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材完全学案第二单元第四课 烛之武退秦师(必修1)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fán)南 (èr)于楚也 (péi)邻
    B.(zhuì) (yì)之狐 (zhú)之武
    C.(gōng)其乏困 秦伯(yuè) (fú)晋,何厌之有
    D.(féng)孙 越国以(bǐ)远 (quē)秦
  • 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越国以远——鄙:把……当做边邑
    B.焉用亡郑以邻——陪:陪伴
    C.朝而夕设版焉——济:渡河
    D.又欲其西封——肆:扩张、延伸
  •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晋 ②佚之狐言郑伯日
    B.①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②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①越国鄙远,君知其难也    ②若舍郑为东道主
    D.①以乱易整,不武。吾还也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西封
  • 找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指出它们的用法,并解释意义。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越国以鄙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传”是我国对典籍的传统注释形式之一。
    B.《左传》主要记载了从西周到战国末期的史实,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C.《左传》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为注解鲁国编年史《春秋》所作。原名《左氏春秋》,西汉后期改称《春秋左氏传》。
    D.《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中的名篇。记叙了郑国大夫烛之武临危受命,以雄辩的口才,说服秦穆公放弃攻郑,并且与郑国订立盟约的史实。
◎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材完全学案第二单元第四课 烛之武退秦师(必修1)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使烛之武秦君,师必退——见:拜见。
    B.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然而。
    C.且君为晋君赐矣——尝:曾经。
    D.阙秦以利晋,君图之——唯:只有。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B.又欲其西封——肆:扩张。
    C.朝而夕设版焉——济:成功。
    D.若不秦,将焉取之——阙:侵损。
    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烛之武)乃还。
    D.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     )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秦两国国君亲率大军围攻郑国,郑国国土被占,国都被围,形势十分危急,佚之狐慧眼识英雄,推举烛之武去说退秦师。
    B.烛之武虽对自己一直未被郑伯重用而牢骚满腹,但在郑伯的自责面前,能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地奔赴敌营以解除国家危难。
    C.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时,既充分考虑到郑国利益,又处处在为秦国利益着想,不卑不亢,委婉得体,表现出杰出的外交才能。
    D.这篇优秀的历史散文,叙事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节选自《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大叔命西北鄙贰于己——鄙:名词,边疆,边远的地方
    B.国不堪——贰:从属于二主
    C.臣请之——事:动词,侍奉
    D.卒乘——具:名词,工具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无庸,将自及——无庸:不用、不必。
    B.公闻期——其:代词,指大叔将袭郑,夫人做内应的(日期)。
    C.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伐京——以:目的连词,来、去。
    D.公伐鄢——诸:数词,诸多。
    3.文中分别表现了庄公和共叔段什么样的性格?揭示了什么冲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无生民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义不昵,厚将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用“/”给下面括号中的文言文断句,并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之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诬哉!阳为亲昵而阴为不测,更不止野心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经典“说辞”,充分显示了言论的重要作用。文中以烛之武的语言为主,其他人物的语言很少出现,请从下面两处省略的对话中任选一处,认真揣摩人物的心理,补写出人物的语言。
    (1)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公乃召烛之武,曰:“____”]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子犯请击之,[谓公曰:“________”]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 根据记者的提问,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写两个反问句,把栾恩杰的话补充完整。
      记者:1984年联合国通过的《月球协定》,规定月球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在这种情况下,实施探月工程对维护中国在国际外空事务中的权益有什么作用呢?
      栾恩杰:如果说别人已经探测了月球,中国就没有必要再去,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慨叹 概莫能外 笑嘻嘻 嬉皮笑脸
    B.浸渍 百毒不侵 捡芝麻 挑肥捡瘦
    C.消弥 朝辉夕阴 过渡期 六根清静
    D.水分 寻人启示 烂摊子 蛛丝蚂迹
◎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材完全学案第二单元第四课 烛之武退秦师(必修1)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列各项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由于用嗓过度导致喉咙发炎,医生建议“噤声”三天,他只好接受医生开出的这剂“处方”,噤若寒蝉,不说话了。
    B.沉浮IT行业八年之久,筚路蓝缕,终于换来了今日的辉煌,公司如今已经具备了让别人追赶的实力。
    C.金融租赁在世界上已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但是在我国,这还是一锅夹生饭,还是一个并不为多数人所知的玩意儿。
    D.上梁不正下梁歪,由于渔政部门监管不力,禁渔期偷捕现象屡禁不止,禁渔令成一纸空文。
  •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据史料记载,蒙军攻打钓鱼城时,合州军民曾三次修筑城墙抵御进攻,但却一直没有发现当时修筑的城墙实物。
    B.昆曲是一种精致、典雅的“小众”艺术,但是奇怪之处在于,它虽然是小众的艺术,却能以苏州为中心,进行并非纯粹小众的传播。
    C.烟花是中国引以为傲的发明之一,但是在制造、运输和燃放等方面却有着令人可悲的安全纪录。
    D.恒春是台湾岛的最南处,一如其名,四季如春,几无冬天,这里的气温是台湾一月平均温度最高的地区。
  •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1.下列句子中,加粗实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厉王虐,国人王——谤:诽谤,毁谤。
    B.川壅而——溃:水冲破堤岸。
    C.为民者之使言——宣:疏导,引导。
