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新人教版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牡丹江一中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的第一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在谈论文学边缘化,甚至文学死亡的话题时,以为文学似乎与当代社会进程无关,这是十分错误的。因为,文学是人类价值建构和精神生长的过程,是人类生存意义的自我确证。这就是我们在经济活动主宰世界、网络语言控制信息的今天,谈论文学的意义要旨。首先,人是生存在社会上的动物,这种生存是以理智和情感为指导的,具有方向性和目的性。作为与万物共生的人。他的最基本的使命是为自己的存在寻求意义,我是谁,我为什么而生,我为什么而活着。而文学最基本最伟大的功能就是为人类的生存赋予意义。荷马史诗、希腊悲剧、《神曲》、《浮士德》、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还有屈原,《史记》、唐诗宋词、元代杂剧、清代的民间戏曲等等,不管它们是什么题材体裁,实质上都是告诉人们生活的意义。
      文学不是哲学或宗教,它不提供生存的理论,而是以它对世界的感悟保证人类的精神永远有一个支点即理想。不管是在精神迷茫的时候,还是在情绪晦暗的时候,或者在我们陷入迷狂的激动时刻,文学总会给予我们可靠的心灵指引。人们通过阅读,领悟到人生或世界的某种真相,点燃起心中生存的信念。寻找到个人的生存目标……
      其次,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文学全面而无微不至地帮助人类建立了自己的价值系统。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一方面来自社会的规范,比如政府的诱导之类,一方面来自生活中环境的影响,比如家人亲戚邻居的榜样作用。而在官方律令和文学之间,可能文学对人的影响更广泛一些,比如《史记》甚至就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重要源头。中国文化的现实精神,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都与《史记》以来的精神脉络相通。《史记》提供了面对现实的批判态度,提供了不以成败论英雄的道德判断标尺,提供了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样板,最重要的是它提供了文学参与文化价值建设的鲜明范例。
      通过树立英雄榜样,通过英雄的现身说法而逐步建立起公众的价值信仰,再通过榜样的力量和信仰的力量使公众将公认的价值观融入自己个人的日常行为中,文学就这样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帮助我们建立起了完整的价值系统。它以形象的方式告诉人们,人是什么样的,人应该怎么样。而我们在阅读中,就接受了既定的精神秩序和系统化的价值观,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再次是文学承担着文化的自我修正功能。当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在某一天可能显得不可思议的时刻,文学往往可以发挥文化自我修正的功能。比如文艺复兴就是对欧洲中世纪的宗教专制主义的反叛与修正,而现代主义文学则又是对资本主义的高度垄断和机械化生活秩序的批判。中国上世纪80年代的以“新时期文学”为标志的一段文学历史和文学思潮,正是对此前自己的文化禁锢和思想禁锢的反叛。其中所洋溢的对现实的参与精神、批判精神,对个性自由和人性解放的追求,对理想主义、现代化、民主化的向往等,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和文化多元化局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文学是人类价值生长的过程,也是人类文化的镜子,它照耀着人类的灵魂,同时也照射着人类的行为,使人成为人。所以,文学总是与人的生活融为一体的。(作者曾凡选自2008年8月《人民日报》,有删节。)
    1.下列对第三段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哲学和宗教能够为人类提供生存的理论,但不能够保障人类的精神永远有一个支点即理想。
    B.文学、哲学和宗教都不能提供生存的理论,但文学能保障人类的精神永远有一个支点,所以文学更高明。
    C.文学对世界充满感悟,而哲学和宗教对世界没有这种感悟,所以文学和后两者区别很大。
    D.文学能够保障人类的精神永远有一个支点即理想,这取决于它对世界的感悟。
    2.根据文章内容,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最基本最伟大的功能就是为人类的生存赋予意义,优秀的文学作品赋予的意义相对来说更大一些。
    B.阅读文学作品能让人们领悟到人生或世界的某种真相,点燃起心中生存的信念,寻找到个人的生存目标。
    C.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一方面来自社会的规范,一方面来自生活中环境的影响。前者的影响更大一些。
     D.文学对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潜移默化的方式,一种是形象的方式。
    3.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阅读传统的纸质媒体刊载的文学作品,我们才能建立完整的价值系统,而观看电影、电视等媒体播放的文学作品却做不到这一点。
    B.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文学都使我们觉得活着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使我们有了具体的生存目标和方向,文学总是与人的生活融为一体的。
    C.因为中国文化的现实精神,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都与《史记》以来的精神脉络相通,所以《史记》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源头。
    D.在经济活动主宰世界、网络语言控制信息的今天,文学依然没有被边缘化,依然没有死亡,这是因为文学有旺盛的生命力,有庞大的读者群。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王岩叟字彦霖,大名清平人。幼时,语未正已知文字。年十八,乡举、省试、廷对皆第一。调栾城簿、泾州推官,甫两月,闻弟丧,弃官归养。有诏近臣举御史,举者意属岩叟而未及识,或谓可一往见。岩叟笑曰:“是所谓呈身御史也。”卒不见。
      哲宗即位,用刘挚荐,为监察御史。上书论社稷安危之计,在从谏用贤,不可以小利失民心。江西盐害民,诏遣使者往视。岩叟言:“一方病矣,必待使还而后改为,恐有不及被德泽而死者。愿亟罢之。”又极陈时事,以为“不绝害本,百姓无由乐生;不屏群邪,太平终是难致”。迁侍御史。两省正言久阙,岩叟上疏曰:“国朝仿近古之制,谏臣才至六员,方之先王,已为至少。今复虚而不除,臣所未谕。岂以为治道已清,而无事于言邪?人材难称,不若虚其位邪?二者,皆非臣所望于今日也。愿趣补其阙,多进正人以壮本朝;正人进,则小人自消矣。”
