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新课标版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高三语文领航高考冲刺试卷(第四模拟)的第一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创作经过盛唐的高潮,进入中唐以后,出现了难以为继的局面。此后,诗人们便各自探索自己的路。元稹、白居易的通俗,韩愈、孟郊的拗拙,韦应物、柳宗元的恬静,都各有特色。李贺也在苦闷的探索中走出了自己的路,他的方法就是转向内心世界,将自己的感觉分解开来,经过移位和变形,重新拼合在一起。元白、韩孟、韦柳都不过是从风格上作了局部的调整,李贺则进行了全新的创造,杜牧曾认为李贺的诗歌风格“虚荒诞幻”。
      李贺的虚荒诞幻表现在哪里呢?
      首先表现在他所捕捉的意象上。韩愈曾说:“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借用这几句诗说明李贺捕捉诗歌意象的过程是很恰当的。李贺曾称赞韩愈的创作“笔补造化天无功”,笔补造化也是他自己的创作准则。他不甘心按照客观事物本来的样式加以模仿和描写,而是要写出一些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事物。所以他的诗歌意象带有很大的虚幻和想象的成分。他的笔下,太阳会发出玻璃的声音(“羲和敲日玻璃声”),马骨会发出铜声(“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其次,李贺的虚荒诞幻表现在意象的组合上。李贺诗歌的意象之间很少用虚词连接,常常超越时间和空间自由跳跃,不受拘束,不拘常法。如《长歌续短歌》: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
      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
      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
      徘徊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古乐府有《长歌行》《短歌行》等,大多感叹人生不常。李贺连首诗歌也是感叹人生不常,却又寄寓了怀才不遇的苦闷。前四句是说英主不可见,中间四句说青春不可驻,后六句说明月不可寻。三组意象跳跃很大,忽此忽彼,迷离惝恍。意象之间的跳跃,恰好表现了诗人那不能平静的灵魂和种种复杂的感情。
      因为李贺的诗歌往往连缀着印象和感觉的片断,所以局部可以达到细致入微的真实,而整体则是不可思议的荒诞。李贺仿佛是透过显微镜看世界,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却看不到一般人都能看到的。“鬼灯如漆点松花”“忆君清泪如铅水”等诗句就是典型的例子。
      再次,李贺的虚荒诞幻还表现在用词上。他极力避免平淡,追求峭奇,好像是用韩愈写古文的方法来写诗,即所谓“词必己出”。王思任说他喜用“鬼、泣、死、血”等字,用这些字可以造成刺激性的效果,好像菜肴之辣椒粉一样。为了传达细腻的感觉,李贺极力渲染对象的色彩和情态。写绿,有“寒绿”“颓绿”“凝绿”“静绿”;写红,有“笑红”“冷红”“愁红”“老红”。风有“酸风”,雨有“香雨”,泪有“红泪”,春有“古春”。
      李贺的诗歌就是这样超越了生活的真实而达到了艺术的真实。他的语言乍看似乎是不可理解的,细细琢磨却又是可理解的。
      他在艺术的道路上苦心孤诣地追求着,探索着,终于走出了一条不凡之路。李贺的确写了许多别开生面的好诗,但他在艺术上的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有的诗缺乏完整的构思,有的诗流于晦涩。(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删改)
    1.下列关于李贺“虚荒诞幻”的诗歌风格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虚荒诞幻是李贺在诗歌创作中形成的不同于元稹、白居易、韩愈、孟郊、韦应物、柳宗元等人的独特的创作风格。
    B.虚荒诞幻这种创作风格是李贺把自己的感觉分解开来,通过移位和变形,重新拼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C.李贺虚荒诞幻的风格体现在捕捉的意象、意象的组合、用词三个方面,《长歌续短歌》最能体现李贺的这种创作风格。
    D.虚荒诞幻的诗歌创作风格是李贺全新的创造,是李贺在苦闷的探索中走出的不同于其他诗人的不凡之路。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贺诗歌中的意象带有很大的虚幻和想象成分,因为李贺喜欢将一些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事物作为意象。
    B.李贺诗歌中的意象常常超越时间和空间自由跳跃,而这有时恰好表现了诗人不能平静的灵魂和种种复杂的感情。
    C.李贺在用词上极力避免平淡,追求峭奇,如“寒绿”“颓绿”“笑红”“冷红”“酸风”“红泪”等就给人这种感觉。
    D.为了达到艺术的真实,李贺忽略了生活的真实,这使他的诗歌创作带有明显的缺陷,如缺乏整体构思、晦涩难懂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捕捉的意象方面,李贺和韩愈有相似之处,如都喜欢以太阳为意象,而且太阳会发出玻璃的声音等。