    D.若其口——壅:堵塞。
    2.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周厉王残暴凶狠,采用高压政策来镇压百姓的批评指责。
    B.召公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劝说周厉王要广开言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C.周厉王拒绝召公的谏言,引起老百姓的强烈反抗,在周厉王三年,厉王被百姓流放到彘。
    D.厉王被流放到彘的结局,有力地证明了召公谏言的正确和重要。
    3.召公是以什么方法谏弭谤的?从文中找出这些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子产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之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选编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二十四年、三十年)
      [注]①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文中加“”的都是人名。②乡校:乡间公共场所。③范宣子: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④封洫:田界。⑤伍:五家相保的民户编制。⑥舆人:众人。⑦褚:储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不救也——克:能够。
    B.郑伯晋——如:到……去。
    C.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贿:贿赂。
    D.子产使都有章,上下有服——鄙:边远的地方。
    2.下列句中加粗的“病”字,与文中“郑人病之”的“病”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购三百盆,皆者,无一完者
    B.君子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C.老臣足,曾不能疾走
    D.以夭梅梅为业以求钱也
    3.下列八句话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子产治国以德,以民为本的一组是(     )
    ①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②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
    ③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④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⑤人之爱人,求利之也⑥德,国家之基也⑦不如吾闻而药之也⑧夫令名,德之舆也
    A.⑧②
    B.⑥⑤
    C.①③
    D.⑦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产高度重视倾听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他认为乡校是民众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如果取缔乡校,堵塞言路,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伤害。
    B.子产认为政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他反对子皮任用年轻而又没有从政经验的尹何治理封地,认为如果不经过学习实践就委以重任、一定会造成危害。
    C.子产认为治国应该重德轻财,治国以德可以获取美好的名声,从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使国家根基稳固,人民快乐安逸。
    D.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他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赏罚分明,治国有方,文章最后通过郑国流传的民谣,用对比的手法,对子产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圣人之所以全民生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而毒药则以之攻邪。故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之类也。古人好服食者,必有奇疾,犹之好战胜者,必有奇殃。是故兵之设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后兴;药之设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后用。其道同也。
      故病之为患也,小则耗精,大则伤命,隐然一敌国也。以草木之偏性,攻藏腑之偏胜,必能知彼知己,多方以制之,而后无丧身殒命之忧。是故传经之邪,而先夺其未至,则所以断敌之要道也;横暴之疾,而急保其未病,则所以守我之严疆也。挟宿食而病者,先除其食,则敌之资粮已焚;合旧疾而发者,必防其并,则敌之内应既绝
      辨经络而无泛用之药,此之谓向导之师;因寒热而有反用之方,此之谓行间之术。一病而分治之,则用寡可以胜众,使前后不相救,而势自衰;数病而合治之,则并力捣其中坚,使离散无所统,而众悉渍。病方进,则不治其太甚,固守元气,所以老其师;病方衰,则必穷其所之,更益精锐,所以捣其穴。
      若夫虚邪之体,攻不可过,本和平之药,而以峻药补之;衰敝之日,不可穷民力也。实邪之伤,攻不可缓,用峻厉之药,而以常药和之:富强之国,可以振威武也。
      然而选材必当,器械必良,克期不愆,布阵有方,此又不可更仆数也。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能知彼知己,多方以制之——必:一定
    B.是故传经之邪,而先其未至——夺:改变
    C.克期不,布阵有方——愆:延误
    D.固守元气,所以其师——老:衰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病方衰,则必穷其所②乃夜驰沛公军
    B.①本和平之药,而峻药补之②夫夷近,则游者众
    C.①挟宿食而病者,先除食②尔无忘乃父之志
    D.①寒热而有反用之方②蒙故业,遗策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篇以用药宜慎为总原则,提出了一些用药之道,论说精辟透彻,层次分明。作者对孙子兵法很有研究,并且在指导用药中运用灵活自如。
    B.药是在人的肌体中发挥作用的,是内在的;兵是在战场上发挥作用的,是外在的。“用药如用兵”的说法将内在的转换成外在的,浅显易懂。
    C.作者认为药可以用来治病邪,但也有毒害人体的一面,“好服食者,必有奇疾”,是“不得已而后用”的,这体现了作者对“药”的辩证认识。
    D.文章多用排比句,语言整齐有力,气势充足,以用兵喻用药,突出了用药和用兵之间的相似性,从而更形象地突出了药的作用,使人易于接受。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是故兵之设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后兴;药之设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后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合旧疾而发者,必防其并,则敌之内应既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全文,根据作者的观点,你认为应如何慎用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面是关于“感恩教育”的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近年来,不少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都是要求学生给父母洗一次脚。这引发了有关人士的质疑:___________________?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知恩图报是我们的传统美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度生理与心理的差异和特点,只是简单地采取_________________,恐怕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_________________。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且牵涉到很多方面,它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