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12月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三中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谣(pì) 安贫乐道 过正(wǎng) 卓而不群
    B.论(yǔ) 文过饰非 食壶浆(dān) 达则兼善天下
    C.会(yù) 仗义执言 冕堂皇(guān) 士可忍,孰不可忍
    D.恶(zēng) 纵横捭阖 暴虎河(píng) 其乐无穷
  • 下列加粗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而不辍己
    A.欲立而
    B.不仁者
    C.闻歌之声
    D.赤也为之
  •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吾无隐乎尔
    B.而谁以易之
    C.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D.于斯三者何先
  • 下列加粗词语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二三子何患于乎(丧,指失去官位)
      今之从政者而 (殆,危险)
      抑为之不(厌,满足)
    B.乎大国之间(摄,夹)
      其言不,是故哂之(让,谦让)
      樊迟未(达,到达)
    C.士不可以不弘(毅,坚强)
      使子路问焉(津,渡口)
      尧舜其由诸(病,担忧)
    D.也,人皆仰之(更,改正)
      人能弘道,非道人(弘,扩大、光大)
      宗庙之事,会同(如,或者)
◎ 2011-2012学年12月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三中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负责审核诺贝尔奖提名及审定获奖名单的瑞典皇家科学院也承认,有必要对评选准则进行检讨,以免因遇人不淑而影响诺贝尔奖的声誉。
    B.中国女子柔道选手袁华在人声鼎沸的赛场上能做到充耳不闻、心静如水,而一旦发力,就令对手不寒而栗。
    C.恐怖分子滥杀无辜,罪不容诛,全世界一切正义的力量是决不会向他们妥协的。
    D.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做好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阿Q”一类的“字母词”已遍布汉字文化圈内,不但进入教科书,而且活跃在各类媒体上。
    B.一些宾馆、饭店还成为某些部分非正常开支的重要渠道,给少数腐败分子孕育了堕落的温床。
    C.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蕴藉的美感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D.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
  •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不过,每个人都有一些理想,来指引着自己的抱负和辨别是非。
    ②对我来说,以舒适和享乐为目标的生活从来没有吸引力。
    ③以这些目标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套伦理观点只能满足一群牲畜的需要。
    ④始终在我面前闪耀着光芒,并且让我充满活着的喜悦的理想,是善、美和真理。
    ⑤从客观的角度,没完没了地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存在,或者是生命有什么意义,是非常愚蠢的行为。
    A.①②④③⑤
    B.⑤①④②③
    C.⑤②①③④
    D.①③⑤②④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曰:“见君不见其从政者,可乎?”仲尼曰:“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吾疑其为人。”
      晏子闻之,曰:“婴则齐之世民也,不维其行,不识其过,不能自立也。婴闻之,有幸见爱,无幸见恶,诽誉为类,声响相应,见行而从之者也。婴闻之,以一心事三君者,所以顺焉;以三心事一君者,不顺焉。今未见婴之行,而非其顺也。婴闻之,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孔子拔树削迹,不自以为辱;穷陈蔡,不自以为约;非人不得其故,是犹泽人之非斤斧,山人之非网罟也。出之其口,不知其困也。始吾望儒而贵之,今吾望儒而疑之。”
      仲尼闻之,曰:“语有之:言发于尔,不可止于远也;行存于身,不可掩于众也。吾窃议晏子而不中夫人之过,吾罪几矣!丘闻君子过人以为友,不及人以为师。今丘失言于夫子,讥之,是吾师也。”因宰我而谢焉,然仲尼见之。(《晏子春秋·外篇不合经术者第八》)
      【注】宰我,孔子的弟子。
    1.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其行——维:维护,保持
    B.不自以为——约:贫困,困窘
    C.吾罪矣——几:(到了)极点
    D.丘闻君子人以为友——过:探望,拜访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不维其行,不识过——如之何可及也
    B.有幸见爱,无幸恶——使子路反
    C.始吾望儒贵之——乡也吾见于夫子问知
    D.宰我而谢焉——之以饥馑
    3.下列四组句子中,全都暗含孔子或晏子评价对方的一组句子是(     )
    ①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
    ②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
    ③婴则齐之世民也……不能自立也
    ④今吾望儒而疑之
    ⑤吾窃议晏子而不中夫人之过
    ⑥因宰我而谢焉,然仲尼见之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听说晏子事三君而顺,到齐国去就不肯见他,这虽不免有些主观,却也反映了孔子磊落坦荡,恪守自己的做人原则。
    B.子贡当面对孔子“见君不见其从政者”的做法提出疑问,孔子也当即给予了答复,这表现了孔子能够平等地对待学生。
    C.晏子听闻孔子对他的评价后,没有为自己辩解,而是反唇相讥,将矛头直接指向孔子,讽刺他周游列国时“拔树削迹”、“身穷陈蔡”的窘况。
    D.听到晏子的话,孔子深深自责,诚恳地表示歉意,并去拜会晏子,表现出他勇于责己、知过必改的胸怀,不愧大家风范。
    5.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吾疑其为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丘失言于夫子,讥之,是吾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2012学年12月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三中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问题。
