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材完全学案第一单元第一课 荷塘月色(必修2)的第一部分试题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

    (1)_____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2)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_____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3)这些树将一片荷塘______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
    (4)我_____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5)(我)______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A.田田 微微 重重 轻轻 悄悄
    B.田田 淡淡 团团 悄悄 轻轻
    C.层层 微微 团团 轻轻 悄悄
    D.层层 淡淡 重重 悄悄 轻轻
  • 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对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有学者______为:“信”是忠于原作,“达”是忠于读者,“雅”是对于文学语言的忠诚。
    (2)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______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
    (3)“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不是诗人______,而是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仍希望终有一日能大展宏图。
    A.解释 偶然 妄自尊大
    B.解读 偶然 夜郎自大
    C.解释 偶尔 妄自尊大
    D.解读 偶尔 夜郎自大
  • 下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试分析文章《荷塘月色》的结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荷塘月色》作者为什么会“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呢?文章中的哪个句子可以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赏析下面这段话的语言艺术特色。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分析下面加粗词的表达作用。
    ①薄薄的青雾起在荷塘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却又像是在荷叶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在这里另有含意,那么“酣眠”在文中指什么?“小睡”又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脉(mò) 动(zhàn) 凉(chéng) (chǔ)
    B.睡(hān) (cī) (nà) 蓊蓊郁(yù)
    C.点(zhuì) 影(qiàn) (xié) 着草(jiū)
    D.一(liǚ) (sè) 着步(duó) 明眸善(lái)
  •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袅娜 惊诧 朗照 迷迷糊糊
    B.酣睡 温馨 苍茫 蓊蓊郁郁
    C.噩梦 点缀 裙裾 妖童嫒女
    D.零星 缈茫 斑驳 没精打彩
  • 下列对加粗词语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似乎”有不确定的意思,表明采莲的历史久远,但何时开始不十分确定。
    B.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蓊蓊郁郁”是后置定语,突出了树的茂盛,也更加突出了荷塘的幽静。
    C.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总”,表明在这样的日子里月光就会另有一番样子。
    D.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大意”在这里是“大概”的意思,可见当时的朦胧静谧。
◎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材完全学案第一单元第一课 荷塘月色(必修2)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②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B.①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 ②运河上有了这座房子,增加了不少颜色
    C.①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②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
    D.①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 ②啊,好一派草原光景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1)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____六朝时为盛。
    (2)叶子本是肩并肩____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3)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____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A.而 紧紧 霎时
    B.而 密密 霎时
    C.但 紧紧 突然
    D.但 密密 突然
  •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嫁给梅兰芳以后,孟小冬深居简出,也很少登台唱戏,两人相依相守的日子过得非常寂静
    B.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C.2009年“中法文化之春”活动于3月26日拉开帷幕,在深圳站首场演出中,钢琴家亚历山大·帕雷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音乐会,观众们听得出神入化
    D.我保证:面对当前金融危机,作为企业的一员,不管企业遇到多大困难,我一定鼎力相助,决不袖手旁观。
  •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B.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C.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
    D.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 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那绿茸茸的草坂,仿佛是一支悠扬的乐曲。
    C.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D.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该会是1921年成立的我国最早的文学社团。
    B.《背影》《温州的踪迹》《欧游杂记》均为朱自清的散文集。
    C.《西洲曲》是南朝乐府中的诗,描写一个女子思念情人的痛苦。
    D.“莲叶何田田”出自《西洲曲》,“田田”是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
  •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船在平静的水面上徐徐前行,我仿佛又看见了安息在时间深处、饱经风雨的老船人的慈祥笑容在船头展现,在每个乘船人的心里温暖。
    B.从初中开始,我一直未放弃过写作的理想,在或疏或谨的日记里,一以贯之的无非是一种探索的冲动和表达思想的渴望。
    C.这些人多循规蹈矩、刻板而固执、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却常常在人前矜夸自己曾经的艰难困苦和得到的经验。
