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新课标版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高三语文领航高考冲刺试卷(第六模拟) 的第一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无神”: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
      中国无神论思想源远流长,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密切。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是从现实而不是非现实,从人文而不是鬼神的角度,即从无神的立场彰显他们的价值取向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是“天人合一”。尽管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有多种内涵,但强调“天人合德”是其共同的旨趣。“天人合一”思想所指向的是符合人性的存在方式。具体来说,就是落实到“人性上”,落实到“心性处”,落实到“生命中”。因此,中国古人所称赞的学问是关乎人的“心性的学问”、“生命的学问”、“为己的学问”、“真学问”、“大学问”。这些学问都是与鬼神无关的j因此,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都是以“无神”为重要特征的。无神论明确主张“两无论”,即无神论和无鬼论。无神论否定一切超自然、超社会的主宰者、决定者、驾驭者,包括实体性存在和非实体性存在,如“命”(专指神秘性的存在)。无鬼论否定人死以后存在于某个地方,并能以特殊的方式作用于现实中的人。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两大主干的儒家、道家思想也都明确坚持“两无”立场。
      长期以来,儒家的“人本”思想和道家的“自然为本”思想作为中国无神论研究的两条主线,受到了较多的关注。以前的研究主要是强调,在人和神的地位上,谁为本;宇宙天地、大道自然与神相比,谁为本。应当承认,从这样的角度进行研究也能反映出儒、道两家思想的无神论特色,但还没有完全深入到其思想的实质。
      实际上,儒、道两家所主张的“人本”、“自然为本”,最终要表达的是现实的人性和生命问题,要解决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性问题。儒家认为,人的根性即在于人的“几希”,即“良心”、“明德”,要呈现它,必须在现实的境域中,在真实的生命中。所以,才有了儒家的“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发明本心”和“存心养性”的现实价值取向。
      道家认为,人的根性表现为人的自然性。道家所谓“自然”,不是与文化世界相对的那个纯粹物理化的自然界,而是一种原始的、未经人为污染的状态。道家自然观的高明之处在于,指出了造成外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秩序混乱的真正原因是人的本性的丧失,是人类受到了物之役、情之累、心之滞、意之染,即人欲的横流、私意的泛滥。所以,只有摒弃和破除它们,方可显现真性、复归素朴,并最终达到天人合一。这是道家对人的存在方式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所做的反思。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自然万物能否按其本性存在,决定因素是人类能否按其本性生活;人类的生活方式决定着自然万物的生存方式。所以,才有了道家的“心斋坐忘”、“回真返朴”的现实价值取向。道家“自然为本”思想的落脚点还是“人文”。儒家的“本心”和道家的“自然”所凸显的本质特征就是“无神”。(选自《人民日报》)
    1.关于“无神沦”,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无神论能够从现实和人文的角度来彰显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价值取向。
    B.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所指向的是符合人性的存在方式,这种思想是以“无神”为重要特征的。
    C.无神论主张无神论与无鬼论,它与儒家、道家思想一起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
    D.无神沦与儒家、道家思想一样,最终要表达的都是现实的人性和生命问题,要解决的都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性问题。
    2.对道家“自然为本”思想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家的“自然”是指一种原始的、未经人为污染的状态,是一种高明的自然观。
    B.道家认为,人欲的横流、私意的泛滥是造成外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秩序混乱的真正原因。
    C.道家的“心斋坐忘”、“回真返朴”的现实价值取向,是其“自然为本”思想的体现。
    D.“自然为本”思想的本质特征就是“无神”,始终充满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其价值取向是现实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源远流长的无神论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密切,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都是以“无神”为重要特征的。
