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届人教版北京市龙门育才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粗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隽永 黔驴计穷 红(yīn) 浑身(xiè)数
    B.挛生 铤而走险 (jié) 由自取(jiū)
    C.缅怀 轻车简从 (zhòu) 戎马倥(zǒng)
    D.观摹 刎颈之交 战(lù) 卖官(yù)爵
  •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王家岭矿难115名矿工能够获救之所以是一个奇迹,其根本动力来自于对生命的______。但是,杜绝人为灾难的发生,才是更重要的“以人为本”。
    ②清明时节惠风和畅,万象更新,海内外万名炎黄子孙聚首桥山,满怀赤诚之心祭拜黄帝陵,表达中华儿女_______先祖遗风,共谋国家繁荣昌盛的心愿。
    ③北京市________采取了调高13个重点区域停车费、市属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错峰上下班等多项措施,_______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
    A.珍视 传承 即使 却
    B.重视 秉承 即使 却
    C.重视 传承 尽管 也
    D.珍视 秉承 尽管 也
  • 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当见义勇为者与歹徒拼死搏斗时,置若罔闻的旁观者少了,奋力相助、及时报警的多了。
    B.如果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一步,那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C.金融危机爆发后,号称汽车圣城的美国底特律到处是惨淡经营、冷落萧条的衰败景象。
    D.世界各地观众对影片《阿凡达》趋之若鹜,这加快了3D电视机研发、生产、上市的进程。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领导人商定,台湾方面赠予大陆的珍贵动物——一对长鬃山羊和梅花鹿将落户山东威海市刘公岛国家级森林公园安置。
    B.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和形象大使“海宝”,正张开热情的双臂和自信的微笑欢迎来自全球各地的朋友们。
    C.3月下旬,本该是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日子,但在雨雪、风沙的打压下,北京城的草木集体“拒绝”返青,玉渊潭公园的樱花节也不得不延后举行。
    D.凭借齐白石九十高龄时的一幅以“虎”为题材的画作,在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以高达2800万港元的成交价,使中国书画收藏热再度升温。
◎ 2011届人教版北京市龙门育才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纪传体史书《战国策》文辞优美,语言生动,描写了邹忌、冯谖等众多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B.杜牧的诗、赋、古文都有很高成就,他的《阿房宫赋》见解独到,立意深刻。他和唐代另一位杰出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C.艾青,现代著名诗人,他在狱中创作的、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的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真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
    D.朱自清,现代著名文学家。其散文创作成就最为突出,文笔秀丽、清新、典雅,他的《荷塘月色》《背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天下皆怯而独勇,则勇者胜;皆暗而独智,则智者胜。勇而遇勇,则勇者不足恃也;智而遇智,则智者不足用也。夫唯智勇之不足以定天下,是以天下之难,蜂起而难平。盖尝闻之,古者英雄之君,其遇智勇也,以不智不勇,而后真智大勇乃可得而见也。
      汉高祖、唐太宗,是以智勇独过天下而得之者也;曹公、孙、刘是以智勇相遇而失之者也。以智攻智,以勇击勇,此譬如两虎相捽,齿牙气力,无以相胜,其势足以相扰,而不足以相毙。当此之时,惜乎无有以汉高帝之事制之者也
      昔者项籍乘百战百胜之威,而执诸侯之柄,西向以逆高祖,其势飘忽震荡如风雨之至。天下之人,以为遂无汉矣。然高帝以其不智不勇之身,横塞其冲,徘徊而不进,其顽钝椎鲁,足以为笑于天下,而卒能摧折项氏而待其死,此其故何也?夫人之勇力,用而不已,则必有所耗竭;而其智虑久而无成,则亦必有所倦怠而不举。彼欲就其所长以制我于一时,而我闭而拒之,使之失其所求,逡巡求去而不能去,而项籍固已惫矣。
      今夫曹公、孙权、刘备,此三人者,皆知以其才相取,而未知以不才取人也。盖刘备之才,近似于高祖,而不知所以用之之术。昔高祖之所以自用其才者,其道有三焉耳:先据势胜之地,以示天下之形;广收韩信、彭越出奇之将,以自辅其所不逮;有果锐刚猛之气而不用,以深折项籍猖狂之势。此三事者,三国之君,其才皆无有能行之者。独一刘备近之而未至,其中犹有翘然自喜之心,欲为椎鲁而不能钝,欲为果锐而不能达,二者交战于中,而未有所定。是故所为而不成,所欲而不遂。弃天下而入巴蜀,则非地也;用诸葛孔明治国之才,而当纷纭征伐之冲,则非将也;不忍忿忿之心,犯其所短,自将以攻人,则是其气不足尚也
      嗟夫!刘备百败而其志不折,不可谓无高祖之风矣,而终不知所以自用之方。夫古之英雄,唯汉高帝为不可及也夫。(取材于宋·苏辙《三国论》)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而独智,则智者胜——暗:黯淡,黑暗
    B.此譬如两虎相——捽:冲突,争斗
    C.以自辅其所不——逮:及,达到
    D.欲为椎鲁而不能钝——椎鲁:迟钝,愚笨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天下皆怯而独勇,勇者胜/于其身也,耻师焉
    B.然高帝其不智不勇之身/焉用亡郑陪邻
