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二单元第四课 归去来兮辞(必修5)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轻(yáng) (shāng) (yòu) 景翳(yì)
    B.不(hé) (zhào) (chàng) 登东(gāo)
    C.颜(yí) (qì) 观(xiá) 庭柯(gài)
    D.荒(wǔ) (huán) 遑(huáng) 欣载奔(zǎi)
  • 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①归去来兮(来:助词,无义)②复驾言兮焉求(言:助词,无义)
    B.①善万物之得时(善:喜好,羡慕)②引壶觞以自酌(觞:酒杯)
    C.①帝乡不可期(期:期待)②景翳翳以将入(景:风景,景物)
    D.①策扶老以流憩(扶老:手杖)②审容膝之易安(审:觉察,自知)
  • 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活用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园涉以成趣
    B.万物之得时
    C.或孤舟
    D.扶老以流憩
  • 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既自以心为形役。
    A.农人告余以春及。
    B.遂见用于小邑。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二单元第四课 归去来兮辞(必修5)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陶渊明,三国时期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一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世人以“五柳先生”称之。
    B.陶渊明也写过“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如《读<山海经>》中“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表现了他对当时腐败政治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反抗意识。
    C.辞,是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楚辞体。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色彩,很像诗,但是押韵和句式比较自由。
    D.毛泽东有诗云“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里的“陶令”就是陶渊明,因为他做过八十余天的彭泽县令,故以“陶令”相称。
  • 阅读《归去来兮辞》的“序”,回答1~4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1.对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生生所资(维持生活)
    B.脱然有怀(轻快的样子)
    C.程氏妹丧于武昌(寻找)
    D.非矫厉所得(造作、勉强)
    2.判断“以”字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
    ②诸侯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
    ④足以为酒
    A.①④相同,②③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③不同,②④相同
    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
    A.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坦率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4.下列选项是对本文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
    B.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原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C.陶渊辞官罢去最根本的理由也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是辞官因素之一。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栽欣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解释下面句中疑问代词的词义,并将该句译成现代文句。
    (1)复驾言兮焉求 焉: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何: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第2段景物描写中“松菊犹存”“出岫之云”“倦飞之鸟”“抚孤松” 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段中,作者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两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醉书斋(节选)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麈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晨起,即科头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哭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瞷(jiàn)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挟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意,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紧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倘然久之,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科头:不戴帽子。②刘伶断饮:刘伶戒酒。《晋书·刘伶传》载,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婢子送酒茗来,都不取——省:知道
    B.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
    C.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怪僻
    D.只余酒脯,补五脏劳耶——赚:获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研墨及丹铅,饱饮墨俟/遂自投泪罗
    B.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
    C.余倘然久/念悲其远也,亦哀
    D.仍挟一册俱/郦元之所见闻,殆余同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的痴醉癫狂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如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B.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世事,不近人情。读书入迷时,常对家人呵斥怒责,并拒绝会见来访的客人,因而经常得罪来访者,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
    C.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主观上对丈夫的“醉书”持赞赏态度。
    D.作者本打算戒除“醉书”的习性,但又考虑到男人痴迷诗文总胜于沉溺女色等因素,最终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放弃了这种打算。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二单元第四课 归去来兮辞(必修5)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涉务

      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仆以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至于台阁令史,主书监帅,诸王笺省,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粱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赢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
      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种之,薅锄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南朝士,因晋中兴而南渡江,卒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墢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选自《颜氏家训》,有删节)
      【注】①涉务:涉及、从事实际事务。②果下马:一种矮小的马,可在果树下行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高谈虚论——徒:只是
    B.及有试用,多无所——堪:胜任
    C.至乃尚书郎乘马,则劾之——纠:纠正
    D.卒为羁旅——羁旅:寄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当时士大夫“崇尚空谈”和“养尊处优”的不良习气的一组是(     )
    A.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出则车舆,入则扶侍
    B.肤脆骨柔,不堪行步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
    C.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晋朝南渡,优借士族
    D.体赢气弱,不耐寒暑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主张士大夫要应世经务,不要白白浪费君王的俸禄。
    B.这些士大夫缺乏自知之明,都怨恨梁武帝父子偏爱中下层官吏。
    C.作者以周弘正骑果下马受到朝廷官员的称赞为例来批评时风。
    D.重视农耕是立国的根本,士大夫只有了解农民的辛苦,才能做好其他事务。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①将:岂。②纪:经营。
    1.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     )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2.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道理想的“风景”,或是一种生活状态,或是一种治学精神……试写出你心中的“风景”,不超过300字。 
  • 请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不少于800字。⑦不要写成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