    D.做人做学问,首要的不是技术层面的知识,而是一种器量,一种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度。
  • 阅读下面两段课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①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②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③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④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⑤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⑥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这种“好处”指的是(     )
    A.因为不能朗照,显得特别宁静。
    B.因为不能朗照,表现出了静美淡雅的韵昧。
    C.因为不能朗照,正好与作者希望求得的恬静的心境相吻合。
    D.因为不能朗照,适合作者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
    2.第二段文字共六句,可分为三个层次,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3.节选部分第一段文字描写的对象是什么?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节选部分第二段描写“塘上月色”,这段文字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写出了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看荷花,宜晨,宜夜。朝晖月色映照下,玉立亭亭,青盖田田,倍添丽色。不过黄昏夕阳中,却也别有风情。
      近来,炎天溽暑,始终徘徊不去。很想念那片“清风徐来,绿云自动”的荷池。趁着晚晴时分,全家到了植物园。一路上尽念着姜白石(南宋词人)的句子“古城野水,乔木参天”“水佩风裳无数”“冷香飞上诗句”“高柳垂前,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似乎凉意顿生,溽暑已消。
      可是,真正面对满塘翠叶红花,却很想叹气!首先,荷叶太挤,挤得每片叶子都不易伸展,很难有“田田”之感。其次,花不是已谢,就是未开,加上刚下过一场雨,一点花香也闻不到,自悔寻芳已迟,“冷香嫣然”只是凭想象得之。现放眼一望,池中间居然一大块空白,片叶俱无,真像人头患了癣癞之疾,成了不毛之地!据说是水污染的后遗症,真是大煞风景。看荷的心情,到此已索然无味,正预备败兴而返——偏偏一岁半的小女儿面对平生初见的“奇景”,正感动得目眩神迷,不停地说“花花开啦”“蜻蜓来啦!”两条小腿,绕池飞奔,兴奋得恨不能纵浪池水中,伴花叶蜻蜓共舞!怕她跌倒,我们也只有绕池一周。这才发觉在池边树下,游人如织,观赏荷塘夕照的人并不少!面向一池翠碧,有人静坐,有人闲聊,有人读书,有人漫步,俱是怡然自得。骤雨方晴,夕阳灿灿如金,荷风阵阵,拂面生凉,老树浓阴,细草柔碧。再细看池中未开的花苞如木笔,亭亭擎立,嫣红姹紫,荷叶上圆珠的闪烁,晶莹如玉。此情此景,确也可乐。忽觉心中阴霾顿消,也随和着女儿唱起歌来:“夕阳斜,晚风飘,大家齐唱采莲谣……”
      原来喜乐悲愁,全在一念之间。一年好景,一岁繁华,本无须远求,只要以不沾不染之心,巨细无遗之眼,真正去领略,就是福气。
    1.(1)“不毛之地”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文末的“福气”是指____________。
    2.第二段引用姜白石的词句,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预备败兴而返”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的主旨用文中的话来说,就是“喜乐悲愁,全在一念之间”。
    B.作者对荷池感情的变化可以这样概括:向往荷池——叹气败兴——观赏得乐。
    C.作者写如织游人怡然自得衬托了荷塘夕阳之美和自己的心中之乐。
    D.作者用华美的辞藻和大致整齐的文句描写荷塘夕阳,流露出怡悦之情。
    E.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荷塘的不同景色,表现出对水污染的不满。
  •   月下荷塘,给了朱自清审美的愉悦,更给了他一片心灵空间,使他获得了精神的抚慰和心灵的宁静。你是否也有这样一个放松、愉悦身心的去处?请以“一个好去处”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短文,注意情景交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材完全学案第一单元第一课 荷塘月色(必修2)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面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传颂 传诵一时 安详 寓教于乐
    B.陷井 出奇致胜 范畴 流言斐语
    C.妥帖 物事人非 奇葩 惹是生非
    D.针贬 再接再励 严厉 触目惊心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身教重于言教”,是为人父母者应当牢记的原则。如果做父母的平时言行举止文明得体,那么,上行下效,孩子们也会成为彬彬有礼之人。
    B.俗话说“三月天,孩儿脸”,下午两点多,整个城市上空飘起了沸沸扬扬的大雪。
    C.走进这个新开发的景区,只见瀑布叠挂,溪水纵横,飞短流长,甚是壮观。
    D.这事你现在还做不了,不要勉为其难。以后努力学习,长了本事,干这事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B.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总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
    C.社区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大家做了很多调解工作,今年会更多地为受到情感和生活困扰的人提供帮助,让他们不再那么痛苦、那么不知所措。
    D.这次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参加论坛的中外各界人士在论坛期间就环境保护、人才培养、普及教育等众多议题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①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
    ②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
    ③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
    ④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
    ⑤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
    ⑥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
    A.⑤①⑥②④③
    B.⑤⑥①④③②
    C.⑥④③②①⑤
    D.⑥②③①④⑤
  • 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蕖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     ]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
    柳宗元
      大凡以观游名于代者,不过视于一方,其或傍达左右,则以为特异。至若不骛远,不陵危,环山洄江,西出如一,夸奇竞秀,成不相让,遍行天下者,唯是得之。
      桂州多灵山,发地峭竖,林立四野。署之左曰漓水,水之中曰訾氏之洲。凡峤南之山川,达于海上,于是毕出,而古今莫能知。元和十二年,御史中丞裴公来莅兹邦,都督二十七州诸军州事。盗遁奸革,德惠敷施,期年政成,而富且庶。当天子平淮夷,定河朔,告于诸侯,公既施庆于下,乃合僚吏,登兹以嬉。观望悠长,悼前之遗。于是厚货居氓,移于闲壤,伐恶木,剩奥草,前指后画,心舒目行。忽然若飘浮上腾,以临云气;万山西向,重江束隘,联岚含辉,旋视具宜,常所未睹,倏然互见,以为飞舞奔走,与游者偕来。乃经工化材,考极相方。南为燕亭,延宇垂阿,步檐更衣,周若一舍。北有崇轩,以临千里。左浮飞阁,右列闲馆。比舟为梁,与波升降。苞漓山,涵龙宫,昔之所大,蓄在亭内。日出扶桑,云飞苍梧,海霞岛雾,来助游物。其隙则抗月槛于回溪,出风榭于篁中。昼极其美,又益以夜。列星下布,颢气回合,邃然万变,若与安期、羡门接于物外。则凡名观游于天下者,有不屈伏退让以推高是亭者乎?
