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三单元第八课 咬文嚼字(必修5)的第一部分试题
  • 选出下列各组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
    A.付(shēn) 那(shà) 锱铢(zīzhū) 咬文字(jiáo)
    B.没(zú) (jìng) (zhuó) 运而生(yìng)
    C.寂(cén) (jiáo) 悍(qiǎng) 肺腑(qìn)
    D.尺(dú) (chéng) (jí) 头棒喝(dàng)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援例 深恶痛绝 层峦迭嶂 阴庇后代 自鸣得意
    B.鲁莽 套板反应 以德抱怨 凭心而论 举不胜举
    C.付梓 点铁成金 不求甚解 莫衷一是 计日程功
    D.凝练 奋笔急书 索然无味 饱经苍桑 心浮气躁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开放性网络给人们交流思想提供了较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应看到,一些________子网络的“情绪性言论”,有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需要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2)目前社会上的浮躁风气和商业上的投机心理________着学术。一些学者忘记了学术原则,或急功近利,或取媚世俗。
    (3)在最内在的精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爱并不能消除这种孤独,________正因为由己及人领懵到别人的孤独,我们的内心会对别人充满最诚挚的爱。
    A.漫延 侵蚀 也/就
    B.蔓延 侵袭 也/就
    C.漫延 侵袭 但/才
    D.蔓延 侵蚀 但/才
  • 下列各句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张家辉近来在杜琪峰的作品中频频亮相,展露了自己的表演才华,尤其是在《黑社会》系列剧中的表演更是可圈可点
    B.长期以来,国内企业防病毒市场总给人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这一方面是因为各种深奥的产品宣传让人觉得高深奠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整个行业运作缺乏应有的透明度。
    C.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抒情官志,针砭时弊,成为南宋词坛豪放派的杰出代表。
    D.那本介绍学习方法的书出版盾,受到中小学生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一时洛阳纸贵
◎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三单元第八课 咬文嚼字(必修5)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今展,中科院高级工程师赵晖在南京最高峰驼岭拍到了难得一见的天文景观“水星凌目”照片,为广大天文爱好者所钟爱。
    B.余秋雨最近在接受采访时声明:“我不是'作家',因为我没有参加作家协会。我也不知道什么叫‘文化散文’,觉得我写的那些东西不叫‘散文’也可以,免得被'散文评论家'盯上。”
    C.那些在各条战线上以积极进取、不折不挠对待生活和工作的人,才是我们尊敬和学习的对象。
    D.这个地区的环境污染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但在记者的镜头面前,三个企业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却避重就轻,推卸责任。
  • 在下面两种情境下,用语最得体的一组是

    [     ]

    [情境1]某同学的发言超时了,你作为主持人,需要终止他的发言。
    [情境2]某同学正在发言,你作为主持人,需要插话,想打断他。
    A.对不起,已经超时了。你停一下,我来说两句。
    B.对不起,已经超时了。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
    C.已经超时了,对不起。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
    D.已经超时了,对不起。你停一下,我来说两句。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
    B.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
    C.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
    D.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
  • 比较下列句子,哪句表现力更强些?为什么?有的作者已有评价。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独到见解?
    (1)a.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b.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这女子长得柳腰桃面,真是个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人!b.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红杏枝头春意闹。b.红杏枝头春意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老渔民长得高大结实,嘴巴下留着一把花白胡子。b.老渔民长得高大结实,留着一把花白胡子。(杨朔《雪浪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三单元第八课 咬文嚼字(必修5)的第三部分试题
  • 仔细阅读下面内容,回答1~5题。
      这是一个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从前做诗文的人都倚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要找词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它们是从前人所谓“套语”,我们所谓“滥调”。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就作者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面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于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不过习惯力量的深广非我们意料所及,沿着习惯的去做,总比新创较省力,人生来有惰性,常使我们不知不觉地一滑就滑到“套板反应”里去。你如果随便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唯陈言之务去”。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遏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
    1.结合文意,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一句话的具体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文中提到了韩愈的一句话,“惟陈言之务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说“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这个“作”字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作者举“柳腰桃面”“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春花秋月”“柳岸灞桥”“端木遗风”等套语的评述的例子,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产生“套板反应”的弊端表现在哪些方面?作者为什么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通过讨论分析,仔细品味,明白了在语言运用上要力戒“套板反应”,“惟陈言之务去”,要努力创新,才“不致落入下乘”,请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谈谈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初看山看其形象,再看看其结构,又看看其神韵风采,不但用眼睛看,同时拉上思维想象一同看,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起来看,认真咀嚼玩味,不难发现它不只是一堆石块,而是一篇有起承转合有平仄对仗的诗文,是一篇形象化的历史掌故,这样浮想联翩地看山读山①才会帮助画家从中捕捉到意想不到的境界进而编织出形神兼备的画面。
      同是游山,观点和收获不大一样。有人观赏山光水色,有人寻幽访古,有人拜佛求仙,各有所求;就拿画家来说,有夸云峰之奇的,有夸寺观之胜的,有夸碑碣之多的,也各有自己的审美追求。
      一座山有些名气,不一定就处处入画,不一定对所有画家都是好画。②画家应该有自己的眼力和情怀,有自己采撷风物的才能。体验生活旅行写生不是赶集,人多的去处,道路必然拥挤,艺术天地相对也就狭窄了。应该有点徐霞客的精神,依靠波音飞机奔驰汽车行路:只会在五星宾馆里喝咖啡的画家是不可能有大作为的。
      平日连报纸都不屑一看,肚子里一点诗文历史没有,行万里路又有何用。行路读书二者互相支持互相发挥,一如车之两轮,才会发生作用。纯自然景观而没有人文景观之补充的画就会大大失去作品的深度和魅力。
      试以游泰山为例来说,如果对它五岳之尊的地位、历代帝王封禅,以及一些有关佛、道教的掌故一事不如,你将如何观赏、理解、表现那十八盘、南天门、五松亭、经石峪……同样,不知道赵匡胤、陈抟故事而只见一个下棋亭,不知道寒江子江天一的悲壮遗事,而只见一个始信峰③,我很怀疑这样的画家,笔下除了简单模拟眼前的险峰、古松、云海……之外还会画出什么有重量有特点的画来。
    1.①处,“看山”“读山”各有什么含义?
