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11学年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四中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蓬(hāo)  (yè) 光(shào) 插科打(hùn)
    B.席(yán) (lěi) 盛(fù) 呼天地(qiāng)
    C.信(jiān) (qiān) 佑(bì) 渭分明(jìng)
    D.逦(yǐ) (pí) (bào) 顿开(sè)
  •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悬梁刺骨 兵荒马乱 笑容可掬 望帝啼鹃
    B.鞠躬尽悴 杯盘狼藉 前合后偃 苌弘化碧
    C.蠢若木鸡 厉兵秣马 瓮中捉鳖 蝇头微利
    D.杳无音信 趋之若骛 萍水相逢 掎角之势
  • 下列加粗熟语应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便民箱、井盖板、金属垃圾桶被盗,名草名花,不胫而走,王大妈提起这事,就气愤不已。
    B.各国游客在北京每到一处都能感受到中国老百姓的热情,大家相敬如宾,京城处处洋溢着和谐、友好的气氛。
    C.料事如神的诸葛亮,竟千虑一失,错用马谡,出师中原功败垂成
    D.有些人差强人意的工作态度和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有关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在电视专题片《故宫》拍摄的过程中,摄制人员最难以忘怀的是文物专家们严谨的治学态度使人钦佩。
    B.环保事件之所以经常性地频频发生,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单纯地依靠大规模投入获取经济增长速度,使得资源消耗惊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C.财富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指的是你生活品质的优劣程度,而非你赚钱的多寡。要体会富有的滋味,不需靠亿万钱财,而是你要去过你想过的生活。
    D.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确保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业稳定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 2010-2011学年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四中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城市中的礼与乐
    刘士林
      礼、乐与城市文明有密切关系,这可从什么是文明,文明与城市的关系,以及什么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内容等角度加以认识与阐释。
      首先,在中国文献中,“文明”最早见于《易·乾·文言》和《尚书·舜典》,是指人们创造的用以区别“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的一整套“形式符号系统”,也就是先秦儒家津津乐道的“礼乐制度”,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为政治服务,所以古代中华民族的“文明”主要是指“政治文明”。
      其次是“文明”与“城市”的关系一直十分密切,这在中西民族是高度一致的。在起源的意义上,英语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即源于拉丁文的“civitis”(城市)。在中国周代,建立“城市”的标志是不同于野蛮部落的祭祀与礼仪中心,如《诗经·大雅·緜》记载的“乃立冢土”。按照礼仪制度组织起来的人类活动,构成了最初的城市生活方式。在实践的意义上,依附于城市的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主要功能在于建立“夷夏之别”,有“礼乐”即“夏”(文明人),失“礼乐”则为“夷”(野蛮人)。英文的“civilization”一词,最初也是指城市居民的风俗、习惯和道德的高贵。城市文明的出现,第一次从文化模式上区别开“文明人”与“野蛮人”,构筑了“城市”与“乡村”在生活方式上的分界线。从当代语境看,与乡村、城镇及传统城市相比,城市、特别是大都市的“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均获得了更高的发展,因而,一般性的“物质文明建设”与基本的“政治、法律制度建设”,已不能体现出城市文明在当代的发展水平,而作为一个社会更高发展目标的“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理想追求”才是其代表或象征。
      再次,城市文明的核心在于“礼”与“乐”。《乐记》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借别。”引申地说,“礼”的功能在于划定秩序,“乐”的目的在于生产和谐。没有“序”的人群是野蛮的、混乱的,而丧失“和”的社会则是僵化的、非人性的,只有这两者的和谐发展,才能使人既在“礼”的前提下“相敬”,又在“乐”的引导下“相亲”。从当代的视角看,城市文明的核心即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系统。在表面上,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涉及到它的各个方面,但从“人文学”等相关研究入手,如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金耀基先生说:“人文学主要有两大块,一个是美学,一个是伦理学,分别讲什么是美的,什么是善的。”由此可知,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的主体是“城市的善”与“城市的美”,前者用来生产秩序、规范行为,后者用来调节情感,旨在使人获得快乐与自由。“礼”与“乐”、“城市的善”与“城市的美”,其和谐发展对于当代人十分重要。没有“礼”的约束与规范,人口众多而拥挤的城市必然混乱不堪;而失去“乐”的疏导,则会直接影响到都市人的心理健康与精神生态。(选自《光明日报》)
    1.从原文看,下列对“文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明”一词最早见于我国古代文献《易·乾·文言》和《尚书·舜典》,其核心在于“礼”与“乐”。
