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材完全学案第四单元第十三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必修2)的第一部分试题
  • 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怎样理解“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一句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三段中“简单事实”后的冒号所领起的内容是什么?“简单事实”的内容与“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中的“规律”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用达尔文的发现作比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完成(1)~(2)题。
      科学家已经发现如何“读取”人的思想——通过扫描大脑活动,再现人们眼前的甚至记忆中的景象。研究人员已经能够把人们观察或记忆时所激发的大脑活动转化为粗略的图像。这项突破可能大有用处。例如,通过把人的思想图像化,行动或语言能力存在障碍的人便可以与他人交流;警察则可以通过恢复目击者的记忆来确定罪犯。然而,这项突破还可能开启一个新的“老大哥”时代,类似于好莱坞电影《少数派报告》中所想象的那样:当局可以轻而易举地了解个人的思想。
      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两名神经学家杰克·加仑特和西本新次(音)去年设法把大脑中视觉皮层的活动与人所看到的静态图像结合起来。上周,他们向前迈进了一步。他们发现,“解读”动态图像在大脑中产生的信号是有可能的。在一项实验中,加仑特和西本利用功能性磁共振现象(fMRI)技术,在两名受试者观看视频时扫描他们的大脑。利用一个电脑程序来寻找视频中图形、颜色和活动的构成与受试者视觉皮层活动模式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受试者的神经活动,再现受试者所看到的景象。
      加仑特说:“利用类似的装置,你可以做一些非常酷的事情。过去,当你看到什么事情,想对人描述的时候,必须用语言形容或画出来,而这样做表达得并不是很清楚。现在,你可以使用这项技术把图像传给别人。这项技术或许对艺术家有用,也可以用来恢复目击者对罪犯行为的回忆。”
      目前,大脑科学领域发展迅猛。研究人员还利用扫描技术测量学术能力,检测到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早期症状以及其他病变;甚至可以预计到一个人即将做出的决定,而这时人们还没有意识到他们要做决定。
      上述技术发展也带来了一些具有争议的结果。在英国,大脑fMRI扫描技术被卖给了联合利华和麦当劳等跨国公司,用于研究我们对品牌的潜意识反应。在美国,安全机构正在研究利用脑部扫描仪审问犯人,而美国的军火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据说正在研究远距离扫描大脑的可能性。这样一来,在机场等敏感地点,个人的想法和焦虑在他们未知的情况下就可以被检测到。
      牛津大学的神经学家拉塞尔·福斯特说,这一领域的迅速发展产生了伦理问题。他说:“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知识就是力量,可以用来做好事,也可以用来做坏事。”(节选自《参考消息》2009.11.3)
    (1)下列关于“‘读取’人的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家通过扫描人的大脑活动,可以把人们眼前所见甚至已经逝去但存在于记忆中的景象再现出来。
    B.研究人员通过获取人们观察或回忆时的大脑活动信号,再借助一定的技术将其转化为图像。
    C.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确定大脑中视觉皮层与人眼中静态图像、动态景象的关联。
    D.通过一种技术把人的思想图像化,突破了原来必须靠语言和绘画来交流思想的局限。
    (2)对于“‘读取’人的思想”这一突破的用处,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警方可借此恢复目击者对犯罪行为的记忆来更快更准确地确定罪犯。
    B.安全机构可借此审问犯人,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
    C.借此帮助行动或语言能力存在障碍的人与他人进行交流。
    D.在机场等敏感地点,可用来代替现有的扫描技术,使安全检查更加有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这一概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专家与知识分子这两个概念并不重合。术业有专攻,固然是重要的,但未必就能从中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天下关怀的人生态度和敢于怀疑、敢为天下先的批判精神。如果大学只能培养出与社会的多元职业结构相一致的各类专家,那么,我们民族的精神存在将不再可能在一个特定的人群中获得其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一旦民族的所有成员都被充分融入到社会的利益体系中去,社会的良知就将失去其表达器官,民族的命运将被无声地操纵于资本逻辑之手。
      大学通识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守护知识分子代代相继的可能性。而这个目标,在今天已被逐渐地遮蔽了。对大学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评价标准,已被纳入了学分制的轨道。这是一种单纯的功能主义的教学体制。要限制其弊端已经非常困难。因此,对于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探索,正是一条可以救治眼下的机械、呆板的学分制弊端的现实道路。
