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河南省五市高中毕业班语文第一次联考的第一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青春心态:“五四”文学审美心理素描
      这个概括来源于徐志摩,《默境》中他写到:
      但见玫瑰丛中,青春的舞蹈/与欢容,只闻歌颂青春的谐乐与欢踪;/轻捷的步履,/你永向前领,欢乐的光明,/你永向前引:我是个崇拜/青春、欢乐与光明的灵魂。
      这里青春、欢乐、光明是三位一体的。“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与欢乐、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五四”作家不是将欢乐当成是一种消费和闲暇来对待的,“五四”作家不是简单地将光明当作外在于个人的目标来认识的,他们是将欢乐、光明融合在个体的人的生命形态——“青春”之中,“五四”作家的青春教又是光明教和欢乐教。正因如此,“五四”文学开辟出一条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以反对封建文学的自虐、黑暗、老年心态。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在其发刊词《敬告青年》中竭力赞美青年,《新青年》杂志将“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作为自己的天职;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2卷1号上发表《青春》一文,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而中国以后之历史应成为“青春之历史,活青年之历史”。“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的长老型文化的终结和中国现代青春型文化的诞生。由此“五四”新文学运动在这一背景中是与整个“五四”文化运动的青春型转向相应和的。
      “五四”新文学作家主体是青年,从新文学的创作主体这一角度来说,将“五四”文学说成是青年的文学是完全不过分的。以1918年时“五四”作家的年龄为例,陈独秀、鲁迅两人算是比较大一些,其余李大钊29岁,周作人33岁,钱玄同31岁,刘半农28岁,沈尹默35岁,胡适27岁,都是很年轻的,至于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陶晶孙、冯沅君、庐隐、石评梅、冰心、丁玲等冲上“五四”文坛时许多人只20出头。他们的出现给现代文坛带来一股青春风,一扫中国文坛的暮年气。以哪些作家为主体往往会决定一种文学的性质,中国古代文学以士大夫为主体,他们写作常常是从栽道或消闲的角度出发。“五四”文学则是情感的自燃,青春的激情和幻想,青春的骚动和焦虑,青春的忧郁和苦闷,青春的直露和率真……“五四”文学是青春性的文学,“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
      “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不是空穴来风。梁启超的“新文体”可算是它的精神先兆,梁氏文章“雷鸣怒吼、恣肆淋漓、叱咤风云、震骇心魄”,一扫四平八稳、老态龙钟之气。1900年他在《少年中国说》中表现了希望变老大中国为少年中国的幢憬,前文所及李大钊《青春》一文与上文有着气脉上的承续关系,郭沫若也说:“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是“年轻的祖国”,“五四”作家的青春气息是如此的富有感染力量,主体的气息投掷于对象的身上,使得对象也变成青春勃发的了。祖国在更生,是年轻的祖国;时代在变化,是年轻的时代。这种整体的青春气息在“五四”时代的文学杂志的名称上也可以明确地看出,《新青年》、《新潮流》、《少年中国》、《猛进》、《创造》、《狂飙》等等都是一种青春风格的命名。“五四”文学审美心理上的青春气息几乎是不证自明的。“五四”作家的忧郁是青春的忧郁,“五四”作家的幻想是青春的幻想,他们对于青春的迷恋已经到了走极端的程度,钱玄同甚至说过不可理喻的话“人过四十该枪毙”。(节选自葛红兵《正午的诗学》)
    1.作者说“‘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下列表述不属于这一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
    A.“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五四”新文学运动是与整个“五四”文化运动的青春型转向相应和的。
    B.“五四”新文学作家的主体是青年,他们的出现给现代文坛带来了一股青春风。
    C.“五四”时期的中国受时代青年们青春气息的影响,有进取气象,变得青春勃发。
    D.“五四”时代的文学杂志的名称如《新青年》、《新潮流》、《少年中国》等等都带有一种青春气息。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五四”作家的宗教是青春、欢乐与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由于他们将欢乐与光明融合在个体的生命形态之中,所以“五四”作家的青春教又是光明教和欢乐教。
    B.“五四”文学运动的转向是指以自虐、黑暗、老年心态为特征的封建文学向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五四”青春型文学的转变。
    C.“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终结了中国传统的长老型文化,催生了中国现代的青春型文化,是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化运动。
    D.“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是有一定的依据的,梁启超的“新文体”就是它的发端,其《少年中国说》一文实际上就是一篇青春宣言书。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开篇引述徐志摩的诗句,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出青春、欢乐与光明这个话题,为论述“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这一主旨服务。
