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二单元第五课 滕王阁序(必修5)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
    A.戟(qǐ) 舰(gě) 水(liáo) (xīn)
    B.胜(jiān) 回(yíng) 帷(zhān) (miǎn)
    C.飞(tuān) (yīng) 狂(chāng) (jué)
    D.范(yì) 日(xiá) (jì) (huáng)
  • 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组是
    [     ]
    A.鱼舟唱晚 鹤汀凫渚 睢园绿竹 东隅已逝
    B.落霞孤骛 舸舰迷津 萍水相逢 桑榆非晚
    C.青云之志 秋水长天 天高地迥 层峦耸翠
    D.钟明鼎食 腾蛟起凤 白首之心 俊彩星弛
  •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穷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②存者偷生,死者长已矣
    ③兰亭已,梓泽丘墟
    ④太后日:“敬诺,年几何?”
    A.①句与②句的“且”字相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不同。
    B.①句与②句的“且”字相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也相同。
    C.①句与②句的“且”字不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也不同。
    D.①句与②句的“且”字不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相同。
  • 对下列句中加粗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奉宣室何年
    ②处涸辙犹欢
    ③宾主尽东南
    ④臣壮也,犹不如人
    A.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不同。
    B.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也相同。
    C.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也不同。
    D.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相同。
◎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二单元第五课 滕王阁序(必修5)的第二部分试题
  • 《滕王阁序》多处用典,表意精练含蓄,根据文意,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两处用典,赞美了滕王阁所在地的物华人杰。
    B.“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作者用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暗示自己想要从军。其中,“投笔”是词语的减缩。
    C.“谢家之宝树”“孟氏之芳邻”两个典故说明自己并没有谢玄那样的才华,因此也找不到孟母寻找的好邻居。
    D.“他日趋庭,叨陪鲤对”典出《论语·季氏》,王勃在这里是说自己过些时候要到父亲那里聆听教诲。
  • 下面有关文体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赠序,文体的一种。古代送别多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称为赠序。这类文多为颂赞勉励之辞。《滕王阁序》也是这样一篇序。
    B.词的最初全称是“曲子词”。“词曲本不相离,惟词以文言,曲以声耳”,所以,“曲子”或“辞”都是它的简称。后来成为韵文中的一体。
    C.赋的写作,除歌功颂德外,大多带有讽喻的目的。讽喻,就是用委婉的方式来说明事物的道理,使人醒悟后自动弃旧图新,改恶从善。
    D.笔记是一种文体名称,泛指随笔记录、不拘体例的作品。它的题材非常广泛,其中铺写故事,以人物为中心而较有结构的,称为笔记小说。
  • 江南三大名楼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唐四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2)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3)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5)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二单元第五课 滕王阁序(必修5)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1~5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腓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1.对下面句中括号内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睢园)绿竹——睢园:西汉梁孝王在睢水旁修建的竹园。
    B.气凌(彭泽)之樽——彭泽:指陶渊明,他做过彭泽县令。
    C.邺水(朱华)——朱华:曹植诗中有“朱华昌绿池”的句子。
    D.光照(临川之笔)——临川之笔:指王安石,字临川。
    2.指出下面句子中“而”字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     )
    A.爽籁发而清风生
    B.控蛮荆而引瓯越
    C.天柱高而北辰远
    D.蟹六跪而二螯
    3.下列句中加粗的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访风景于崇阿
    B.襟三江而带五湖
    C.所赖君子见机,知人达命
    D.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4.对文中下列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
    5.下列对有关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本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官,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C.“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面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题。
    黄鹤楼
    阎伯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袆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宠从,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昊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刺史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河南穆公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发号而庶政其凝。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王室载怀,思仲宣之能赋;仙踪可揖,嘉叔伟之芳尘。乃喟然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有命抽毫,纪兹贞石。时皇唐永泰元年,岁次大荒落,月孟夏,日庚寅也。
      【注】①濑乡九柱:指位于濑乡的老子祠,故址在今河南鹿邑。柱,屋柱,代指屋宇。九,泛指多数。②东阳八咏:指南齐文学家沈约任东阳太守时所建八咏楼。楼原名元畅楼,沈约有《登台望秋月》等诗八首,称八咏诗,故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州城西南——隅:角落
    B.尝黄鹤返憩于此——驾:驾车
    C.遂以楼——名,动词,命名
    D.下车而乱绳皆理——下车:刚一到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尝驾黄鹤返憩此②游必
    B.①亦荆吴形胜最也②思仲宣能赋
    C.①下车乱绳皆理②发号庶政其凝
    D.①以名楼②虫暴怒,直奔,相搏击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描写黄鹤楼雄伟风貌的一组是(     )
    ①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宠焱
    ②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
    ③上倚河汉,下临江流
    ④王室载怀,思仲宣之能赋
    ⑤四闼霞敞
    ⑥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⑥
    D.②⑤⑥
    4.下列各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点明黄鹤楼所在的位置在城的西南角。
    B.“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宠炭”是刻画黄鹤楼的整体形象,着重突出了楼高。
    C.“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用典说明黄鹤楼可代替这些楼以观景集仙。
    D.“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指来往的过客行人都在这里经过停留。
    5.对本文的内容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一组对偶句写登楼的感触,正因为黄鹤楼高入云天,又临大江,所以登楼可以远眺周围城市乡村,低下头可以拍击萦绕大楼的云气和烟雾。
    B.本文的语言特色是句式多变,整散结合,多用对偶、夸张、比喻和排比。
    C.文章列出老子祠和八咏楼作陪衬,用带有强烈感叹语气的反问句,说明登黄鹤楼同样能够“赏观时物”“会集灵仙”。
    D.本文取材得当,层次分明,有掌故,有事实,有议论,也有感慨,情辞并茂。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书褒城驿壁
    (唐)孙樵
      褒城驿号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甚残,鸟睹其所谓宏丽者?