    襄邑道中
    宋·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 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 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这首诗写于诗人政和七年晚春经襄邑进京待选途中。
    1、起句中的“飞”字用的十分传神,请结合“飞花”两句说说“飞”字好在何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后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默写。
    (1)仰之弥高,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3)夫子循循然善诱人,____________,约我以礼。
    (4)欲速则不达,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不知其可也。
    (6)岁寒,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能使枉者直。
    (8)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读 树
    李国文  
      ①那时住东城,去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机会较多,后来,随着北京市的向外拓展,我便搬到城外去了。这样,只有每年的书市,来到太庙,挤到熙熙攘攘的读者群中,买一些想买的廉价书。但热销的摊点,往往难以与年轻人比赛力气,半天下来,也着实劳累,便找个树阴下的长椅歇腿。  
      ②过去逛太庙,喜欢读树。树可以读吗?我想这个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一棵树,就是一本书,树和人一样,即使同一品种的,也自有她独特的个性,如果说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这世界上也找不到两棵完全相同的树。无论在旷野,在公园,在小院的树木,或是马路的行道树,只要成林,那也是一个形态相异,性格不一,各呈风采,绝非一色的丰富世界。读树如看人,尤其种植在太庙里的松、柏、桧、槐,巍峨庄重,枝根虬结,风姿苍劲,气势不凡,她们矗立在那里数百年,几乎是北京的历史见证人。  
      ③如果树能言语的话,一定会涌出沧桑的感叹。所以,细读她每一圈年轮,都能寻觅出皇室的兴衰,民国的变迁,五四的激情,抗日的斗争,以及解放以后的新岁月的生活轨迹。古树虽古,可并不因年纪的包袱,而嚣张跋扈,在她周围,许多年轻的后辈树,同样生长得从容不迫,这种上了年纪的大度,宽容,便越发地显得一种分量感、尊严感。但是,树老和人老也差不多,老人通常行动迟缓,老树通常也就长得很缓慢;老人通常不那么活跃,老树通常也就不是很起劲地生长。那残断的枝桠,萎缩的树干,不太振作的针叶,留下了太多的时光痕迹,好像时间在古老的身躯里凝滞住了,不免给人老态龙钟的印象。使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也多少使人生出一丝惆怅。  
      ④因此,整个太庙里面,那满园关不住的春色,那片郁郁葱葱,青绿苍翠,唱主角的已非这些前辈树木了,老树的光辉,已是昨日的事情。看来,还是年轻好,因为在成长着,意味着拥有时间,因为在成熟着,意味来日方长,所以,解放后陆陆续续栽种的别的什么树,就比老树要生机盎然,要朝气蓬勃,显出生命力特别旺盛的样子。风一来,你可以听到那白杨树的硕大叶片,或细细低语,或大声聒噪。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一个后来居上的局面,未来属于谁,谁就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而徜徉在古树底下,就没有这一份热闹。  
      ⑤展眼望去,所见皆绿,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白杨,爬满了照壁瓦墙的藤萝,拥塞于行路夹道的冬青灌木,花飞花落招蜂惹蝶的丁香海棠,令读树的我不禁觉悟,古树的缄默沉思、庄重成熟的状态,固然具有历史的魅力,但是,要没有这半个世纪种下的树木花草,仅凭那些爷爷辈子的老树,是构不成这一片苍葱凝碧的绿色世界的。正因为老树之外,更多的是新树的出现,才形成这一片怡人的景色。
      ⑥买书,看压缩在书中的空间和时间;看树,阅读大自然,那可是活生生的大块文章。树的世界,人的世界,其实都在新陈代谢的进化规律之中。懂得这一点,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都能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界,就像园子里的这些新的、老的树木,融洽相处,和衷共济,社会的祥和氛围肯定会日益地浓烈起来。
    1.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这篇散文文字平实,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将客观的眼前事物与历史的人生的思考自然地结合起来,阐述了“读树”带给人的无穷启示。
    B.第一段写书市中青年读者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景是为了说明自己难与年青人“赛力气”,这也与后面写人的世界和新人辈出等内容相呼应。
    C.文章将“书”与“树”两种记录人世与自然变迁的事物巧妙而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主要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界新旧事物更替的感慨。
    D.作者认为“树和人一样”“有他自己的独特个性”,文章第二至第五段比较充分地表现了古树和新树的特点,为最后两段的深化主题做好了铺垫。 E. 本文告诉我们:只要善于用眼光去捕捉,用心灵去体悟,一切都是可以读的。作者就是仅凭对太庙里有着丰富阅历的古树的解读来抒发对人生的深刻思考的。
    2.如何理解“老树”与“新树”的寓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三、四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的主旨,联系现实生活中某方面存在的问题谈谈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暗香”是一个词牌名,它的意思是清幽而不易察觉的香气。在文学作品中,“暗香”往往给人带来美好的审美体验,让读者沉浸于独特的意境中。那么,在我们的人生中,是否也有偶尔袭来的一阵暗香?是怎样的境遇,让你嗅到了人生的暗香?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感触?
      结合上面的文字,请以“暗香浮动”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