    B.一个时代的作家主体特性往往决定一个时代的文学性质,中国封建时代的作家群以士大夫为主体,体现出一种老年心态,因此李大钊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
    C.“五四”新文学运动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平等并列的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从封建文化向新文化转变的背景中,前者与后者是相应和的。
    D.“五四”新文学的创作主体是青年,“五四”文学是青年的文学,那么,“五四”新文学的读者群自然是青年,他们的青春气息使祖国成为年轻的祖国。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张飞字益德,涿郡人也,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先主从曹公破吕布,随还许,曹公拜飞为中郎将。先主背曹公依袁绍、刘表。表卒,曹公入荆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于当阳之长阪。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嗔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先主既定江南,以飞为宜都太守,封新亭侯,后转在南郡。先主入益州,还攻刘璋,飞与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县。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色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飞所过战克,与先主会于成都。
      曹公破张鲁,留夏侯渊、张邻守汉川。邻别督诸军下巴西,欲徙其民于汉中,进军宕渠、蒙头、荡石,与飞相拒五十余日。飞率精卒万余人,从他道邀邻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邻。邻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余人从间道退,引军还南郑,巴土获安。先主为汉中王,拜飞为右将军,假节。章武元年,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策曰:“朕承天序,嗣奉洪业,除残靖乱,未烛厥理。今寇虏作害,瓦被荼毒,思汉之士,延颈鹤望。朕用怛然,坐不安席,食不甘味,整军诰誓,将行天罚。以君忠毅,侔踪召虎,名宣遐迩,故特显命,高墉进爵,兼司于京。其诞将天威,柔服以德,伐叛以刑,称朕意焉。可不勉欤!”
      初,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魏谋臣程昱等成称羽、飞万人之敌也。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飞犹不悛。先主伐吴,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飞营都督表报先主,先主闻飞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飞死矣。”追谥飞曰桓侯。(选自《三国志·张飞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卿等无,侵夺我州——状:情形、理由
    B.曰:“朕承天序,嗣奉洪业……”——策:献策
    C.文日鞭健儿——挝:击打
    D.飞犹不——悛:悔改、改变
    2.以下选项中,分别表现张飞雄壮威猛和暴躁鲁莽的一项是(    )
    A.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飞据水断桥,嗔目横矛
    B.飞与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县/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
    C.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D.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飞很得刘备的重用,在曹操追杀刘备时,他立下了汗马功劳,出于感恩,刘备把张飞官职一升再升。
    B.刘璋的部将巴郡太守严颜拒不投降,张飞很恼火,但最终没有杀他,可见其敬重有胆有识之人。
    C.在文学作品中,张飞粗犷鲁莽,脾气暴躁,勇猛有余而智谋不足,其实,张飞粗中有细,与张邰一战,就可略见一斑。
    D.张飞与关羽对待部下的态度截然相反,尽管刘备曾多次劝说,但并未引起张飞的重视,以致招来杀身之祸。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朕用怛然,坐不安席,食不甘味,整军诰誓,将行天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宿洞霄宫
    林逋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注]①洞霄官:在浙江余杭县南大涤洞,一向是游览胜地,是道教第七十二福地。唐代建有天柱观,北宋改名为“洞霄官”。
    1.首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很有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明明如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断绝。(曹操《短歌行》)
    (2)________________,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长恨歌》)
    (3)曾子曰:“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4)千淘万漉虽辛苦,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浪淘沙》)
