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度新人教版新疆自治区农七师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织巢蚁属使用童工,抱着幼体象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最让我们不安的是,蚂蚁,还有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它们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它们既是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同时又是蚁冢、蚁穴、蜂窠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我认为,正是由于这一层,我们才最巴不得它们是异己的东西。我们不愿看到,可能有一些集体性的社会,能够像一个个生物一样进行活动。即使有这样的东西,它们也决不可能跟我们相关。
      不管怎么说,这些东西还是存在。野地里一只独行的蚂蚁,不能设想它头脑里想着很多。当然,就那么几个神经元,让几根纤维串在一块儿,想来连有什么头脑也谈不上,更不会有什么思想了。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而已。四只或十只蚂蚁凑到一起,围绕着路上的一头死蛾,看起来就有点意思了。它们这儿触触,那儿推推,慢慢地把这块食物向蚁丘移去。但这似乎还是瞎猫撞着死老鼠的事。只有当你观看聚在蚁丘边的、黑鸦鸦盖过地皮的数千蚂蚁的密集群体时,你才看见那整个活物。这时,你看到它思考、筹划,、谋算。这是智慧,是某种活的计算机,那些爬来爬去的小东西就是它的心智。
      建造蚁丘的时候,有时需要一批一定规格的细枝,这时,所有成员立刻都着魔般搜寻起正合规格的细枝;后来,外墙的建筑就要完成,要盖顶,细枝的规格要改变,于是,好像从电话里接到了新的命令,所有的工蚁又转而寻找新型号的细枝。如果你破坏了蚁丘某一部分的结构,数百只蚂蚁会过来掀动那一部分,移动它,直到恢复原来的样子。当它们觉察到远方的食物时,于是,长长的队伍像触角一样伸出来,越过平地,翻过高墙,绕过巨石,去把食物搬回来。
    1.下面对“蚂蚁的确太像人”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蚂蚁能够培植真菌,喂养蚜虫,动用军队,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
    B.抱着幼体象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的织巢蚁就像人类社会中使用童工的情况一样。
    C.蚂蚁能够不停地交换信息,这样的做法也和人类相同。
    D.蚂蚁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2.“正是由于这一层,我们才最巴不得它们是异己的东西”中的“这一层”指代的含义是(  )
    A.蚂蚁、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是最让我们不安的动物。
    B.蚂蚁、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都过着两种生活。
    C.蚂蚁、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作为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
    D.蚂蚁、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既是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同时又是蚁冢、蚁穴、蜂窠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
    3.下面各项与原文不同的一项是(  )
    A.野地里一只独行的蚂蚁,不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而已,头脑里是没有思想的。
    B.当你观看聚在蚁丘边的、黑鸦鸦盖过地皮的数千蚂蚁的密集群体时,你就会看见蚂蚁们的思考、筹划和谋算。
    C.建造蚁丘的时候,有时需要一批一定规格的细枝,这时,所有成员立刻都着魔般搜寻起正合规格的细枝,说明蚂蚁具有智慧。
    D.当蚂蚁觉察到远方的食物时,它们就会拉起长长的队伍,越过平地,翻过高墙,绕过巨石,去把食物搬回来。
  • 文言文阅读。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1、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葬之 卒:死。
    B、以其华山之阳名之也      乃:是。
    C、不出,火尽          且:并且。
    D、而人之所至焉         罕:少。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的活用现象与给出的例句中的加横线的词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
    A、顺流而
    B、幽壑之潜蛟
    C、鱼虾而友麋鹿
    D、火尚足以
    3、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A、引为流殇曲水
    B、然力足至焉
    C、又悲夫古书之不存
    D、余与四人拥火
    4、下面各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安石,北宋人,字临川,号半山,有《临川先生文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B、文中所谓“浮图”和“庐冢”即为和尚和寺院。
    C、作者在记叙和议论之间注意承接过渡,如第三段一句“于是予有叹焉”紧承上文的“悔”,自然过渡到下面的议论。一个“叹”字意味深长,承上启下,使文章过渡自然,衔接紧密。
    D、本文以游山因事见理,阐述了“志、力、物”三者的重要意义,前半部分侧重记游,后半部分侧重说理,二者结合自然紧密。
  • 翻译下面句子。
    1、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
    吕温
    绿原青垅渐成尘,汲井开园日日新。
    四月带花移芍药,不知忧国是何人!
