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2)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________________。
    (5)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训俭示康
    司马光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粥以餬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选自《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有删节)
      【注释】①康:指司马康,司马光的儿子。②御孙: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③正考父饘粥:正考父,春秋时期宋国的大夫,孔子的远祖。饘,稠粥。粥,稀粥。④季文子相三君:季文子,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季孙行父。三君,指鲁文公、鲁宣公、鲁襄公。⑤服行:实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不以为——病:疾病
    B、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也——非:不对
    C、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家——丰:丰收
    D、孟僖子知其后必有人——达:显达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作者“以俭素为美”的一组是(     )
    ①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②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③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④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⑤夫俭则寡欲
    ⑥聊举数人以训汝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①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第一段多处引用孔子的话语,又把“古人”与“今人”对“俭”的不同态度作对比,目的都是为了能更明确地提出论点。
    B、文中叙举“先公”宴客从俭之事,是以长辈的身分,从家风的角度进行正面教诲,娓娓而谈中尤显亲切,让人更易接受其主张。
    C、文章最后一段举正考父、季文子的例子是从正面说明“以俭立名”,举石崇、寇莱公的例子则是为了从反面说明“不俭”必“自败”。
    D、从这篇深入浅出的家训中,我们可以看出:司马光已敏锐地洞察到,一个人对待物质生活的态度,将会影响到他事业的成功或失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中留客
    张旭山
    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请说说本诗第一句中“弄”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运用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描摹出春山的美景,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张倩如率先剪了发,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琴告诉母亲想学倩如那样把头发剪掉,却遭到母亲的反对。琴对女子命运的不公表示质疑与愤慨,并毅然剪去自己的头发。(《家》)
    B.在徐曼丽生日的那天晚上,赵伯韬与吴荪甫密谈,赵伯韬以胜利者自命不凡的口吻胁迫他,吴荪甫明知在赵伯韬大规模经济封锁下,处境十分艰难,仍然顶住。之后,吴荪甫将他的厂押到公债上,作最后一搏。(《子夜》)
    C.“他不说一句反抗的话,而且也没有反抗的意思,他只是点头,表示愿意顺从父亲的话。可是后来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了的幻梦而哭。”觉新打算中学毕业后到有名的大学深造,还想去德国留学,和自己爱着的姑娘结婚。父亲的一句话“你爷爷希望有个重孙”,就彻底击碎了他的梦想。(《家》)