◎ 2011年河南省五市高中毕业班语文第一次联考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鉴赏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这个卖果子的和别的卖果子的不一样。不是开铺子的,不是摆摊的,也不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也就是给二三十家送。这些人家他走得很熟,看门的和狗都认识他。到了一定的日子,他就来了。里面听到他敲门的声音,就知道:是叶三。挎着一个金丝篾篮,篮子上插一把小秤,他走进堂屋,扬声称呼主人。主人有时走出来跟他见见面,有时就隔着房门说话。“给您称——?”“——五斤。”什么果子,是看也不用看的,因为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叶三卖果子从不说价。买果子的人家也总不会亏待他。有的人家当时就给钱,大多数是到节下(端午、中秋、新年)再说。叶三把果子称好,放在八仙桌上,道一声“得罪”,就走了。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的好处,第一是得四时之先。市上还没有见这种果子,他的篮子里已经有了。第二是都很大,都均匀,很香,很甜,很好看。他的果子全都从他手里过过,有疤的、有虫眼的、挤筐、破皮、变色、过小的全都剔下来,贱价卖给别的果贩。他的果子都是原装;有些是直接到产地采办来的,都是“树熟”,——不是在米糠里闷熟了的。他经常出外,出去买果子比他卖果子的时间要多得多。他也很喜欢到处跑。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什么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是亲家一样了。——别的卖果子的下不了这样的功夫,也不知道这些路道。到处走,能看很多好景致,知道各地乡风,可资谈助,对身体也好。他很少得病,就是因为路走得多。
      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子”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粟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
      他还卖佛手、香橼。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
      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这年是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叶三有点生气了:
      “嫌我给你们丢人?两位大布店的‘先生’,有一个卖果子的老爹,不好看?”
      儿子连忙解释:
      “不是的。你老人家岁数大了,老在外面跑,风里雨里,水路旱路,做儿子的心里不安。”
      “我跑惯了。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季四太爷即季匋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你们也不用给我做什么寿。你们要是有孝心,把四太爷送我的画拿出去裱了,再给我打一口寿材。”这里有这样一种风俗,早早就把寿材准备下了,为的讨个吉利:添福添寿。于是就都依了他。叶三还是卖果子。
      他真是为了季匋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匋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季匋民有一个脾气,一边画画,一边喝酒。喝酒不就菜,就水果。画两笔,凑着壶嘴喝一大口酒,左手拈一片水果,右手执笔接着画。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酒,吃斤半水果。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匋民送去。
      季匋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不需通报,由一个小六角门进去,走过一条碎石铺成的冰花曲径,隔窗看见季匋民,就提着、捧着他的鲜果走进去。
      “四太爷,枇杷,白沙的!”
      “四太爷,东墩的西瓜,三白!——这种三白瓜有点梨花香味,别处没有!”
      他给季匋民送果子,一来就是半天。他给季匋民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绿、抻纸。季匋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匋民的得意之笔。季匋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
      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匋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
      “好不好?”
      “好!”
      “好在哪里?”
      叶三大多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
      季匋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叶三说:“紫藤里有风。”
      “唔!你怎么知道?”
      “花是乱的。”
      “对极了!”
      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匋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
      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
      “不对?”
      “‘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季匋民送了叶三很多画。
      有时季匋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
      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
      “不卖?”
      “一张也不卖!”