      年轻一代的大学生不得不在市场经济中获取自己的一席之地,这是十分现实的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与志存高远的人生理想相矛盾,绝不意味着他们将来仅仅是能够谋生或得到较高收入的专业人士。真正的青春饱含生命的热情,能够运用思想、提出理想并且为实现理想而从事生命奋斗。
      守护中国知识分子的继续存在,是理解大学推行通识教育意义的必要高度。通识教育成功与否,将对中国大学的前进和它们在全球化背景中的国际地位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个没有文化自觉的大学,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在根本上就是可疑的。如果我们更关注的只是大学的当下排名,却遗忘了在这种排名背后的真实基础,这将是令人感到悲哀的。任何一所大学,其国际排名的真实基础,都在于有一个卓然自立、具备文化创造力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存在,这个群体能够为自己民族的文明发展、并仅仅因此也能为人类文明的进展作出贡献。
    1.下列对“今天重提‘知识分子’这一概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的原因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知识分子具有独立的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B.知识分子是与专家并不重合的概念,具有独特含义。
    C.大学过分注重培养适应社会多元职业结构的各类专家。
    D.大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市场经济中获取自己地位的能力。
    2.下列对“文化自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重视对通识教育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探索。
    B.重视对具有文化创造力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培养。
    C.注重培养大学生高远的人生理想并激发其生命热情。
    D.注重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地位与国际竞争中的实力。
    3.下列观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在于培养具有民族精神的知识分子而非术业有专攻的专家。
    B.通识教育的价值之一在于突破单纯功能主义的教学体制,力保知识分子群体的存在。
    C.目前大学教育的最大问题在于偏离社会良知,导致民族命运被操纵于资本逻辑之手。
    D.通识教育的推行,能够提升中国大学的国际地位和大学生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 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雇(yōng) 稿(zhuàn) 咒(jǔ) 不拔(rěn)
    B.杂(wú) 白(kōng) 浅(fū) 然开朗(huò)
    C.诽(pàng) (hàn) 要(è) 有成效(zhuó)
    D.诬(miè) 词(dào) (qióng) 心喜悦(zhōng)
  • 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

    A.悼词 肤浅 诂量 烦芜丛杂
    B.趋逐 菲谤 诅咒 坚忍不跋
    C.给予 嫉恨 诬蔑 浅尝则止
    D.建树 衷心 掩盖 豁然开郎
  • 下列语句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     ]

    (1)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____、艺术以至宗教____,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____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3)协会的这位创始人____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____可以自豪。
    A.观点/观念 特别 虽然/仍
    B.观点/观念 甚至 即使/也
    C.观念/观点 甚至 虽然/仍
    D.观念/观点 特别 即使/也
  • 下列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一些青年人做事缺乏长远眼光,刚入门便打退堂鼓,浅尝辄止的做法贻误了多少青春。
    B.马克思的科学见解,远远超出同时代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出神入化
    C.他查阅了许多繁芜丛杂的资料,终于找到了那篇重要的论文。
    D.他偶尔在一些报刊上发表几首小诗,对她崭露头角的才华和卓有成效的表现,同学们赞不绝口。
◎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材完全学案第四单元第十三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必修2)的第二部分试题