      讯于驿吏,则曰:“忠穆公曾牧梁州,以褒城控二节度治所,龙节虎旗,驰驿奔轺,以去以来,毂交缔劘,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盖当时视他驿为壮。且一岁宾至者不下数百辈,苟夕得其庇,饥得其饱,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至如棹舟,则必折篙破舷碎鹢而后止;渔钓,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至有饲马于轩,宿隼于堂:几所以污败室庐,糜毁器用。官小者,其下虽气猛,可制;官大者,其下益暴横,难禁。由是日益破碎,不与囊类。某曹八九辈,虽以供馈之隙,一二力治之,其能补数十百人残暴乎?”
      语未既,有老甿笑于旁,且曰:“举今州县皆驿也。吾闻开元中,天下富蕃,号为理平,踵千里者不裹粮;长子孙者不知兵。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而户口日益破,疆场无侵削之虞,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其故何哉?凡与天子共治天下者,刺史、县令而已,以其耳目接于民,而政令速于行也。今朝廷命官,既已轻任刺史、县令,而又促数于更易。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故州县之政,苟有不利于民,可以出意革去其甚者,在刺史则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在县令亦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当愁醉酸,当饥饱鲜,囊帛椟金,笑与秩终。”呜呼!州县真驿耶?矧更代之隙,黠吏因缘恣为奸欺,以卖州县者乎!如此而欲望生民不困,财力不竭,户口不破,垦田不寡,难哉!
      予既揖退老甿,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注】①劘(mó):摩擦。②鹢(yì):水鸟,古代在船头以彩色画鹚鸟之形,这里指船头。③矧(shěn):况且。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视其舟,则离败而——胶:搁浅
    B.庭甚芜——除:废弃
    C.疆场无侵削之——虞:忧虑
    D.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条:整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视其沼,浅混而污/王如知此,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卖州县者乎/焚百家之言,愚黔首
    C.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D.今者天下无金革声/四海大,有几人欤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
    B.则必折篙鹢而后止
    C.则必泉汩泥鱼而后止
    D.金,笑与秩终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借他人之口,揭示出褒城驿由宏丽变为破败的原因,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民风奢靡的不满。
    B.文中“举今州县皆驿也”承上启下,是连接第2、3两段的关键,表明天下凋敝与驿站破败事异而理同。
    C.文章借题发挥,以一驿之兴废推及天下之盛衰,寓议于叙,切中时弊,有小中见大之妙。
    D.因官制不善而吏治败坏,因吏治败坏而生民困顿,文章将批判的锋芒指向了朝廷。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当时视他驿为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总起,三到六句以滕王阁为对象分层次地加以描写,最后以议论作结。全诗有总有分,首尾照应。
    B.“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两句对仗极为工整和自然。
    C.最后一句以景作结,与李白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诗的基调虽然抑郁,但不消沉。
    2.这首诗的时空转换非常巧妙,试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启动发散思维,运用想象,将《滕王阁诗》改写为一篇散文。注意运用比喻、拟人、对偶、排比等修辞格;着意练习用整句写作。不超过300字。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以和为贵”与“竞争意识”,前者为传统美德,后者为现代理念。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以和为贵”,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是否过时了?“竞争”就一定要以抛弃“和”为代价吗?“以和为贵”与“竞争意识”到底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关系(或“水与火”不相容的关系)还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请以“以和为贵”与“竞争意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题自拟,文体自定,内容要求与“声音”有关,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