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12月山东省济宁市金乡一中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年/羽 其乏困/不应求 咤/易
    B、箕/美之音/博闻强/
    C、动/姗来迟/木入/下
    D、票/倾 包身/提纲领 坎/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横亘 振撼人心 嘻笑 泪下沾襟
    B、婆娑 举世瞩目 喋血 不假思索
    C、雏菊 一股作气 殴打 桀骜不训
    D、谄媚 直刺九宵 旗竿 终生难忘
  •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苏丹红”到“三聚氰胺”,从“皮革奶”到“性早熟奶粉”,一个个新名词、新概念叫人惊心动魄,中国食品安全,尤其是婴幼儿食品安全已经到了非下痛手不可的地步。
    B、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酣畅淋漓
    C、地球只有一个,可再生资源本就有限,如果我们在发展中不注意保护地球、珍惜资源,到时候无论是谁,都不会有扭转乾坤的能力。
    D、著名学者吴组缃教授生前说过,《红楼梦》的思想艺术成就被人们认识到的只是“表里山河”,藏在水下的更多。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1926年,梁启超明知自己被西医误诊误医之后,他怕因此影响西医在中国的声誉,带病撰文,禁止国人不要因为个别事故而全面否定西医的科学性。
    B、说起成都以及附近游玩的地方,非常的多,但是几乎都离不开历史二字,这个巴蜀文化重镇,发生过多少历史事件,有多少历史人物曾在这里上演了传奇的人生。
    C、新生代农民工除了关注工资待遇外,对工作环境和社会保障条件也越发重视,那些环境恶劣、保障缺失的企业,他们将说“不”。
    D、巴金晚年以“说真话”的勇气和平易近人的文字,倾心创作《随想录》,反思自我,拷问灵魂,其作品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高峰。
  • 下列语句中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关专家指出,白开水是最符合人体需要的“天然饮料”。它既洁净,又能使硬度过大的水变得适中——(因为过多的矿物质煮沸后会沉淀),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
    B.我们的肌肤每天受到各种侵害,阳光的辐射、空气的污染,都会使肌肤变得干燥、粗糙。你是否想过给自己的肌肤补充一些营养呢?
    C.年味淡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还是其中别有原因?我们是漠然置之,还是积极主动地去做些什么?
    D.这首诗将两种相互对立的行为——“离别”与“相逢”,两种不同的情感——“伤心”与“庆幸”平列,展示爱情的美好与纯真,引发人们的强烈共鸣。
◎ 2011-2012学年12月山东省济宁市金乡一中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是对课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最后的常春藤叶》小说结局体现了“欧·亨利式的结尾”的特点。欧·亨利在短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结局”,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B.《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一篇自传体散文,写出了地坛对于自己的重要意义,地坛不仅是自己获得生存信念的地方,也是自己感受母爱最深的地方。
    C.“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原指斯巴达人为保卫祖国而英勇战死的事迹。这里暗示纳粹德国给青少年灌输军国主义思想,教育青少年盲从、为法西斯效力卖命的可悲现实。
    D.《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诗人以廉颇比自己,表达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以身许国的的豪迈之情。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鲁迅的三部小说集分别是《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祝福》选自《呐喊》。
    B.《最后的常春藤叶》作者是美国的欧·亨利,他与法国的莫泊桑和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三大巨匠。
    C.《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是宋代的苏洵,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首创豪放词。
