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新人教版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的第一部分试题
  •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问题。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1.对文中第三段理解正确的是(     )
    A.是对刘和珍等烈士死难意义的高度评价,烈士的鲜血不会白流,对苟活者来说,会使他们日益觉醒,对革命者来说会使他们受到鼓舞。
    B.苟活者只能看到一点点的微茫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加奋勇前进。
    C.苟活者是作者自谦的说法,这里是说自己在淡红的血色中,看到一线希望,只有革命者才能更加奋勇前进。
    D.作者将苟活者和真的猛士加以对比,苟活者会看到希望,真的猛士将受到激励。
    2.对文中第四段理解正确的是(     )
    A.呼应开头“菲薄的祭品”,表达的是一种深深的歉疚。
    B.呼应前文“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呢”,“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表达的是一种无可奈何。
    C.言已尽而意未穷,直接并强烈地表现了作者对暴行、流言的激愤之情。
    D.“说不出话”的缘由是作者对刘和珍等烈士的死难极度哀痛。
    3.“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下列选项对“中国人”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人”指国民党反动派
    B.“中国人”指为反动统治效力的走狗文人。
    C.泛指所有中国人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A.焉用亡郑以邻——陪:增加
    B.朝而夕设版焉——济:救济
    C.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D.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焉用亡郑陪邻/其无礼于晋
    B.君知难也/吾还也
    C.舍郑以为东道主/使烛之武见秦君
    D.唯君图/君壮也,犹不如人
    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朝耕
    袁中道
    荷锄出茅屋,月色白如素。过林滴水声,一天好雾露。
    东方犹未光,灿灿动霞路。不觉叱牛声,惊起双白鹭。
    1.诗歌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整首诗来看,诗人采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景?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⑴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
    ⑵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__。
    ⑶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 2011-2012学年新人教版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坚硬的荒原
    【乌拉圭】何塞·恩里克·罗多
       ①坚硬的荒原,一望无际,灰茫茫的,朴实得连一条皱纹都没有。凄清,空旷,荒凉,寒冷,笼罩在铅似的穹隆下。荒原上站着一位高大的老人:瘦骨嶙峋,古铜色的脸,没有胡须。高大的老人站在那里,宛似一株光秃秃的树木。他的双眼像那荒原和天空一样冷峻;鼻似刀裁,斧头般坚硬;肌肉像那荒凉的土地一样粗犷;双唇不比宝剑的锋刃更厚。老人身旁站着三个僵硬、消瘦、穷苦的孩子。三个可怜的孩子瑟瑟发抖,老人无动于衷,目空一切,犹如那坚硬荒原的品格。老人手里有一把细小的种子,另一只手,伸着食指,戳着空气,宛似戳着青铜铸成的东西。此时此刻,他抓着一个孩子松弛的脖子,把手里的种子给他看,并用下冰雹似的声音对他说:“刨坑,把它种上。”然后将他那战栗的身体放下。那孩子扑通一声,像一袋装满卵石的不大不小的口袋落在坚硬的荒原上。
      ②“爹,”孩子抽泣着,“到处都是光秃秃的,硬邦邦的,我怎么刨呢?”
      ③“用牙啃。”又是下冰雹似的声音。他抬起一只脚,放在那孩子软弱无力的脖子上。可怜的孩子,牙齿咔咔作响,啃着岩石的表面,宛似在石头上磨刀。如此过了许久,许久,那孩子终于在岩石上开出了一个骷髅大小的坑穴。然后又啃啊,啃啊,带着微弱的呻吟。可怜的孩子在老人脚下啃着,老人冷若冰霜,纹丝不动,像那坚硬的荒原一样。
      ④当坑穴达到需要的深度,老人抬起了脚。谁若是亲临其境,会越发心痛,因为那孩子,依然是孩子,却已是满头白发。老人用脚把他踢到一边,接着提起第二个孩子,这孩子已颤抖着目睹了全部经过。
      ⑤“给种子攒土。”老人对他说。“爹,”孩子怯生生地问道,“哪里有土啊?”“风里有,把风里的土攒起来。”老人回答,并用拇指与食指将孩子可怜的下巴掰开,孩子迎着风,用舌头和喉咙将风中飘扬的尘土收拢起来,然后,再将那微不足道的粉末吐出。又过了许久,许久,老人冷若冰霜,纹丝不动地站在荒原上。
      ⑥当坑穴填满了土,老人撒下种子,将第二个孩子丢在一旁。这孩子像被榨干了果汁的空壳,痛苦使他头发变白。老人对此不屑一顾,然后又提起最后一个孩子,指着埋好的种子对他说:“浇水。”孩子难过得缩成一团,似乎在问他:“爹,哪里有水啊?”“哭,你眼睛里有。”老人回答,说着扭转孩子那两只无力的小手,孩子眼中顿时刷刷落泪,干渴的尘土吸取着,就这样哭了许久,许久。
      ⑦泪水汇成一条哀怨的细流抚摸着土坑的四周。种子从地表探出了头,然后抽出嫩芽,长出几片叶片。在孩子哭泣的同时,小树增加着枝叶,又经过了许久,许久,直到那棵树主干挺拔,树冠繁茂枝叶和花朵洋溢着芳香,比那冷若冰霜、纹丝不动的老人更高大,孤零零地屹立在坚硬的荒原上。
      ⑧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天上的鸟儿都来到树枝上筑巢,它的花儿已经结出果实。老人放开了孩子,孩子已经停止哭泣,满头白发。三个孩子向树上的果实伸出贪婪的手臂,但是那又瘦又高的人抓住了他们的脖子,像抓住幼崽一样,取出一粒种子,把他们带到附近的另一块岩石旁,抬起一只脚,将第一个孩子的牙齿按在地上。那孩子在老人的脚下,牙齿咔咔作响,重新啃着岩石的表面。老人冷若冰霜,纹丝不动,默不作声,站立在坚硬的荒原上。
