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材完全学案第二单元第五课 荆轲刺秦王(必修1)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各组句子中都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B.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D.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给下面各句中加粗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
    A.忽微
    B.没有
    C.微小
    D.略微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
    A.穷苦困难
    B.贫穷困苦
    C.走投无路
    D.处境危险
    (3)今一匕首人不测之强秦。(     )
    A.拿着
    B.携带
    C.提着
    D.掷击
    (4)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轲。(     )
    A.捉拿
    B.携带
    C.提拔
    D.掷击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樊於期偏袒扼腕进曰 ②秦王必喜善见臣
    B.①而燕国陵之耻除矣 ②设九宾,燕使者成阳宫
    C.①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②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D.①遂拔击荆轲,断其左股 ②不及召下兵,故荆轲逐秦王
  • 下列加粗词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进兵略地
    B.封之
    C.踞以骂日
    D.使使以大王
◎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材完全学案第二单元第五课 荆轲刺秦王(必修1)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常痛于骨髓
    B.嘉为先言于秦王
    C.燕王拜送于庭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下列对四部史书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汉代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入记事真切、生动。读这本书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风格,铺陈伟丽,叱咤雄豪,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对后代文人的影响不小。
    B.《史记》是纪传体通史,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历史学方面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C.《资治通鉴》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由北宋名臣司马光负责编撰,历时十九年,成书共294卷。
    D.《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是一部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思想、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记事始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
  •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问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椹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今行而无——信:相信
    B.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C.秦王必见臣——说:通“悦”,喜欢,高兴
    D.进兵北地——略:掠夺,夺取
    2.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A.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
    B.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C.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
    D.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诱使樊将军自刎。
    3.第三段首句写太子丹“不忍”,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谏曰:“不可。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其后乃可图也。”太子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夫行危欲求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夫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必无事矣。且以雕鸷之秦,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受而之——舍:丢弃。
    B.祸必不矣——振:拯救。
    C.北于单于——购:联系。
    D.不国家之大害——顾:考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夫秦王之暴 ②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灭口
    B.①秦将樊於期得罪秦王 ②南连齐、楚,北购单于
    C.①太子受而舍 ②太傅计,旷日弥久
    D.①造祸求福 ②此所谓“资怨助祸”矣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是鞠武反对太子收留樊於期理由的一项是(     )
    ①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
    ②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
    ③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
    ④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
    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时也。
    ⑥以雕鸷之秦,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将樊於期得罪了秦王,逃到燕国,太子丹接纳了他,并让他住下来,这引起了鞠武的恐慌。
    B.鞠武希望快把樊将军送到匈奴,以消除秦国攻打燕国的借口,并联结齐、楚、匈奴对付秦国。
    C.太子丹认为鞠武的计划需要的时间太长,迂阔而不近于事情,于是留下樊於期共谋抵抗秦国的方法。
    D.鞠武拿大雁的羽毛放在炉炭上一下子就烧光了作为比喻,说明太子丹的做法无异于引火烧身。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材完全学案第二单元第五课 荆轲刺秦王(必修1)的第三部分试题
  • 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续写一个句子。
      历史长河中,无数豪杰为了使生命变得精彩而作出了生与死的抉择。一代大侠荆轲,为了生命的精彩,高吟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血洒成阳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话揭示其中最主要的信息。(不超过15个字)
      2010年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五庭庭长高贵君表示,《意见》明确了“赔钱减刑”“花钱买命”的适用范围,只能适用于因婚姻家庭等民间纠纷激化引发的犯罪,不是所有案件都适用,一些严重危害社会治安、主观恶性较深的案件,即使积极赔偿,也不能从轻或减轻刑事处罚,此外,被告人积极赔偿的同时,必须认罪、悔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苏秦为赵合从,说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王也。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夫以楚之强与大王之贤,天下莫能当也。今乃欲西面而事秦,则诸侯莫不南面而朝于章台之下矣。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故为王至计,莫如从亲以孤秦。大王不从亲,秦必起两军:一军出武关;一军下黔中。若此,则鄢、郢动矣。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故愿大王早计之。