  • 对下列各句修辞格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1)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2)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市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水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3)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吧。
    A.双关 反语 讳饰
    B.双关 讳饰 反语
    C.讳饰 反语 双关
    D.讳饰 双关 反语
  • 对下列《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无比痛惜的心情。他多么希望这时的马克思只不过是劳累过度,暂作休息,不久还会醒过来和自己并肩战斗。但实际上已经不可能了,马克思“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B.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立即填补了马克思的位置,成功地领导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恩格斯说马克思逝世以后形成了空白,这不过是他的谦虚而已。)
    C.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形成鲜明的对比。剩余价值的发现,如同给资本主义世界这间黑屋子捅开了一扇窗户,使阳光透了进来,让人看清了里面的种种罪恶。)
    D.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表明马克思的敌人即是无产阶级大众的敌人。马克思一生不谋私利,光明磊落,他决没有因个人利益而同谁结下什么私怨。)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B.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C.避讳之风可谓源远流长,“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陈垣《史讳举例·序》)。
    D.这种人因为他们过去过着好日子,后来逐年下降,负债渐多,渐次过着凄凉的日子,“瞻念前途,不寒而栗。”
  •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1.这段文字的中心内容可概括为。(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那样”指代的是(     )
    A.经济基础由上层建筑来解释,即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来解释,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物质决定精神,即物质第一,精神第二。
    D.精神决定物质,即精神第一,物质第二。
    3.对上面这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述文字是论证马克思是伟大的思想家的一个论据。
    B.上述文字属引论部分之一,它提出了马克思在科学研究方面有划时代的贡献这一观点。
    C.上述文字提示了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即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上述文字的推理过程中,运用了类比推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永不磨灭的美神(有删节)
      ——戴妃弟弟厄尔·斯潘塞伯爵在戴妃葬礼上的演讲
      我今天站在你们面前,作为一个悲恸家庭的代表——在一个举国哀悼的国家,面对一个受着震惊的世界。
      我们都联结在一起,不仅仅因为我们渴望表示对戴安娜的敬意,而是我们需要这样做,因为她的特殊吸引力是那样强烈,以至于全世界几千万人,没有看见过她的人们,今天通过电视和收音机参加这个葬礼,他们都感到本星期天凌晨失去了一个可亲的人!
      这个事实本身就是给戴安娜的殊荣,比我今天希望表达的悼词要强烈和深刻得多。
      戴安娜的实质是同情心、责任心、风度和美丽。
      在全世界她是无私的人道的象征,是维护真正被践踏被摈弃的人们权益的旗手,是一个超越国界的英国女孩子,是一个带着一种自然的高贵气质的不分阶级的人。在最后一年她显示出来她不需什么皇家头衔也可以继续发挥她独特的神奇力量。
      今天是一个机会,我们要说谢谢你,你的榜样照亮了我们的生活,虽然天主只给了你一半的生命。我们常感到像受骗受欺似的,你那样年轻,就给带走了,然而我们必须懂得感恩,你还是来过了。
      今天,只是你走了我们才真正明白我们失去的是什么。我们要你知道,没有你生命是多么多么艰难。
      一个星期来我们全家都经历痛失亲人的绝望,唯有你多年慷慨厚赐留下的信息的力量给我们力量再走下去。
      现在有股风潮,大家争抢对你的回忆,或是把这回忆神化起来。实在不需这样做,作为一个有杰出品质的人,你已经站得很高了,你不需要被人看做圣人。
      确实,如果圣化对你的回忆就要忽视你的存在的核心——就是你那奇妙的、带点调皮的、笑得忍俊不禁的诙谐,无论什么时候,你的一颦一笑,你令人难忘的眼神的一闪一烁,总把生活的欢愉传给别人。你旺盛不竭的精力好像不是你身体所能容纳的。
      但你最大的天赋是天生的待人处事的懿淑,这个天赋你运用得那样聪明和恰到好处。你种种别的优异品性就是从这个天性衍生出来的。
      如果我们试着分析你怎会有这样巨大的吸引力,我们找到答案,这吸引力就在于你对我们大家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有同情心。
      如果没有你那天赐的敏感和关切,今天我们大家对艾滋病病人和相近病毒的人的痛苦,对无家可归的人的窘况,对被地雷随意杀伤的人的不幸,要显得冷漠得多。
      戴安娜有次对我解释,她内心深处的痛苦使她有可能同那些被社会摈弃的人们往来。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她身上的另一个事实,不管社会地位怎么显赫,怎么光彩夺目,人们怎么颂扬,戴安娜内心始终是一个受损伤和没有安全感的人,她像孩子似的竭力对别人做点好事以解脱她内心深受贬抑、给人看轻的心绪,她的饮食失调也是这种忧郁心情的一个病症。
