的父亲的遗愿,谁买下那幅肖像画……”拍卖师顿了一下,遗憾地看了看众人,“谁就可同时得到他所收藏的全部珍品!”
    1.第1自然段提供的信息,对小说情节发展推动作用最大的一项是(     )
    A.父亲是一位富有的且日益衰老的鳏夫。
    B.儿子是一位具有生意头脑的收藏家。
    C.父亲为自己的儿子感到欣慰和自豪。
    D.父子俩热衷于收藏世上最好的艺术品。
    2.获得儿子肖像画后,作者对父亲有一系列细节描写,请简要说明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儿子肖像画在无人愿买的情况下,被老人“一个并不富有的朋友”10美元拍得,对他的竞买动机判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
    A.因为念及旧谊
    B.被老人的父爱感动
    C.为使拍卖顺利
    D.不忍画像受冷落
    4.拍卖大厅“死一般沉寂”“赞同声、附和声此起彼伏”“越发安静”“人声鼎沸”等场景描写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小说的结局方式使我们联想到美国小说家_____________的短篇小说的结尾艺术。
    6.小说最后提到拍卖师的“遗憾”,请说说你读出了怎样的遗憾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1~3题。
    鹧鸪天
    室人降日①,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最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选择一个有意义的生活场景进行描述,尽可能运用语言、动作、心理和细节等几种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表现一定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瑞士,婴儿降生,医院就会在户籍卡中输入孩子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及家庭住址。由于婴儿和大人用统一规格的户籍卡,因此每一个婴儿都有“财产状况”这一栏。瑞士人在为自己的孩子填写拥有的财产时,写的都是时间。他们认为,对一个人,尤其是对一个刚出生的孩子来讲,他们所拥有的财富,除时间外,不会有其他东西。
      一个人出生后,到底拥有些什么?说到底,无非是几十年的时阀。所谓生命,也就是一个逐渐支出时间的过程。有些人需要地位、财富,就用自己的时间去换取权力、金钱;有些人需要闲适,于是就在宁静和安谧中从容地度过自己的时日。……
      瑞士人对财富的理解,对我们或许有所启迪。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