      他把季匋民送他的画都放在他的棺材里。
      十多年过去了。
      季匋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匋民坟上供一供。
      季匋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匋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
      “不卖。”
      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匋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在棺材里,埋了。(选自《汪曾祺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叶三父子的对话,表现了儿子的孝顺和父亲的倔强,更显示出父亲对季四太爷的敬重和对其画作的珍爱,并且,借这番对话不着痕迹地实现了文意的过渡。
    B.叶三奇特的贩果方式和出自肺腑的赞赏等内容和其他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些内容都不动声色地流露出作者的爱憎之情。
    C.这是一篇颇具特色的小说,它既是人物志,又是风俗画。而这些民间生活场景正在逐渐消亡,作者以生动的笔触作了充满诗意的回眸。
    D.汪曾祺的小说取材最多而且写得最好的都是旧日的市井和乡村生活、五行八作、能工巧匠,本文从选材的角度看便可归入此类小说。
    E.这篇小说在现实生活中添加了浪漫主义色彩,在所描绘的暗淡平庸的生活中添加了亮色;作者把自己发现的美告诉读者,增强人们对生活的信心,使生活更加诗化。
    (2)作者以大量的篇幅写叶三贩果的情况,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隋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分析第三段的语言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把叶三称作“第一个鉴赏家”,请就文本的内容来探究,作者认为作为鉴赏家的叶三具备了哪些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软糖”的故事
      1949年的某一天,黑泽明在东京TOHO观看稻垣浩的影片《被遗忘的孩子》。片中有这么一幕:一间教室,孩子们都在认真听老师讲课,镜头转到一个角落,一个学生独自坐在那里,自顾自地傻笑,这是一个弱智儿童。黑泽明觉得非常压抑,一阵阵眩晕和窒息,几乎要吐出来。他起身奔出放映厅,直挺挺地倒在大堂沙发上。女服务员过来询问,他试图站起来,但差点摔倒,最后只能让她帮忙叫了辆出租车回家。
      影片里的小孩,就像是当年的自己,这是他心底最敏感的一段记忆。黑泽明的童年,并不如他后来所取得的成就那般光鲜。小时候他被伙伴们称作“软糖”,笑他像个小女孩般胆小怯懦,谁都可以欺负他,加上智力发育比同龄小孩要晚,所以他又显得很迟钝。
     课堂上,老师每讲一个知识点,都不忘加一句:“当然了,黑泽明同学应该是不会懂的吧。”然后全班大笑。黑泽明对上课毫无兴趣,多是望着窗外发呆,成了班里多余的人。对此,后来的黑泽明毫不避讳。他认为儿童智力的发展是参差不齐的,而教育政策却无视这一点,要求他们必须在同一年龄统一入学,实在荒谬!
      黑泽明在二年级下学期,由森村小学转学至黑田小学。就是在黑田小学,黑泽明遇到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人,一个成为他一生的朋友,一个成为他的启蒙恩师。
      同班也有一个“软糖”。这位叫做植草圭之助的“软糖”更迟钝,更易哭,连走路跌倒也要大哭一场。有了他垫背,黑泽明遭受的欺侮和嘲弄明显减少,日子稍稍好过了些。也许是因为同病相怜吧,他成了黑泽明最好的伙伴。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黑泽明不自觉地扮演起了哥哥的角色。
      植草就像一面镜子,黑泽明可以从他身上看到自己,了解自己。后来黑泽明说,自己就是在这个时候慢慢开窍,逐渐聪明起来的。
      由于进步飞快,老师还让他当上了班长。在提名副班长时,黑泽明选了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老师提示说:“如果选一位成绩较差的,说不定这会成为他进步的动力呢。”
      于是黑泽明提名了植草圭之助。事实也证明了老师的预言,看起来一无是处的植草同学,当上副班长之后有如脱胎换骨,写出了一篇让老师刮目相看的长篇作文,并从此信心爆棚到以“紫式部”自居。所谓少年壮志君莫笑,虽然没有达到紫式部的高度,植草日后也混出了不小的名头,成了编剧,《美好星期天》《酩酊天使》的剧本就是他与黑泽明合写的。
      而这位眼光独到的老师,就是立川精治。尽管黑泽明蒙受立川老师教导的时间不长,却弥足珍贵。同之后的山本嘉次郎老师一样,立川精治老师被黑泽明视为自己最重要的启蒙恩师。
      黑泽明清晰地记得,在一次绘画课上,立川老师破天荒地让同学们随便画自己想画的,而当时绘画课通行的是实物临摹,画得越像越好。