       “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制,委社稷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大王诚能听臣之愚计,则韩、魏、齐、燕、赵、卫之妙音美人,必充后宫矣。赵、代良马,必实于外厩。故从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今释霸王之业,而有事人之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
       “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秦,天下之仇雠也。横人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事秦,此所谓养仇而奉雠者也。夫为人臣而割其主之地,以外交强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秦患,不顾其祸。夫外挟强秦之威,以内劫其主,以求割地,大逆不忠,无过此者。故从亲,则诸侯割地以事楚;横合,则楚割地以事秦。此两策者,相去远矣,有亿兆之数。两者大王何居焉?故弊邑赵王,使臣效愚计,奉明约,在大王命之。”
      楚王曰:“寡人之国,西与秦接境,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与深谋恐反人以入于秦,故谋未发而国已危矣。寡人自料,以楚当秦,未见胜焉。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今君欲一天下,安诸侯,存危国,寡人谨查社稷以从。”(选自《战国策·楚策》)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之所于天下——害:妨碍
    B.横成则秦——帝:称帝
    C.必于外厩——实:充满
    D.在大王之——命:裁断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苏秦向楚王言“合纵之利”的一组是(     )
    ①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
    ②从合则楚王
    ③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
    ④韩、魏、齐、燕、赵、卫之妙音美人,必充后宫矣
    ⑤从亲,则诸侯割地以事楚
    ⑥以楚当秦,未见胜焉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秦奉赵王之命游说楚王合纵,他指出楚王是贤君,楚国国力雄厚,有称霸天下的资本,为楚王最终同意合纵奠定了基础。
    B.苏秦的游说,打动了楚王。楚王推心置腹,表示早就看透秦国的侵略性,但韩、魏等国畏秦,不敢与楚合纵,故一拖至今。
    C.苏秦告诉楚王如不搞合纵,秦国必会出兵攻楚,造成楚国国内震动,国君还会遭受主张以地事秦的臣子的威胁,后果严重。
    D.苏秦指出秦国视楚国为最大对手,秦、楚两国的国力此消彼长,两国不能和平共处,而合纵可以孤立秦国壮大楚国的力量。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君欲一天下,安诸侯,存危国,寡人谨奉社稷以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吴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
      【注】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②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与大夫十日——期:约定
    B.天疾风——会:适逢
    C.风而罢虞人——犯:冒着
    D.而击之也——过:经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攻原得卫——假舆马
    B.待公食——信见疑
    C.为鼓与百姓为戍——洎牧谗诛
    D.敌人旦暮至击汝——若属皆为所虏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是(     )
    ①遂罢兵而去②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③故人来,方与之食
    ④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⑤曾子欲捕彘杀之⑥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B.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
    C.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
    D.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萧颖士,字茂挺,梁鄱阳王恢七世孙。颖士四岁属文,十岁补太学生。观书一览即诵,通百家谱系、书籀学。开元二十三年,举进士,对策第一。父曼,以莒丞抵罪,颖士往诉于府佐张惟一,惟一曰:“昊有佳儿,吾以曼获谴不憾。”
      天宝初,颖士补秘书正字。于时裴耀卿、席豫、张均皆先进,器其材,与钧礼,由是名播天下。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方父丧,不诣。林甫尝至故人舍邀颖士,颖士前往,哭门内以待,林甫不得已,前吊乃去。怒其不下己,调广陵参军事,颖士急中不能堪,作《伐樱桃树赋》以讥林甫云。史官韦述荐颖士自代,召诣史馆待制,颖士乘传诣京师。而林甫方威福自擅,颖士遂不屈,愈见痰,俄免官。林甫死,更调河南府参军事。
      安禄山宠恣,颖士阴语柳并曰:“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已而禄山反,颖士往见河南采访使郭纳,言御守计,纳忽不用,叹曰:“肉食者儿戏御剧贼,难矣哉!”节度使源洧辟掌书,贼攻襄阳,欲退保江陵,颖士说曰:“官兵守潼关,财用急,必待江、淮转饷乃足,饷道由汉、沔,则襄阳乃今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且列郡数十,人百万,训兵攘寇,社稷之功也。”洧乃按甲不出。亦会禄山死,贼解去。
      颖士乐闻人善,以推引后进为己任,如李阳、李幼卿等数十人,由奖目,皆为名士。天下推知人,称萧功曹。尝兄事元德秀,而友殷寅、颜真卿。尝与(李)华、(陆)据游洛龙门,读路旁碑,颖士即诵,华再阅,据三乃能尽记。闻者谓三人才高下,此其分也。(选自《新唐书·萧颖士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莒丞抵罪——抵罪:犯罪
    B.怒其不己——下:谦恭待人
    C.肉食者儿戏御剧贼——剧贼:势力强大的贼寇
    D.而殷寅、颜真卿——友:友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吾曼获谴不憾/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B.颖士往诉府佐张惟一/又杂植兰桂竹木
    C.一日不守,大事去矣/其负大舟也无力
    D.洧按甲不出/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甫)怒其不下己
    B.(朝廷)召诣史馆待制
    C.纳忽不用,(颖士)叹曰
    D.贼攻襄阳,(贼)欲退保江陵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颖士聪敏异常,四岁能文,十岁被录取为太学生。后来与朋友游览洛阳龙门,看路旁碑文,他读一遍即能成诵,记忆力明显高出他人。
    B.宰相李林甫想见萧颖士,被萧颖士以守父丧为由拒绝;后来李林甫邀萧颖士到一朋友家见面,萧颖士前往却“哭门内以待”,可见他处事机智得体。
    C.萧颖士对柳并说“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这表现出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而萧颖士对源洧说的一番话,则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
    D.萧颖士天资聪颖,为人刚直,才能卓著,颇受“先进”的赏识。但也因为他的傲气和不屈,使得他连连遭贬,为此他痛悔不已。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时裴耀卿、席豫、张均皆先进,器其材,与钧礼,由是名播天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
    ①现出庐山真面目    留住秋水旧丰神  
    ②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  
    ③常向秋山寻妙句    又驱春色入毫端  
    ④天涯雁寄回文锦  水国鱼传尺素书  
    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