      注:贞元十四年大旱时所作。
    1、诗的前二句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诗歌的后二句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2012学年度新人教版新疆自治区农七师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默写题,请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子无良媒,___________,秋以为期。(《诗经·氓》)
    (2)还顾望旧乡,_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3)___________,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__,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5),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6)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7)___________,_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8)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又见荷塘月色
    吴兆民
      ①今晚上,我终于来到了清华园的荷塘,可是来迟了,已不见满塘的荷花荷叶。但月光很好,依然能伴我追寻当年朱自清的足迹,也不能不说是非常惬意的事。
      ②荷塘边随风飘拂的杨柳,有好些一定目睹过朱自清的身影,那情意眷眷的样子是对故人的怀念吧。昏黄的路灯把柳影映射到荷塘里,让人觉着塘中漂动着簇簇水草。今晚虽不是满月,但它的清辉似乎不减当年,把眼前的荷塘尽情倾洒。
      ③荷塘上虽然不见了荷花,但让人分明感到是有荷花的。因为朱自清已将它牢牢根植于人们的头脑里:我已从想像中活生生移植其上。看吧,这满塘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的不是荷花吗?那层层叠叠铺展在那里的不是荷叶吗?月光正像当时那样流泻在荷花荷叶上。微风在那里吹拂,依然将那清新的荷香弥散。
      ④我沿着塘边昔日的小煤屑路向前。几盏温和的路灯紧贴荷塘小路亮着,倒映水里的显出一束束昏黄,把荷塘小路照得分明。左边是一列高高土坡,上面是密植森森柏树,黑压压一路绵延。荷塘那边,月亮透过摆动着的高大树枝不时瞟我一眼。
      ⑤眼前的莲桥把狭长的荷塘分成两半,稀疏的残荷漂浮在荷塘上,令我心生几许凄凉。走过莲桥,拐过小弯,我走进了近春园遗址深处,置身高高的白杨树下。眼前一片开阔地平展展的,月光轻洒,充满空灵,草坪黑青黑青,上面有不少落叶。前面竖立着一块碑石,记载着近春园历史。后面小土坡的“荷塘月色”亭,显得有些静穆。月光在静静往这里挥洒,近处的一切都给抹上了清灵灵的光彩,我也被其细心涂抹。我看看月光给我的身影,又不禁抬眼凝望天上的明月,它竟是那样邀远、透亮而圣洁,让人的心胸霎时跟着坦荡起来。
      ⑥75年前那个夜晚,朱自清独自一人来到到这月下荷塘,一腔心绪凝结于荷花明月,一腔情感在这里倾泻,一生操守在这里坦白!要清洁,不要朽污;要清直,不要屈从;要清苦,不要奢靡一一做一个清清白白、堂堂正正、朴朴素素的人,做一个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有益于民族的人。在那腥风血雨的岁月,有多少人经受不住磨难变节了,经受不住诱惑苟且了,经受不住清贫颓废了;而你没有。为了民族,为了家庭,也为了自己,你活出了尊严。那个夜晚,你一人在这里的默想和表白,说不上庄严,充其量只是几天后以《荷塘月色》艺术地向世人作了昭告;但你此后却真切地用自己的生命实践。没有哪一个要求你去这样做,也没有哪一个去监督你这样做。你靠的完全是自觉、意志、风范。你虽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却在贫病交加之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援面粉,成了承载一个民族的气节、尊严和大义的人。
      也许有人不屑,也确实有人不屑,但这反而衬托出你的崇高,因为那些不屑者不是同类。
      ⑦这样想着的时候,阵阵清寒和阴森不知从何方向我袭来,又想到这遗址就是八国联军焚烧圆明园而殃及近春园使之成为“荒岛”的地方,我再也受不住四围的清寒和阴森,只好回转到有路灯的荷塘边。放眼荷塘,只剩我一人。
      ⑧我在荷塘边漫步,回首荷塘上空,正有一束绿色聚光在不停旋扫。毕竟是现代文明社会了!我望望天上明月,又看看水中残荷,总是不能释怀。
      ⑨社会发展了人还要不要操守?融入现代文明民族还要不要气节?现实中的许多人和事都作否定性回答。朱自清虽是旧时代知识分子,尚且坚守操节,洁身自好,成为一代楷模。就是这荷塘里的荷花也葆自我净洁、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作为领受现代文明熏陶的人,为什么就不能自我净持、自守律令、洁身自好?作为融入现代文明的民族又岂能不固守气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人之为人这一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回到人之为人的本性上来:无论何时都不能消解、灭绝人的本性。不断温习、时时记取75年前那份富有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的深情告白,是回复我们人本性的一剂良药。
      ⑩荷塘上的清风在月光辉映下吹拂着我,不断清理着我的思绪。我下意识地看着眼前的一切。荷塘还是那个荷塘,月色还是那样的月色,可我的内心却历尽沧桑。今晚曲曲折折的荷塘路上,虽然不见先人踽踽独行的风采,却留下了我深深的思考。(选自2004年8月《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从怀着渴望已久的心情来追寻朱自清先生的足迹写起,紧接着勾勒了荷塘月色,最后联系史实,评价先生高洁傲岸的人格。
    B.第③段中,作者描写了眼前所见的月下荷塘的美景:荷花、荷叶和荷香,显得空灵洒脱。
    C.第⑥段主要运用了呼告的方法,将第三人称转换为第二人称,营造向故人直接倾诉的氛围,有利于直抒胸臆。
