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一语文倍速训练法第一单元第二课 祝福(必修3)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秘(guǐ) (xuē) 熟(xùn) (kē)
    B.或(jiān) (jié) 异(chà) (pìn)
    C.缩(chù) 徊(pái) (zuì) (qún)
    D.负(jiù) 样(mó) (liǎn) (bó)
  • 指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

    A.忌讳 鄙薄 俨然 百无聊赖
    B.寒暄 幽微 蕴籍 沸反盈天
    C.踌躇 委拾 思慕 广袤无垠
    D.褥暑 谬种 澎湃 励精图治
  • 对下列加粗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寒:温暖
      间或一轮:偶尔
    B.尘堆:小草
      不事:更改
    C.窈:幽深
      折罪:抵罪、赎罪
    D.然:庄重
      享:神享用祭品
  • 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夸张)
    B.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比喻)
    C.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比喻)
    D.“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老了。”(婉曲)
◎ 人教版高一语文倍速训练法第一单元第二课 祝福(必修3)的第二部分试题
  • 判断下面的话分别是谁说的,选出正确的一项
    [     ]
    ①“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
    ②“你放着罢,祥林嫂!”
    ③“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
    ④“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
    A.①鲁四老爷②柳妈③四婶④作者
    B.①四婶②鲁四老爷③柳妈④“我”
    C.①鲁四老爷②四婶③柳妈④“我”
    D.①四婶②鲁四老爷③柳妈④作者
  • 对《祝福》运用的倒叙的写法,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把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设置了强烈的悬念,造成浓重的悲剧色彩,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B.将祥林嫂的惨死置于鲁镇浓郁的年节气氛中,突出典型环境,使祥林嫂的悲剧性格和悲剧故事在鲁镇发展和完成。
    C.先写故事的结局,把祥林嫂的死与鲁镇年终祝福的景象连在一起,并和鲁四老爷的震怒构成因果联系,这样就突出了祥林嫂同礼教与迷信的矛盾,深化了主题。
    D.这是小说惯用的手法,不但是展开故事情节的必要条件,也是刻画人物形象的有力手段。
  • 阅读下文,完成1~6题。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1.“拥抱”一词的主语是(     )
    A.“我”
    B.爆竹声
    C.浓云
    D.浓云和雪花
    2.“拥抱”一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蹒跚”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画线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描写了天地众神享用了祭祀的酒肉和香火后满足的神态。
    B.讽刺了人们的封建迷信思想。
    C.写天地众神享用了祭祀的酒肉和香火后,能给人以美好的祝愿。
    D.祥林嫂的惨死和祝福的景象形成强烈的对比,“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是反语。
    5.祥林嫂到底是怎么死的?常见的说法是:死于贫穷、悲伤、恐惧或孤独。电影《祝福》的处理是:祥林嫂最后由于饥饿,倒毙在风雪交加的野地里。其实,这些在鲁迅的原著里,是找不到什么根据的。到底是谁杀害了这个善良的女人呢?有人说是鲁四老爷,因为他是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他政治上迂腐、保守、顽固、自觉地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小说叙述的是祥林嫂的悲剧故事,为什么不以祥林嫂为题,却取名“祝福”?其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小小说,完成1~4题。
    超越
      “哀莫大于心死。”
      他伫立在山一样高的画稿前,像一具木质的雕像,怆然、疲惫、心酸。送交全国美展的作品,第三次落选,他感到再也无力突破厚重的壁垒,登上金碧辉煌的艺术殿堂了,失望的苦痛像铅块般重重地压在心上。
      父亲跛着脚走来,劝慰道:“冠文,你的画已经很不错了,再努力一阵,能成!我们在期待……”
      赵冠文苦笑着:“爸爸,还是面对现实吧,人的心力、才智是有极限的。”
      “难道有不能超越的极限吗?”父亲喉咙里喘着。
      “是的,”赵冠文慨叹道,“功亏一篑,多少人离成功只一步之遥,却用尽了最后的气力,再也达不到事业的顶点了。”
      父亲沉思着,突然激动起来,一瘸一拐地走了两步,说道:“前不久,我见到了一位分别二十多年的战友,他现在是位了不起的雕刻家,你去见见他吧!”赵冠文摇头说:“靠关系发作品的人是不能成艺术家的。”
      父亲咆哮起来:“正因为如此,才要你去见他!”
      ……他终于找到了雕刻家的住所。
      “是冠文吗?进屋坐吧!”一位老人从案几上抬起头,招呼着。
      赵冠文四下打量一阵,眼睛突然亮了:满屋竹雕、木雕,一个个因夸张而变形的小动物,像是获得了神秘的生命,稍不留意,就会从各个角落蹦跳、冲闯出来。他不由啧啧地赞叹了。
      老人仍在工作,锋利的刀刃在一节竹根上灵巧地游动,不到三分钟,一头奔驰跳跃的小鹿就出现在他的手上——确切地说,老人没有手,那冰凉坚硬的刻刀是绑在他断臂的肉槽里。赵冠文惊得一个踉跄:“你……”“我……”老人淡淡一笑,“在朝鲜战场上负了伤,但我要生活。”
      赵冠文沉默着,像明白了什么。
      “带作品来了吗?”