    B.儒家的“人本”思想和道家的“自然为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主干,长期以来受到中国无神论研究者较多的关注。
    C.儒家的“人本”思想重视现实的境域,重视人的真实的生命,其价值取向也是现实的。
    D.道家对人的存在方式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所做的反思,主要表现在道家认为的人的根性表现为人的自然性这一观点中。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杜黄裳字遵素,京兆杜陵人也。杜鸿渐深器重之。为郭子仪朔方从事,子仪入朝,令黄裳主留务于朔方。郡将李怀光与监军阴谋代子仪,乃为伪诏书,欲诛大将温儒雅等。黄裳立辨其伪,以诘怀光,怀光流汗伏罪。诸将有难制者,黄裳矫子仪命尽出之,数月而乱不作。后入为台省官,为裴延龄所恶,十年不迁。贞元末,为太常卿。王叔文之窃权,黄裳终不造其门。尝语其子婿韦执谊,令率百官请皇太子监国,执谊遽曰:“丈人才得一官,可复开口议禁中事耶!”黄裳勃然曰:“黄裳受恩三朝,岂可以一官见买!”即拂衣而出。
      邠州节度使韩全义曾居讨伐之任,无功,黄裳奏罢之。刘辟作乱,议者以剑南险固,不宜生事;唯黄裳坚请讨除,宪宗从之。又奏请不以中官为监军,祗委高崇文为使。黄裳自经营伐蜀,以至成功,指授崇文,无不悬合。崇文素惮刘澭,黄裳使人谓崇文曰:“若不奋命,当以刘澭代之。”由是得崇文之死力。既平辟,宰臣入贺,帝目黄裳曰:“此卿之功也。”后与宪宗语及方镇除授,黄裳奏曰:“德宗自艰难之后,事多姑息。贞元中,每帅守物故,必先命中使侦伺其军动息,其副贰大将中有物望者,必厚赂近臣以求见用,帝必随其称美而命之,以是因循,方镇罕有特命帅守者。陛下宜熟思贞元故事,稍以法度整肃诸侯,则天下何忧不治!”宪宗然其言。由是用兵诛蜀、夏之后,不容藩臣蹇傲,克复两河,威令复振,盖黄裳启其衷也。黄裳有经画之才,达于权变,然检身律物,寡廉洁之誉,以是居鼎职不久。三年九月,卒于河中,年七十一,赠司徒,谥曰宣。
      黄裳性雅澹宽恕,心虽从长,口不忤物。始为卿士,女嫁韦执谊,深不为执谊所称;及执谊谴逐,黄裳终保全之,洎死岭表,请归其丧,以办葬事。及是被疾,医人误进其药,疾甚而不怒。然为宰相,除授不分流品,或官以赂迁,时论惜之。(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裴延龄所——恶:讨厌
    B.黄裳终不其门——造:到……去
    C.不生事——宜:合适
    D.廉洁之誉——寡:缺少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杜黄裳有“经画之才”的一组是(     )
    ①杜鸿渐深器重之
    ②诸将有难制者,黄裳矫子仪命尽出之
    ③王叔文之窃权,黄裳终不造其门
    ④黄裳使人谓崇文曰:“若不奋命,当以刘澭代之。”
    ⑤稍以法度整肃诸侯
    ⑥心虽从长,口不忤物
    A.②③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黄裳跟随郭子仪在朔方当官,在杜黄裳代替郭子仪主持事务时,他识破李怀光伪造的诏书,挫败了李怀光企图杀死郭子仪和温儒雅等人的阴谋。
    B.韦执谊是杜黄裳的女婿,但韦执谊并不尊敬杜黄裳,杜黄裳让韦执谊率领百官请求皇太子监管国事时,韦执谊很不愿意,甚至顶撞了杜黄裳。
    C.杜黄裳因为平定刘辟叛乱有功,深受皇上赏识,后来他与宪宗谈到方镇将帅的授任一事,宪宗听取了他的意见,一举使朝廷的声望得到振兴。
    D.杜黄裳虽然性情淡泊宽容待人,但是在约束自身方面却有所欠缺,这也是他身居要职时间不长的原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邠州节度使韩全义曾居讨伐之任,无功,黄裳奏罢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为宰相,除授不分流品,或官以赂迁,时论惜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南乡子
    周邦彦
    户外井桐飘。淡月疏星共寂寥。恐怕霜寒初索被,中宵。已觉秋声引雁高。
    罗带束纤腰。自剪灯花试彩毫。收起一封江北信,明朝。为问江头早晚潮。
      【注】①中宵:指半夜。②彩毫:指彩笔。
    1.词的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中闺中人为什么要“问江头早晚潮”?抒发了她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岁寒,______________。(《论语》)
       __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
    (3)______________,余不忍为此态也!(屈原《离骚》)
       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 2012年新课标版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高三语文领航高考冲刺试卷(第六模拟) 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紫色人形
    毕淑敏
      那时我在乡下医院当化验员。一天到仓库去,想领一块新油布。
      管库的老大妈,把犄角旮旯翻了个底朝天,然后对我说,你要的那种油布多年没人用了,库里已无存货。
      我失望地往外走,突然在旧物品当中,发现了一块油布。它折叠得四四方方,从翘起的边缘处,可以看到一角豆青色的布面。
      我惊喜地说,这块油布正合适,就给我吧。
      老大妈毫不迟疑地说,那可不行。
      我说,是不是有人在我之前就预订了它?