      全世界都感受到了她性格中的这个部分。人们不仅缅怀她的单纯诚朴,更缅怀她的被贬受挫的一面。
      但是在一切有关戴安娜的嘲讽中,也许最大的讽刺是:一个女孩子,父母起的名字是古狩猎女神(Diana),最后却成为现代社会最受围剿的一个人。
      在结束的时候,我要感谢天主,在这可怕的悲痛时刻还是给了我们许多的安慰。感谢天主,在戴安娜最美丽、最放光彩的时刻,在她私生活里最快乐的时刻,把她带走了。
      总之,我们对一位女士的生命感恩。她,我如此骄傲,我可以称她做姐姐——这个最优秀的、精细复杂的、特殊的、不能取代的戴安娜。她的美丽,不论内在外表,在我们心里永不磨灭。
    1.这篇演讲的题目为“永不磨灭的美神”,请根据本文概括戴安娜美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多次出现“她”和“你”人称的转换,请赏析这种改变在表达上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原文指出“真正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为死者的弟弟,作者在这篇悼词中情感的处理有何特点?请结合本文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学习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以你对马克思的了解,请为他写一副挽联,以表赞美歌颂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近年来,“牛”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不但词义发生了变化,而且使用范围也扩大了。请你根据下面的句子,写出“牛”字的含义。
    (1)新奥运的真正看点在新北京,奥运会使中国显得很牛。(《互联网周刊》2008.8.5)
    (2)如果现在问起:“谁是中国当代文坛最牛的人?”可能你听到的回答会是郭敬明。谁是郭敬明?传媒宣扬的去年以1100万元版税收入,高居“中国作家富豪榜”榜首的好汉是也。[《跨世纪(时文博览)>2008年第9期]
    (3)袁绍他现在很牛啊,他觉得他气壮山河,他可以气吞万里如虎,他现在求胜心切。(易中天《品三国》)
    (4)开完见面会,北京的同学就叹道,咱们全球都是“牛人”,听人家嘴里蹦出来的一串一串的英文,我知道自己再不能睡懒觉了。(任羽中、张锐《完美大学必修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面词语中加粗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色∕砺∕歌载舞∕誉归来
    B.贝∕地∕暮 而不舍∕提纲
    C.谐∕调 次∕步 心如意∕拍手
    D.块∕楷 写∕家 呱坠地∕名钓誉
◎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材完全学案第四单元第十三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必修2)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以逸待劳 分庭抗理 信口雌黄 哄堂大笑
    B.漫不经心 和颜悦色 见微知著 推心至腹
    C.突如其来 接踵而至 精妙绝伦 浑然一体
    D.张灯结彩 休戚与共 不知所终 估名钓誉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____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____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大干,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____画山水。
    A.遏制 次序 善于
    B.遏制 秩序 擅长
    C.遏止 秩序 擅长
    D.遏止 次序 善于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世博会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充分体现了世博会强大的生命力,也充分显示了国际展览局的远见卓识
    B.文字,大家太熟悉了,甚至有些司空见惯。仔细想来,文字应称得上是“宝中之宝”。
    C.在美元低位震荡的背景下,市场预期人民币汇率将小幅走高。但中国政府一再重申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人民币未来走势更显得扑朔迷离
    D.白宫官员也坚称,奥巴马北京之行收获符合预期:和一个新兴经济巨人应礼尚往来。中国文明很古老,你到他家里大声嚷嚷,会有反效果。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黑龙江新兴矿难暴露出企业采掘布置不合理、井下现场管理和劳动组织混乱、超强度组织生产、通风系统复杂、抗灾能力弱、应急预案不完善等问题,是一起责任事故。
    B.能否形成学术打假的独立力量,这种独立力量应该包括教育和司法体制内的上层执行为量以及体制外的民间力量,才是决定学术打假成功的另一个关键。
    C.近日,美国宇航局三大天文台观测到“蟹状星云”中的一颗中子星正在释放大量高能粒子,它的能量释放速率相当于太阳的10万倍以上。
    D.王宝东抨击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年复一年地抛出一些不实指控“旨在误导美国民众”。众所周知,中国的军费只是美国的很小一部分。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
    A.有家长担心,“校长实名推荐制”会使高校招生大战更加惨烈,一旦名校都通过这种方式揽才,这项制度不知还能走多远?