      听到如此新鲜和宽松的要求,黑泽明顿时兴起。作画时,不惜把铅笔弄断来涂颜料,还用手指沾上口水作进一步的涂抹。不难想象,他的画以及他脏兮兮的模样,又成了大家的笑料。但是立川老师没有嘲笑他,非但如此,还对他用唾沫作画的方式大加赞赏。黑泽明很受鼓舞,这应该是他上学以来首次获得老师的表扬吧。
      正是在立川老师的影响下,黑泽明爱上了画画。立川老师身上有股自由开放、鲜活感性的气质。这种独特的气质,深深影响着黑泽明,直到生命的终点。后来,立川老师跟保守顽固的校长结怨,辞职而去。而此时的黑泽明,已经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蜕变,成为最优秀的学生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自称“紫式部”的植草给黑泽明封的名号“清少纳言”,也是一位女作家。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两人都比较喜欢文学;第二,两人都很女孩子气。对于后者,黑泽明的父亲黑泽勇早已察觉,并且开始注意培养黑泽明的男子汉气概。
      黑泽勇是军人出身,退伍后在一所中学任体育老师,身上保留了军人一贯的严肃。他出生于有武士传统的家庭,却是个极其开明的人,对时代潮流亦有自己的见解。父亲经常带全家去看电影,不论是本国的还是外国的影片都看,在当时像这样的家长不多。他还经常带黑泽明去听评书。在黑泽明的记忆里,这些都是儿时最快乐的经历。黑泽明不喜欢上体育课,但又不能忽视对身体的锻炼,父亲便遵从他的喜好,让他学习剑道。
      黑泽明自幼身板儿弱,唯一引以为豪的就是剑道了。他的技艺长进很快,多次与高年级的同学对决并取胜。五年级时他升为剑道队副队长,父亲奖给他一套黑色的护具。有一天在回家途中,黑泽明误入另一学校学生的地盘,遭到七八个人的围堵。他们个个手持竹刀、木棍,还朝他投掷石子。起初黑泽明只想逃跑,却还是被砸中。愤怒之余加上对自己剑术的信心,他转身拔下背上的竹刀,拉开架势。几个回舍下来,黑泽明将这群乌合之众打得人仰马翻。
      这一突发事件,成为一次难得的实战检验,获胜无疑是对他剑术的肯定,代价却是丢失了一套剑道服,头部也被石块砸中,留下了永久的疤痕。黑泽明对剑道的热爱是自始至终的。他反对暴力,但是喜欢对决时的那种气势和感觉,这些都在他的作品里得到了体现。
      黑泽明在回忆录里总结道:“从小学开始,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都是非常明显的,无论从哪方面看,我都是属于文科系统。”但此时黑泽明的偏好只是在文学和绘画上,我们尚且看不出任何他会走上电影之路并成为一代大师的征兆。(选自《读者》2011年第1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传记中多次提到人物的绰号,多次引用人物的语言,这样做不仅能使内容更生动、写法更灵活,而且,有时还能还原当时的场景,增强内容的真切感和可靠性。
    B.本文精心选取了对黑泽明的成长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和事件,这就避免了流水账似的冗长乏味,内容凝炼,重点突出,主旨鲜明。
    C.立川老师的赞赏和先前老师的嘲讽,立川老师的自由开放和校长的顽固保守,父亲的男子汉气概和黑泽明的女孩子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对比中突显了人物的特点,寄寓了作者的褒贬。
    D.文章写黑泽明与其他学生的那场打斗,显示了“软糖”不软,主要是为了表现黑泽明似柔实刚的性格特征。
    E.文章结尾处并未像其他传记那样做“事后诸葛亮”似的附会,而是如实地说明黑泽明先前的经历和他后来成为电影艺术大师其实没有什么关系。
    (2)文章开头写黑泽明看电影时的感受和反应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黑泽明说:“从小学开始,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都是非常明显的。”他的长处和短处分别是什么?请根据本文的相关内容分条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黑泽明及其伙伴的成长历程来看,有些教育是失败的,有些是成功的,请根据文本的内容,探究其中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长期的噪音污染比公路上空气污染的危害过犹不及,科学家们正在积极探索减少噪声污染的方法,还人类一个宁静舒畅的环境。
    B.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那种叠床架屋式的机构设置模式,这个部门有问题,就设立一个新的部门去监督它;新的部门也出问题,就再设立另一个机构去监督它。
    C.在艰苦的环境中,如果你能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看生活,就会发现生活到处充满阳光,就可以使自己以良好的心态随遇而安
