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语文教材完全学案第二单元第七课 李商隐诗两首(必修3)的第一部分试题
  • 《锦瑟》用典比较多,请分析这些典故的运用对表现人物情感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对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对偶、拟人)
    B.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对偶、借代)
    C.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对偶)
    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拟人)
  • 如何理解《马嵬(其二)》一诗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②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清·袁枚《马嵬》)
      ③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唐·李商隐《马嵬》)
    (1)对以上三首诗的形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三首诗中①诗为古体诗,由标题《长恨歌》即可看出为歌行体。②③诗为近体诗。
    B.①②③诗均为近体诗。
    C.①③诗为古体诗,②为近体诗。
    D.①②③诗均为古体诗。
    (2)对三首诗的选材立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首诗均取材于唐玄宗和杨玉环的故事。
    B.立意上,白诗第一句便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C.立意上,袁诗认为唐杨二人的生死别离和民间的疾苦离情都值得人们同情。
    D.李诗立意上别出心裁,把讽刺的矛头直接指向唐玄宗。
    (3)对这三首诗的语句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袁诗“银河”用来比喻夫妻离散。“石壕”“长生殿”暗含两个典故。
    B.“莫愁”多指美女,李诗最后两句意为作为帝王的玄宗还不如普通人家的丈夫能够保护自己的妻子呢!
    C.李诗和袁诗都化用了白居易《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的诗句,用意也是相同的。
    D.《长恨歌》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长恨”题旨,给读者留下了袅袅清音,让人回味。
  • 下列各项中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锦(sè) 然(wǎng) (duān)
    B.马(wéi) 马(zhù) 海(cāng)
    C.晓(chóu) (xī) 闻(tú)
    D.九州(gèng) (chè) (lǚ)
  • 下列诗句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

    A.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茫然。
    B.空闻虎旅传霄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C.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D.如何四季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语文教材完全学案第二单元第七课 李商隐诗两首(必修3)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各项中对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B.无复鸡人报晓——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
    C.只是当时已惘然——惘然:迷惘,茫然
    D.他生未此生休——卜:占卜
  • 下列对李商隐的《锦瑟》,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联中的“五十弦”并非实指,作者只是借锦瑟的弦之多来遣词达意而已。
    B.颔联中诗人用“望帝啼春”的典故来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充满了欢快、喜悦之情。
    C.颈联“蓝田日暖”和“沧海月明”对仗,造成强烈的对比。诗人以为阴阳冷暖、美玉明珠,虽然境界不同,但怅恨是一样的。
    D.尾联明确提出: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限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以多层曲折来说明那种怅惘的痛苦心情。
  •   李商隐的诗作晦涩难懂,诗意朦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作者在诗中大量地用典。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     ]
    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B.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C.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 按要求填空。
    (1)诗坛“大李杜”指盛唐的____、____,“小李杜”指____、____。
    (2)李商隐,字____,号____,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学过的作品中任选两个)
  • 补写出李商隐诗歌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锦瑟》)
    (2)________________,无复鸡人报晓筹。(《马嵬》)
    (3)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4)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锦瑟》)
    (5)天意怜幽草,________________。(《晚晴》)
    (6)夕阳无限好,________________。(《乐游原》)
  • 阅读下文,回答(1)~(3)题。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首句“锦瑟无端五十弦”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中“无端五十弦”又喻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中间两联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语文教材完全学案第二单元第七课 李商隐诗两首(必修3)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1)~(3)题。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1)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什么情况?前后又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句,以神仙怪诞和生死轮回来写玄宗痴心梦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人咏马嵬之变的诗很多,本诗和其他大多数诗一样,把罪责推给杨贵妃,而为唐玄宗辩护。
    B.“空闻”句,用“虎旅传宵柝”五字,烘托出逃难途中的典型环境,从中主人公的狼狈神态和慌乱心情,也依稀可见。
    C.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虎旅传宵柝”,使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境,跃然纸上。
    D.“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无题二首(其一)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坐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注]①“送钩”“射覆”都是酒令游戏。②“兰台”是秘书省的别称,诗人当时在该部门任职。
    (1)李商隐的《无题》往往着重描写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事件与场景的描述常常打破一定的时空次序,随着心理活动流程交错展现。本诗在这方面表现得相当典型,试作简要分析。
    ①首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颈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尾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种跳跃性思维,能使诗歌内容更加丰富充实,具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1)~(3)题。
    赠柳
    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1)古时有临别赠柳的习俗,其中一个原因是“柳”字谐音“_____”字。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流莺
    李商隐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①宣宗大中三年(849)春,诗人在长安暂充京兆府掾属。②参差:指鸟振翅飞翔。
    (1)这首诗写到的“莺”,诗人称之为“流莺”,诗中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流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首托物寓怀、抒写身世之感的蕴藉之作,比喻(或象征)是其主要手法。试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这一手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题。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马嵬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仔细阅读这两首诗后,填写下面表格。 
    艺术手法 神话传说 现实生活
    李诗 联想 嫦娥升天
    袁诗 战乱中千万人的社会悲剧远比帝王的爱情悲剧惨痛
    (2)李诗前两句描绘了主人公所处的环境和_________的情景。后两句与其说评说嫦娥,不如说是__________,它实际表现的是作者既自赏又__________,既不愿变心从俗,又不愿___________的复杂心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宝绘堂记
    (宋)苏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日: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本文有删节)
      [注]①锻炼:打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祸害。
    B.然而不复念也——去:归去
    C.常与寒士——角:较量
    D.以其所有——蓄:收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
    A.皆儿戏害其国——几捕系死
    B.轻死生重于画——不患贫患不安
    C.然人取去——君我呼入
    D.譬烟云之过眼——不知东方既白
    3.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足以人而不足以移人者
    B.其身
    C.吾富贵而厚于书
    D.庶几其乐而远其病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才交待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B.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丰,文采斐然。
    D.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孰能无过?过而能改,____________。(《左传》)
    (2)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把下面三个词语组合起来,按照要求,分别扩写一段话,要语意连贯。
      落日  田野  伫立
    (1)表现看到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思考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