      赵冠文摇摇头,将画稿撕得粉碎。
      老人微微颔首,朝窗外一座山峰一指:“我带你去见一个人。”
      “不,父亲还在家……”
      “他先走一步,正在山上等你。”
      赵冠文的心颤动了。他想起了父亲的跛足。
      “可别小看山,它像一座灵秀的艺术画廊,每次攀登,都会给我灵感。”
      说着,老人卷起了裤腿。
      像一道闪电划过,赵冠文发现雕刻家的双腿竟是一副木质假足,不由微微颤抖了,扑过去紧紧地抱住老人,泪水哗地滚落下来。一瞬间,他仿佛已超越心智的极限,闯破了强硬的壁垒,登上了从未涉足的艺术峰巅……
    1.小说标题“超越”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文中塑造的赵冠文的形象,其典型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小说中三个人物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父亲”和“老人”是赵冠文的影响者和感染者,赵冠文是被影响和感染者。
    B.“父亲”和“老人”的思想行为对赵冠文的思想行为有反衬作用。
    C.“父亲”和“老人”是战友,前者对后者起正面衬托作用。
    D.赵冠文和父亲一正一反,共同衬托小说主人公断臂老人的形象。
    4.从人物塑造和结构技巧上说明小说最末一句话的作用。(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一语文倍速训练法第一单元第二课 祝福(必修3)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日月行色
    杨闻宇
      我们村西有一条河,流水清澈,平平的河滩廓大宽展,自远处眺望,浅亮亮的河水仿佛是铺晾在沙滩上的一派银箔,轻轻闪烁。
      农村兴订婚,“订”者“定”也,仪式既简单又庄重,记得订了婚的第二天,她随我涉水过河以后,有意地、稍稍拉开些距离,不即不离,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匀净细软的沙滩上。夕阳衔山,晚烟萦树,河那边农家矮矮的房屋半掩在烟霭里,上下远近静极了。她不上二十岁,刚刚撞破乡下小女儿的“壳”儿,正要步入农家姑娘的行列。我斗胆拧过头去,想仔细瞧瞧她。她那儿仿佛早就防我呢,倏地摆过脸去,避开了我,故意注视那落日。顺着她的眼光瞄过去,西方天际遥远的地平线上起伏着矮矮的黛青色的山峦,那就地绵延着的黛青色与她那披下的洁亮浓密的乌发是同一个色调。半边脸颊红红的,与衔山半隐的落日遥相映衬,如火的晚霞从侧面铺张开来,勾画出秀婉窈窕的一尊倩影。
      她没有回头,却轻轻放过一句话来:“村里那么多赢人、出众的女子,你咋就……”
      “村里人说你聪敏、灵性。”我回答。
      “谁说的?”
      “老人都这样说。老人经的事阔,我信老人的话。”
      她顺下睫毛,不吭声了。我反问了一声:“你……你对我的印象呢?”
      滩上晚风习习,清畅、爽凉。她翘起指尖掠掠被晚风扰散了的鬓角,不打算回答。这怎么成!你能问我,我就问不得你么?我暗暗用目光逼住她。她见躲不过去,微微咬咬唇儿,有点不怀好意地瞟了我一眼:“你一定要我说,不说不行吗?”
      我郑重地点点头。
      “你是个鳖熊!”声不高,字咬得很重。
      鳖者,水底烂泥里的硬壳软体爬行运动;熊者,天下蠢笨无二的“黑瞎子”。在我们那个地方,这是恶狠狠的、咬牙切齿的比喻。
      “谁说的?这是谁说的?”我止住脚步,脚底猛地腾起一股无名火,屏住呼吸,胸脯一起一伏。
      她那细密的牙儿咬住唇儿,眯缝起细长的眸子,平静地、神秘地斜睨住我:“也是村里老人说的!”说这话时,眼波活似乌油油一眨闪电,那一瞬间,致使她的全身在收束将尽的晚霞里显得益发俏丽、撩人。我“咕咚”咽下一口唾沫,像是咽下一个砣秤锤。
      “这么说,你……你信那些老不死的嚼舌头了?!”
      她垂低头,没有了任何声息。伸出一只脚在软沙上划过来划过去,划过去又划过来,金黄色的细沙净净亮亮的,宛若凝结在地的晚霞,纯洁无比。
      “有话早说,回头还来得及。往后后悔就迟啦。”我正告她,催她重新表态。订婚仅仅是个形式,这“订婚”与“结婚”之间,才横亘着爱河里真正的关口。
      她抬起美丽的细长的眼睛,瞅了瞅东方那刚刚托起新月而呈现暗紫色的山垣,脚趾依然下意识地划着弧圈,划着划着,长长地舒一口气:“唉!老人还说来:灵性人是鳖熊的奴!”
    1.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在构思上具有先抑后扬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人物语言有哪些特色?请分别举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完成下面的问题。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弹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总观全词,你从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莫泊桑的《项链》中有这样一句话:“生活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以把你断送,也可以把你拯救出来!”的确耐人寻味,小事不“小”,它可能带来大机遇,也可能埋下大祸根,对待小事,不同的态度,会形成截然不同的结果,历史上、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你也试一试,举出几个重视小事情而取得最后的成功或忽视“小事”而满盘皆输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人们总想到远方去旅行。远方对我们的诱惑不仅仅是风光美景、人文历史,更多的是一种梦幻、一种精神的归宿、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生活中近的是现实,远的才是诗。所以远方总像一簇圣火,在人们心头燃烧。于是,我们总是期盼着远方……
      请以“向往远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