    B.英国《每日快报》援引福里斯特的话报道:如果连续做两小时智力游戏,几乎可以抵消喝一瓶550,毫升装啤酒所摄入的热量。(182卡路里)
    C.“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认为,要增产,不光要有良种,还要有良法和良田。“三良”配套才能实现亩产900公斤的目标;没有“三良”配套,要实现900公斤非常难。
    D.记者采访发现,湖北省四位“北大推荐生”有着共同特点,成绩突出且非常均衡,学习主动性强;不“死擂”功课,业余生活丰富。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通俗历史热”不断出现于媒体的报道之中。作为一种关涉史学的文化现象,我们有必要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
      “通俗历史热”是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定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实际上通俗历史并非“新生事物”,它以讲说形式流传的历史已经相当久远了。它广泛流行于民间,是民众了解过去、熟悉历史、满足自身历史求知欲的主要途径。一般情况下,这种历史的口头讲说是以十分平静的方式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的,很少“走热”。但是,当商品经济趋于发达、文化教育发展迅速的时候,人们在从事赖以谋生的职业活动之外,带有文化色彩的业余需求会随之增长,对作为文化存在常见形态之一的历史知识,其“求解”欲望也会趋于强烈。这种社会需求的增长促使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的史学不得不进行必要的适时性调整,从而在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之外,衍生出一种以满足公众意愿为基本出发点的通俗化的历史叙述——口头的或文字的,并作为用以“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上而日益“走热”。两宋讲史及宋元平话的一度活跃便是其中典型的事例。在当今市场经济逐步成熟、文化教育普及程度大为提高、高等教育开始走向大众化的时代,人们的业余文化需求显著增长,久远的尘封旧事引起了人们日益浓厚的兴趣。这使通俗历史在当下有了“升温”的沃土,其“历史的惯性”开始充分显现出来。客观地说,对于广大民众而言,在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皆难“卒读”的情况下,通俗化的历史几乎成为他们“探寻过去”的唯一选择。
      这种现象的出现,对史学终极功能的实现是非常有利的。史学的职任是记录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规律,以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转,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是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终极追求”。这种目的追求决定了史学传播范围与学科效应的正比例关系,即传播范围愈广,对社会走向文明与进步、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愈大。而在社会道德的层面上,长久以来,史学都带有浓厚的“天职文化”色彩,视道德教化为天然职任。它通过“贬恶扬善”以优化民风,激活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文明的向善意识,从而使俗静民和成为一种“常态”并最终惠及大众和社会。同时,历史知识的广泛传播,对社会整体智慧的提高也是不无裨益的。不可否认,中国古代很多具有普世性的行为规范与道义原则,只有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加以表达与阐释,才能使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今天最大限度地得到活化,成为社会道德与精神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通俗历史热”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有效传承,对史学社会功能的实现,对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都是极为有利的。正因为如此,通俗历史的讲说与著述之“趋热”,应当受到欢迎和鼓励。