      她好像陷入了回忆,有些恍惚地说,那倒也不是……我没想到把它给翻出来了……当时我把它刷了,很难刷净……
      我打断她说,就是有人用过也不要紧,反正我是用它铺工作台,只要油布没有窟窿就行。
      她说,小姑娘你不要急。要是你听完了我给你讲的这块油布的故事,你还要用它去铺桌子,我就把它送给你。
      我那时和你现在的年纪差不多,在病房当护士,人人都夸我态度好技术高。有一天,来了两个重度烧伤的病人,一男一女。后来才知道他们是一对恋人,正确地说是新婚夫妇。他们相好了许多年,吃了很多苦,好不容易才盼到大喜的日子。没想到婚礼的当夜,一个恶人点燃了他家的房檐。火光熊熊啊,把他们俩烧得像焦炭一样,我被派去护理他们,一间病房,两张病床,这边躺着男人,那边躺着女人。他们浑身漆黑,大量地渗液,好像血都被火焰烤成水了。医生只好将他们全身赤裸,抹上厚厚的紫草油,这是当时我们这儿治烧伤最好的办法。可水珠还是不断地外渗,刚换上的布单几分钟就湿透。搬动他们焦黑的身子换床单,病人太痛苦了。医生不得不决定铺上油布。我不断地用棉花把油布上的紫色汁液吸走,尽量保持他们身下干燥。别的护士说,你可真倒霉,护理这样的病人,吃苦受累还是小事,他们在深夜呻吟起来,像从烟囱中发出哭泣,多恐怖!
      我说,他们紫黑色的身体,我已经看惯了。再说他们从不呻吟。
      别人惊讶地说,这么危重的病情不呻吟,一定是他们的声带烧糊了。
      我气愤地反驳说,他们的声带仿佛被上帝吻过,一点都没有受伤。
      别人不服,说既然不呻吟,你怎么知道他们的嗓子没受伤?
      我说,他们唱歌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会给对方唱我们听不懂的歌。
      有一天半夜,男人的身体渗水特别多,都快漂浮起来了。我给他换了一块新的油布,喏,就是你刚才看到的这块。无论我多么轻柔,他还是发出了一声低沉的呻吟。换完油布后,男人不做声了。女人叹息着问,他是不是昏过去了?我说,是的。女人也呻吟了一声说,我们的脖子硬得像水泥管,转不了头。虽说床离得这么近,我却看不见他什么时候睡着什么时候醒。为了怕对方难过,我们从不呻吟。现在,他呻吟了,说明我们就要死了。我很感谢您。我没有别的要求,只请您把我抱到他的床上去,我要和他在一起。
      女人的声音极其好听,好像从天上吹来的笛声
      我说,不行。病床那么窄,哪能睡下两个人?她微笑着说,我们都烧焦了,占不了那么大的地方。我轻轻地托起紫色的女人,她轻得像一片灰烬……
      老大妈说,我的故事讲完了。你要看看这块油布吗?