    D.对舌乐研究多年的张教授近年来培养了几个得意的门生,薪尽火传,古乐总算后继有人了,这让张教授深感欣慰。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在2010年圣诞节前的1个多月内,美国商品零售总额达到584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5%,可以说,今年的圣诞消费是过去5年来最好的一年。
    B.即便北方麦区旱情延续,但这是否会导致今年我国粮食减产还有待观察,而由此引发了粮价和物价上涨预期,分析人士认为这多数是基于“炒作”。
    C.贺卡这一传统的祝福方式在现代通信日渐发达的今天仍是全球通用的,它体现了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情感聚合,体现了一种温润永恒的亲和力。
    D.复旦大学日前公布关于朱学勤论文涉嫌抄袭的调查结论,认为其涉嫌抄袭而被举报的部分,在学术规范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其剽窃抄袭的指控不能成立。
◎ 2011年河南省五市高中毕业班语文第一次联考的第三部分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人能走多远?_________________,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虚此生。
    ①于是,我想用青春的热血给自己树起一个高远的目标
    ②人又能攀多高
    ③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
    ④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
    ⑤这话不是要问双脚而是要问志向
    ⑥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
    A.②④⑤①⑥③
    B.⑤②④①⑥③
    C.②⑤④⑥①③
    D.⑤②④①③⑥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富二代”和“官二代”,都是这几年出现的社会现象,大体是指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人,______父辈的恩泽,也______父辈的事业,成为父辈功德荫庇下非富即官的新新人类。就在“富二代”“官二代”______网络,引发无数热议的同时,演艺圈里的“拼爹”游戏也风生水起,依仗父母近水楼台投身娱乐江湖的“星二代”便应运而生了,尽管在演艺界“上阵父子兵”早已不是新闻,但从早前谢霆锋、房祖名、曾宝仪等成功上位,到近期多位明星子女扎堆儿出击。父辈的力量,再一次令人刮目相看。以前上电视访谈节目明星都是说自己,如今改成了谈子女;以前出席新戏首映式都是带助理,如今改成了携子女,就连那些一向视婚姻家庭为采访禁区的明星,近来都破天荒地主动跟媒体掏心掏肺,甚至借助博客、微博献上“全家福”,曝光儿女照……近一段时间,吕丽萍、郭凯敏、马景涛、宋佳、陈宝国、张光北、巩汉林等明显纷纷为子女进入娱乐圈搭桥铺路,聚敛人气。
    (1)从下列9个词中选取最恰当的3个,依次填入短文中的画线处。选词不得重复。
      风传 承当 遭遇 流转 承蒙 蒙受 承载 风靡 承袭
    (2)用一句话概括以上短文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郑州地铁是郑州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于2009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13年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建成通车。这无疑将大大缓解省会郑州的交通压力,也必将其向国际化城市标准更进一步。请你为郑州地铁写一条宣传语。要求主题鲜明,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富有文采,不少于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作家刘诚龙曾经做过一次有趣的调查,他把两份名单拿给10个人看,问他们是否熟悉。第一份名单是: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沅、刘福姚、刘春霖。第二份名单是: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
      结果,10个被调查者,多数对第一份名单中的人一无所知,而对第二份名单的人却耳熟能详。谜底最后揭开:原来第一份名单里的人,全是清朝的科举状元;他们赢得了科举考试,独占鳌头,披红挂彩,春风得意。没想到,风头出尽之后,这些状元郎归于平庸,湮没无闻。第二份名单里的人,全是当时的落第秀才!他们考场失利,与高官厚禄无缘。但是,他们很快调整心态,在逆境中奋起,有的成为思想家,有的成为文学家,有的成为农民领袖,有的成为一代枭雄,声名远播,载入史册。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何联想和感受?请根据你的理解,选准角度,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