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11学年新人教版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契约 癖好 遥无音信 燥动不安
    B.半晌 自栩 稍纵既逝 前合后偃
    C.赫免 罪孽 委屈求全 礼上往来
    D.亲眷 混淆 走投无路 繁文缛节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在2011年3月3日、3月5日召开的两会期间,与民生休戚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房价问题、教育问题、环境问题等都备受关注。
    B.第十三届海交会于2011年5月22日下午闭馆。据介绍,由于台湾水果价格实惠,柠檬、香蕉和洋香瓜等都成了市民炙手可热的水果。
    C.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
    D.面对中国各地出现的抢购碘盐、酱油等行为,南京理工大学系主任唐双凌认为抢碘盐完全没有必要,抢酱油更是无根据的无稽之谈
  • 下列有关《窦娥冤》与元杂剧知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由正旦或正末独唱,其他配角一般只能道白不能唱。
    B.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C.《滚绣球》一曲中窦娥质问天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既表达了窦娥对天地不公的不满,又表现了她坚强的性格、反抗的精神。
    D.窦娥临刑前发出了三桩誓愿,即“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早三年”,说明她因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只好屈服于腐败的黑暗统治,体现其性格中软弱的一面。
  • 下列有关《雷雨)与戏剧知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戏剧是舞台艺术,它的两个要素分别是戏剧语言和戏剧冲突。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台词)和舞台说明。戏剧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
    B.话剧是西方戏剧的主要样式。西方话剧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中国话剧的很大影响。欣赏话剧剧本,应当注意把握剧中的主要矛盾冲突,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C.曹禺的话剧(雷雨》这一标题既交代了故事的背景与环境气氛,又象征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斗争即将到来。
    D.鲁侍萍……(走到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鲁侍萍利用同音词语硬生生把话头转过来,表现了侍萍受到刺激后,想要揭开母子关系、兄弟关系,却马上意识到不能这样做的心理过程,让人感受到她痛苦、复杂的心情。
  • 名篇名句默写。
    (1)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__。(《定风波))
    (3)_________________,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
    (4)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
    (6)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雨霖铃》)
◎ 2010-2011学年新人教版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一3题。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下列各项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左右皆——靡:退却
    B.且相如贱人——素:本来
    C.相如引车避——匿:逃走
    D.吾念之——顾:不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请秦之咸阳为赵王寿/而蔺相如徒口舌为劳
    B.徒慕君高义也/公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C.寡人窃闻赵王好音,奏瑟/臣等不肖,辞去夫
    D.廉君宣恶言君畏匿之/以秦王之威,相如廷叱之
    3.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选取“廉蔺交欢”这个典型事件,肯定了蔺相如顾全大局和“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崇高精神。
    B.廉颇听到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话之后,大为感动,也很惭愧,立即负荆请罪,表现了他敬畏赵王、勇于改错的优点。
    C.“绳池之会”上,作者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蔺相如反应机敏、蔑视强权、置生死于度外的形象。
    D.文中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如蔺相如对敌和对廉颇态度的对比,廉颇对蔺相如前后态度的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一3题。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向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译道,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留岁余,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天子乃令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有乘象国,名滇越,而蜀贾间出物者或至焉,于是汉以求大夏道始通滇国。初,汉欲通西南夷,费多,罢之。及骞言可以通大夏,乃复事西南夷。