    D.在吴公馆进出的一群青年人中,张素素可以算是最有朝气、最有主见的,她劝四小姐慧芳应该积极争取自己爱的自由和权利;建议她向吴荪甫要求让她下半年进学校读书;带她到郊区的丽娃丽妲村去散心。(《子夜》)
    E.欧也妮23岁生日那天,克罗旭和格拉桑两家便争先恐后地来到葛朗台家,向欧也妮小姐祝寿。公证人的侄儿送来了索漠城少有的鲜花,银行家的公子献上了欧洲少见的望角铁树。老葛朗台心里明白,“他们都看中我的女儿。”(《欧也妮·葛朗台》)
◎ 2012届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冯云卿实施了什么“美人计”?其原因和结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欧也妮葛朗台》中,在查理被赶到印度后,巴尔扎克写道:“葛朗台家族的血统没有失传。”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请简述相关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雍也》)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派人召见孔子。尽管心里不愿意,但讲究周礼的孔子还是去见了南子,这使子路认为夫子是自取其辱。
    B.面对子路的不满,孔子发誓说,如果做了不正当的事,会遭到上天的惩罚。孔子发重誓,是为了表白自己的清白。
    C.当孔子遭到厄运时,虽然他也感到人力的局限性,天起决定作用,但仍表示人定胜天。
    D.孔子在匡地被拘禁。身处危难之境,孔子镇定自若,一句“匡人能把我怎么样呢”是说,上天保护我,匡人就不能把我怎么样,他用这句话来鼓励弟子。
    (2)根据上面选段,你认为孔子心目中的“天”具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饮食文化蕴含生存之道
      英国剑桥大学汉学教授胡司德在他本周出版的新书中指出,中国的饮食文化蕴含生存之道。他向记者披露了这份“隐藏的食谱”。
      经过研究中国古代史的文字记载,他探讨了中国丰富的烹饪文化对古代和当代社会、政治与文化的重要性。据胡司德研究显示,许多为中国历代君主出谋划策的大臣、谋士和谏言者都是厨师或屠夫出身。他说:“厨师、屠夫和侍应这类职业将一些塑造领导力所需的才能具体化了。比如,为了不让任何一种味道太重而盖过另一种,所有烹饪调料都应该同比放入,这恰恰体现了我们常常所说的和谐、公正和平等。此外,切肉时等量下刀和送菜时恰当分配也表达了秩序和规范的观念。”
      商朝的开国大臣伊尹是有史书记载以来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贤佐。他本是一位烹饪技术高超的御厨,但有一段时间,给商汤王做的饭总是太淡或太咸。问及此事,他在解释时借机阐述了自己的治国主张:“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自此他得到了提拔重用。胡教授以伊尹为例,讲述了他是如何从一代名厨成为一朝贤相,并以自己的厨艺启发商汤王执政的。
      与许多西方人不同,胡教授对中国饭局酒桌上的“哲学”十分了解,他说,“许多正式的晚餐或宴会,它的重点并不是吃饭或消费本身,而是以互动交流、了解对方、交换意见或介绍彼此为主”。“在中国,餐桌上座位的安排要体现宾客的身份地位;夹菜的时候也要按尊卑分先后顺序;无论是敬酒还是回敬,都要遵循来宾的贵贱等级;此外,贵宾与普通客人使用的餐具器皿也会有所不同”。胡教授介绍说,中国古代的宴会同样也是个社交场所,人们在用餐之余互相交换诗作、文章和乐谱。中国的饭局让这位英国教授不由地联想到剑桥大学的正式高桌晚宴,他认为这和中国的宴会很相像:“在当代社会里,如果你想与人沟通交流,最好的方式通常都是邀请他们吃饭。在餐桌上,‘礼’非常重要。如何在宴会中表现得体代表一个人的修养。带学生们参加这类正式晚宴,本身也是一种教育方式。”
      “吃不言、睡不语”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句古训,而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食不厌精”、粗茶淡饭的饮食哲学给胡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我自己也喜爱粗茶淡饭,因为粗茶淡饭本身就体现了中国圣贤的理念,不暴饮暴食也体现了节制有度的概念”。“此外,中国的大思想家孔子是根据政治环境而调整自己饮食结构的典型例子。他在重要的官方场合,十分懂得把握饮酒分寸。虽然在宫廷中常常需要出席各类酒宴,但孔子从未让自己喝醉过”。