      既成以燕,欢极而贺。咸曰:昔之遗胜概者,必于深山穷谷,人罕能至,而好事者后得以为己功,未有直治城,挟阛阓,车舆步骑,朝过夕视,迄千百年,莫或异顾,一旦得之,遂出于他邦,虽博物辩口,莫能举其上者。然则人之心目,其果有辽绝特殊而不可至者耶?盖非桂山之灵,不足以瑰观:非是洲之旷,不足以极视;非公之鉴,不能以独得。噫!造物者之设是久矣,而尽之于今,余其可以无藉乎
      [注]①桂州:州名,治所在今广西桂林。裴中丞:指御史中丞裴行立。訾(zǐ):姓。②峤(jiào):尖而高的山,五岭的主山都可称为峤。③垂阿(ē):向下四垂的屋檐。④阛阓(huán huì):阛,市区的墙;阓,市区的门。故通称市区为“阛阓”。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若不骛远,不危——陵:凌驾
    B.盗遁奸革,德惠施——敷:遍布
    C.列星下布,颢气回——合:笼罩
    D.既成以,欢极而贺——燕:开宴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述“推高是亭”的一组是(     )
    ①环山洄江,西出如一
    ②若飘浮上腾,以临云气
    ③左浮飞阁,右列闲馆
    ④苞漓山,涵龙宫
    ⑤若与安期、羡门接于物外
    ⑥虽博物辩口,莫能举其上者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訾家洲原是漓江中的一片陆地,直至裴行立公务之暇与僚属登临嬉游,才发现这是一块适于游观的风水宝地。
    B.作者把裴行立修建园林建筑与庆贺朝廷平叛的胜利联系起来,既讴歌了盛世盛行,又不露痕迹地称赞了裴公。
    C.裴公充分利用御史中丞的身份,经营规划訾家洲,构筑亭榭阁馆等功能齐全的观游设施,使大自然尽显美妙。
    D.本文记叙了裴行立在訾家洲建亭的经过和登亭观赏桂林山水的特殊感受,热情赞颂了裴公的行为与眼光。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峤南之山川,达于海上,于是毕出,而古今莫能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昼极其美,又益以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造物者之设是久矣,而尽之于今,余其可以无藉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湘月
    龚自珍[注]
      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丽。曾是东华生小客,回首苍茫无际。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乡亲苏小,定应笑我非计。
      才见一抹斜阳,半堤香草,顿惹清愁起。罗袜音尘何处觅?渺渺予怀孤寄。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两般春梦,橹声荡入云水。
      [注]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对清朝的思想统治不满,不愿和统治者合作,终于在鸦片战争前一年辞官回家。该词作于嘉庆十七年(1812)盛夏,龚自珍由京城返回故乡杭州时。
    (1)词中“两般春梦”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阕首句的写景有什么特点?请具体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填出横线处的名句。
    (1)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如一粒粒的明珠,____________,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河西走廊的月亮
    黄文山
      就这样升起来了,这千里河西走廊的月亮,这西北戈壁滩的月亮。
      没有一声寒暄,也用不着预告,一轮圆润而又皎洁的月亮,就这样贴着车窗,朝你灿然一笑,而后缓缓地升上中天。全车的人都又惊又喜,不约而同地发出一声赞叹。司机把车停住了,于是大家纷纷跳下来,站在戈壁滩粗砺的石块上,看着月亮冉冉上升。
      这一切都来得那样突然,似乎落日刚刚还衔在遥远的祁连山巅,接着,便是一阵短暂的黑暗。戈壁滩之夜不是缓缓来临的,而是猛然间,当一小片残阳被飞快地拽下,天地万物便深深地坠落于黑暗之中。车灯打开了,孤独而微弱的光柱不断被夜色大口大口地吞噬,吞得大家的心里都有些发慌。就在这时候,月亮升起来了。
      我从没见过这样圆、这样大、这样柔洁又跟人这样贴近的月亮。她仿佛近在咫尺,那份难以描摹的丰盈和难以形容的优雅简直就是美丽的极致。大家都动情地抬头注视着,连司机在内,一时都忘了自己的行旅。
      圆月,一下把戈壁滩照得透亮,四周无遮无拦,没有一丝浮云,也没有一棵杂树,有的只是空旷。