    D.《一个人的遭遇》作者是德国的海因里希·伯尔,《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作者是俄国的肖霍洛夫,他们都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3题。
      就整个世界范围来说,农业用水所占比重接近70%。农业用水量的增加还源于饮食质量的提高,人们不断追求更为美味可口的食物。生产1公斤花生要比生产1公斤大豆多消耗近1倍的水,而生产1公斤牛肉所消耗的水几乎是生产1公斤鸡肉的4倍,生产1杯橙汁也要消耗1杯茶用水量的5倍。随着全世界20亿人口将步入中产阶层,即使人口总量不变,农业用水量也会有增无减。
      同样,工业生产也需要水。全世界用水总量的22%用于工业生产,8%用于生活用水。总的来说,这两方面的用水量在20世纪下半叶翻了两番,比农业用水的增长速度快一倍。专家预测,各方面的用水需求都还会进一步增加。
      水资源的总供应量是既定的,即使到了2050年,全球总水量也不会增加,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如果有一部分水似乎从天而降,那是因为它来自蒸发的地表水分,经过冷凝后形成降水,又返回大地。
      如果我们在淋浴时用了一箱水,这能算作“用光”吗?是否可以将其收集起来浇灌花草呢?它也可以渗透至地下含水层,填充地下水,抑或汇入江河之中,再供他人循环利用。真正将水“用光”,使其短时间内不能再为人类使用有两种情况:水从游泳池、蓄水池或水塔蒸发,进入大气层;或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水从植物叶面蒸腾到大气层。这两个过程合称为蒸发蒸腾作用,往往被水资源决策者所忽视。
      人工调水运费不菲,当某地的雨水和地表水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求时,地下水似乎解决了人们的燃眉之急。墨西哥城及其周边地区20万居民生活用水的70%来自一个含水层,而按照目前的使用速度,这一含水层将在200年内枯竭。由于这一原因,墨西哥城已经开始下沉。在曼谷、布宜诺斯艾利斯和雅加达,含水层要么被透支使用,要么遭受污染,或被海水回灌。
      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障碍多来自政治或文化因素。很多举措己广为人知。各国政府必须开诚布公,将江河流量、水位高低、天气预报等讯息公之于众,集思广益、另辟蹊径,寻求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方案。例如,修筑全天候通行的道路系统,以方便农产品运输,实现从自给农业到商业农业的转变。
      对于农民来讲,干旱地区的农民则需更换作物品种,改种价值高、耗水少的作物,如坚果、草莓或蓝莓。而消费者也需学着接受转基因食物。同时,一些个人爱好最好也要做出调整,可以少吃肉、多吃豆制品,少打高尔夫球、多打篮球,减少洗车频率等等。
    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工业生产、生活用水量相对农业生产用水量来说,是以成倍的速度快速增长的。
    B.就世界范围来看,农业、工业、生活用水分别是用水总量的70%、22%、8%。
    C.人们不断追求美味可口的食物,饮食质量提高,造成农业用水增加。
    D.生产花生、牛肉、橙汁用水量要高于生产大豆、鸡肉、茶饮品的用水量。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水资源的总供应量是既定的,再过几十年,全球的总水量也不会增加。
    B.我们使用过,又被别人循环利用的水,不能视为“用光”的水。
    C.经过蒸发和蒸腾作用进入大气的水将永远不能被人们使用。
    D.淋浴过的水,还可以再利用,如收集起来浇花,它还可以渗透到地下含水层,填充地下水。
    3.下列理解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由于人工调水运费价格较高,雨水和地表水有不足时,人们会用地下水解决燃眉之急。
    B.消费者少吃肉、多吃豆制品,少打高尔夫球、多打篮球,减少洗车频率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紧张的状况。
    C.地下水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无休止地采用地下水,会带来水层被透支,甚至地面建筑物下沉等诸多严重的问题。
    D.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障碍多来自政治或文化因素,因此,只要各国政府开诚布公、集思广益,就能实现从自给农业到商业农业的转变。
  • 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题目。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已去,至军中——间:从小路   
    B.张良入——谢:告罪
    C.拜奉大将军足下——再:第二次 