      ⑨那荒原是我们的生命;那冷酷无情的硬汉是我们的意志;那三个瑟瑟发抖的孩子是我们的内脏、我们的机能、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意志从它们的弱小无依中吸取了无穷的力量,去征服世界和冲破神秘的黑暗。
      ⑩一抔尘土,被转瞬即逝的风吹起,当风停息时,又重新散落在地上;一抔尘土,软弱、短暂、幼小的生灵蕴藏着特殊的力量,无拘无束的力量,这力量胜过大海的怒涛、山岳的引力和星球的运转;一抔尘土可以居高临下,俯视万物神秘的要素并对它说:“如果你作为自由的力量而存在并自觉地行动,你便像我一样,便是一种意志:我与你同族,我是你的同类;然而如果你是盲目的、听天由命的力量,如果世界只是一支在无限的空间往返的奴隶的巡逻队,如果它屈从于一种连自身也毫无意识的黑暗,那我就比你强得多,请把我给你起的名字还给我,因为在天地万物之中,唯我为大。”
      【注】①指阿根廷和乌拉圭境内的潘帕荒原。
    1.请简要分析文中三个孩于“刨坑”、“攒土”、“浇水”等具体行为和过程的象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老人无动于衷,目空一切,犹如那坚硬荒原的品格”,老人具有哪些品格?请结合全文概括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⑨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加粗的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阻è  suò
    B.长hāo pàn 子shī 骂chì
    C.怩niǔ 火cuì 柱yǐ
    D.视wǔ 伤chuàng zài zhǐ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辗转 目眩 凌侮 箫瑟 色彩斑斓
    B.寥廓 挑衅 拜谒 惆怅 一愁莫展
    C.蹲踞 慷概 凄婉 沧桑 峥嵘岁月
    D.苔藓 辉煌 逶迤 树阴 瞠目结舌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他是个固执的主教练,当人们期待这位以构建进攻体系见长的主教练给火箭队带来实质性变化时,他却萧规曹随,完全沿用了前任主教练的打法。
    B.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就在“富二代”“官二代”风靡网络,引发无数热议的同时,演艺圈里的“拼爹”游戏也感同身受
    C.周国平和于丹、易中天虽然同属于文化圈,而且同是如日中天的名人,但价值观上的南辕北辙很难使他们走到一起。
    D.在2011年纳达尔和费德勒的第一次交手中,纳达尔功败垂成,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连扳两局,以大比分2:1取得阿布扎比表演赛的胜利。
◎ 2011-2012学年新人教版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无法查证汉字中的“闲”是哪位古人所创?不过,这个“闲”字的古体字是“门”字里面加个“月”,这样的构想实在巧妙:门里望月,焉能不“闲”?
    B.中国题材的《经济管理丛书》一直占据英国畅销书排行榜的前列,目前的三大畅销书是詹姆斯的《中国震撼世界》?菲什曼的《中国公司》和蒂姆的《中国先生》?
    C.石碑上面的“包拯”两字,被宋代的百姓抚摸出了深深的指痕,据载:“开封府尹题名……独包孝肃公(包拯卒后,朝廷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姓名常为人所指,指痕甚深?”
    D.乡下人缺乏信息,可不缺乏勇气和力气?多高的山,你都能见到种田的人,多深的沟,你都能见到挑水的人,再穷的地方,你都能见到农民,这就证明农民最能吃苦,最能生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
    B.中央财政已紧急下拨救灾资金2亿元,用于青海地震灾区的抢险救灾、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和生活救助、伤员救治、卫生防疫等工作?
    C.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东道主丹麦提出一份气候草案,要求2050年减少全球一半的温室气体排放,并把2020年作为碳排放的顶峰年?草案遭到了新兴发展中大国的强烈质疑?
    D.当克隆人的脚步越来越近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思考和广泛讨论,并尽快建立健全有关克隆人的伦理?法律与社会问题的共识?
  • 把下面画线的一段话改为整句,可适当增删字词,但不得改变原意。
      徒有万般”羡鱼”心,而无一丝”结网”意,结果定会一事无成。这道理虽然浅显,但实际上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清楚认识到的。有的人畏于钻研科学知识之难,却希望成为爱迪生式的“发明大王”;有的人想继莫泊桑之后,再夺“短篇小说之王”的桂冠,但又慑于常年练笔之艰辛;有的人惰于在五线谱的田地上埋首耕耘,却想一鸣惊人成为“音乐巨匠”;有的人愿自己成为体育明星,却怠于“闻鸡起舞”进行训练。如此心怀鸿鹄之志,而身属燕雀之行,连一条小小的鱼都会捉不到,更何况要实现那恢宏的大志呢!
  •   丰子恺的漫画用笔简洁,平淡中有无限的韵味。请以”人散后”为开头,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幅漫画“闲适”或“凄清”的意境。(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有个名人谈到自己婚姻幸福的秘诀时说:“夫妻之间难免会因为争吵失和,我每次吵架后总是首先向妻子认错。”记者问道:“如此一来,您不觉得很没面子吗?”名人笑呵呵地说:“成熟的稻谷才会弯腰。”
      材料二:有一回,周兵和白岩松一起到季羡林家做《学者访谈录》节目,季羡林当时坐着,白岩松要给季羡林一张名片,就从兜里往外掏。这时,季羡林站了起来,弯着腰等着他掏名片。白岩松掏了很长时间,季羡林就一直那样弯腰等着。多年以后,周兵、白岩松对这个场景还感动不已。
      以上材料给你什么样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