    1.下列各项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道必匈奴中——更:经过
    B.王使人道送我——唯:只要
    C.不能得月氏要领——竟:始终
    D.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具:详尽
    2.下列选项中全都说明张骞“忠贞不渝”的一组是(     )
    ①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
    ②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③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向月氏
    ④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
    ⑤及骞言可以通大夏,乃复事西南夷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④
    C.②③⑤
    3.把文中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古诗鉴赏。
    鹧鸪天
    南宋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釄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浅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①酴釄:一种花的名称。②婉娩:形容迟暮之时,指春天将尽。
    1.词的上片怎样描写春天优美的景色?请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回答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各项中,对《红楼梦》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宝玉、宝琴、岫烟、平儿四人正好同一天生日。众姐妹在芍药栏里备下酒席,喝酒玩闹。行酒令时探春被罚了好几杯。散席时探春不见了,后被发现醉卧在一个石凳子上,四面芍药花落了一身,蜂围蝶绕。众人扶唤起探春,探春口中犹做酒令。
    B.晴雯被逐出大观园,回到家中,卧床不起。宝玉前去探望,她向宝玉诉说自己早知今日,也不如此痴心傻意,并夺过剪刀将指甲齐根铰下,将贴身穿着的旧绞袄脱下,与指甲一起交与宝玉,并要宝玉把袄儿脱下让她穿着带进棺材。当夜晴雯死去。
    C.宝玉丢玉之后,终日糊涂,贾母等人决定让宝玉娶宝钗来冲喜。袭人怕这会伤了三个人,凤姐献调包计。宝玉听说要娶黛玉,身子也健旺起来。娶亲之夜,看到喜娘是雪雁,十分高兴。洞房时才得知新娘竟是宝钗,竟糊涂得更加厉害了。
    D.傻大姐在园中捡到绣春囊,被邢夫人撞见。邢夫人将其交给王夫人,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在怡红院,晴雯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并无私弊之物。在探春室内,探春不但顶撞凤姐,还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响亮耳光。最后在迎春房中,查出了司棋与潘又安互赠的私物。
  • 简答题。(100字左右)
    (1)简述凤姐计害尤二姐的相关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林黛玉焚稿断痴情的相关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0-2011学年新人教版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①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②。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拿来主义))
    1.在上文中,用“鱼翅”比喻_______________;用“烟枪和烟灯”“姨太太”比喻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划线句子涵义的理解。
    ①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文本,概括“拿来主义”的具体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
    伊宏
      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一八八三——一九三一),作为哲理诗人和杰出画家,和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同时,他又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艺术散文的主要莫基人,二十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本世纪二十年代初,以纪伯伦为中坚和代表形成的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即“阿拉伯侨民文学”)曾闻名全球。
      在短暂而辉坦的生命之旅中,纪伯伦饱经颠沛流离、痛失亲人、爱情波折、债务缠身与疾病煎熬之苦。他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的一个农家。故乡的奇兀群山与秀美风光赋予他艺术的灵感。十二岁时,因不堪忍受奥斯受帝国的残幕统治,他随母亲去美国,在波士顿唐人街过着清贫的生活。一八九八年,十五岁的纪伯伦只身返回祖国学习民族历史文化,了解阿拉伯社会。一九O二年返美后仅一年多的时间,病魔先后夺去了他母亲等三位亲人。他以写文卖画为生,与为人剪裁缝衣的妹妹一起挣扎在金元帝国的底层。一九O八年,他有幸得到友人的资助赴巴黎学画,并得到罗丹等艺术大师的亲授与指点。一九一一年他再次返美后长期客居纽约,从事文学与绘画创作,并领导阿拉伯侨民文化潮流。当他感到死神将临,决心让自己的生命之火燃烧得更加光耀,遂不顾病痛,终日伏案,直到四十八岁英年早逝。
