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材完全学案第一单元第一课 沁园春 长沙(必修1)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百(gē) (xiáng) 劲(qiú) (yè)
    B.(jú)子 (liào) 江(màn) (zào)
    C.手(xiě) (jì) 制(è) (máng)
    D.嵘(zēng) 歌(ōu) 柱(dǐ) (zēng)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漫江 廖落 鱼翔浅底 峥嵘岁月
    B.遒劲 激扬 浪竭飞舟 苍茫大地
    C.竞争 义气 书生意气 中流砥柱
    D.沉浮 稠密 风华正茂 侯门似海
  • 给下列加粗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鹰长空(     )
    A.搏击
    B.攻击
    C.抗击
    D.打击
    (2)怅寥廓(     )
    A.冷落稀少
    B.迷茫高远
    C.指宇宙的广阔
    D.稀少荒芜
    (3)峥嵘岁月稠(     )
    A.山势高峻
    B.不平凡
    C.崎岖、嶙峋
    D.山高路远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当时,报社并没有一位专职工作人员,新闻的采写和编辑都是宋森在公务余暇中____________完成的。
    (2)这些青年人____________风发,斗志昂扬,显示了无限的生命力。
    (3)杭州2010年国际名车展4月25日在康桥汽车博览城举行,____________举办的车迷现场抽奖等活动丰富多彩。
    A.独立 义气 其间
    B.独力 意气 其间
    C.独立 义气 期间
    D.独力 意气 期间
  •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呱呱坠地到现在,初中毕业的我已经度过了15个峥嵘岁月,跨入高中大门。
    B.胡锦涛主席发表的2010年新年贺词高屋建瓴地分析了国内外形势,为全国人民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新年图景。
    C.这是一个人才的摇篮,在这里,一代代风华正茂的青年茁壮成长。
    D.在这次研讨会上,代表们纷纷表示,一定要牢记胡总书记倡导的“八荣八耻”,激浊扬清,在全社会树立起道德新标杆。
  • 下列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
    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C.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D.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B.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两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C.欧九《浣溪沙》词“绿杨楼外出秋千”。晁补之谓:只一“出”字,便后人所不能道。
    D.晴朗的天,你正在欣赏“齐鲁青未了”,忽然一阵风来,“荡胸生层云”,转瞬间,便像宋之问在《桂阳三日述怀》里说的那样,“云海四茫茫。”
  •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词中小令如绝句,长调似律诗,若长调之《百字令》《沁园春》等,则近于排律矣。
    B.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C.鲁迅十分重视少年儿童的文艺创作,他指出:“儿童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
    D.“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黄河落日圆”,此中境界可谓千古壮观。
  •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不像律诗那样整齐划一,所以又称它为“长短句”。
    B.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后写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因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歌。
    C.词依长短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阕,又叫片。
    D.词牌就是同的格式的名称,如“沁园春”。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 默写诗句。
    (1)看万山红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点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材完全学案第一单元第一课 沁园春 长沙(必修1)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沁园春长沙》一词,回答下列问题。
    1.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两句中,“击”字和“翔”字具有怎样的表意效果?请结合语句的含意进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阕“看万山红遍”以下各句,下阕“恰同学少年”以下各句,是铺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赋、比、兴”手法中的“赋”。此处使用“赋”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这首词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洋溢了作者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
    B.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C.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D.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 比较阅读品味《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两首词,完成问题。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九三六年二月
    1.《沁园春雪》中的“风流人物”是指什么人?《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可算是“风流人物”吗?为什么?由此可见,这首词上、下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词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念奴娇昆仑[注]
    毛泽东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一九三五年十月
      [注]念奴娇:词牌名。昆仑:是我国最大的山脉之一,西起帕米尔高原,沿新疆、西藏边界向东延伸。东端分为北、中、南三支。南支可可西里山,是长江上游通天河的一些支流的源头。南支东延为青海境内的巴颜喀拉山,是黄河的源头。巴颜喀拉山东接四川的岷山和邛崃山处,是一片海拔六千公尺的雪原。本词作于1935年。当时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的最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此诗是毛泽东在1935年10月登上岷山峰项,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作。
    1.词的开头三句“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给人以怎样的艺术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阕结尾“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一句,在全词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浪淘沙 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这首词和作者的《沁园春雪》在表现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问题。
    菩萨蛮
    舒亶
    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去住若为情[注],西江潮欲平。
    江湖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
      [注]若为情:何以为情,难为情。
    1.“催”“留”二字在词的前两句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在情与景的处理上很有特色,宋人曾季狸称赞说“甚有思致”,请结合下片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写一段语意连贯、生动形象的抒情话语。
    这个春天,春雨真的贵如油。
    要求:①写景与抒情相结合。②至少运用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③不少于8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吞(shì) 告(pǔ) 道车(yà) 暴戾恣(suī)
    B.觎(jì) (měi) 道者(xùn) 人愿(suí)