    B.《长歌续短歌》不仅和《长歌行》《短歌行》一样抒发了对人生不常的感慨,而且还寄寓了怀才不遇的苦闷。
    C.李贺的诗歌,从局部看,细致入微;从整体看,荒诞而不可思议。这和李贺观察生活的方法有关。
    D.“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鬼灯如漆点松花”“忆君清泪如铅水”等诗句能够体现李贺诗歌创作的风格。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何敞字文高,扶风平陵人也。敞性公正。自以趣舍不合时务,每请召,常称疾不应。元和中,辟太尉宋由府,由待以殊礼。司徒袁安亦深敬重之。是时京师及四方累有奇异鸟兽草木,言事者以为祥瑞。敞通经传,噫甚恶之。乃言于二公曰:“夫瑞应依德而至,灾异缘政而生。今异鸟翔于殿屋,怪草生于庭际,不可不察。”由、安惧然不敢答。居无何而肃宗崩。
      时窦氏专政,外戚奢侈,赏赐过制。敞奏记由曰:“赏赉过度,至于空竭帑藏,损耗国资。寻公家之用,皆百姓之力。明君赐赉,宜有品制,忠臣受赏,亦应有度。今明公位尊任重,宜先正己以率群下,还所得赐,因陈得失,奏王侯就国,节省浮费,赈恤穷孤,则恩泽下畅,黎庶悦豫,上天聪明,心有立应。”由不能用。
      窦宪为车骑将军,而诏使者为宪弟笃、景并起邸第,兴造劳役,百姓愁苦。敞上疏谏曰:“臣虽斗筲之人,诚窃怀怪,以为笃、景亲近贵臣,当为百僚表仪。今百姓愁苦,县官无用,而遽起大第,非所以垂令德。宜且罢工匠,恤人之困。”书奏不省。
      后拜为尚书,复上封事曰:“昔郑武姜之幸叔段,爱而不教,终至凶戾。由是观之,爱子若此,犹饥而食之以毒,适所以害之也。宪秉三军之重,笃、景总宫卫之权,而虐用百姓,奢侈僭倡,诛戮无罪。今者论议凶凶,成谓叔段复生于汉。虽知言必夷灭,而冒死自尽者,诚不忍目见其祸而怀默苟全。”
      敞数切谏,言诸窦罪过,宪等深怨之。时济南王康尊贵骄甚,宪乃白出敞为济南太傅。
      岁馀,迁汝南太守。敝疾文俗吏以苛刻求当时名誉,故在职以宽和为政。及举冤狱,以《春秋》义断之。是以郡中无怨声,百姓化其恩礼。其出居者,皆归养其父母,推财相让者二百许人。又修理鲷阳旧渠,百姓赖其利,垦田增三万馀顷。吏人共刻石,颂敞功德。(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尉宋由府——辟:(被)征召
    B.公家之用,皆百姓之力——寻:探究
    C.宜先正己以群下——率:带领
    D.敞文俗吏以苛刻求当时名誉——疾:痛恨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能够表现何敞为官正直和深受他人敬重的一组是(     )
    A.司徒袁安亦深敬重之宪乃白出敞为济南太傅
    B.诚不忍目见其祸而怀默苟全吏人共刻石,颂敞功德
    C.故在职以宽和为政宪等深怨之
    D.宜且罢工匠,恤人之困由、安惧然不敢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城及周围地区出现奇异的草木鸟兽,有人认为是祥瑞之兆,但何敞却认为是皇帝即将驾崩的不祥之兆。
    B.面对当时赏赐不符合礼制的局面,何敞劝宋由送回所得到的赏赐,并请求宋由趁机陈述得失,但没有被宋由采纳。
    C.何敞心忧百姓。因为窦宪的两个弟弟大兴土木,他上书劝谏,希望二人遣归工匠,体恤百姓的困苦。
    D.何敞由于多次劝谏,指出窦氏诸人的罪过,遭到窦宪等人的怨恨,后被窦宪排挤出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奏王侯就国,节省浮费,赈恤穷孤,则恩泽下畅,黎庶悦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是观之,爱子若此,犹饥而食之以毒,适所以害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听张立本女吟
    无名氏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1.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吟诗女子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歌一曲月如霜”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2年新课标版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高三语文领航高考冲刺试卷(第四模拟)的第二部分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_____________,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少焉,_____________,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开荒南野际,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3)填然鼓之,兵刃既接,_____________。(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佳节又重阳,_____________,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迟子建访谈录
      记者:评论家认为你的小说是“本色写作”,你是一个人如其文和文如其人的“本色作家”。你认同评论家对你所做的这个归类吗?