      胡教授还相信,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会影响一个人的道德品性。他表示,“有很多医学史书记载,未出生的胎儿会受到母亲饮食习惯的影响。这就是中国人现在也在提倡的‘胎教’”。
    1.下列有关“中国饮食文化蕴含生存之道”观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英国剑桥大学汉学教授胡司德在他的新书中指出中国的饮食文化中蕴含着生存之道,并将这种生存之道生动地比喻为“隐藏的食谱”。
    B.中国丰富的烹饪文化对古代和当代社会、政治与文化十分重要。许多为中国历代君主出谋划策的大臣、谋士和谏言者都是厨师或屠夫出身。
    C.宴会上的重点并不是吃饭或消费本身,而是以互动交流、了解对方、交换意见或介绍彼此为主,体现了一种酒桌上的“哲学”。
    D.“有很多医学史书记载,未出生的胎儿会受到母亲饮食习惯的影响”。胡教授相信这种影响包括对道德品性的影响。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所有烹饪调料都应该同比放入、切肉时等量下刀和送菜时恰当分配等做法能具体体现和谐、公正、平等、秩序和规范的观念。
    B.商朝的开国大臣伊尹本是一位烹饪技术高超的御厨,他借做菜的道理阐述了自己的治国主张,自此他得到了提拔重用,成为一朝贤相。
    C.在餐桌上,“礼”非常重要,如何在宴会中表现得体代表一个人的修养。胡司德认为在这些方面剑桥大学的正式高桌晚宴和中国的宴会很相像,
    D.孔子“吃不言、睡不语”、“食不厌精”、粗茶淡饭、不暴饮暴食的饮食习惯都能够体现中国的饮食哲学,胡教授也喜欢这样做。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有一段时间大臣伊尹总是有意把商汤王的饭做得太淡或太咸,目的是引起商汤的疑问,借此机会启发商汤王执政。
    B.在中国,餐桌上座位的安排、夹菜的先后顺序、敬酒和回敬的规则、使用的餐具器皿,都与来宾的贵贱有关,胡教授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都体现了严格等级观念。
    C.中国古代的宴会上,人们在用餐之余互相交换诗作、文章和乐谱,体现了中国饭局的社会交往功能。
    D.孔子能根据政治环境而调整自己饮食结构,在重要的官方场合十分懂得把握饮酒分寸,在宫廷酒宴中从未让自己喝醉过,是圣贤理念的体现。
◎ 2012届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贫困却不潦倒的风度
    天歌
      张罗同学聚会时,我们这些混得不错的同学很自觉很有风格地把费用划为三等:混得一般的交300;混得不好的,一分钱都不用出;混得好的,聚会缺多少,补多少,兜底。大家图的就是个乐儿,不想让自家兄弟姐妹为几两银子犯难。
      尽管这样,班长还是颇为担心地说:九度能来吗?
      是啊,九度是那样好面子的一个人,这些年,先是在有着大好前途的机关里受了牵连下岗,后是爱人查出了淋巴癌,再后来跟人合伙开饭店,饭店没开起来,借来的钱却全让人卷走了。九度这些事都是在校友录上,同学们辗转相传的。九度也来校友录,留言却总是说些好事:姑娘考了第一名(尽管那只是小学二年级的期中考试);妻子终于不用再去化疗了。还有,他给报社提供的新闻线索被采纳了,人家给了50块钱。
      有同学提议大家凑些钱帮帮九度,好歹阶级兄弟一场。却不想班长乘兴而去,败兴而归,他说:那家伙说他还想捐点钱出来给谁呢!人家的日子过得好着呢!同学说:你看九度,日子都过成那样了,还是绷着,还装,死要面子活受罪。
      是的,九度上学那会儿就是瘦死不倒架的那种人。按照规定,九度是可以申请贫困贷款的,他却硬撑着不肯,同学中一度流传着他的一句名言:把钱留给更困难的同学吧。并把这句话演变成各种版本:把不及格的机会留给渴望人生完美的同学吧!把失恋的痛苦留给没有痛苦过的漂亮女生吧!
      那年冬天,东北那叫嘎嘎冷,连件旧棉衣都没有的九度走路全靠跑。他说:本来在零度边缘,这一跑,温度“噌”地蹿了九度。其实,九度说的是39度,不过冻得嘴一哆嗦,“30”就吞了下去。这话风行了起来,九度就叫了九度,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淹没了他的本名。
      聚会那天,九度还真来了。不光来了,还穿得特别利索。一身浅灰色的西装配了一条红格子领带,比好些混得不错的同学收拾得还像成功人士。有同学上去就是一拳,说:你个九度,不装能死啊?咱们哥们儿,谁还笑话你不成?