    看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处画线句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处,作者引用“下棋亭”和“始信峰”的掌故是为了证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全文,说说如何才能画好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色彩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说自然环境的美丽多彩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珍贵财富,那么城市则凝聚了人类自远古以来几千年的文明成果。城市面貌是地区特征、民族特性和文化传统的直观反映,城市色彩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信息之一。
      近年来,色彩作为城市景观中的重要因素,逐渐引起关注。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围绕这样的主题展开,一个城市是否可能或应该具有特定的色彩基调?什么样的城市色彩基调能够与其所在的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并反映出城市特有的地方、民族和文化特质?如何从色彩这一设计角度使城市具有统一和谐、美丽宜人的景观,从而给生活于此的人们创违出良好的生存环境?从根本上说,城市色彩的研究对象不是某个个体,而是人们生活于其中的整体城市环境。
      “城市色彩”在国内是一个新课题、新领域。以前实用色彩的研究和避用很少涉及城市这一对象,色彩这一论题没有被提升到城市的范围来进行探索。究其原因,一方面或许是由于城市问题所涉及的因素众多,另一方面或许是由于色彩的实际运用是一个缺乏明确标准的问题,诸如“选择什么颜色”或者“喜欢什么颜色”这类问题有着极强的主观性,因此,建立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似乎成了一个难以企及的理想。应该说,正是这种将色彩视为个人喜好的观念,以及城市景观品质意识的匮乏。使城市环境中的色彩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这对一个良好的城市景观的形成、保护和发展极为不利。针对城市色彩景观的研究,正是试图以色彩为切入点,从宏观的角度对城市这一复杂的对象展开研究,最终为建立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大中型城市,一般情况下都会形成具有功能特征的区城,以此为据可以建立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一种模式,即以建筑区城在城市中的不同功能角色和性质为出发点,对其进行以区域为单位的建筑及其他重要视觉元素的色彩景现控制。中心商务区往往因集中了的高标准建筑而具有城市标志的作用,像上海浦东的陆察嘴金融商贸区,多以高层、超高层的写字楼、酒店或大型综合性建筑群为主,在控制策略上,应以色彩的调和为主。
      商业区常常以商业街或商业广场等形式出现,其色彩一般是城市中最为活跃的部分,应该注意的是,针时不同性质的商业区所应采取的控制策略是不同的。传统商业街所要传达的文化含量并不亚于其商业性,因此,色彩的处理应慎重,广告招贴和商品陈列应遵从传统方式,避免因色彩面积过大而破坏景观。而一般商业区以商业活动为主要目的,色彩多变、强烈冲击的视觉效果有时也不失为一种特色。但国内很多城市的商业区经常存在广告过多、过于杂乱的通病,相对而言,欧洲城市的商业区则要“安静”得多。
      传统地方文化保护区是城市地方历史和传统文化最为集中的体现,是保护地方人文环境和发扬其特色的重点所在,因此需要格外仔细地分析研究和慎重操作。对于确实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性建筑,外立面应以保护性清洗为主,尽量保留其原有的材质和色彩,绝不应盲目翻修粉饰,整就一新。
      城市色彩景观设计的实施可以使城市成为舒适美观的人居环境,但如何正确实施则有赖于对城市色彩的研究和设计。只有尽快将这个研究课题纳入到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总体框架中去,并在研究基础上制定具体的条例,才能使城市规划部门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对此进行有力的指导和管理。
    1.作为城市面貌的重要信息之一,城市色彩可以反映城市的___________。
    2.根据文意,对“城市色彩”研究对象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城市的色彩基调如何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
    B.城市每处重要建筑的外观色调应如何决定
    C.怎样使城市的整体环境色彩调和美丽宜人
    D.一个城市是否有可能形成特定的色彩基调
    3.作者认为,商业区的色彩景观应如何控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提到欧洲城市的商业区时用了“安静”一词。请推断“安静”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对文章主要内容作100字左右的摘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薛宝钗咏白海棠
    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林黛玉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评价“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课文《咬文嚼字》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试着根据自己在作文写作中的体会,举两三个例子,写一段200字以上的文字证明这个论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朱自清先生说:“在中等及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阅读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其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做一个有相当教养的国民,至少应对本国的经典有直接接触的义务。”
      叶圣陶先生说:“若干经典,培育过咱们的祖先,培育过社会的精英,培育着咱们的国民,年轻人更应享受到经典的滋养。”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列出的文化、文学等各类经典著作或作品,都应在高中生的阅读视野之内。该不该阅读经典?怎样阅读经典?关于经典阅读,你有怎样的见闻、想法、感受抑或展望?
      请以“走进经典”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自选文体,但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