    C.发(rěn) 酬(yìng) 口头(chán) 少不事(gěng)
    D.诘(nàn) 形(jī) 汗涔(cén) 宵衣食(gàn)
  •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表率 副食品 不记前嫌 察言观色
    B.倾泻 老俩口 要言不烦 矫揉造作
    C.宣泄 化妆品 完美无瑕 拾人牙慧
    D.松弛 亲和力 优哉游哉 独具惠眼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道德水平的日益滑坡制约着中国的发展,频频发生的各类安全事件让我们看到了社会道德的缺失;不过,能在这时发现问题,亡羊补牢,尚未太晚。
    B.魔术师刘谦真的是费了不少功夫。不过世间没有神仙,魔术师的表演往往是故弄玄虚,希望大家看了我的揭秘以后不要有被骗的感觉。
    C.前不久召开的全国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现场交流暨研讨会上,一个数字令人触目惊心:我国城市每年产生的餐厨垃圾不低于6000万吨。
    D.除了赛车呼啸而过的极速感觉外,还有现场上赛车呼啸而过后的那种振聋发聩的声音,那声音是你绝对要捂住耳朵才可以承受的。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在异国的赛场上,在万众瞩目的时刻,当看到国旗升起、国歌响起的时候,他激动得流下了热泪,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B.当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们才发现他们需要的并不仅仅是帐篷、饮用水、粮食和生活用品,他们还需要精神的抚慰。
    C.目前世界上有两种时间计量系统:一种是基于地球自转而得出的“世界时”,一种是基于原子振荡周期而确定的“原子时”。
    D.现在也有一些人担心中国文化会不会被外来文化吞没,而我更担心的是中国文化在自我陶醉中失去自我。
◎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材完全学案第一单元第一课 沁园春 长沙(必修1)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
    A.屋里面有一面镜子,所有的人只能看到自己。在镜子旁边有一个告示:只有一个人能够限制你的发展:那个人就是你自己。
    B.石碑上面的“包拯”两字,被宋代的百姓抚摸出了深深的指痕,据载:“开封府尹题名……独包孝肃公(包拯卒后,朝廷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姓名常为人所指,指痕甚深。”
    C.我出来一看就愣住了,这里居然一下子冒出十多个人来,有熟悉的,也有不熟悉的。他们对我齐声喊道:“大叔!早上好。”
    D.收获是幸福的,但收获前的劳动是艰辛甚至是痛苦的。这三十年里,我数不清自己到底采访过多少人?一千?一万?我想肯定是有的!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郁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绍入洛,累迁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颁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唏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唏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宜谥曰缪。”事下太常。时虽不从,朝廷惮焉。齐王同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同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同谘事,遇同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艾言于囧曰:“嵇侍中善于丝竹,公可令操之。”左右进琴,绍推不受。囧曰:“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同大惭。艾等不自得而退。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下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注]。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兵交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节选自《晋书·嵇绍传》)   
      [注]行在所:天子所在的地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涛领选,武帝——启:禀告。
    B.如卿所言,乃为丞——堪:能够。
    C.尚书左仆射裴颁亦深之——器:看重。
    D.时人以远致——许:答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嵇绍敢于直言谏劝的一组是(     )
    ①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
    ②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
    ③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
    ④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
    ⑤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
    ⑥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嵇绍是中散大夫嵇康之子,十岁而孤,与母亲居住在家。山涛选拔官员时向武帝说到嵇绍的才能,嵇绍被任为秘书丞,升迁至汝阴太守,并表现出他的知人之明。
    B.侍中贾谧以外戚而受宠信,居于高位,众人趋附。贾谧想与嵇绍交往,嵇绍拒而不答。广陵公陈准死后,太常上奏谥号,嵇绍反驳说,谥号不合实情,应予改谥。
    C.齐王同辅政,大兴土木,以广宅第,嵇绍不以为然,同虽心中不悦,但也只能停息其事。齐王同宴会时又要嵇绍操琴为欢,嵇绍却据理拒绝,使齐王同大感羞惭。
    D.朝廷北征时大败于荡阴,百官及侍卫全都溃散,只有嵇绍奋命捍卫,最终被害于皇帝之侧。事件平定后,有人欲为皇帝洗衣,皇帝说,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下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1.请简单描述李世南画的扇画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下列对整首词艺术特点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丰富奇特的想象
    B.巧妙地引用歌谣
    C.借用古语来过渡和抒情
    D.用神话故事来烘托祖国建设的突飞猛进
    2.词人写“神女”之“惊”,对赞颂“宏图”有什么作用?不写长江流水,而写“巫山云雨”,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成功的花
    冰心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汗水。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节选自《繁星》)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蕴涵了怎样的哲理?诗人是怎样揭示这一哲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首短诗,回答问题。

    细雨
    朱自清
    东风里,
    掠过我脸边,
    星呀星的细雨,
    是春天的绒毛呢。(选自《踪迹》)

    1.诗中是怎样刻画“细雨”这一形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概括这首小诗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是陶渊明不经意间所见。请对诗中“南山”之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表达诗人的“悠然”之情。(100字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两个句子。要求贴近诗意,句式与画线句的句式相似。
      啊,诗从何处寻?
      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
      在微风里,飘来流水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使上下连贯。
      在一期电视节目中,我国“词坛泰斗”乔羽向观众讲述了他创作歌曲《思念》的过程:“有一次打开卧室的的窗户,突然飞进来一只扑闪着金黄色翅膀的蝴蝶,它自由自在,欢快轻柔,就像一位老友似的在墙边盘桓了好几圈,然后飞出去了。这就是《思念》的歌词‘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的最初灵感。”主持人微笑着说:“请问那次飞进您窗户的蝴蝶是男的还是女的?”乔老停顿片刻,说:“_______________。”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 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扩写成一段话。
      冬季,天气异常寒冷。
    要求: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②至少运用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③不少于8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