      我小心翼翼地揭开油布,仿佛鉴赏一枚巨大的纪念邮票。由于年代久远,布面微微有点粘连,但我还是完整地摊开了它。
      在那块洁净的豆青色油布中央,有两个紧紧偎依在一起的淡紫色人形。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中的“我”只是想找一块可以用来铺工作台的油布,但是由于油布多年没人用,没办法找到,“我”感到很失望,只能在旧物品中再找。
    B.其他护士认为照顾两个重度烧伤的病人是一件苦差事,那时还年轻的老大妈却全心照顾他俩,并为别人不愿意照顾而气愤。
    C.当被烧伤的女人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即将终结时,她恳求护士将自己抱到已经昏迷的丈夫的床上,要和他死在一起。
    D.当“我”听完老大妈讲述的故事,老大妈不相信“我”还会看油布。当“我”看到油布中央的紫色人形时,“我”的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了。
    E.女作家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极朴实的语言,通过丰富的、真实感人的细节描写,叙述了一个可歌可泣的爱情悲剧。
    (2)结合文意,简要赏析“女人的声音极其好听,好像从天上吹来的笛声”这句话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看,“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毕淑敏就本文曾说过:“《紫色人形》差不多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现在的人们,创造出许多假的东西,手艺挺高的,比如假花,比如假山。但文学是不可以假的,即使故事是假的,情感也一定要真。”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毕淑敏这句话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流浪生涯
    陈廷一
      1895年12月下旬的一天中午,天空微微发暗,头顶有一团乌云,遮住了太阳。
      孙中山乘坐的客轮,经过数日航行,终于抵达檀香山港口。
      是他少年求学的地方;檀香山,是他胞兄孙眉发迹起家的地方;檀香山,也是他在海外亲手建立起兴中会的地方。这里,有他的骨肉侨胞;这里,有他的启蒙恩师和同学;这里,有与他志向相同、谈说投机的朋友。
      义举(指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作为一个名列榜首被通缉的政治犯,他要寻找避风的港湾,首先想到了檀香山。
      今天,他回来了,九死一生地回来了。
      革命不成,全家遭殃。他的母亲及妻儿已先他一步来到这里逃难。一想到这些,他又不无暗暗自责。他急切地向亲人走去……
      再说孙母,在官府搜剿、家乡难留、万不得已的时候,才举家逃亡。孙母来到檀香山,虽然日子过得好好的,孙儿绕膝,儿媳也知书达理,三代同堂,可她却因担心儿子的安危终日以泪洗面。半夜里经常说着梦话:“帝象(孙中山乳名)儿你在哪儿?”在官府搜查最紧张的日子,她自己的性命也难保,可是她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孙中山。大儿子孙眉经常劝说也无济于事,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到檀香山后,自己安全了,但她更担心中山儿的安全。郊区那座圣堂,她不知去了多少次,做了多少次祈祷。多少次她在梦中梦到中山儿,醒来原是一场梦……
      “妈,我回来了!”孙中山推开门,一下跪在母亲的膝下。
      “这不是梦吧?”母亲喃喃道。
      这时,大哥大嫂、妻儿闻知中山安全回来,都赶快跑过来。大家说着重逢话,母亲才从梦中彻底醒来:“你回来了就好。妈还以为你死了呢!”
      重逢时,亲人们无法责备中山,其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中山却已经开始自责,他让全家受了多少惊!然而他的自责并不意味着后悔,他坚信,失败乃是乌云一时遮掩了太阳的光辉。乌云过去,明丽的阳光不是在中天之上吗?失败并没有使他失志颓废,相反,更坚定了他那拨开乌云见太阳的决心。但是,母亲终日唠叨不停,妻子整日以泪洗面,大嫂话里带刺。这一切,孙中山心里都十分清楚。他理智地处理,从不辩解。因为乌云还笼罩在他的头上,义举毕竟没有成功。他不能不面对现实。在家里,他是低头进低头出,端碗吃饭,小声说话。可到了外面,他仍是我行我素,一如既往。他常出去串联同志,召开会议,推广兴中会,以期光大革命。然而,义举失败已为此地人们所悉,檀香山的形势也使他失望,不再像先前那样一呼百应,人们失去了往日的热情。在失败面前,不少人丧失了斗争的信心;不少人当面说他风凉话;不少人开会不到……家庭矛盾与社会情绪,使他清醒地认识到:“久留檀岛,无大可为,遂决计赴关,以联络彼地华侨,盖其众比檀岛多数倍也。”
      孙中山的心里鼓起了风帆。
