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一语文书中报·报中书穿越教材同步讲谈(必修3)第二单元 第6课 琵琶行(必修3)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为

    [     ]

    A.迁(zhé) 花(dí) 哑(ōu) 陵(há)
    B.霓(shàng) 人(gǔ) 然(mǐn) 浦口(pén)
    C.悴(cuì) 裳(ní) (yè) 阳城(xún)
    D.干(lán) (xiāo) 然(tián) 铮然(zhēng)
  •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

    [     ]

    A.去江口守空船——来:即现在所说“来去自由”的“来”。
    B.千呼万唤出来——始:才。
    C.坐促弦弦转急——却:退回。
    D.醉不成欢将别——惨:悲伤。
  •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不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为
    [     ]
    A.①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②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B.①铁骑突出刀枪鸣 ②暮去朝来颜色
    C.①老大嫁作商人妇 ②整顿衣裳起敛容
    D.①似诉平生不得志 ②凄凄不似向前
◎ 人教版高一语文书中报·报中书穿越教材同步讲谈(必修3)第二单元 第6课 琵琶行(必修3)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诗句使用了两种修辞手法的一项为

    [     ]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B.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D.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琵琶行》一诗的诗眼,对其分析不当的一项为

    [     ]

    A.句中“同”字是关键处,它奠定了两个身份地位不同、生活环境各异的人相逢相知的思想基础。
    B.“天涯沦落人”是这一官一民命运遭遇的共同处,也揭示了他们同病相怜、相生相应的情感联系。
    C.“同是天涯沦落人”强调了诗人与琵琶女的现时共同处境,“相逢何必曾相识”则突出了二人早年迥异的社会地位。
    D.这两句诗把封建社会底层艺伎的痛苦生活与正直知识分子的不幸遭遇相提并论共表同情,表现了作者极强的人民性。
  • 请你从《琵琶行》中选择恰当的诗句填入横线处。
    ①那些慷公家之慨,饱一己之腹,想方设法吃,巧立名目吃,间或收敛,一遇良机,便又___________,接着吃了起来。
    ②精心设计学校环境的布置,创造强烈的集体主义气氛,也是教育学生热爱集体的好办法,甚至收到了___________的更好效果。
    ③批评就是要理直气壮些。现在,那种“欲说还休”的批评太多了,那种___________的批评太多了,那种叫人猜谜的批评太多了。
◎ 人教版高一语文书中报·报中书穿越教材同步讲谈(必修3)第二单元 第6课 琵琶行(必修3)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拔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     )
    A.寻声问弹者谁——暗:轻声。
    B.弦弦掩抑声声——思:思念。
    C.低眉手续续弹——信:随意,随便。
    D.银瓶破水浆迸——乍:突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意义相同的一组为(     )
    A.①曲终收当心画②沉吟放插弦中
    B.①凝绝不通声歇②如听仙乐耳
    C.①琵琶声停欲迟②今夜闻君琵琶
    D.①添酒回灯开宴②商人利轻别离
    3.诗人在写琵琶女演奏前后,写了哪些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并分析其作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语句的解说正确的一项为(     )
    A.“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意思是即使大弦小弦一起奏响,那听上去杂乱无章的乐音也如珠玉之声一样清脆悦耳。
    B.“间关莺语花底滑”描写琵琶声轻快而流畅,如同黄莺婉转地啼叫着从花下轻盈自如地飞过一样。
    C.“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写的是当乐曲短时间休止时,另外传出深藏心底的愁思,这无声时刻的感染力更胜过有声之乐。
    D.“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描写曲子弹奏结束时琵琶女随意但用力地完成最后一个动作,四弦同时奏响发出了如同撕裂绢帛的声音。
    5.从“大弦嘈嘈如急雨”至“铁骑突出刀枪鸣”,对琵琶的旋律变化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激越雄壮——舒缓流畅——间歇停顿——沉咽凝滞
    B.舒缓流畅——沉咽凝滞——间歇停顿——激越雄壮
    C.激越雄壮——沉咽凝滞——间歇停顿——舒缓流畅