      质孤、胜如二堡,夏以为形胜膏腴之地,力争之。延帅欲以二堡与夏,苏辙主其议,奏曰:“近边奏稍频,西人意在得二堡。今盛夏犹如此,入秋可虞,不若早定议。”意在与之也。岩叟曰:“形势之地,岂可轻弃,不知既与,还不更求否?”议遂止。
      元祐六年,拜枢密直学士、签书院事。入谢,太皇太后曰:“知卿才望,不次超用。”岩叟又再拜谢,进曰:“太后听政以来,纳谏从善,务合人心,所以朝廷清明,天下安静。愿信之勿疑,守之勿失。”复少进而西,奏哲宗曰:“陛下今日圣学,当深辨邪正。正人在朝,则朝廷安,邪人一进,便有不安之象。非谓一夫能然,盖其类应之者众,上下蔽蒙,不觉养成祸胎尔。”两宫深然之。宰相刘挚为御史郑雍所击,岩叟连上疏论救。挚去位,御史遂指为党,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郑州。明年,徙河阳,数月卒,年五十一。(选自《宋史·王岩叟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谏臣才至六员,之先王,已为至少——方:相比、比较
    B.愿补其阙,多进正人以壮本朝——趣:通“促”,赶快
    C.刘挚荐,为监察御史——用:采用。
    D.不次超用——不次:不依寻常次序,即破格
    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表现“王岩叟敢谏”的一组是(     )
    ①是所谓呈身御史也 
    ②上书论社稷安危之计 
    ③愿趣补其阙,多进正人以壮本朝 
    ④两省正言久阙 
    ⑤力争之 
    ⑥愿信之勿疑,守之勿失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岩叟年幼时就聪明过人,科举考试连连取胜,刚做官两个月就辞官回家奉养父母。他为人正直,不愿去阿谀奉承别人。
    B.王岩叟担任监察御史时,常常上书朝廷,为朝廷献计献策;敢于谈论国家安危,敢于直言,对朝廷忠心耿耿。
    C.王岩叟在外交事务上极力维护国家主权,反对把地理位置优越的两座城堡给西夏人,认为如果自己不给,西夏人就会停止要。
    D.王岩叟于元祐六年被任命为枢密直学士、签书院事,是被朝廷破格提拔的。对此,王岩叟到朝廷谢恩,并趁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4.翻译下列句子。
    (1)有诏近臣举御史,举者意属岩叟而未及识,或谓可一往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材难称,不若虚其位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非谓一夫能然,盖其类应之者众,上下蔽蒙,不觉养成祸胎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2届新人教版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牡丹江一中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
    (1)“六朝文物草连空”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首联寄遇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②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半卷红旗临易水,_______________。(《雁门太守行》李贺)
    ③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范仲淹)
◎ 2012届新人教版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牡丹江一中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我们已经渐渐步入贫富十分悬殊的社会阶段了,我并不怀疑“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先见之明,但是面对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我们的政府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应对策略。
    B.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C.《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曲“青春和爱情”的悲歌,《威尼斯商人》是富有讽刺意味的戏剧,但就其流播之广而言却毫不逊色。
    D.三月的昆明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每到这个时节就会有大批的中外游客慕名前来。
  •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行至流急涡回的七里泷,富春江裙裾一闪,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壁立湾畔的奇岩崛石,似乎触手可及,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居农舍,更添无限野趣。
    ①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
    ②江中之江葫芦湾便闪现出来
    ③葫芦湾委实别致有趣
    ④别致有趣的葫芦湾
    ⑤湾形酷似一只毛茸茸嫩生生的青葫芦
    ⑥毛茸茸嫩生生的青葫芦酷似葫芦湾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
  •   “杯具”,一般指生活中的盛水器具——杯子,但我们发现不仅如此:
      (1)刚刚过完今年光棍节的李超心情还不错,他觉得自己十分有希望结束多年的“杯具”恋爱史,因为他发现,身边的“校园红娘”越来越多了!(《中国青年报》)
      (2)医学免疫博士却缺乏受挫免疫能力,敢跳楼却不敢面对现实,确实是杯具。(《南方都市报》)
      “杯具”是“悲剧”在电脑输入过程中的词语变异形式,本身属于别字,是对语言规范形式的偏离。但自2009年10月以来,“杯具”一词在网络、报刊等媒体上广泛流行。请你从积极的角度对“杯具”一词的使用进行评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下列横线处续写两句话,使文段语意连贯,修辞保持一致。
      用植物来比喻,文学批评大概像仙人掌花,高大吓人,刺多花少,却大大咧咧地像一声轰雷似的拔地而起;诗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散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