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材完全学案 期末测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钓(sōu) 板(chuò) 求田问(shě) 衣(hè)
    B.断鸿(hóng) 诗(yín) 簇拥(jì) 傲(jù)
    C.影(qiàn) (huò) 凋零尽(dài) 划(móu)
    D.于(chán) (jié) 羽扇巾(guān) (bò)
  • 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

    A.白璧无瑕 张目叱之 刎颈之交 舞榭歌台
    B.望风披靡 振聋发聩 负荆请罪 仓皇北顾
    C.未雨绸缪 运筹帷幄 完璧归赵 惊慌失措
    D.势不具生 肝脑涂地 从容淡静 慷慨纵横
  • 下面语段中加粗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世人激赏苏东坡的文采之美,更赞叹他豁达的心胸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他的这一人生境界在《定风波》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途中遏雨,触动了他敏感的心灵,仕途多舛,宦海沉浮,与眼前这场猝不及防的山雨何其相似,但苏轼一样等量齐观
    A.淋漓尽致
    B.仕途多舛
    C.猝不及防
    D.等量齐观
  •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在2010年的南非世界杯上,一些强队的失利,除了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外,恐怕和他们不思进取也不是不无关系的。
    B.中国公安部6月24日宣布破获了一起重大恐怖组织,抓获了10余名“东突”恐怖组织头目和成员。
    C.科学,包括讲道理的科学,改变了人类的生存面貌,进而改变了西方人的生存面貌。至于这种改变是福是祸,笔者则不敢专断。
    D.标准的城市生活是一种昼夜被电灯操纵、季节被空调控制、山水进入画框的生活,也就是说,是一种越来越远离自然的生活。
◎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材完全学案 期末测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
    A.孟子曾引阳虎之言说:“为富不仁矣,为富不仁矣。”这里所谓“为富”指执政者聚敛民财,所谓“不仁”指不施行仁政。
    B.上海古籍出版社在2010年12月份文化类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
    C.足球就像是古希腊的古典戏剧,古典戏剧当中有统一的场景、统一的环境、统一的时间,就像足球一样;而足球也像那些古典戏剧一样,结果不可预测,充满了戏剧性。
    D.一向善于创新的深圳,10年前为自己立下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城市发展目标:打造一座因读书而受人尊重的城市。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博弈论”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的一种理论。“博弈”这一说法是从棋弈、扑克和战争等带有竞赛、对抗和决策性质的问题中借用的术语,听上去有点玄奥,实际上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博弈论大师看经济社会问题犹如看棋局,常常寓深刻道理于游戏之中。所以,博弈论多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凡人小事入手,娓娓道来,并不乏味。
      在博弈论中,有一个著名的“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假设一位富翁在家中被杀,财物被盗。警方抓到两个犯罪嫌疑人,并从他们的住处搜出赃物。但是,他们矢口否认曾杀过人。于是警方将两人隔离后进行审讯。检察官给出如下条件:由于你们的偷盗罪已有确凿的证据,所以可以判你们服刑一年。但是,如果你单独坦白杀人的罪行,我只判你监禁三个月,但你的同伙要被判服刑十年。如果你拒不坦白,而被同伙检举,那么你就将被判服刑十年,他只被判监禁三个月。但是,如果你们两人都坦白交代,那么,你们都要被判服刑五年。两个囚犯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坦白或抵赖。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抵赖,结果是大家都只被判一年。但是由于两人在被隔离的情况下无法串供,所以,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选择坦白交代这一最佳策略。因为坦白交代可以期望得到最短的监禁,但前提是同伙抵赖,这显然比自己抵赖坐十年牢要好。这种策略是损人利己的策略。不仅如此,坦白还有更多的好处。如果对方坦白了而自己抵赖了,那自己就得坐十年牢。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应该选择坦白交代,即使两人同时坦白,至多也只判五年。所以,两人合理的选择是坦白,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抵赖)和结局(被判一年刑)就不会出现。
      在这个“囚徒困境”中,每个局中人选择了自己的最优策略,从而使自己利益最大化。所有局中人的策略构成了一个最优的策略组合,没有人有足够理由打破这种均衡。这种由所有局中人(也称当事人、参与者)的最佳策略构成的战略组合,被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也叫“纳什[注]均衡”。
      “纳什均衡”有着广泛而深刻的意义。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各人追求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是一个“纳什均衡”,也是对所有人都不利的结局。从“纳什均衡”我们引出了一条真理: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损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两个囚徒的命运就是如此,合作是有利的“利己策略”。从“纳什均衡”的普遍意义中我们可以深刻领悟司空见惯的经济贸易、国防政治和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现象,博弈双方在决策时都以自己的最大利益为目标,结果是无法实现最大利益,甚至导致对各方都最不利的结局,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在市场竞争、环境问题、公共资源开发利用中屡见不鲜。因此,博弈论不仅存在于数学的运筹学中,也正在经济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注]纳什:世界著名博弈学大师。
    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博弈论研究的是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采取策略。
    B.博弈论是研究棋弈、扑克这类对抗性质问题的一种理论,也是研究“囚徒困境”中陷入两难选择的策略问题的一门科学。
    C.“纳什均衡”是每个局中人自己选择的最优策略,是各人追求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
    D.“纳什均衡”由所有局中人的最佳策略组合构成,为了使自己获得最大利益,没有人会主动改变自己的策略。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两位嫌疑犯陷入“囚徒困境”的原因的一项是(     )
    A.两个囚犯在被隔离的情况下无法串供。
    B.两个囚犯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坦白或抵赖。
    C.检察官给出了特定的条件。
    D.两个囚犯都想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3.下列对于“纳什均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实力相当、棋风相似的棋手们相互揣摩、相互牵制,彼此争赢,他们下出的变化多端的棋局,是一个“纳什均衡”。