     B.“文明”与“城市”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非常密切的,这一点在中西方不同的民族中都是高度一致的。
    C.“文明”是指人们创造的用以区别“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的一整套“形式符号系统”,其功能在于建立“夷夏之别”。
    D.因为“文明”的主要功能是为政治服务的,所以古代中华民族的“文明”主要是指“政治文明”。
    2.下列各项,不能证明“文明与城市”关系密切的一项是(     )
    A.在起源的意义上,英语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即源于拉丁文的“civitis”(城市)。
    B.在中国周代,建立“城市”的标志是不同于野蛮部落的祭祀与礼仪中心,如《诗经·大雅·緜》记载的“乃立冢土”。
    C.城市文明的出现,第一次从文化模式上区别开“文明人”与“野蛮人”,构筑了“城市”与“乡村”在生活方式上的分界线。
    D.按照礼仪制度组织起来的人类活动,构成了最初的城市生活方式。英文的“civilization”一词,最初也是指城市居民的风俗、习惯和道德的高贵。
    3.下列对原文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当代市,特别是大都市的“物质文明建设”与“政治、法律制度建设”,已不能体现出城市文明发展水平,应当予以废弃。
    B.“礼”与“乐”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内容,也是城市人文精神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两者和谐发展,才能使人“相敬”“相亲”。
    C.“城市的善”主要用来维持生产秩序、规范行为;“城市的美”,主要用来调节情感,旨在使人获得快乐与自由,两者分属“美学”、“伦理学”范畴。
    D.尽管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涉及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要研究城市人文精神,却只能从“人文学”的研究入手。
  • 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及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注:①常平:官仓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食饮衣衾之具。——资:供给
    B.富人自实粟。——讽:劝说
    C.通判越州。——出:离开
    D.安石富贵,何吝也?——轻:以……为轻,轻视。
    2.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曾巩爱护百姓的措施一组是(     )
    ①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②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
    ③巩饮食冠裳之。       
    ④资其食饮衣衾之具。
    ⑤父亡,奉继母益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巩通判越州时,除了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还告示属县,劝说富人将十五万石粮食以比常平仓储粮稍高的价格卖给百姓,从而解决了饥荒问题。
    B.曾巩为了保护百姓,打击盗贼,让百姓形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行踪,有情况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将盗贼捕获。
    C.曾巩享有才名,却长期做地方官,世人便认为他时运不好。与此同时,一些晚生后辈却春风得意仕途显达,曾巩对此非常不满。
    D.曾巩在年轻的时候曾同王安石交往,当时王安石的声誉不高,曾巩把他引荐给欧阳修。但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汉
    杜 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注】①江汉:长江,汉水。②苏:好转。③存:留养。此二句用“老马识途”典故。
    (1)颔联与颈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出什么样的图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诗歌内容,试分析诗歌抒发了哪些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闾阎扑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雀黄龙之舳。___________,彩彻区明。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___________,响穷彭蠡之滨。(王勃《滕王阁序》)
    (2)碧云天,___________,西风紧,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
    (3)有日月朝暮悬,___________。天地也,___________,可怎生糊涂了盗跖颜渊?(关汉卿《窦娥冤》)
◎ 2010-2011学年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四中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阳  关  雪
    余秋雨
      ①中国古代,一为文人,便无足观。文官之显赫,在官而不在文,他们作为文人的一面,在官场也是无足观的。但是事情又很怪异,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一杆竹管笔偶尔涂画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
      ②今天,我冲着王维的那首《渭城曲》,钻进雪里,去寻阳关了。
      ③一走出小小的县城,便是沙漠。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没有,连一个皱折也找不到。登上一个坡,猛一抬头,看见不远的山峰上有荒落的土墩一座,我凭直觉确信,这便是阳关了。转几个弯,再直上一道沙坡,爬到土墩底下,四处寻找,近旁正有一碑,上刻“阳关古址”四字。