      当然,历史的通俗化不等于低劣化、庸俗化或文化的退化,这已经被历史所证明。“通俗历史热”的深入发展,要求通俗历史在外在形式变化的基础上,走向记述内容与历史观念等核心部分的变化。具体而言,就是要把讲说与记述的重点,由“庙堂”转向民间,由官场转向社会。更多地关注下层、关注民众,以体现史家应有的现代眼光,这才是更高层次的、成熟形态的通俗历史。(摘编自李小树《关于“通俗历史热”的历史学考察》)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通俗历史热”在当今出现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俗历史以十分平静的讲说形式广泛流行于民间的历史已相当久远了。
    B.市场经济和文化教育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对业余文化的需求显著增长。
    C.人们对久远的尘封旧事兴趣日益浓厚,对历史的“求解”欲望趋予强烈。
    D.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让广大民众难以“卒读”。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俗历史以满足公众的意愿为基本出发点,作为一种用于“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上,它的“走热”有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B.为适应时代发展,满足广大民众在业余文化方面的迫切需求,史学不得不走出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误区,适时调整了研究目的和方式。
    C.通过“贬恶扬善”的方式以优化民风,激活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文明的向善意识,这是史学的“终极追求”在社会道德层面上的具体表现。
    D.中国占代很多具有普世性的行为规范与道义原则,只有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加以表述与阐释,才能在今天得到最大限度的活化和有效传承。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通俗历史热”可以扩大史学传播范围,传播范围越广,就越有利于社会整体智慧的提高,从而完成史学学科的全面建设。
    B.既然通俗化的历史已经成为广大民众“探寻过去”的唯一途径,通俗历史讲说与著述的“趋热”就应当受到欢迎和鼓励。
    C.在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通俗历史就必然会“走热”,这种“走热”现象十分有利于史学终极功能的实现。
    D.通俗历史应当由外在形式的变化走向记述内容与历史观念等核心部分的变化,以改变低劣化、庸俗化或文化退化的现状。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我所认识的梁漱溟
    牟宗三
      我是在梁先生于重庆北碚创办“勉仁学院”时(1948年)认识他的。“勉仁”是粱先生的书斋名,取儒家“勉于行仁”的意义;先前他也以“勉仁”办了一所中学。我是在建校以后去的,在那里待了一年多,所以对梁先生的学问与人格也有一些了解。
      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从性情、智慧、人格各方面来讲,在这种时代,要找这种人,已经不太容易了。他的议论不管是对是错,都有真知灼见。他和社会上一般的名人、名流不同。他对中国有极深的关怀,平生所志都在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例如“乡村建设运动”,就是梁先生思想见之于行动的具体表现,不只是讲说学问而已。
      “乡村建设”的实践,就他思想的渊源来看,可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代表。这本书是梁先生应王鸿一之邀,在山东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题的演讲稿合辑而成的。那时他还很年轻,不到30岁。这是当时非常了不起的一本著作,思辨性非常强,自成一家之言,不是东拉西扯、左拼右凑抄出来的,而是一条主脉贯串而下,像螺丝钉钻缝入几的深造自得之作,可说是第一流的。
      梁先生没出过洋,又不是什么翰林学士,但一样可以讲中西文化问题;黑格尔没到过中国,也不认识中国字,但到现在为止,讲中西文化问题的,还没有一个超过黑格尔的,谁能够像黑格尔了解到那种程度?这就是哲学家的本事了。粱先生讲中西文化,完全出自于他对时代的体认及民族的情感,而这又是承续自他家庭中关心国事的传统。梁先生的父亲梁济(字巨川),在民国七年时,为抗议象征着固有文化的清朝之灭亡,而自杀身亡。这是一个时代的问题,也是梁先生格外关注的文化问题。
      究竟,中国文化该何去何从?中国文化在满清统治了300年之后,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一直难以步上正轨,而始于17世纪近代文明的西方文化,就摆在眼前,应该如何作个抉择?