      迟子建:不太认同。小说是用文字搭建的想象世界,而作家是会思想的人,内心世界可以说是既复杂又单纯的,用文字反映出来的世界是既客观又离奇的,在一定程度上透露了作家的性情,却不可能完全浸透作家所有的情感。所以说,一个作家不可能做到完全“本色写作”。每个作家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而这不可能通过作品完全展现出来。
      记者:还有评论家说,你的小说都是在向后追寻人类的精神家园,是一个在追忆中怀想的“逆行的精灵”。你觉得这种评判恰当吗?
      迟子建:应该说,评论家作这样的评判是有他自己的道理的,也是有根据的。但可能每个人对历史的理解有偏差。我的小说是写到历史,但并不是向后看。其实,我们所经历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不断逝去,不断地成为当下的历史。昨天的事是历史,即便我的作品在关注当下,完成时也变成了关注历史。只不过,我对远的历史比对近的历史更感兴趣,因为我认为有距离的历史可以看得更客观;而在写近的当下时,历史的客观性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记者:其实,你很多的中短篇都是在关注当下。
      迟子建:是的,我的中短篇几乎都是当下题材的。评论家说我在向后回溯,是因为大家对历史出发点的判断不一样,在理解上有偏差。
      记者:你的小说多以故乡东北为故事背景,你也曾经说过,故乡是你最大的创作源泉。不知道在你以后的创作中,是否还会固守在故乡的土地上?
      迟子建:一个作家,如果能把自己熟悉的地方写深写透,写到八十岁能写完就很不错了。很多作家在评论家的影响之下,总想求大求全,多方突围,到头来可能反而没有一样能做得好。而评论家也常担心作家以某个固定的地方为写作背景,题材会枯竭。我觉得,完全不必有这种担心。就像挖一口深井,当井水源源不断地冒出来之后,就永远都不会枯竭。
      我有一部分作品并非写故乡,但如果评论家把我的所有作品都归入与故土有关的写作,我也不否认。我的写作会有渐变,不同的作品会呈现不同的风貌,但不会刻意求变,更不会脱离我的故土去写作。
      记者:在你的小说中,可以看到你作为一个女性作家独特的感受力,这种感觉的敏锐性非一般人能比。这是不是你一直保持高产写作的原因?
      迟子建:有一定的关系吧。文学写作是一种安慰心灵的方式,也是一种对内心感受力的推动。这种感受力我想是与生俱来的。我从小就对万事万物的变化特别敏感。这种能力,应该是无法拷贝的。
      记者:你的小说,总是由小人物的具体生活构成,即便是《伪满洲国》这样以一段历史为题材的长篇,也坚持“以日常生活去展现历史”。但到了《额尔古纳河右岸》,虽然你并未放弃过去的风格,却讲述了鄂温克民族上百年的兴衰史。它触及的是民族文化的题材,可以说是宏大题材,你是有意向宏大题材靠拢吗?这是否是你今后写作的一个转向?
