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一语文书中报·报中书穿越教材同步讲谈(必修3)第三单元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必修3)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为

    [     ]

    A.河内,则移其民于河东——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B.邻国之民不少——加:更。
    C.填然之,兵刃既接——鼓:战鼓。
    D.五十步而后止——或:有的人。
  •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为

    [     ]

    A.①王好战,请战喻②斧斤时人山林
    B.①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②是何异刺人而杀之
    C.①填然鼓,兵刃既接②养生丧死无憾,王道始也
    D.①然不王者,未之有也②狗彘食人食不知检
  •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为

    [     ]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申之以孝悌之义
◎ 人教版高一语文书中报·报中书穿越教材同步讲谈(必修3)第三单元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必修3)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各句中为宾语前置句的一项为

    [     ]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C.未之有也
    D.非我也,兵也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谒孟母林
    孙继泉
      从山东邹城出发,开车踏上“孔孟新道”,十几分钟,便到了曲阜凫村——孟子的出生地。沿着一条乡间土路东行,便见一道镌着“孟母林”字样的石坊赫然立于青绿的麦田中,后面一圈红墙之内,便是古柏森森的孟母林了。
      这是一片素洁静雅的墓群。游人不多。轻轻地吸一口,能感觉到微风中飘散着浓郁的柏香,静静地听一听,能辨别出森然柏影中的鸟喧哪个是喜鹊,哪个是麻雀,哪个是斑鸠。孟母墓就在这样一片祥和的柏林中,不大的享殿,不高的坟冢,一如她生前的贫寒、简约和素朴。
      孟子三岁丧父,弱女抚孤,生活多艰,然而孟母却忍苦负重,教子有方,功成名就,母仪天下。“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中国人大概很少有人不知道《三字经》上的这段文字。寥寥十二个字,包含着两个家喻户晓的教子故事,一个是“三迁择邻”,一个是“断机喻学”。
      从曲阜凫村,到邹城的庙户营,再到邹城的南关,现在看实在是太近了。别说搬一次家,就是搬迁一个村庄也不是太难。但是事情放在两千多年之前呢?当时的孤儿寡母走的是什么样的路?用的是什么样的车?携带的是哪几样家具?在什么季节搬的家?那天又是怎样的天气?他们住的是什么样的房子?房子是买的、借的还是租的?我们都不知道。我们只知道他们从坟地旁迁到了市场边,最后傍近子思授徒的学宫。当年孟母以织布维持生计,唧唧复唧唧,织锦是用汗、用泪、用血织成的。当她强抑着对爱子厌学情绪的恼怒,操刀将自己亲手织就的布帛斩断时,谁说不是在割裂自己的心肠?她肯定哭过、怒过、恨过……当听到孟子诵读时的琅琅书声时,也会心地笑过。
      在漫长的教子生涯中,孟母肯定不仅仅靠这么两次惊人举动感动儿子而一劳永逸,孟子也肯定不会单单因这两次经历而励志苦读终成大业。事实上,孟母是把自己的慈爱以及心智融化在一生中的每一天,每一刻,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动作之中,直至终老。
      如今,后人在邹城城南修建的孟母祠、孟母断机堂早已荡然无存。在原子思书院近旁,坐落着红墙碧瓦的孟庙和庭院深深的孟府。孟子及其思想正在被众多的专家学者肯定和推崇,这些,孟母不知道。孟母安然长眠于老家马鞍山下的麦田里,与日月为伴,与轻风为伍,与花鸟为邻……
      有人说,是孟子使孟母名扬天下,德垂千秋。诚然,假若孟子没有成就一代名儒,孟母的名字可能不会这么响亮,事迹可能不会这么显赫,但其质朴的爱意,其真挚的情感,其骇世的行为却是无私的、永存的、恒久的……
      我想起了自己67岁的母亲。在抚育我们的岁月中,她虽然没有类似“三迁”和“择邻”的举动,但也发生过许多让我们刻骨铭心的细节,说出过许多叫我们永志不忘的话语。可以说,她的每一道额纹都是为我们皱起,她的每一根青丝都因了我们而变得霜白。其实,天下的母亲都是这样,她们的爱如野地里一朵朵不知名的花,自由生长,从容绽放,兀自开合。
    1.作者通过本文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尾段删掉行不行?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母亲,作者说有许多让自己刻骨铭心的细节。我们也该有,请写一个这样的细节。(1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万章问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汤,有诸?”
      孟子曰:“否,不然。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视也。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汤使人以币聘之。嚣嚣然曰:‘我何以汤之聘币为哉?我岂若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哉?’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吾岂若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哉?吾岂若于吾身亲见之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吾闻其以尧、舜之道要汤,未闻以割烹也。”(《孟子·万章上》)
      注:①割烹:切割、烹调,指当厨师。要:设法取得某人的信任和重用。汤:商汤。②嚣嚣:自得其乐的样子。③内:通“纳”。
    1.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汤使往聘之——三:虚指,表示多次。
    B.使先知后知——觉:感觉到,认识到。
    C.其自以天下之重如此——任:承担。
    D.一不以与人——介:通“芥”,草芥,比喻极其轻微的东西。
    2.下列各句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系马千驷,(伊尹)弗视也
    B.若己推而内(民)之沟中
    C.非予觉之而谁(觉之)也
    D.未闻以割烹(要汤)也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伊尹隐居有莘之野时,以尧舜之道为乐,辞受取予,无论大小,都完全按照道义行事,一度对商汤的聘请不屑一顾。
    B.伊尹后来出仕辅佐商汤,是因为他意识到自己是天下的“先觉者”,肩负着“觉斯民”的时代责任。
    C.对伊尹的隐居和出仕,孟子明确赞同他的隐居,而委婉地否定了他的出仕,因为隐居才能“洁其身”,出仕必然会“辱己”。
    D.所谓“以尧、舜之道要汤”,是孟子针对“以割烹要汤”而提出的一个对应的说法,实际意识是因尧舜之道在身而汤自来聘求,伊尹并没去“要”。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一语文书中报·报中书穿越教材同步讲谈(必修3)第三单元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必修3)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面是关于“因材施教”的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注重因材施教,就是要在统一教学要求的同时,关注学生的_________①,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教育的悲剧往往缘于_________②,而只有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实施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为此,要探索分层教学、走班制、导师制等多种教学形式,形成_________③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要特别关注学习上的_________④两类学生。对优异学生,要改进培养方式,在跳级、转学、转换专业以及选修高一学段课程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对具有特殊禀赋和潜能的学生要实施个性化的培养。对学业困难学生,则要建立相应的帮助机制,_________⑤。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现在一些同学都有自己的QQ号,对此,请你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论据充分,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写一段话,用上下面的词语。要求:(1)语言优美;(2)想象丰富;(3)80字左右。
      轻纱 仙境 空旷 天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寓言,之后归纳其寓意。
      一只老鼠站在墙角,竟然对前面的一只猫嘲笑起来。猫怒火顿生,向老鼠猛扑过去,结果扑了一个空。原来在老鼠的身后,就是一个鼠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