    D.文末“荷塘还是那个荷塘,月色还是那个月色,可我的内心却历尽沧桑”一句的意思是说,荷塘、月色依旧,而我的心思既深切怀念故人,又对在险恶环境里变节投降的文人深表遗憾。
    E.文章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的表达方式,既评价了朱自清先生的人格,又结合现实,探求了发人深思的“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
    2.第③段中加粗的两个词语“根植”与“移植”能不能互换?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我再也受不住四围的清寒和阴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概述“我望望天上明月,又看看水中残荷,总是不能释怀。”中“不能释怀”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散文以“又见荷塘月色”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qiān)细 (xuè) (qiāng)子无怒 (jǐ)予答复
    B.修(kuā) (hè)死 小人所(féi) 一叶(biǎn)舟
    C.主簿(bó) (bǔ) (shī)酒临江 清流激(tuān)
    D.廿(niàn)四桥 (xì) (píng)虚御风 放浪形(hái)
  • 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古时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的深了。
    B.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指美好的姿态)
    C.树色一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远远看去)
    D.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欣赏玩味)不到十足。
◎ 2011-2012学年度新人教版新疆自治区农七师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列语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他经常夜间出没在游戏厅内,所以白天一到教室,就没精打采地呆在那里。
    B、郁达夫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这“秋”,这古都的秋味。
    C、他当职员时对小丽还是一片真情,可炒股发财后就二三其德,也和别的女子打的火热。
    D、灯光照耀下的T型台上,模特门在欢快的乐曲中信誓旦旦,与服装的明快风格十分和谐。
  •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马英九当选台湾新一届领导人后表示,要尽快实现两岸直航,推动两岸科技与产业化的合作,这将对两岸经济的繁荣昌盛具有特殊意义。
    B、据有关资料披露,近一年来,山西省的艾滋病已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的快速增长阶段。
    C、中国体育彩票事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无到有的发展之路。
    D、好莱坞巨星阿诺德·施瓦辛格参加加州州长竞选期间,曾聘请美国大名鼎鼎的“股神”、个人资产为350亿美元、全球第二首富的沃伦·巴菲特作为其经济和金融顾问。
  • 依次填入下面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建筑是凝固的诗:________;________。诗有古诗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________,________。爱,特别是母爱,对他来说,就是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卵石。
    ①或神采飞扬,透着现代的气息
    ②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
    ③压迫着人们的心灵
    ④改变着人生的轨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 仿照下面的画线句子,续写两句话,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现如今,个性早已成为新新人类的代名词。“你真有个性”成为一种语言的时尚,其实,个性不是奇装异服,不是夸夸其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个性就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苏轼那笑对人生的豪迈与豁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性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性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英国乡下流传着一种抓野鸡的老办法,简单却有效。农夫先往地上撒些玉米粒,然后在玉米粒最多的地方拉起一张网,网和地面之间流出两尺左右的距离,然后他就安心的去地里干活,等到收工的时候就可以来取野鸡了。野鸡虽然机警、善飞,农夫却几乎每天都有收获,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当野鸡确定四下无人的时候,就会飞到网附近,低头啄食地上的玉米粒
      它们边吃边走,从不抬头。就这样一直走到了网下,低头啄食地上的玉米粒。
      等它们吃光地上所有的玉米粒,便把头一抬,拍拍翅膀往上飞。当然就自投罗网了,其实,这时候他们只要一低头就能轻易从网下走出来,但被网罩住的野鸡惊慌失措,一个劲往上飞,直到最后进疲力尽再也动弹不得,只能束手就擒……
      要求:1、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2、自主立意,确定题目。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
         6、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