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材完全学案第二单元第六课 鸿门宴(必修1)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酒(zhì) (zǔ) (sháo) 肩(zhì)
    B.参(shèng) (zī) 力(lù) 目(chēn)
    C.劳(kào) 生(zōu) (yī) (jī)
    D.山(xiáo) 目(shuò) (kuài) (wéi)
  •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令将军与臣有郁
  • 下列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愿国为内臣
    B.荆轲顾笑武阳,前为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C.洛阳亲友相问/杀人不能举
    D.沛公不杯杓/刑人如恐不
  •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B.沛公居山东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D.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 对下面句子中“为”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⑤约为婚姻
    ⑥若人前为寿
    ⑦若属皆且为所虏
    ⑧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A.①/②④/③/⑤/⑥/⑦/⑧
    B.①⑤/②④/③⑧/⑥/⑦
    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D.①⑤/②③④⑨/⑥/⑦
◎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材完全学案第二单元第六课 鸿门宴(必修1)的第二部分试题
  •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沛公军霸上 ②素善留侯张良 ③项伯杀人,臣活
    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⑤秋毫不敢有所近 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⑦范增数目项王 ⑧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⑨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⑩常以身翼蔽沛公
    A.①⑦/②③⑤/⑧/④⑥⑨⑩
    B.①⑦/②⑤/③/④⑥⑧⑨⑩
    C.①②⑤⑦/③⑧/④⑥⑨⑩
    D.①⑦/②⑤/③⑧/④⑥⑨⑩

  • 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下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②客何为者
    ③大王来何操
    ④具告以事
    ⑤竖子不足与谋
    ⑥长于臣
    ⑦吾属今为之虏矣
    ⑧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⑨此天子气也
    ⑩沛公安在
    A.①⑧⑨/②③④⑥/⑤⑩/⑦
    B.①⑧⑨/②③⑩/④⑤⑥/⑦
    C.①⑧⑨/②③⑩/④⑥/⑤/⑦
    D.①⑧/②③④⑥/⑤⑩/⑦⑨
  • 将下列各句补充完整。
    (1)今者项庄拔剑舞,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大礼不辞小让。
    (3)________________,我为鱼肉,何辞为?
    (4)________________,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夏日绝句》)
    (5)宜将剩勇追穷寇,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阅读《鸿门宴》中的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成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1.在下面四个句子中补出的宾语“之”,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
    B.樊哙侧其盾以(之)撞
    C.则与(之)斗卮酒
    D.窃为(之)大王不取也
    2.下列对语段内容的分析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夫秦王有虎狼之心”等一番话,表面上是抨击秦王,实际上是指责项王。
    B.樊哙有的话同前文所写刘邦与项伯的对话几乎完全一样,这表明刘邦方面上下一致,同心协力。
    C.樊哙引怀王与诸将相约的话,意在提醒项羽,应该当王的是刘邦,而不是你项羽。
    D.司马迁的笔下,樊哙绝不仅是一个其忠可嘉、其勇可贾的勇士,而且是一个机警干练、能言善辩的智者。
    3.樊哙闯帐,面斥项王,在鸿门宴上刘、项双方的斗争中起的作用是(     )
    A.使刘邦一方变劣势为优势
    B.使刘邦一方摆脱了被动的处境
    C.使项王决定放弃杀害刘邦的念头
    D.使项、刘双方的斗争更加扑朔迷离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馀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1.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右皆泣,能仰视——莫:没有。
    B.然今困于此——卒:最终。
    C.赤泉侯人马俱惊,易数里——辟:同“避”。
    D.复聚其骑,其两骑耳——亡:丢失。
    2.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汉军诸侯兵围之数重/②以故汉追
    B.①于是项王上马骑/②至东城,有二十八骑
    C.①麾下壮士骑从八百馀人/②所当破,所击者服
    D.①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②乃分军为三,复围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项羽英勇无畏的一组是(     )
    ①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②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③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