      孙中山在檀岛居住了一段时间后,家庭矛盾又起。孙中山不情愿在矛盾中让步半寸,他有他的事业,他有他的追求。报国孝母不能同存。他终于再次选择了报国之路。一天晚上,在餐桌上,他当着所有亲人的面,委婉地提出到美洲旅行的设想。除大哥孙眉外,家里其余人都想不通。无父遵兄,最后在孙眉极力说服下,孙中山才得以出行。儿行千里连母心。在孙中山动身的前几天,母亲已开始忙碌,为他购买食品;妻子为他洗换衣物,打点行装。孙中山也借机游览檀岛风光。说实在话,他在檀岛的时间不短,可是游览观光还是第一次。临行前他要把檀岛深深地印在心里。(选自《辛亥之父孙中山》,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义举失败后,孙中山为躲避政府通缉,选择了去更为安全的大洋彼岸的檀香山避难。
    B.母亲及妻儿因为革命失败而遭殃,孙中山深陷自责之中,“妈还以为你死了呢!”更是让孙中山无比惭愧。
    C.一家团聚并没有给孙中山带来太多的欢乐,因为他始终以革命事业为重,而除了大哥,家人都不支持他的选择。
    D.因家庭矛盾重重,孙中山决定到美洲旅行,临行前,孙中山第一次游览了檀岛的风光。
    E.本文通过记述孙中山在义举失败后在檀香山的避难生活,真实地展示了孙中山在义举失败后重新鼓起风帆的心路历程。
    (2)文章写出了孙中山在革命活动中的哪些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孙中山认为“久留檀岛,无大可为”,“遂决计赴美”,他做出这样的决定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报国孝母不能同存”,这是自古以来的事实,对于孙中山的选择,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海口16岁女孩失踪3个多月,至今杳无音信,她的父母以泪洗面,学校和派出所积极配合家属寻找,但是直到现在仍然没有任何线索。
    B.参加这次“碰头会”的大学毕业生能力有高有低,良莠不齐,有些大学领导对此感到十分忧虑。
    C.在“中秋月圆”联欢晚会上,相声演员个个巧舌如簧,精彩的节目赢得了观众朋友的热烈掌声。
    D.2011年,关于楼市的调控政策川流不息,如今成都楼市前景如何还需通过分析相关数据才能知道。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感天动地窦娥冤》的作者是我国元代著名戏曲作家关汉卿写的,剧中窦娥含冤而死,后来窦天章做了高官,替女儿报了仇。
    B.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幸福指数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国民的幸福指数越高,决定了他们的幸福感越强。
    C.13岁少年骆伟科为救病危母亲徒步到广州擦鞋筹款一事感动了无数人,收到的捐款已经超过30万元。
    D.10月12日,中国男团在预赛发挥欠佳的情况下,顶住压力尽显实力,以总分275.161力压日本,摘得2011年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团体金牌,实现团体世锦赛五连冠。
◎ 2012年新课标版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高三语文领航高考冲刺试卷(第六模拟) 的第三部分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就收藏来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这样的状态才能在某一收藏领域有所建树。
    ①每个收藏爱好者都应该有自己的收藏定位、目标或方向
    ②“专”是“精”的基础,不“专”无以成“精”
    ③作为收藏爱好者,心中首先应该明确自己的收藏定位和方向,立定脚跟,向前进发
    ④在“大政方针”已定的情况下,收藏的步伐才能走得更快、更坚实
    ⑤一个人穷其一生的精力和财力,能涉足多少收藏领域?又能收藏多少物什
    ⑥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收藏领域却是庞大芜杂的
    A.①④②⑥③⑤
    B.①④⑥⑤②③
    C.①④②⑥⑤③
    D.③①④⑤②⑥
  •   小王在暑假里准备摆一个卖“祛暑汤”、“雪花酪”的小摊子,请你为她拟写一则朗朗上口、便于叫卖的“广告语”。(不超过4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围绕“美好追求”这一主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与例句构成排比句。
    示例:我若是那林间的飞鸟,我要穿越森林,迎来黎明的第一缕阳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苏格拉底说过:“美德即智慧。”周国平也说过:“说到底,道德败坏是一种蒙昧。当然,这与文化水平不是一回事,有些识字多的人也很蒙昧。”
      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以“美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