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鹤岗市鹤岗一中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的第一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凡喜好运动、热爱健康的人都知道,“有氧健身”、“有氧操”等运动早已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种健身方式了。然而,如今又有些专家反其道而行之,建议应大力普及低氧健身。
      低氧健身,就是用人工的方法使健身房的氧气含量低于正常状态的一种健身方式。研究发现,低氧空气对人体具有良好的保健治疗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增强氧的运输和肝脏的解毒作用,提高运动员的训练能力等。有关专家说低氧健身的好处起码有两点。首先,人体处于“低氧状态”,这是对人体正常状态的一种挑战。人体为了适应低氧、低气压的生活环境,心率相应加快,心脏的排血量增多,血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也随之增多,这使血液对氧的运输能力增强,血液扩散到人体组织的功能也必然随之加强。结果,人体对氧的利用率便会相应增加。还有,当健身者在低氧状态下锻炼时,肺的活动量便大,可以使动脉血管扩张,使全身的血液循环速度加快。因此,低氧条件下的健身与一般自然状态下的健身相比,有增加红细胞数量,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强化脑组织和肌肉对氧的利用等好处。其次,低氧能使人体内积蓄必要的二氧化碳,这对健康是十分有益的,因为人的生命是既要靠养气也要靠二氧化碳来维持的。人体血液中不仅要有2%的氧气,同时还必须要有6.5%的二氧化碳。如果人体二氧化碳含量过低,就会引起体内气体失衡,造成酸多碱少的碱血症。这将会破坏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损害人的神经系统和免疫机能,最终导致丧失对疾病的自我防御能力。
      其实,低氧健身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在美国,低氧健身已成为一种最受欢迎的健身运动,许多以往习惯于户外运动的人都转到健身房对此进行经常性的锻炼。比如以前那些喜欢滑冰、爬山和乐于冒险的人,通常也到低氧健身房进行锻炼。另外,前苏联医学专家还曾发明过“缺氧疗法”,让患者反复吸入只有10%氧含量的低氧空气,以启动人体缺氧自卫系统的潜能,从而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目的。此法不仅对治疗心血管、呼吸及神经系统疾病有明显疗效,同时还有缓解疼痛、消除疲劳等作用。
      看来,“低氧”挑战“有氧”似有不可逆转之势,现在的问题是,低氧健身必须要在人工特制的低氧健身房内进行,所以其价格自然会偏高。一般来讲,低氧运动的费用是普通健身的一倍左右。有关人士称,随着参加低氧健身人数的迅速增加和健身范围的不断扩大,低氧健身的成本摊薄,费用应该会下降。也许,这一天真的为期不远。
    1.按照文意,以下关于“低氧健身”的好处的说法,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使血液对氧的运输能力增强,血液扩散到人体组织的功能也必然随之加强,人体对氧的利用率便会相应增加。  
    B.在低氧状态下锻炼时,健身者的肺的活动量变大,可以使动脉血管扩张,使全身的血液循环速度加快。  
    C.低氧条件下的健身与“有氧健身”相比,具有增加红细胞数量,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强化脑组织和肌肉对氧的利用等好处。  
    D.低氧能使人体内蓄积必要的二氧化碳,如果人体二氧化碳过低,就会引起体内气体失衡,造成酸多碱少的碱血病。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如果人体二氧化碳含量过低,就会造成酸多碱少的碱血症,将会最终导致丧失对疾病的自我防御能力。  
    B.低氧健身在美国已成为一种最受欢迎的健身运动,许多以往习惯于户外运动的人都转到健身房进行经常性的锻炼。  
    C.前苏联医学专家发明过的“缺氧疗法”不仅对治疗心血管、呼吸及神经系统疾病有明显疗效,同时还有缓解疼痛、消除疲劳等作用。  
    D.低氧健身很多时候要在人工特制的低氧健身房内进行,所以其价格自然偏高,低氧运动的费用是普通健身的一倍左右。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是(     )  
    A.随着参加低氧健身人数的迅速增加和健身范围的不断扩大,低氧健身将会因价格低廉而迅速普及。  
    B.低氧健身也必须使健身房的氧气含量既要低于正常状态,也要保持一定的含量,否则会危及健身者的健康。  
    C.前苏联医学专家发明过“缺氧疗法”,启动的是人体缺氧自卫系统的潜能,所以也是属于“低氧健身”的范围。  
    D.“低氧健身”挑战“有氧健身”似乎具有不可逆转之势,但是“有氧健身”也不会很快失去市场。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1)。”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於后世。(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1)超距:跳跃。古代的一种游戏,用于习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怒,自驰频阳——如:奔赴
    B.李信果秦军——辱:使……受辱
    C.故及大王之臣——向:器重