      九度打着哈哈,跑前跑后张罗着。席间,大家喝酒聊天,牢骚怨气差点就把酒店的天花板顶起来:什么股票太没谱了,说套牢就套牢,十几万转眼就打了水漂儿;什么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钢琴说白买就白买,那玩意儿放家里死占地方,又不能当写字台使;什么现在的官场简直就没法混,大领导之间都别扭着,听谁的话站谁的队,有学问着呢!九度笑着给大家布菜、倒酒,一哥们儿喝得有点大,硬着舌头说:九度,你说你点背的,啥啥没赶上,要不咋也弄个副局干干。
      我们都拦着那哥们儿不让他哪壶不开提哪壶,如果同学聚会整成富人对穷人的颐指气使就没劲了。没想到九度却端起酒杯,对大家说:“我九度这些年是遇到些事,但是,还好,都扛过来了。我正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呢,今年我闺女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省重点,学费全免。”我的天!我暗叫一声,给儿子找了4个补习老师,结果连市重点的门都没摸着。九度说:“我也重新上岗了,电视台聘我当特约记者,咱也混进新闻界了。还有,我爱人从得癌症到今天已经8年了,也就是说,我们每一天都在创造着生命的奇迹……”
      九度一口干掉了杯里的酒,不知为什么,刚才那些牢骚满腹或者臭显摆的哥们儿都有点蔫,咋好像自己的日子过得没九度带劲呢?聚会结束时,班长拿出了账单。账单上,九度的名字下面没有写交钱的金额,而是写着一行字:物品搬放、保管,接送……班长说:九度不肯白白占大家的便宜,他没交钱,一定要以别的方式补偿回来。还有,他的那身西装是他从前在机关时做的,他的妻子最近很不好……
      看着依旧忙忙碌碌送同学的九度,我说:换了我们,谁可以做到像九度那样贫穷却不潦倒,活得生气勃勃的呢?
      是的,我们眼里要面子的九度,其实要的是一种有尊严的生活方式。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生活里的温暖,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在这一点上,九度表现得相当有风度。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最正确的两项是(     )
    A.小说第二段班长的担心,引出下文,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设置了悬念,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毕业后的九度生活境遇不佳,却在校友录上只报喜不报忧,并且拒绝大家的帮助,这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C.一句“把钱留给更困难的同学吧”被同学们演绎出了各种版本,这是在开九度的玩笑,包含着大家对九度“瘦死不倒架”的嘲讽。
    D.小说以同学聚会为中心事件,运用插叙的叙述方式,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塑造了主人公九度的形象,高度赞扬了他的人生态度。
    E.小说情节一波三折,通过人物命运的大起大落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活境遇,而是面对生活的态度这一主题,引发了我们对人生的思考。
    2.小说的主人公九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陈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仿照下面画曲线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向。
      对于究竟什么是“幸福”?每个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
      对每天需要翻过几座大山去上学的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来说,幸福是一条好走的路和一双合脚的鞋,或是离家更近一点的一所希望小学;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日前,上海六所高校自主招生测试,语文在其中4所高校中成了不考科目。对此,校方给出的解释是:“不是因为语文不重要,而是为了减轻考生负担”“自主招生考试并非高考,功能侧重于选拔专业人才”。
      【材料2】很多年前,复旦大学老校长、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就曾表示,如果哪一天复旦大学要是能够自主招生的话,我第一天先考语文,如果语文不及格,就不用再参加其它的考试了。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上述材料中所反映出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制作一把精美的小提琴,木料的选择是关键。匠人们在选择木料时,非常在意树木年轮的多少。在他们看来,每棵历经岁月洗礼的大树中都藏着一个精灵,而这个精灵正是一把提琴的灵魂。选准木料之后,木料要在阳光下风干两年,使其含水率低于10%。
      风干的木料被切割成木板之后,放入一个黝黑的、终年不见阳光的房间,好像大师的闭关修炼,根除杂念,凝聚精魄。
      这段静默岁月要持续四到五年。这样的修炼,极易让人联想到世人眼中的“大器”。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4)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5)不得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