    D.闻大王有意过之——督:监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招樊哙出      ②人之力而敝之
    B.①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②是寡人过也
    C.①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②使使以闻大王
    D.①度我至军中,公入  ②欲以生劫之
    3.把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选段中对刘邦的描写方法,并简单概括选段中刘邦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元曲,完成(1)~(2)题。
    双调·折桂令
    九日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
    (1)这首曲子一、三句中用的“强”“倦”二字极为精到而内蕴深沉,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借“翠袖”“金杯”“玉手”回忆了往昔的欢乐生活,结合全曲说说此处运用的主要手法是什么,并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2012学年12月山东省济宁市金乡一中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2)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士也罔极,_____________。(《诗经·氓》)
    (3)_____________,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5)周公吐哺,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6)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荆轲刺秦王》)
    (7)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在图书馆过夜的人
      当年的北平曾有“清华双清”。“双清”者,一是大名鼎鼎的朱自清,一是鼎鼎大名的浦江清,也就是那个常在图书馆过夜的读书人。于今,朱自清依然声名显赫,浦江清却已知者不多。
      浦江清少负文才。大学时期,这羸弱的小青年很快以江南人特有的聪慧脱颖而出。他那令人惊艳的国文、外文和诗文,赢得了曲学大师吴梅的垂青,尤其得到了吴宓的器重。毕业后,因着吴宓的引荐,他来到了清华国学院,与陈寅恪对门而居,任其助教。
      然而,一位年纪轻轻的后生,要胜任一代大师的助教,又谈何容易!在这里,他既要协助陈寅恪教学研究,又要研习东方学,还要辅佐吴宓编《大公报·文学副刊》,更要打理自己的事务。浦江清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内,先后掌握了法、德、希腊、拉丁、日、梵、满等多门语言;甚至还为陈寅恪编了一部梵文文法。以至于后来他与冯友兰赴欧游学时,一路与西人谈笑自如;这不曾留洋的小讲师那娴熟的英文法文,令留洋多年的冯大教授也自叹弗如。
      那些年,北院9号的那盏灯,总是与14号的灯光隐然呼应,每每要在凌晨二三点才停歇。这正好就为那些暗夜往返的野兔、野猫和飞禽照亮了道路。
      它同时照亮的还有灯的主人那特别的成才之路:他初则从吴宓治西洋文学,继则随陈寅恪习东方学,后又转入王国维所倾力的中国文史研究。几年悠游涵泳后,浦江清功力大进,终于将三巨头的心法集于一身。
      浦江清虽用功极勤,下笔有神,治学却极谨严,轻易不做学术文章。在12年里,他的论文只有两篇。数量虽少,质量却高。其《八仙考》一俟问世,各界大表钦服。便是对学界大佬朱希祖都很不以为然的张荫麟也特地跑来祝贺。此文开始奠定了浦江清的学界地位。很快,他那“文史并进、博览无涯”的名气,便在学界不胫而走。其实,他不仅国文好、洋文好,而且诗词俱佳,棋牌在行,曲艺精工,甚至数理天文也无所不通。日后,浦江清久经酝酿,又推出了著名长文《词的讲解》。文章一出,朱自清、叶圣陶、吕叔湘、程千帆等名流均极表激赏,“盛称讲解之精”,以为在俞平伯名作《读词偶得》之上。仅此一文,就奠定了他作为词学高手的地位。
      那一阵,“清华双清”这两个著名的小个子,与修伟潇洒的“清华三荪”(金龙荪、陈岱孙、叶企孙)相映成趣,各擅胜场。
      ……
      抗战胜利,联大解体。浦江清这才回到老家。他敲开门后,女儿立即急匆匆地向母亲汇报:“又来了一个姨夫!”原来他离家多年,女儿早已不识这“陌生人”了。这时的浦江清,已然憔悴瘦削,神采尽失,与先前判若两人。
      浦江清家累已深,身体每况愈下;南方气候养人,不少名校也争相聘请。他终于决意留在东南。不意此时噩耗传来:闻一多在昆明不幸遇刺。朱自清力单难支,立即催他返校。家人反复挽留,他终是拒绝道:“系里正缺人,我怎能不去呢!”他立即北上,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地。在那熟悉的北院,他的邻居将有朱自清、刘崇鋐、曹靖华,有吕叔湘、杨业治、王瑶,还有王竹溪、华罗庚、余瑞璜和张青莲等。