    B.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宁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不主动增加环保设备投资。最终政府加强污染管制,企业采取低污染策略,使企业利益与环境保护互相平衡,从而进入“纳什均衡”。
    C.每年的五一、国庆都是商家盈利的黄金周,为了在长假里取得可观的收益,商家无不使出浑身解数,降价促销,甚至亏本销售,不惜打出“跳楼价”“血本甩卖”的字眼。价格大战的结局就是一个“纳什均衡”。
    D.任何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都面临着保持贸易自由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两难选择。X国试图对Y国进行进口贸易限制,比如提高关税;Y国必然会进行反击,也提高关税。谁都没有捞到好处的结局就是一个“纳什均衡”。
    4.根据文意,概括“纳什均衡”的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万石君传
      万石君,名奋,其父赵人也,姓石氏。赵亡,徙居温。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受书谒,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其官至孝文时,积功劳至大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
      文帝时,东阳侯张相如为太子太傅,免。选可为傅者,皆推奋,奋为太子太傅。及孝景即位,以为九卿;迫近,惮之,徙奋为诸侯相。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剐,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各为万石君。
      孝景帝季年,万石君以上大夫禄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万石君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僮仆诉诉如也,唯谨。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其执丧,哀戚甚悼。子孙遵教,亦如之。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建老白首,万石君尚无恙。建为郎中令,每五日洗沐归谒亲,入子舍,窃问侍者,取亲中裙,身自浣涤,复与侍者,不敢令万石君知,以为常。建为郎中令,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是以上乃亲尊礼之。
      万石君徙居陵里。内史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许。举宗及兄建肉袒,万石君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庆及诸子弟入里门,趋至家。
      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节选自《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注]此二子之名史书阙载,故司马迁以甲、乙代替。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申申也②至廷见,不能言者
    B.①燕居必冠②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C.①及孝景即位,以九卿②皆自以不及也
    D.①皆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②奋为中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明万石君自身“恭谨无比”和其子孙“驯行孝谨”的一组是(     )
    A.①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 ②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
    B.①至廷见,如不能言者 ②庆及诸子弟入里门,趋至家
    C.①其执丧,哀戚甚悼 ②取亲中裙,身自浣涤,复与侍者
    D.①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 ②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于郡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奋原为一名小吏,高祖喜爱他的恭敬,封他做了中涓的官职。孝文帝、孝景帝时,石奋官位越升越高,四个儿子也都因品行驯良、孝顺严谨做到了二千石的官位,由此石奋被呼为“万石君”。
    B.在石奋的影响下,他的子孙们也都恭敬无比,就连他家的仆人待人做事也谨慎恭敬。石奋家由此闻名于郡国之中,即使齐鲁那些品行质朴的儒生,都自认为赶不上万石君。
    C.石奋要求长子石建每次休假回家拜谒父亲时,都要先进入仆人的小屋,偷偷向侍者询问长辈的情况,并取来长辈的衣服亲自洗涤,再交给侍者。
    D.石奋的儿子石庆酒醉归来,进入里巷的大门还不下车,石奋听说后非常生气,当众严厉斥责了石庆,从此以后,石庆和其他子弟进入里门,都下车小步疾走。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辛弃疾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②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注]①雨岩:地名,在江西永丰县西博山中。石浪:雨岩的一块巨石,长三十余丈,状甚怪;篇末“石龙”指此。②湘累: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屈原是投湖南汨罗江而死的,所以前人称他为湘累。
    (1)本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在表达艺术上,成功地学习了屈原抒发政治感愤的手法,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材完全学案 期末测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默写下面的名句名篇。
    (1)重湖叠蠓清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海潮》)
      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霖铃》)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定风波》)
      凭谁问:廉颇老矣,_______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今两虎共斗,____________。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
      乱石穿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
      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
      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_____。(《西江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病盆景
    ——自然笔记
    杨文丰
      ①我知道你害怕直面盆景,尽管你本有深深的盆景情结。你在盆景问题上仍病着,陷入欲罢不能的悖谬,而今天,你仍得走近盆景。
      ②眼前这名曰“滴水不漏”的黄杨树桩盆景正在接近你:那些云片,圆似盖,一朵朵呈俯视态,叶绿绿而疏密有致,枝丫丫却扭曲蛇盘。另一柏树桩“步步青云”,长长桩干自盆沿悬垂弯曲而下,似庐山几近干涸的瘦瀑布,枝叶溜溜成团,越往下叶团儿越小。
      ③如此的盆景有野趣可言吗?你很矛盾。这些盆景果真是苍劲雄浑、洒脱飘逸、潇洒扶疏、野趣豪放、野味天然和咫尺千里吗?果真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吗?如此的盆景难道不已几成美学的难题和病社会的缩影了吗?