      迟子建:我个人认为,《伪满洲国》才是宏大题材,而《额尔古纳河右岸》写的是一个弱小民族。但不管如何,坚持“以日常生活去展现历史”的风格没有改变。我之所以选择了这个题材,是因为我熟悉这个民族的一切。在我亲眼看到的事实中,我深切感受到,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一些文化在丧失,一些文化被人以文明的名义扼杀掉。因此,我特别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在一百年的历史中,我感受到苍凉和悲凉。历史不是断裂的,一百年前的生活,依然还在延续着。虽然它在现实中退缩,但历史和现实并没有严格的分割。评论家把它看做是一个宏大题材,或许是站在静止的角度来看待历史了。其实,一百年并不一定就宏大,而一天也可能是宏大的。正如我在这本书的后记中所说,我讲述的是这支部落式微的过程,是一首挽歌。(选自《作品》,有删改)
    (1)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评论家认为迟子建是个“本色作家”,但迟子建认为,客观世界既客观又离奇,她不可能做到完全“本色写作”。
    B.“逆行的精灵”的意思是,迟子建的小说以追忆历史为主要内容,写得精彩,犹如精灵一般令人喜爱。
    C.迟子建认为,写近的历史时,历史的客观性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写有距离的历史则可以避免这种弊端。
    D.迟子建以挖井为喻,说明自己在今后的小说创作中,将挖掘新题材,扩大写作范围,让自己的写作源泉永不枯竭。
    E.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具有独特的感受力是迟子建能够保持高产写作的重要原因,而且这种感受力是天生的。
    (2)从文中看,迟子建认为自己的小说具有哪些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看,记者和迟子建本人对《额尔古纳河右岸》的评价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说“其实,一百年并不一定就宏大,而一天也可能是宏大的”,这句话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探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人看见疑似“被乞讨”儿童,向有保护儿童权益之责的有关机构反映,但当他们对此充耳不闻、无所不为时,还有谁能为这群沉默的受害者带来春天?
    B.严冬来临,供暖问题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如何保证温暖过冬,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所以管理者闻见“林州停暖事件”当多加“自省”。
    C.“神医”的走红,进入大众视野,离不开部分媒体的推波助澜。有的媒体对“养生明星”进行包装,获得不菲的费用,而其应担负的责任却被忽视了。
    D.如何破解地沟油回流餐桌的困局?多名相关领域专家认为,只有变堵为疏,变废为宝,对地沟油进行资源化利用,才能真正釜底抽薪
◎ 2012年新课标版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高三语文领航高考冲刺试卷(第四模拟)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人民网网友将自己的感言、认识、随想和观点通过“强国论坛”和“强国博客”发表出来,其中不乏独特的思想和一语破的的言辞。
    B.一个骨子里充斥着功利思想甚至连基本道德底线都变得模糊的教育者,如何能教育出懂得追求和敬畏真理、不投机取巧型人格的人才?
    C.不受监督制约的权力必定极度膨胀,极易摆脱既定的轨道而走向极端,其结果决不止于把自己玩完,陪葬的还有民脂民膏、国家利益。
    D.9月27日14时51分,上海地铁十号线发生追尾事故,当晚上海卫视和中央电视台播报新闻时,称“上海地铁十号线列车发生轻度追尾”,此新闻一出,立即引起广大网民的质疑。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衔接自然的一组是
    [     ]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走在万里征程的路上,山叠嶂,水流长,那种感受与闭门造车就是不一样,视野开阔了,____,思想深邃了。这时,肚里有了万卷书铺垫,便有了气吞山河的海量和___。即便胸中没藏几卷书,也会豪情万丈,跃跃欲试,观一路独特的风景。
    A.有了活跃的思绪 一览众山小的高度
    B.思绪活跃了 一览众山小的高度
    C.思绪活跃了 脚下踩着万千山丘
    D.有了活跃的思绪 脚下踩着万千山丘
  • 将下面一个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不得改变句子原意。
      下飞机后直奔吉福兹所在的亚利桑那大学医学中心看望了六名遇害人的家属的奥巴马与第一夫人米歇尔于晚间在当地的一个悼念仪式上发表了讲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近几天,“最美妈妈”吴菊萍的故事传遍了大街小巷,让很多人感到了真爱的朴素与力量。7月2日,在杭州滨江区的白金海岸小区,一名两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刚好从楼下经过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如果吴菊萍被评为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请为她拟一段颁奖词,8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1年大邱田径世锦赛110米栏决赛。比赛开始,刘翔起步一般,但刘翔利用超强的中途跑能力紧紧追赶,过了第七个栏已经反超罗伯斯半个身位。但是在倒数第二个栏过后意外发生了,罗伯斯右手伸到了刘翔的跑道上,打到了刘翔的左手腕,最后一个栏过后,打到了刘翔的胳膊,导致刘翔失去平衡,速度瞬间降了下来。最终罗伯斯第一个冲过终点,刘翔获得第三。面对记者,刘翔平静地接受了采访:
      今天已经非常棒了,跑得还不错,但有点遗憾,最后我努力加速,但比赛万千变化,罗伯斯打了我两下,让我失去了平衡,但我不会怪他,这是一场游戏,我享受快乐。
      随后传来最新消息:罗伯斯金牌被取消,刘翔递补获得银牌。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