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一语文书中报·报中书穿越教材同步讲谈(必修3)第二单元 第4课 蜀道难(必修3)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为

    [     ]

    A.噫(xū) (fú) 流(pù) 山摧(bēng)
    B.石(zhàn) (náo) (sè) 历井(shēn)
    C.峥(róng) (wéi) 血(shǔn) 以手抚(yīng)
    D.岩(chán) (huī) (jiē) 崖转石(pīng)
  • 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为

    [     ]

    A.乎高哉——危:危险。
    B.来四万八千岁——尔:那,指开国之初。
    C.可以横绝峨眉巅——横绝:飞越。
    D.以手抚坐长叹——膺:胸口。
  •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项为

    [     ]

    A.①开国茫然②青泥盘盘
    B.①见悲鸟号古木②悲不见九州同
    C.①上有六龙回日高标②黄鹤飞尚不得过
    D.①手抚膺坐长叹②可横绝峨眉巅
◎ 人教版高一语文书中报·报中书穿越教材同步讲谈(必修3)第二单元 第4课 蜀道难(必修3)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的使用,错误的一项为

    [     ]

    A.在具体描写的基础上反复咏叹“蜀道难”,这样就加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使蜀道的艰险紧紧扣住读者的心弦,产生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
    B.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的艰险,为我们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从而艺术地展现了古老的蜀道那峥嵘、逶迤、高峻、崎岖的面貌。
    C.走一百步,得绕着山峦拐很多弯;不仅岩峦盘曲,而且高得伸手可以摸到星星;那情景真使人赏心悦目,走在上面甚至连气都不敢喘,只好坐下来抚胸长叹。
    D.回顾21世纪的头十年,世界军事合作方兴未艾,既存在着向和平方向发展的契机,也有冒合作之名拉帮结派、搞军事对抗的陷阱。
  •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为

    [     ]

    A.通过青泥岭高峻崎岖和行人惊骇愁郁的进一步描写,蜀道的难行更加形象具体了,蜀道之难似乎写到了极处。
    B.在李白看来,如果把守关隘的不是可靠的人,就会恃险作乱,变成残害人民大众的豺狼。
    C.在两处描写之间,诗人又独具匠心地穿插了一节哀愁气氛的渲染,使诗的格调形成了由高昂到低沉,再由低沉到高昂的变化,读起来波澜起伏,引人人胜,毫无板滞的感觉。
    D.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蜀道上那空寂、苍凉而又无比壮阔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的奇险。
  • 关于《蜀道难》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

    [     ]

    A.就这首诗来看,诗中用了大量散文化的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九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连峰去天不盈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则是以夸张,或者以神话与夸张的巧妙结合,来刻画蜀道山峰和关塞的高峻逍遥。
    C.诗的用韵突破了梁陈时代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险要环境部分,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
    D.李白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惊险奇丽的山川风光,并以山川的险要诫人,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 人教版高一语文书中报·报中书穿越教材同步讲谈(必修3)第二单元 第4课 蜀道难(必修3)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李白的《送友人入蜀》,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友人入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1)简要分析这首诗的首联与《蜀道难》的首句写法上的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具体描绘蜀道“崎岖不易行”的是哪几句?试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颈联中的“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眼”,写得生动传神,含意丰满,表现了多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李白:孤独的月光
    郭保林
      李白二十五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一生浪迹江湖,最后魂断异乡,客死长江下游当涂县。他从上游走来,历经人生苦难坎坷,在长江下游画上生命的句号。
      李白一生有两大嗜好:一是饮酒,一是醉月。酒和月是李白诗中的意象,又是李白诗的具象。酒和月是李白诗的主旋律,是李白诗之魂。李白是酒中仙,也是月中仙。李白一生存诗一千首,其中有四百首写到月。李白青年时期借满天霜月,挥洒青春意气。“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人到中年,书剑飘零,半生谋官,却仕途蹭蹬,看到官场黑暗,便产生激愤和抗争:“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他壮怀激烈,孤愤难平,每至静夜,反思人生,烦恼,忧愁,满腹怨患,油然升起,再看那轮孤月,心情更感到孤苦,青年时期的浩气、豪气都化为一杯苦涩的苍凉。
      月光是空的,迷离的,缥缈的,虚无的。越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越能产生浪漫主义的想象,越能激发诗人“上天览月”的欲望。“酒能使人人梦幻,月能使人人仙道。”李白在仕途和理想上的沉重悲哀,孤寂和绝望,并未导致精神上的崩溃、自暴自弃的人格堕落。他背对龌龊的现实,放浪山水,啸傲江湖,皈依道家,寻仙悟真。“道真倍可娱,清洁有精神。”李白具有管、晏之术和匡扶天下的雄心大志,但又天真浪漫,无廊庙之才;他向往仕途,又蔑视皇权;他有儒家积极人世的追求,又有浪迹山水,自由放纵的道家风骨,这是李白性格的悲剧。其实唐明皇并没有看错他,李白只能当诗人,不能,胜任高官大吏。政治这玩意他玩不转。李白应诏入京,原以为能施展抱负,他倾心酬主,急于披肝沥胆,抒写忠心。然而他卓尔不群、恃才傲物的品格,注定了他在朝廷不会受到重用。“君王虽爱娥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皇上只封了他翰林,且为供奉翰林。李白哪里受得这等窝囊气?自己虽拂剑击壶,慷慨悲歌,终莫奈何!
      当皇上赐金还山,李白仕途之梦破灭了,只好重操旧业,浪迹江湖。这是李白人生的第一道低谷。尽管他遭到如此的尴尬,却并没有熄灭他“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天风海雨般的豪情,绝望的灰烬仍有希冀的火星,苦涩的心灵荒漠上仍有希望的花卉。“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你看他浪漫主义的诗情依然天真得可爱。“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仍然期望时来运转,否极泰来,一展抱负。真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
      “安史之乱”期间,李白已进入人生的暮年。但他极想报效国家,以酬壮志。他看厌了敬亭山,玩腻了桃花水,他不远千里投奔李磷平叛队伍。谁知,李磷这忤逆之徒打着平叛的旗号,扩大地盘,妄图分裂国家。唐肃宗戳穿其狼子野心,兵锋指处,灰飞烟灭。李白也因此获罪,身陷图圄。在流放押解途中,又喜获特赦,真是天降喜讯,天佑英才。
      李白又回到皖南,玩他的桃花水,看他的敬亭山,捉他的采石矶的月。
      但是时光易逝,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李白老矣,青莲居士老矣,翰林老矣,西蜀才子、巴山剑客老矣!‘‘旧国见秋月,长江流寒声。”孤独和凄苦折磨着一颗苍老的诗心。青天中道流孤月,长洲孤月向谁明?(选自龙门书局《龙门阅读·品味人物》,有删节)
    1.作者为什么说李白是孤独的月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写李白,是从什么角度切入,又是按什么顺序,以什么为主线来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李白诗歌表现的思想极其复杂,你对此该怎样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不能施展政治抱负,是好事,还是坏事?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要求: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康桥 边城 雨巷 蜀道
      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