    ④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⑤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⑥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4.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在汉军兵临城下之时的饮酒夜歌,既表现了他的穷途末路,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这位昔日驰骋疆场的英雄的悲壮人生。
    B.在兵围垓下之时,项羽对虞姬的“悲歌慷慨”,表现了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的儿女情怀,司马迁的这段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逼真。
    C.八百多人的突围队伍在渡过了淮河后仅剩一百余人,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这次战斗的惨烈,正是这惨烈的战争场面使项羽认识到自己是大势已去。
    D.文段结尾处写“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从侧面表现了这位末路英雄的威势,此时的项羽仍然威风凛凛、不可侵犯。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材完全学案第二单元第六课 鸿门宴(必修1)的第三部分试题
  • 仿照下面的话,借助对某一人物或事物既肯定又否定的语言形式,写两句耐人寻味的话。
    例句:项羽轻易地放走了刘邦,不,那不是刘邦,那是楚霸王的千秋基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温恢传
      温恢字曼基,太原祁人也。父恕,为涿郡太守,卒。恢年十五,送丧还归乡里,内足於财。恢曰:“世方乱,安以富为?”一朝尽散,振施宗族。州里高之,比之郇越。举孝廉,为廪丘长,鄢陵、广川令,彭城、鲁相,所在见称。入为丞相主簿,出为扬州刺史。太祖曰:“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书》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邪?”时济见为丹杨太守,乃遣济还州。又语张辽、乐进等曰:“扬州刺史晓达军事,动静与共咨议”。
      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子孝②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於是有樊城之事。诏书召潜及豫州刺史吕贡等,潜等缓之。恢密语潜日:“此必襄阳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为急会者,不欲惊动远众。一二日必有密书促卿进道,张辽等又将被召。辽等素知王意,后召前至:卿受其责矣!”潜受其言,置辎重,更为轻装速发,果被促令。辽等寻各见召,如恢所策。
      文帝践作,以恢为侍中,出为魏郡太守。数年,迁凉州刺史,持节领护羌校尉。道病卒,时年四十五。诏曰:“恢有柱石之质,服事先帝,功勤明著。及为联执事,忠於王室,故授之以万里之任,任之以一方之事。如何不遂,吾甚愍之!”赐恢子生爵关内侯。生早卒,爵绝。
      恢卒后,汝南孟建为凉州刺史,有治名,官至征东将军。(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注]①郇越:西汉太原人,字臣仲,曾与族弟郇相一起召集州郡的年轻人将祖先遗留下的钱财全部散发给群众。②子孝: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曹仁的表字,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的从弟,官至大司马,任征南将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朝尽散,施宗族——振:整顿
    B.乃济还州——遣:派遣
    C.潜受其言,辎重——置:放弃
    D.数年,凉州刺史——迁:调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州里高,比之郇越——於是有樊城
    B.畏征南方有变——乘利进,必将为患
    C.及朕执事——庖丁文惠君解牛
    D.此间有贼,不足忧——大风浪不能鸣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明温恢有才能的一组是(     )
    ①州里高之,比之郇越②扬州刺史晓达军事,动静与共咨议③是时诸州皆屯戍
    ④辽等寻各见召,如恢所策⑤以恢为侍中,出为魏郡太守⑥有治名,官至征东将军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温恢十五岁那年因父丧回到家乡,散尽家财以资济宗族,此举受到州中乡里的高度赞誉,人们甚至拿西汉时的义士郇越和他相比。
    B.温恢被外调担任扬州刺史时,曹操认为扬州的事务很是重大,怕他出现差错,就派原丹杨太守蒋济为治中来辅助他。
    C.温恢能晓军事,这可以从曹操告谕张辽、乐进等人的话中看出来,合肥之战时他对曹仁孤军守城的忧虑也再次体现了这一点。
    D.温恢深得文帝信赖并被委以重任,负责管理一方之事,但他功业未竟,病逝于赴任凉州刺史的途中,这让文帝深为惋惜哀悼。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辽等素知王意,后召前至,卿受其责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恢有柱石之质,服事先帝,功勤明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公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鲁君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鲁人为杀公子纠。又曰:“管仲,雠也,请受而甘心焉。”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曰:“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鲁君曰:“诺。”将杀管仲。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僇。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节选自《管子·小匡》)
      【注】①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夷吾随公子纠奔鲁。②雠:同“仇”。③柙(xiá):木笼。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有惠于其臣——加:增加
    B.治国不失——秉:同“柄”,权柄