      梁先生曾说过一句话:要读他的《中国文化要义》,保存中国传统文化。保存文化是对的,哪一个民族能否定自己的文化?但想了解中国文化并不容易,读《中国文化要义》恐怕不如读《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中国文化要义》是从他的《乡村建设理论》简约出来的,哲学味太重了,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再加以申说,否则不易懂。而《乡村建设理论》,虽是他最用心的著作,企图自农村风俗习惯的横剖面的深刻剖析中,归结出中国文化的特征,但是纵贯性不够,在方法论上“从果说因”,是有问题的。这是梁先生一生吃亏的地方,也使他不可能真正了解到中国文化。
      粱先生晚年观念已老,也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尤其是文化上。
      但是,在“文革”之时,他却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不屈不挠的风骨与气节,这是他最值得敬佩的地方。他被批斗时,家具和所有的藏书也都被摧残烧毁,他并没有反抗,只极力要求破坏者让他保留一部字典,因为那部字典是向朋友借来的,烧掉了会对不起他的朋友。虽然最后这部字典还是不能幸免,被烧掉了,但是从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到他那来自传统知识分子忠厚的一面。
      粱先生在近代中国是一个文化的复兴者,不但身体力行地宣扬了传统的儒家思想,更可以说是接续了清代断绝了300年的中国文化。这是他的一生最有意义的地方,也正是梁漱溟先生象征“文化中国”的意义所在。(文章有删改)
    1.文章第二段说“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和社会上一般的名人、名流不同”。这样评说梁漱溟的具体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四段写到了梁漱溟父亲自杀身亡,这段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评述《中国文化要义》等著作特点的同时,也指出了梁漱溟的不足。他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梁漱溟的?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面一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通 告

      为提高电话网的通讯能力,我公司将对辖区电话局的交换机进行升级改造,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将有关事项宣布如下:
      敝工程将与2009年6月10日20时至11日8时施工,在此期间会影响青山区电话用户的正常通话。交换机升级后,用户原有的一些业务功能(如闹钟、呼叫转移等)需要重新设置;热线和呼出限制的设置方法也有变化。
      如有疑问,欢迎提出。本公司客服电话:87654321。
      对工程施工给贵用户造成的不便,我们深表不安。请予理解和支持。

    天网通信有限公司青山分公司
    2009年6月7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材料,将材料所蕴含的道理补充在题后。
      美国著名短跑运动员乔伊娜每次参加比赛时,都是披散着飘逸的长发,穿着自己设计的色彩斑斓的运动服。她仿佛是站在T型台上的模特,耀眼得连她的对手都忍不住多看她几眼。退役之后她才透露:“其实我这样做只是想吸引对手的注意而已,因为对于短跑运动员来说,每秒钟都弥足珍贵,只要对手分我一个0.1秒的眼神,我就有可能领先0.1秒,获得最后的胜利。”
      在第28届奥运会上,刘翔在男子110米栏决赛中,以12秒91的成绩夺得了金牌,但可惜的是,他这一成绩刚好平了、世界纪录。也就是说,刘翔只要快0.01秒,就可以打破世界纪录,但是他与这一荣耀擦肩而过。后来专家的分析却让人惊讶--其实刘翔完全可以打破世界纪录,只不过他在冲刺的最后阶段,侧头瞄了对手一眼。这一眼也许只是一个下意识的行为,却令他错失了0.01秒的先机。
      乔伊娜的胜利和刘翔的遗憾,这一切,其实都只发生在一个眼神之间。人生也是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下文空缺处补充相应的句子,要求意思连贯,句式一致,加粗部分的措辞不得重复。
      啊,金秋十月,收获的季节!看一看枝头上那一片片金色的树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一定会完全融化在金色的十月,这收获的季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