    D.今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空:失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翦言不用,谢病/不如善遇之
    B.寡人不用将军计/其无礼于晋
    C.归老频阳/若亡郑而有益
    D.荆数挑战秦不出/伏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信年轻壮勇,曾大败燕军,擒获太子丹,秦王认为他贤能勇猛,十分信任他,但他过于轻敌,导致征荆失败。
    B.在始皇诚恳道歉和强烈要求之际,王翦依然坚持自己的兵力要求,事实证明,这为后来大败荆军奠定了基础。
    C.出征前,王翦向始皇多多地讨要良田园林宅院,是为妥善地安置自己的子孙,并使始皇不对自己拥兵过重而生疑心。
    D.王翦坚守不战,是为了让自己的士兵养精蓄锐,避敌锐气,以便寻找最合适的作战时机,最后终于大败荆军。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2题。
    村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一、二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静结合的写法是这首诗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鹤岗市鹤岗一中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的第二部分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
    2、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4、不宜________________,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5、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
    6、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哀民生之多艰。
    8、民生各有所乐兮,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读 树
    李国文  
      ①那时住东城,去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机会较多,后来,随着北京市的向外拓展,我便搬到城外去了。这样,只有每年的书市,来到太庙,挤到熙熙攘攘的读者群中,买一些想买的廉价书。但热销的摊点,往往难以与年轻人比赛力气,半天下来,也着实劳累,便找个树阴下的长椅歇腿。  
      ②过去逛太庙,喜欢读树。树可以读吗?我想这个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一棵树,就是一本书,树和人一样,即使同一品种的,也自有她独特的个性,如果说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这世界上也找不到两棵完全相同的树。无论在旷野,在公园,在小院的树木,或是马路的行道树,只要成林,那也是一个形态相异,性格不一,各呈风采,绝非一色的丰富世界。读树如看人,尤其种植在太庙里的松、柏、桧、槐,巍峨庄重,枝根虬结,风姿苍劲,气势不凡,她们矗立在那里数百年,几乎是北京的历史见证人。  
      ③如果树能言语的话,一定会涌出沧桑的感叹。所以,细读她每一圈年轮,都能寻觅出皇室的兴衰,民国的变迁,五四的激情,抗日的斗争,以及解放以后的新岁月的生活轨迹。古树虽古,可并不因年纪的包袱,而嚣张跋扈,在她周围,许多年轻的后辈树,同样生长得从容不迫,这种上了年纪的大度,宽容,便越发地显得一种分量感、尊严感。但是,树老和人老也差不多,老人通常行动迟缓,老树通常也就长得很缓慢;老人通常不那么活跃,老树通常也就不是很起劲地生长。那残断的枝桠,萎缩的树干,不太振作的针叶,留下了太多的时光痕迹,好像时间在古老的身躯里凝滞住了,不免给人老态龙钟的印象。使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也多少使人生出一丝惆怅。  
      ④因此,整个太庙里面,那满园关不住的春色,那片郁郁葱葱,青绿苍翠,唱主角的已非这些前辈树木了,老树的光辉,已是昨日的事情。看来,还是年轻好,因为在成长着,意味着拥有时间,因为在成熟着,意味来日方长,所以,解放后陆陆续续栽种的别的什么树,就比老树要生机盎然,要朝气蓬勃,显出生命力特别旺盛的样子。风一来,你可以听到那白杨树的硕大叶片,或细细低语,或大声聒噪。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一个后来居上的局面,未来属于谁,谁就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而徜徉在古树底下,就没有这一份热闹。  
      ⑤展眼望去,所见皆绿,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白杨,爬满了照壁瓦墙的藤萝,拥塞于行路夹道的冬青灌木,花飞花落招蜂惹蝶的丁香海棠,令读树的我不禁觉悟,古树的缄默沉思、庄重成熟的状态,固然具有历史的魅力,但是,要没有这半个世纪种下的树木花草,仅凭那些爷爷辈子的老树,是构不成这一片苍葱凝碧的绿色世界的。正因为老树之外,更多的是新树的出现,才形成这一片怡人的景色。
      ⑥买书,看压缩在书中的空间和时间;看树,阅读大自然,那可是活生生的大块文章。树的世界,人的世界,其实都在新陈代谢的进化规律之中。懂得这一点,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都能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界,就像园子里的这些新的、老的树木,融洽相处,和衷共济,社会的祥和氛围肯定会日益地浓烈起来。