      这空旷,延展着时间和空间。从昨天到今天,几千年的故事,便是被这一片柔柔的月光照着,在卷轶浩瀚的史册里发出亮丽的光彩。一场又一场惨烈的战争,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一页又一页生动的历史,就在这月光下的空旷里轰轰烈烈地演出。在这空旷里,曾驰过霍去病的铁骑,将士的盔甲和手中的兵器在月光下翻动着银色的波涛。那场与匈奴间的战事,使得这位年轻将军名垂千古。就在这戈壁滩的美丽月夜,他将汉武帝御赐的美酒,倾于泉中与三军将士共饮,从而写尽了一个大将的豪情与风流。酒泉也因此得名。当霍去病高高擎起酒杯,那杯中一半是清泉,一半便是皎洁的月光。
      在这空旷里,曾走过左宗棠西征的大军。月光洒在连亘百里的营帐上,洒在路边湖湘子弟新栽的杨柳枝上,也洒在这位64岁的爱国老将不平静的心田里。在清廷“海防”和“塞防”之争中,他坚持收复新疆、保卫祖国统一的主张,最终获得胜利。如今,他要将朝策付诸军事行动。千里河西走廊,正是他这首煌煌战争之歌的长长的前奏曲,使他得以利用行军的间隙,梳理一番纷繁的头绪。多少军情,多少家书,便是蘸着帐前的月光写就。
      在这空旷里,还曾经经过红军西路军伤痕累累的队伍。雪山、草地乃至四川军阀的猛烈炮火,都未能挡住这支队伍的犀利锋芒。然而,一道河西走廊,却导演了一出悲剧。红四方面军的战旗就在惨白的月光下被子弹撕成了碎片。也许,正是这毁灭前的一轮又圆又大的月亮,长留在幸存者的脑海中,使他们久久地反思着这页沉重得难以翻开的历史。
      自然,这空旷里也奔过张骞凄惶的赢马,也碾过林则徐悲愤的囚车;自然,这空旷里还回荡过班超投笔从戎的誓言,还踯躅过玄奘西行取经的身影……还有那绵延不绝的东来西往的商旅驼队,将一条两千多里的戈壁长廊,踏出了一首首慷慨悲壮的阳关曲。
      这一个个被史笔庄重地记载或因为平凡而被忽略不计的众多人物,却都在命运的驱使下,以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姿态、不同的方式,走过长长的河西走廊。
      这便是河西走廊,在这漫长的驼路上,绝非只有空旷;这便是河西走廊,在这片荒芜的戈壁滩上,绝非只有寂寞。
      战争的狼烟与和平的驼队,苦难的历程与热诚的求索……都在这里频繁地发生和发展。几千年的时间,拓就了中华民族一条西行的辉煌通道。从此,多少男儿的豪情,多少男儿的热血,多少男儿的希望,都与这空旷的土地联系在一起。
      于是,我才明白,为什么这样美丽的月亮,偏偏垂青这块荒凉之地,即使是南方的湿润、富庶和繁华,也无法使她动心。
      此刻,月亮充满柔情地注视着这又干又冷的戈壁滩,用她光洁的玉臂抚摸着荒芜,抚摸着粗砺,抚摸着苍凉,也抚摸着我们这群不期而遇的旅人的心情。
      于是我们继续西行。(摘自《散文》)
    1.为什么河西走廊的月亮刚升起时,“全车的人都又惊又喜,不约而同地发出一声赞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描写在圆月照耀下的戈壁滩“没有一丝浮云,也没有一棵杂树,有的只是空旷”,这对下文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亮”这个物象,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作者在列举一个个历史故事时,分别是怎样紧扣“月亮”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文章结尾时说“于是,我才明白,为什么这样美丽的月亮,偏偏垂青这块荒凉之地”,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究竟是为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象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要求: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象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0字。
    采莲子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场景]湖边。采莲船上。   
    [人物]采莲女,小伙子,女伴。
    镜头一:秋日湖上,波光粼粼。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左右顾盼。
    镜头二: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儿飘荡。   
    镜头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头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