    D.舒缓流畅——间歇停顿——沉咽凝滞——激越雄壮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白居易的长归
    吴光辉
      皈依龙门是一代清官官场失意之后的人生选择,是一代诗人仕途绝望之后的人生归宿。
      唐文宗大和三年,一个秋天的傍晚,长安古道之上,中国文学史上的顶极大师——白居易默默地坐在一匹老马牵拉的破车里,一路颠簸朝洛阳的龙门而来,古道两旁的老树缓缓地向后退去,几只乌鸦在头顶盘旋,发出凄厉的长鸣。这就是公元826年白居易从反腐败的战场上败下阵来,从此归隐田园、沉湎山水的人生转折。
      当看到白居易的这副满脸沮丧、穷困潦倒的模样,谁会想到他曾在庙堂之上和腐败势力舌战斗法的英雄模样?那个29岁就进士及第,34岁成为翰林学士,35岁担任左拾遗,38岁升为户曹参军,仕途上可谓春风得意的白居易哪里去了?那个连续上书提出广开言路、惩贪倡廉、举贤任能等十大改革主张的斗志昂扬的白居易哪里去了?那个用诗歌作为“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武器,倡导“新乐府运动”,写出大量讽喻诗,义愤填膺地揭露贪官权贵丑恶和人民大众疾苦的刚正不阿的白居易哪里去了?是的,当年意气风发的白居易已不复存在,眼下,他坐在破车之上,或许还在慢慢回想着唐宪宗元和六年的那次对他的致命一击吧?
      元和六年初,唐宪宗决定讨伐藩镇,准备启用一个贪官做统帅,白居易在早朝之上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皇上下旨,气得唐宪宗要治他大不敬之罪,差点被推出斩首。然而,白还是没向贪官屈服。是年秋,革新人物武元衡被贪官刘祺暗杀了,无人敢提出侦查元凶,白居易以戴罪之身站出来呈上奏章,请求彻查此案,结果被贪官们以莫须有罪名打入天牢。白从此被逐出京城外放江州,变成沦落天涯青衫湿的江州司马。
      恐怕文学史要好好地感谢唐宪宗的忠奸不辨,也要感谢贪官权贵的阴险狠毒——他们把白居易从庙堂之高打入江湖之远,反而把他推上了文学艺术之巅。如果白居易不是沦落江州,也就创作不出让千古陶醉、让历史定格、让世界喝彩的《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然而,白居易因为《琵琶行》而一举成名,13年之后他却又选择了龙门琵琶峰作为自己的人生归宿。唐文宗即位之后,曾将白居易召回京城,任了几个闲职,可他终于明白那里不是自己的久留之地,遂有了本文开头所描写的洒泪告别长安,赶往龙门了却残生。
      那纤纤古道之上,车上承载的是一路长叹,车辙留下的是一路忧伤,老马踟蹰的前方不是洛阳的龙门,而是人生的无奈。或许白居易已预感到龙门的18年最后人生:“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言。”“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从此,白居易也就变成了避世消沉、一蹶不振的香山居士。因而,他在破车之上仰天长叹:“往日多暂住,今日是长归!”
      长归是他政治上四处碰壁之后的败退,是他文学上功成名就之后的回归,也是他人生寻觅求索之后的绝望。当然,此时此地的白居易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长归更是大唐文学的一个重大转折,从此唐诗走向衰败,最后居然由泥腿子黄巢用“我花开后百花杀”来给辉煌的唐诗充作了封笔名诗。
      此时,白居易无言地望着古道瘦马和老树昏鸦,西下的夕阳把这位断肠人的苍苍白发染成了金黄。想到自己的人生终结,举头眺望那近在眼前的龙门,只见卢舍那大佛正在凝望着洛河对岸的香山琵琶峰,他想,那里便是自己死后的悲惨归宿了。
      其实,这岂止是白居易个人的悲剧?这是整个大唐王朝的历史悲剧呀!白居易就是半个盛唐。他败了,就是盛唐的衰败;他走了,更是带走了盛唐思想王国的半壁江山。(选自2011年05月27日《光明日报》)
    1.第三段作者连用了五个问句。作者通过前四个问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第五个问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1)白从此被逐出京城外放江州,变成沦落天涯青衫湿的江州司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纤纤古道之上,车上承载的是一路长叹,车辙留下的是一路忧伤,老马踟蹰的前方不是洛阳的龙门,而是人生的无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此,白居易也就变成了避世消沉、一蹶不振的香山居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作者对白居易的长归所作的多重解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居易为什么能够写让千古陶醉、让历史定格、让世界喝彩的《琵琶行》?试予以探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杂志第12期评出了本年度最受欢迎的文章,请你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排序 最受欢迎的文章 作者
    1 《兄弟与弟兄的另一种诠释》 艾妃
    2 《从爱到爱的距离》 墨尘缘
    3 《漫馨的冬天》 慕诗
    4 《十天拥抱的拯救》 田祥玉
    5 《父爱,一首我没有读懂的诗》 千北
    (1)请你根据这些文章标题揣摩它们的共同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是杂志社的编辑,请你针对以上现象,从文章内容的角度对投稿人提两条建议。(每条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