      ④晚清文学家龚自珍在《病梅馆记》里说:“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你认为盆景即便美,也是畸形美,是病盆景,犹同黛玉的病态美。所有自然物本来都是平等的,都有存在的理由,都不愿意畸形,都希望具天然美,何况“自然中的丑本是不可能的”(哈格若夫)。
      ⑤病盆景无疑成了被强制生长之物。所谓“巧夺天工”的形状,什么直干式、蟠曲式、横枝式、悬崖式、垂枝式、丛林式和连根式,即便再好听的名字,都有违天然,这与人病是颇相似的,人病由肌体内部不平衡所致。而人染病之因不外两种:一类是外部的东西直接侵入了肌体,如风寒暑湿燥火等直接作用于肌体,而造成肌体失衡:另一类则是肌体摄入的能量不均衡,比如偏食导致肌体失衡。
      ⑥被强制生长的盆景,竟可怜得连养病的条件和权利都几乎被剥除-疏离了土地山林,周遭尽是人为的病环境,即便还算环境的话。这是被彻底异化了的环境了。
      ⑦然而,如此的病盆景却还是伟大的人类制造的“风光”作品呢。
      ⑧有个说法叫做“树怕剥皮”。制作盆景时,倘若树皮被全部剥去,那么根部必被“饿死”无疑,根既死,水分就无法被输送至枝叶,树叶必随之枯死。连贾平凹在小说《秦腔》里也写过:一旦知道谁“背过了白雪又说她的不是,我就会用刀子割掉他家柿树上的一圈儿皮,让树慢慢枯死”。
      ⑨好在人出于功利,知道得让你半死不活,不,是半死仍活-以刀砍削去你的躯干的大半。即使算你还在活,亦是活在病残、痛苦和病态之境,尽管这并非生活,只算苟活!
      ⑩你有无希冀天上的云、流动的风、飞翔的乌能体会你的“痛苦”呢?你每天承受着无法解脱的痛苦,你欲抗争却无法抗争……你是罹病之人!你成了无法逃离、解脱痛苦的病人,成了被囚入但丁《神曲》炼狱的人!你只有也只能永久地苟活在痛苦里。
      “今人以盆盎间树石为玩,长者屈而短之,大者削而约之,或肤寸而结果实,或咫尺而蓄虫鱼,概称盆景”(刘銮《五石瓢》)。即便如此的“水旱盆景”,单从这些汉字,我们就听到了高高低低的木石的哭号。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鲁迅《记念刘和珍君》)然而在这人的世界,变成了盆景的你,苟活的你,却何曾能看到什么希望呢?(节选《病盆景》,文章有删减)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对病盆景的深刻批判,直指人心之病,人性之病。
    B.作者厌恶盆景,但又有一种盆景情结,又时时走近盆景。
    C.有病的不是盆景,而是人性和社会。盆景就是社会的缩影。
    D.文章语言文学性与科学性有机融合,既有优雅感性之美,也有沉郁理性之美。
    2.文章第①段和第⑩段中“你”各自指代什么?以第二人称“你”行文各有什么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简洁的语言赏析第⑦段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文章第④段的引文,说说它们各自在文中的表达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根据苏轼《赤壁赋》中的名句“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某中学“科技文艺周”举办诗歌吟诵比赛,主题是“李杜光焰万丈长”。请为主持人写一则开场白。要求:①紧扣主题;②表达得体,富有文采;③不写称呼语、问候语;④不超过6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仿照下面的例子,请以你熟悉的两位作家及作品为素材,另写一段话。
      示例:如果说苏东坡是气势磅礴滚滚东去的大江,那么,“执手相看泪眼”的柳永则是静静立于河畔上的依依杨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是宋朝词人苏轼在《定风波》中的词句。对这句词,人们有各种理解:①有人说明明刚才还是大雨,而现在已经天晴,这怎么能说“也无风雨也无晴”呢?②大自然就是这样,月圆了就缺,缺了又圆,反复循环。雨后便是天睛,天晴后便是下雨。如此循环,难道不是“也无风雨也无晴”么?③风雨也好晴空也好,都是人生中的际遇,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淡定,一种坦然。当你心静如水,全然不在意外界事物的得失时,你便可以领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快乐了。④这种人生境界已经不合适当今的世界……
      根据你的看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字数在8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