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三单元第九课 说“木叶”(必修5)的第一部分试题
  • 选出下列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

    A.陆(jué) (lái) 颂(jú) 风流傥(tì)
    B.寒(zhēn) 红(yīn) 药(dìng) 首以待(qiào)
    C.射(zán) 光(shǔ) (zī) 不落臼(kē)
    D.亭(gāo) (quán) (cào) 歌声粗(guǎng)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明月皎皎 变换莫测 后世之师 风度翩翩
    B.利兵秣马 炊烟袅袅 彪柄千秋 红尘滚滚
    C.奥妙无穷 丰富多彩 晴空爽朗 游子漂泊
    D.文意棉密 情意缠绵 文字洗练 山青水秀
  • 填入下面各句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_______的形象。
    (2)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_______是落叶的景况了。
    (3)“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_______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A.钟爱 显见 传诵
    B.钟爱 显然 传诵
    C.钟情 显然 传颂
    D.钟情 显见 传颂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有的专家认为,能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想法而且面对困难不胆怯的孩子,往往具有领导者的潜质。
    B.蕾尼·弗莱明被誉为“当今最华丽抒情的莫扎特女高音”,她优美动人的嗓音和得体优雅的扮相让无数音乐爱好者倾城倾国
    C.张艺谋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著名电影导演,由他率创作团队来执导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闭幕式,可谓实至名归
    D.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城市里私人购买高档住宅的数量不断攀升,丽在中小城市里个人拥有“豪宅”的还是一鳞半爪
◎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三单元第九课 说“木叶”(必修5)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打开莎士比亚戏剧集,如同打开百宝箱,使人眼花缭乱,处处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闪现着艺术的光芒。
    B.如果把天津建卫600年比做一部恢弘的史诗,那么三岔河口就是这部史诗的主旋律和最激昂的篇章。
    C.鲸的“歌声”能表达很复杂的意思,但远不能与人的语言相提并论,因为鲸的“歌声”里没有能够代表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的名词。
    D.为了抒写率真的天性,诗人常把一些感情倾向比较鲜明的语词寄寓在某种强烈的主观情感中,虽设片言而意趣斐然,从而达到言志的目的。
  • 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
    B.我们无妨这么说:“无边落叶萧萧下”,岂不更为明白吗?
    C.事实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D.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中的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
  • 名句默写。
    (1)袅袅兮秋风,______________。(屈原《九歌》)
    (2)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其实“树”倒是常见的,例如屈原在《橘颂>里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而淮南小山的《招隐士》里又说:“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无名氏古诗里也说:“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例如说:“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萧纲《折杨柳》)“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陶渊明《拟古》)这当然还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练的缘故,可是这样的解释是并不解决问题的,因为一遇见“木叶”的时候,情况就显然不同起来;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练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例如:“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柳恽《捣衣诗》)“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俭期《古意》)可见洗练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无人过问呢?至少从来就没有产生过精彩的诗句。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而这里的“落木”无疑正是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发展来的。按“落木萧萧下”的意思当然是说树叶萧萧而下,照我们平常的想法,那么“叶”字似乎就不应该省掉,例如我们无妨这么说:“无边落叶萧萧下”,岂不更为明白吗?然而天才的杜甫却宁愿省掉“木叶”之“叶”而不肯放弃“木叶”之“木”,这道理究竟是为什么呢?事实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这里我们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词确乎并非偶然了。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这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
    1.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指代对象。
    (1)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见洗练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作者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在古诗句里很少见到“树叶”这个词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段文字表达的中心意思,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但很少用“树叶”。
    B.我国古代诗歌中大量地用“木叶”,又发展到用“落木”。
    C.洗练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
    D.中国诗歌的语言丰富多彩,“木叶”是其中的小小一例。
◎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三单元第九课 说“木叶”(必修5)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1~4题。
      ①“楼”这个富于诗情画意的字是中国文学的专利品,尤其是专属于诗的。同一“楼”字在法文或英文中便只是建筑学上的名词,平凡庸俗,仅仅意味着平房或楼下的反面,不蕴涵任何美感,而“楼”字在中国文学里是富于诗意的,会引起诸多美丽的、奇妙的联想。
      ②楼是凌云的建筑,所以会引起空灵飘忽的感觉。如“楼阁玲珑五云起”或“山外青山楼外楼”。
      ③在昔日,女孩子们的闺房常常设在楼上,所以楼又是富于浪漫色彩的。它是名门闺秀的寓居:“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它是歌妓们的寓居:“美人一笑搴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它是宫女们的居所:“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④楼是高出地面的建筑,所以视野辽阔,宜于远眺。李后主在思乡的时候便登上他谪居的小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游子远征的时候,留在家里的思妇便在楼头忧郁起来:“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⑤楼是触及重霄的建筑,所以气象万千。月明风静的夜间,楼提供一个空灵的境界:“小楼回首,明月自纤。”伤眷时节,楼提供一个凄楚的意境:“子规啼月小楼西。”而在欲雨还睛时刻,楼上又是另一番景象:“山雨欲来风满楼。”
      ⑥楼是古典,楼是东方。假如我是一位音乐家,我要以楼为主题写出一套组曲表现楼的各种意境、景象和情调。我要以小提琴的幽雅奏出“十二楼中月自明”的a,我要以笛吹出“子规啼月小楼西”的b,我要以喧哗的小鼓和喇叭奏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c,我要以肖邦式的夜曲在钢琴的键子上弹出“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的d。啊!楼这个字,太美了。(节选自台湾胡品清《我藏书的小楼》,有修改)
    1.第⑥段中a、b、c、d四个空白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     )
    A.静寂 凄清 萧瑟 幽怨
    B.安静 凄凉 萧瑟 幽怨
    C.宁静 凄凉 萧瑟 埋怨
    D.静寂 凄楚 萧瑟 埋怨
    2.作者在第①段中说“'楼'字在中国文学里是富于诗意的”,试说出“富于诗意”在本文中的具体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说“楼是古典,楼是东方”?
    (1)说“楼是古典”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楼是东方”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有误的两项是(     )
    A.本文的主旨在于揭示“楼”字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
    B.“楼是古典,楼是东方”一语,艺术地概括了中国楼宇所具有的鲜明特色。
    C.作者在第⑥段中连用了三个“假如……”,是想告诉我们中国古典小楼有着与美妙的音乐、绘画同样的意境、景象和情调。
    D.文中大量引用古诗词,目的是为了使楼与中国古典文学联系起来,说明“楼是古典,楼是东方”。
    E.第⑥段中四个“我要以……”构成排比句式,从各个角度展现了中国古典小楼的文化意蕴。
    F.“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的诗句意境清幽,表现的是李后主李煜独自登楼赏月的情景。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如“月”“梅”“柳”菊”“竹”“松”“草”等。请根据你所熟悉的有关诗文,任选其中一个,说说这个意象的特点,写一段文字对此加以分析。不超过3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