    C.其顽钝椎鲁,足以为笑天下/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D.刘备百败其志不折/吾尝终日思矣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智而遇智,则智者不足用也——聪明的人如果碰到聪明的人,那么智慧也不足以依靠
    B.惜乎无有以汉高帝之事制之者也——可惜啊,没有人用汉高祖的方法来克制自己
    C.是故所为而不成,所欲而不遂——因此所做的事无法成功,要达到的愿望不能实现
    D.自将以攻人,则是其气不足尚也——亲自率兵去攻打别人,那么这种任性使气的行为是不值得称道的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智者和勇者如果单单依靠智慧和勇气是难以平定天下的
    B.曹、孙、刘三方智勇相当,势均力敌,最终都不能取胜
    C.项羽曾经百战百胜,势不可当,最终因智勇耗竭而失败
    D.刘备策略不当,不善用人,意气用事,才能远不如刘邦
    5.文中,作者说“古者英雄之君,其遇智勇也,以不智不勇,而后真智大勇乃可得而见也。”这句话告诉我们:成功者往往表面上看似不智不勇,但最终却能取得胜利。请对此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用“/”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
      子墨子曰:“古之圣王,欲 传 其 道 于 后 世 是 故 书 之 竹 帛 镂 之 金 石 传 遗 后 世 子 孙 欲 后 世 子 孙 法 之 也 今 闻 先 王 之 遗 而 不 为 是 废 先 王 之 传 也。”
  •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①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②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④_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⑤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⑥_________________。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
    ⑦青山遮不住,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菩萨蛮》)
    ⑧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_________________!(关汉卿《窦娥冤》)
◎ 2011届人教版北京市龙门育才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①-②题。
    橘诗
    【南朝】虞羲
    冲飚发陇首,朔雪度炎州。摧折江南桂,离披漠北楸。
    独有凌霜橘,荣丽在中州。从来自有节,岁暮将何忧!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写严寒天气,寒风自西北陇首呼啸而来,朔雪直达岭南炎州,肆虐逞威。
    B.三四句写风雪过处,树木几乎无一幸免的景象:江南桂树摧折,漠北楸树凋零。
    C.最后两句写中州橘树从来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但岁暮来临时也会忧心忡忡。
    D.这首诗咏橘言志,在生动的描写之后,以议论抒情作结,主旨突出,意蕴丰富。
    ②请简要分析“独有凌霜橘”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题。
      现代能源中,不论是煤、石油或是天然气在化学结构式上都是以碳(C)元素为骨架组成的有机碳化合物,所以以这种高含碳的化石能源推动的经济发展方式被称为“高碳经济”。而这些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现在地球上已查明的这些化石能源储藏量按现在的能源消耗方式计算,只够人类开采一百年。若没有新的能源替代,届时人类只好再回到牛车薪火时代。
      与高碳能源相对,水电、风能、太阳能以及生物质能,这些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能源则属于“低碳”的清洁能源,与之对应的经济发展方式被称为“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国际社会为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能源品种转换新概念。其宗旨是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实现经济活动中人为排放二氧化碳与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动态平衡,维持地球生物圈的碳元素平衡,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保护臭氧层不致蚀缺等。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尤其处于“高碳”状态,按国内专家计算,中国现有的石油资源只够开采13年,天然气40年,煤炭60年。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不争的事实。我国目前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比重仅占8%,其中水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的比重还很低。如何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新能源使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美国以世界6%的人口却消耗了世界30%以上的能源,美国的这种高能耗消费方式不是我国可参照的方式,倒是严重缺乏资源的日本节能减排方式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现今我国的万元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按照目前的高能耗发展模式,我们难以维持持久发展的速度,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我国政府和有识之士都已认识到,发展低碳能源技术,推进技术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消费模式,走低碳发展的道路,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取材于周志勇、郭明《低碳经济》,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地球上的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一百年以后,人类将回到牛车薪火的时代。