      纪伯伦是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他写下了传遍阿拉伯世界的诗篇《朦胧中的祖国》,他讴歌毕生苦恋的祖国:”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爱与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他曾说:“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他反对愚昧和陈腐,他热爱自由,崇尚正义,敢于向暴虐的权力、虚伪的圣徒宣战;他不怕被骂作“疯人”,呼吁埋葬一切不随时代前进的“活尸”;他反对无病呻吟,夸夸其谈;主张以“血”写出人民的心声。
      文学与绘画是纪伯伦艺术生命双翼。纪伯伦的前期创作以小说为主,后期创作则以散文诗为主。此外还有诗歌、诗剧、文学评论、书信等。《先知》是纪伯伦步入世界文坛的顶峰之作,曾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纪伯伦的画风和诗风一样,都受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一七五七―一八二七)的影响,所以,文坛称他为“二十世纪的布莱克”。一九O八年―一九一O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艺术期间,罗丹曾肯定而自信地评价纪伯伦:“这个阿拉伯青年将成为伟大的艺术家。”纪伯伦的绘画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色彩,在阿拉伯画坛占有独特的地位。他毕生创作了约七百幅绘画精品,其中的大部分被美国艺术馆和黎巴嫩纪伯伦纪念馆收藏。在东方文学史上,纪伯伦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他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味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他善于在平易中发掘隽永,在美妙的比喻中启示深刻的哲理。另一方面,纪伯伦风格还见诸于他极有个性的语言。他是一个能用阿拉伯文和英文写作的双语作家,而且每种语言都运用得清丽流畅,其作品的语言风格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东西方读者。美国人曾称誉纪伯伦“像从东方吹来横扫西方的风基”,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视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
      早在一九二三年,纪伯伦的五篇散文诗就先由茅质先生介绍到中国。一九三一年冰心先生翻译了《先知》,为中国读者进一步了解纪伯伦开阔了文学的窗扉。近十多年来,我国又陆续出版了一些纪伯伦作品。这位黎巴嫩文坛骄子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知音。(选自《人民日报》(国内版))
    1.下面各项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纪伯伦无论是文学还是绘画都获得极大成功,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他广博地学习、吸收本民族和其他先进文化的精华。
    B.纪伯伦文学成就很高,他所涉及的文学体裁有小说、散文诗、诗歌、诗剧、文学评论、书信等。
    C.纪伯伦热爱祖国和全人类,他作品的主旋律是爱与美,所以他不写愚昧和陈腐,不写暴虐和虚伪。
    D.纪伯伦的绘画也是卓有成就,毕生创作了约七百幅绘画精品,其中的大部分都卖给了美国艺术馆和黎巴嫩纪伯伦纪念馆。
    E.美国人将纪伯伦称誉“象从东方吹来的风暴”,是因为纪伯伦的作品带有强烈的东方意识,且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西方读者。
    2.传主纪伯伦具有哪些特点?请分条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纪伯伦生活经历对他成为“伟大的艺术家”有着怎样的影响?结合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假如你是高一(1)班学生高寒,不小心丢失了借书证,并且多方寻找仍然没有找到,想于2011年6月20日向学校教务处申请补办借书证。请你代高寒写一份申请报告。
    申请报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给下面一则消息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
      2011年5月19日,第六届泛珠三角区域城市规划院院长论坛在福州召开。会上,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畅谈海西规划,“大福州”概念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本次论坛由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办。泛珠三角区域内省会城市(广州、福州、南宁、昆明、海口、成都、南昌、贵阳)和计划单列市(深圳、厦门)的城市规划院、香港规划师学会、澳门科学技术协会的领导、规划师代表以及国内、省内业界专家等80多人参加了论坛。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陈亮告诉记者,福州目前正在修编祈的城市规划。新的规划将突出“大福州”的理念,涵盖了未来10年的发展计划,规划初稿已基本得到市委、市政府的认可,目前正打算向省政府递交,最后将报送国务院审核。福州规划部门正在按照政府的要求,在做进一步的细节深化和落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语境,将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句子补充完整。
      1982年,中国广播艺术说唱团到香港演出,在当时是非常轰动的。侯宝林先生用他传神的表演征服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侯宝林当时回答了外国记者的一个问题,堪称精辟之极。一个外国记者问:“侯先生,您到香港来表演,而香港人讲粤语,粤语在北方人听来和外国话差不多,您讲的北方话在香港人听来也和外国话差不多,那么您在这里表演有人来听吗?来的人又能听懂吗?”侯宝林听后,睿智地答道:“我相信,凡是_____________,凡是来的人都能听懂。”
  • 请以“追随”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800字左右;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