    C.君若而反之——宥:宽恕
    D.是君与寡君之贼也——比:并列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今用之,可乎——精思傅会,十年
    B.为君亦犹是也——以故后名之曰“褒禅”
    C.彼知其将反齐——赵尝五战
    D.君何不杀授之其尸——卒廷见相如,毕礼归之
    3.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     )
    ①夫管仲,民之父母也。
    ②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③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④夷吾事吾无二心。
    ⑤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⑥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鲍叔牙深知管仲才能出众,劝说齐桓公予以任用,并设巧计使管仲回到齐国。
    B.鲁国的施伯识破了齐国的计谋,劝鲁侯杀掉管仲,以绝后患,说明施伯很有远见。
    C.鲍叔牙认为,如果齐桓公不及时迎回管仲,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力量。
    D.本文表现了鲍叔牙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品德,同时也反映了齐桓公重视人才、善于纳谏。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秦士录
    宋濂
      邓弼,秦人也,身长七尺,能以力雄人。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市门石鼓,十人舁,弗能举,两手持之行。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曰:“狂生不可近,近则必得奇辱。”
      一日,独饮娼楼,两书生过其下,急牵入共饮。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弼怒曰:“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两生不得已,从之。酒酣,解衣箕踞。两生雅闻其酒狂,欲起走,弼止之曰:“勿走也!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四库书从君问,即不能答,当血是刃。”两生遽摘七经数十义扣之,弼历举传疏,不遗一言。弼笑曰:“君等伏乎未也?”两生不敢再有问。弼被发跳叫曰:“吾今日压倒老生矣!古者学在养气,今人一服儒衣,反奄奄欲绝,徒欲驰骋文墨,儿抚一世豪杰。此何可哉!君等休矣。”两生素负多才艺,闻弼言,大愧。归,询其所与游,亦未尝见其挟册呻吟也。
      泰定末,德王执法西御史台,弼造书数千言,袖谒之。阍卒不为通,弼连击踣数人,王令隶人捽入。弼盛气曰:“公奈何不礼壮士?今天下虽号无事,东海岛夷,尚未臣顺;西南诸蛮,虽曰称臣奉贡,而称制与中国等。诚得如弼者一二辈,驱十万横磨剑伐之,则东西为日所出入,莫非王土矣。公奈何不礼壮士!”王曰:“尔自号壮士,百万军中,可刺大将乎?”曰:“能。”王曰:“姑试之。”阴戒善槊者五十人,驰马出东门外。暨弼至,众槊进进,弼虎吼而奔,人马辟易五十步。已而烟尘涨天,但见双剑飞舞,连斫马首堕地。王抚髀欢曰:“诚壮士!诚壮士!”乃命勺酒劳弼,弼立饮不拜。
      王上章荐诸天子,会丞相与王有隙,格其事不下。弼叹曰:“天生一具铜筋铁肋,不使立勋万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命也,亦时也。尚何言!”遂入王屋山为道士,后十年终。
      史官曰:弼死未二十年天下大乱中原数千里人影殆绝玄鸟来降失家竞栖林木间使弼在必当有以自见惜哉弼鬼不灵则已若有灵吾知其怒发上冲也。(本文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询其所与,亦未尝见其挟册呻吟也   游:交往
    B.今日非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   速:邀请
    C.两生素其人,力拒之         贱:鄙视
    D.两生素多才艺,闻弼言,大愧     负:享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虽曰称臣奉贡,称制与中国等
      ②弼虎吼奔,人马辟易五十步
    B.①此可哉!君等休矣
      ②命也,亦时也。尚
    C.①两生雅闻酒狂,欲起走
      ②询所与游,亦未尝见其挟册呻吟也
    D.①命勺酒劳弼,弼立饮不拜
      ②不使立勋万里外,槁死三尺蒿下
    3.下列省略句括号中所补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弼)折仆地
    B.弼造书数千言,袖谒之。阍卒不为(王)通
    C.徒欲驰骋文墨,(两书生)儿抚一世豪杰
    D.天生一具铜筋铁肋,不使(弼)立勋万里外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弼,秦地人,身材高大,力气极大,而且嗜好喝酒,常常借酒使性,羞辱旁人,因此大家看见他就都远远地躲避开。
    B.邓弼强拉两位儒生到娼楼喝酒,并与他俩比试学问。邓弼博通经传,让两儒生非常羞愧,自此他俩再也不敢拿书吟诵。
    C.邓弼带着文稿,强闯德王府,建议德王要居安思危,礼贤下士,并指出,若能这样做,就能安抚边夷,天下皆为王土。
    D.德王向朝廷举荐邓弼,但丞相与德王不和,便从中作梗阻止。邓弼因此悲叹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于是遁迹山林。
    5.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弼 死 未 二 十 年 天 下 大 乱 中 原 数 千 里 人 影 殆 绝 玄 鸟 来 降 失 家 竞 栖 林 木 间 使 弼 在 必 当 有 以 自 见 惜 哉 弼 鬼 不 灵 则 已 若 有 灵 吾 知 其 怒 发 上 冲 也。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明星小学门卫钟祥被市教育局评为“十大感动校园人物”,他的事迹中最突出的一条是认识全校600多个学生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为家长提供了很多方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门卫感动校园,体现的是一种服务于人的精神。
    ①学校里的教师是教书育人
    ②这不只是像背书那样背出来的
    ③要叫出全校学生的名字,实在不容易
    ④校园内的管理,也无不在体现育人的功能
    ⑤能叫出几个学生的名字,很简单
    ⑥这是关爱学生,日积月累的自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