    B.“低碳经济”是为应对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一个能源品种转换新概念。
    C.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处于“高碳”状态,我国现有的能源最多只够开采60年。
    D.我国不能走美国高能耗消费的经济发展之路,而应采用日本经济发展的模式。
    2.根据文章内容,请分别概括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战地救护所被罩在浓雾中,像裹着一层又一层的纱布,扯不开,拉不断。我和师政委刘彬在这迷迷蒙蒙的“纱布层”里摸索着,脚下高高低低,好不容易找到了被伤员称为“死亡转运站”的一号病室。
      病室中间有一个钢丝床,看上去像一艘白色的小舟,上面安详地躺着一位年轻的伤员,这艘小舟即将载着这个十八岁的生命驶向永恒和寂灭。  
      在他身边,那桅樯一样的吊瓶架上还挂着红色血浆袋和生理盐水,这对于已经报过病危的年轻生命都无济于事了。他的伤势太重了,腿上、腰部、胸部、左臂都缠着绷带。我最不忍心看的是那张我曾经熟悉的红润的娃娃脸,变得那么苍白和短小——敌人的地雷炸掉了他的下巴。
      因此这个叫周小波的战士,无法讲出他英雄壮举的动因——他们班在插入敌人雷区之后,他第一个滚下身子,压响了一串地雷。作为随队的师组织干事,我有幸看到了这撼动心魄的壮举,那映在拂晓的霞光中的身影,使我终生都不能忘怀。
      “你是英雄!”刘彬俯在他的耳边,透过绷带,传达着对这位士兵的嘉奖,“你是人民的好儿子。我们要给你报功!报军区、报中央军委……”
      周小波很少有机会和师政委靠得这样近,目光里透着拘谨,也有一些迷惘,也许他没有听清师政委讲的话。
      我灵机一动,从文件包里拿出了由我起草的《关于报请授予周小波同志滚雷英雄称号的决定》复印件给他看,以便让这个即将远行的农民儿子得到一些心灵的慰藉。我想他是看清了,目光里却没有我想象的那种喜悦,有一层雾样的东西罩在他的瞳仁上,他的头还微微一动,似乎要说点什么。
      我猜想那是一个要求。
      战斗打响之前,他也像那些老兵一样,咬破了中指写了一份决心书。他把血书交到我这个“师里来的首长”手里,却还磨磨蹭蹭不肯走。
      “有事吗?”我问。
      “我……我有个要求。”他涨红了脸。
      “什么要求,提吧。”
      “我妈妈……生癌呢。”他垂下了头,有些慌张,“没有钱看大夫……”
      “你家里还有什么人?”
      “哥哥。他是个哑巴。队里办工厂不要他,在家种地呢!”他忽然异常赤诚地望着我,“李干事你看着,这回打仗我不会怕呢,要是我……回不来了,能不能让我妈妈……住上部队医院……”
      我许久没有吱声,只觉得嗓子眼里发哽。
      他似乎觉得自己提的条件太高了,低声纠正着:“看看大夫也行……”
      “组织上会考虑这个问题的。”不知怎么搞的,我的嗓音里带上我平时最深恶痛绝的官腔。可是,在我小小的职权范围里,我又能怎么说呢?
      今天,作为一个即将闻名于全军、全国的“滚雷英雄”,他的夙愿可以偿还了!师政委听了我的叙述为之动容:“让他放心,组织上一定设法安排!”
      使我不解的是,当我向他转述之后,他眉头微微一展,又痛苦地板到一起。那一定是还记着他的哑巴哥哥。我又冒昧向他许愿:“你哥哥的工作,我们也会想办法的。”
      他眼睛里的雾仍未散去,我惶惑了!
      “该不是对他战斗情况的补充吧?”师政委眼光亮亮的,“他能写么?”
      “他的右手还能活动。”一直守在旁边的护士轻声说。
      我拧开钢笔,塞到周小波的手里;护士递过病历夹做垫板,我双手为他托着……汗水在他额头上沁出来,足足十五分钟,他写下了十五个字,那是使我瞠目结舌的十五个字:“我不是滚雷英雄,我是被石头绊倒的。”
      师政委脸色陡变,久久地盯着我的脸。
      “我是千真万确亲眼看到的,连里的同志也都亲眼看到的……”我执著却又无力地辩解着。
      师政委在屋里踱了一会步,看看护士,看看我,沉重地吐出一句:“当然喽,我们要实事求是喽!”
      我像失落了什么,泪水涌上了眼眶。
      透过那晃动的晶体,我看到周小波眼睛里的雾消散了,眼睛变得那么明净,那么清澈……
    (取材于李延国同题小说,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周小波当得知师政委和“我”要给他报请军功之时,他想提一个具体要求。
    B.战斗打响之前的一段对话,既交代了周小波的家境,又丰富了人物的性格。
    C.周小波提出给妈妈看病的请求后,“我”觉得他要求过高,便以打官腔应付。
    D.周小波说出事实真相的一瞬间,使情节突转,产生了十分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E.“我”作为小说的叙述者,在文中起到了串联情节、增加故事真实性的作用。
    (2)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雾”,各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小波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分点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周小波“滚雷英雄”的真相澄清后,是否应该如实上报?对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教授拿来两根铁棍,让六个学生分别测量并判断它们长度是否相同,要求当场写出结论,不许商议。前三个学生事先已得到教授的提示,他们简单地测量后,都写下了“长度不相同”的结论。第四个学生反复测量后,看看黑板,又看看教授,最终也写下了“长度不相同”的结论。第五个学生只是拿尺子比划了一下,就写下了同样的结论。第六个学生认真测量几次后,毫不犹豫地写下“长度相同”的结论。教授走过来握住他的手说:“只有你一个人的结论是正确的。”
      要求: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