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语文教材完全学案第三单元第九课 劝学(必修3)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点的“于”字与“青于蓝”中的“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月出东山之上
    B.当其欣所遇
    C.霜叶红二月花
    D.余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 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D.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假舟楫者,非能也,而绝江河
    B.殚其地之,竭其庐之入
    C.一狼其中
    D.晋函陵,秦军汜南
  •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

    例:食埃土,饮黄泉
    A.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B.卒见相如
    C.直中绳,輮以为轮
    D.群臣吏民能刺寡人之过者
  • 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舟(jī) (xǐng) 木直绳(zhōng)
    B.砥(lì) (bào) 而不舍(qiè)
    C.马(nú) 步(kuǐ) 金石可(lòu)
    D.龙(jiāo) 骥(qí) 而望(jī)
  • 下列语句,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②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⑤失其所与,不知
    ⑥填然鼓之
    ⑦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⑧木直中绳,鞣以为轮
    ⑨对镜帖花黄
    ⑩著我旧时裳
    A.①③⑤⑥
    B.②④⑤⑥
    C.⑥⑦⑧⑨
    D.③⑦⑨⑩
◎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语文教材完全学案第三单元第九课 劝学(必修3)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其曲中——规:规矩
    B.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清楚
    C.非能水也,而江河——绝:横渡
    D.无以至千里——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 下列句中“之”字按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
    ③君将哀而生之乎
    ④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⑤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A.①/②⑥/③⑦/④/⑤
    B.①④/②⑥/③⑤⑦
    C.①/②③/④⑥/⑦
    D.①③/②⑥/④/⑤
  •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

    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君子博学而日省乎己
    D.吾尝终日而思矣
  •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吾尝跂而
    ②故愿见太后
    ③金就砺则
    ④兵革非不坚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 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补出下面句子横线处的名句。
    (1)木直中绳,_________________,其曲中规。_________________,不复挺者,_________________。故术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劝学》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因而譬喻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语文教材完全学案第三单元第九课 劝学(必修3)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句中“焉”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且置土石
    B.积土成山,风雨兴
    C.积水成渊,蚊龙生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2.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学不可
    ②无成江海
    ③锲舍之
    ④蟹六跪二螯
    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了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不舍”还是“舍”。
    D.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选自杜牧《答庄充书》,有删节)
    2.从画线部分找出三个词,说明杜牧认为好文章所必须具备的要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所举的汉代作家中,哪一位是《说苑》《新序》的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三节选自《荀子·劝学》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蜈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咢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乙]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精,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丙]故不登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注]①端而言,蟆而动:端,微言;蟆,微动。意思是说极细微的言行。②禽犊:小的野兽,古人相见常以小禽兽做礼物。③兰槐:一种香料。
    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一可以为法则(效法的榜样,准则)
    B.不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从高处往低处看)
    C.其之浦,君子不近,庶人不服(逐渐,逐步)
    D.不先王之遗言(学习、借鉴)
    2.下列各句中“所以”的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B.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吾之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选)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下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估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衔怪于数目,以召闹取怒乎?
      [注]①抗颜:犹言正色,谓态度严正不屈。②挈挈:急迫的样子。③庸蜀:指四川。④苍黄:通“仓皇”,慌张。
    1.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是者矣(多次)
    B.南越中数州(通“披”,覆盖)
    C.然后信前所闻者(才)
    D.今天下不吠者几人(估计,揣测)
    2.下列句中加粗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吾从而
    B.甚不自
    C.世果群聚骂
    D.指牵引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写对韦中立的“欲相师”直接谢绝。
    B.第二段写韩愈因反对不事师的坏风气,抗颜为师,而遭到笑骂攻击,以致被逼得不能安其位。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深切的同情。以此说明师道之衰,及自己不敢为师的社会原因。
    C.第三段不仅赞美了韩愈提倡师道的勇敢精神,斥责了那些群怪聚骂反对从师的人,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不敢为师的苦衷和怕连累后学的心情。
    D.在第三段中作者一连用了三个反问句,表达了对士大夫之流压抑“从师”正确意见的愤慨与沉痛之情。
    4.翻译文中的句子。
    (1)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写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自辛弃疾《________》。
    (3)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江城子》)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出自___________的《秋兴八首(其一)》一诗。
    (6)宋代词人柳永在《_________》中写道:“有三秋桂子,_______________,羌管弄晴,_______________,嬉嬉钓叟莲娃。”
  • 根据文意,仿照画线的句子,用举例的方法续写句子。
      翻开古典名作,你可以一一品味人们深切的思想、情感,既而有所思,有所悟。读孔子、荀子,你懂得了什么是圣人先师的睿智哲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着,品着,你就已经和他们融为一体,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思想修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使用夸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这满山遍野的桃花,开得热火朝天,惊天动地,是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声的诗,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