      ④这是一个俯瞰四野的制高点。西北风浩荡万里,直扑而来。踉跄几步,方才站住。脚是站住了,却分明听到自己牙齿打战的声音,鼻子一定是立即冻红了的。呵一口热气到手掌,捂住双耳用力蹦跳几下,才定下心来睁眼。这儿的雪没有化,当然不会化。所谓古址,已经没有什么故迹,只有近处的烽火台还在,这就是刚才在下面看到的土墩。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见一层层泥沙,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眼下是西北的群山,都积着雪,层层叠叠,直伸天际。任何站立在这儿的人,都会感觉到自己是站在大海边的礁石上,那些山,全是冰海冻浪。
      ⑤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一饮而尽的。
      ⑥这便是唐人风范。他们多半不会洒泪悲叹,执袂劝阻。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这种风范,在李白、高适、岑参那里,焕发得越发豪迈。在南北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识认,形体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静,神采那么自信。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受,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于那些真正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途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唐人造像中的微笑,只会更沉着、更安详。在欧洲,这些艺术家们翻天覆地地闹腾了好一阵子,固执地要把微笑输送进历史的魂魄。谁都能计算,他们的事情发生在唐代之后多少年。而唐代,却没有把它的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阳关的风雪,竟愈见凄迷。
      ⑦王维诗画皆称一绝,莱辛等西方哲人反复讨论过的诗与画的界线,在他是可以随脚出入的。但是,长安的宫殿,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个狭小的边门,允许他们以卑怯侍从的身份躬身而入,去制造一点娱乐。历史老人凛然肃然,扭过头去,颤巍巍地重又迈向三皇五帝的宗谱。这里,不需要艺术闹出太大的局面,不需要对美有太深的寄托。
      ⑧于是,九州的画风随之黯然。阳关,再也难以享用温醇的诗句。西出阳关的文人还是有的,只是大多成了谪官逐臣。
      ⑨即便是土墩、石城,也受不住这么多叹息的吹拂,阳关坍弛了,坍弛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身后,沙坟如潮;身前,寒峰如浪。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弘广。
      ⑩这儿应该有几声胡笳和羌笛,音色极美,与自然浑和,夺人心魄。可惜它们后来都成了兵士们心头的哀音。既然一个民族都不忍听闻,它们也就消失在朔风之中。
      回去吧,时间已经不早。怕还要下雪。(有删改)
    1.第④段对阳关景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唐代为什么“没有把它的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文中有关王维的信息,并简要说明作者为什么花如此多的笔墨写王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主旨,谈谈你对“回去吧,时间已经不早。怕还要下雪”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以下文字,给“知识经济”下一个定义。
      以前的经济,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依托。而“知识经济”则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因此,“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面是刘小明给他老师发的一条手机短信,有几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四处来加以修改。
    卢老师:
      您好!
      您今天专程来拜访我,我万分感激。我在一家公司上班,日理万机,实在抽不出时间陪您,明天我会抽时间光临您下榻的地方,与您共进午餐,并亲自陪您各处转转。

    学生:刘小明

    (1)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2)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3)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4)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   对“幸福”的理解因人而异。请仿照示例,将下面作品中三个人物的话补写完整,表达人物对“幸福”的理解。要求:①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②句式相近,每句话补写的字数不超过30字。
      示例:《守财奴》中的葛朗台说:我的幸福就是金子,守住金库的钥匙,就守住了我的幸福。
    (1)《长亭送别》中的崔莺莺说:我的幸福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茶馆 》中的王利发说:我的幸福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药》中的夏瑜说:我的幸福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修”在词典里有丰富的内涵:
      ①修饰、装饰。现代人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修饰边幅,而是整修容貌使形象趋向完美。
      ②修理、整治。道路、河流、树木经过不断的修理、整治,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
      ③修正、修养。有错就改谓之修正,法律、规章、规则正是经过逐步修正走向完善;在学习方面的探索、研究,在品行方面的磨炼、培养谓之修养,儒家经典则把修身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
      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