      是时,饱经蹂躏的清华园已经满目疮痍,万物萧条,杂花遍地,野兔横行。秋风徐来,落叶飘零。在金灿灿的落叶中,浦江清带着女儿寂然前行。前边早已有人相迎了。“来,快叫这位朱伯伯!”他说。女儿看到的是一位与父亲一样瘦小的男子。“就是《背影》的作者朱自清朱伯伯吗?”她惊问。“是的,你也知道?”浦江清也吃了一惊。
      可惜一年多后,这位《背影》的作者匆匆离去。几十年的刻苦用功,也把浦江清素来羸弱的躯体渐渐掏空了。他的课越讲越漂亮,他的学问越做越深湛,而他的身体也越来越枯瘦。至1957年,浦江清也遽然倒下,匆匆离去。早年的“清华双清”,终于成了一段学苑佳话。(选自2009年11期《读者》,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浦江清不仅凭借自身的实力赢得了诸多恩师的器重,而且还牢牢地抓住了恩师提供的发展机遇,最终把自己铸成了大器。
    B.浦江清虽然未曾留过学,但是经过自身勤奋锤炼,到赴欧洲游学时,他的整个学术水平已经超越了留洋多年的冯友兰。
    C.物以稀为贵,浦江清凭借一篇《八仙考》就奠定了自身的学界地位,凭借一篇《词的讲解》就奠定了自身词学高手的地位。
    D.浦江清的家累很深,本应居家静养,但在闻一多于昆明不幸遇刺后,他义无反顾地北上返校,这也加剧了他身体的衰竭。
    E.“清华双清”当年都鼎鼎有名,但浦江清轻易不做学术文章,而朱自清却著作等身,所以今天两人的声名已有天渊之别。
    2.“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从文中看,浦江清的“厚德”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浦江清回到老家女儿竟然不识有何意图?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章内容,请探究浦江清重返清华后“课越讲越漂亮”“学问越做越深湛”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年/羽 其乏困/不应求 咤/易
    B、箕/美之音/博闻强/
    C、动/姗来迟/木入/下
    D、票/倾 包身/提纲领 坎/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横亘 振撼人心 嘻笑 泪下沾襟
    B、婆娑 举世瞩目 喋血 不假思索
    C、雏菊 一股作气 殴打 桀骜不训
    D、谄媚 直刺九宵 旗竿 终生难忘
  •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苏丹红”到“三聚氰胺”,从“皮革奶”到“性早熟奶粉”,一个个新名词、新概念叫人惊心动魄,中国食品安全,尤其是婴幼儿食品安全已经到了非下痛手不可的地步。
    B、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酣畅淋漓
    C、地球只有一个,可再生资源本就有限,如果我们在发展中不注意保护地球、珍惜资源,到时候无论是谁,都不会有扭转乾坤的能力。
    D、著名学者吴组缃教授生前说过,《红楼梦》的思想艺术成就被人们认识到的只是“表里山河”,藏在水下的更多。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1926年,梁启超明知自己被西医误诊误医之后,他怕因此影响西医在中国的声誉,带病撰文,禁止国人不要因为个别事故而全面否定西医的科学性。
    B、说起成都以及附近游玩的地方,非常的多,但是几乎都离不开历史二字,这个巴蜀文化重镇,发生过多少历史事件,有多少历史人物曾在这里上演了传奇的人生。
    C、新生代农民工除了关注工资待遇外,对工作环境和社会保障条件也越发重视,那些环境恶劣、保障缺失的企业,他们将说“不”。
    D、巴金晚年以“说真话”的勇气和平易近人的文字,倾心创作《随想录》,反思自我,拷问灵魂,其作品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高峰。
  • 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题目。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已去,至军中——间:从小路   
    B.张良入——谢:告罪
    C.拜奉大将军足下——再:第二次 
    D.闻大王有意过之——督:监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招樊哙出      ②人之力而敝之
    B.①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②是寡人过也
    C.①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②使使以闻大王
    D.①度我至军中,公入  ②欲以生劫之
    3.把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选段中对刘邦的描写方法,并简单概括选段中刘邦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