    1.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这篇散文文字平实,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将客观的眼前事物与历史的人生的思考自然地结合起来,阐述了“读树”带给人的无穷启示。
    B.第一段写书市中青年读者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景是为了说明自己难与年青人“赛力气”,这也与后面写人的世界和新人辈出等内容相呼应。
    C.文章将“书”与“树”两种记录人世与自然变迁的事物巧妙而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主要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界新旧事物更替的感慨。
    D.作者认为“树和人一样”“有他自己的独特个性”,文章第二至第五段比较充分地表现了古树和新树的特点,为最后两段的深化主题做好了铺垫。
    E.本文告诉我们:只要善于用眼光去捕捉,用心灵去体悟,一切都是可以读的。作者就是仅凭对太庙里有着丰富阅历的古树的解读来抒发对人生的深刻思考的。
    2.如何理解“老树”与“新树”的寓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三、四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的主旨,联系现实生活中某方面存在的问题谈谈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各句中加粗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橄榄球联盟年度冠军赛的实况转播在美国是重量级的节目,其收视率傲视群雄,其他同类型的节目只能望其项背
    B.2008年开始在全国开展的家电下乡活动大大刺激了农村百姓消费的增长,这使原来趋于滞销的家用电器一下子成了百姓炙手可热的商品。
    C.党员干部既要敢于解放思想,更要埋头实干,努力当善于破解难题、打开局面的实干家,而不要当侃侃而谈、光说不干的“战略家”“思想家”“理论家”“指挥家”。
    D.地铁近期故障频发,运营事故只是影响居民出行,一旦发生火灾,很可能造成全市轨道交通的瘫痪,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 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鹤岗市鹤岗一中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葛振华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本村经济的切入点,考虑问题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B.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C.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D.听说博士村官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读书,是智慧的行为。
    ②从春花读到秋月,从夜雪初霁读到朝墩甫上。
    ③在起起伏伏中,或悟人生至理,或叹人生苍凉,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
    ④在春秋默默交替里,在岁月寂然运行中,心灵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时而寒霜彻骨,时而微风拂面,一波三折,百转千回。
    ⑤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好的习惯。
    A.①③②④⑤
    B.⑤①②③④
    C.②④③⑤①
    D.①⑤②④③
  • 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语。
      从甲骨文到草书、行书的各种书法艺术,间接的反映了现实某些方面的属性,将具体的形式集中概括为抽象的意象,通过视觉来启发人们的想象力,调动人们的情感,使人们从意象中体味到其间所蕴含的美。这也是一些讲书法的文章里常说的“舍貌取神”──舍弃客观事物的具体现象特征,而摄取其神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三句话。
      一棵小草,以它卑微的绿色,丰富着季节的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间万物都在尽它们的天命,使无穷的大自然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艘货船卸货后返航时,突然遭遇巨大风暴,老船长果断下令:“打开所有货舱,立刻往里面灌水!”水手们担忧:“往舱里灌水是险上加险,这不是自找死路吗?”但还是半信半疑地照着做了。虽然暴风巨浪依旧那么猛烈,但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来越高,货轮渐渐地平稳了。船长告诉那些松了一口气的水手:“一只空木桶,是很容易被风打翻的,如果装满水负重了,风是吹不倒的。船在负重的时候,是最安全的;空船时,才是最危险的时候。”
      人何尝不是呢!那些胸怀大志的人,沉重的责任感时刻压在心头,砥砺人生的坚实脚步,从岁月和历史的风雨中坚定地走了出来;而那些得过且过地空耗时光的人,像一个空水桶,往往一场人生的风雨便把他们彻底地打翻了。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