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年江西省丰城中学、樟树中学、高安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词语中,每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倒/逦/逶 勇/容 拔/
    B.铢/重 尺/牛/释 孤/
    C.接/鹰 漏/缩/云 木/演
    D.然/杂 白/剖/扬 孝/
  • 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

    A.糍粑  测隐   揠苗  模陵两可 
    B.庠序  蹙安页  数罟  唉声叹气 
    C.教诲  喟叹   桥暾  回肠荡气 
    D.纱绽  箭簇   遄飞  一傅众休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华民族一向崇尚浩然正气。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许多仁人志士“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在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为民族大业和人民利益选择了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B.孔子跟弟子相处,最难能可贵的一点是平等。他从来不对弟子隐瞒什么?非常尊重弟子的人格。 
    C.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日暮风吹,叶落依枝。(吴均《青溪小姑歌》)”恰足以说明这“叶”的缠绵的一面。 
    D.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
  •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任何君主残酷剥削百姓,使百姓活不下去,百姓必然奋起反抗,最终导致改朝换代。考其缘由,就是亡国之君见利忘义,干下了“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蠢事。 
    B.在朝鲜街头的金日成的铜像和画像前,有很多朝鲜群众纷纷参加了吊唁已故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的活动,许多妇女甚至情绪失控,哭昏过去,真是如丧考妣。 
    C.如今的大多数家长不愿让孩子受自己受过的苦,凡是能代替孩子做的事,一律不放过。殊不知,不让孩子接受生活实践的锻炼,孩子可能成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 
    D.《滕王阁序》是古代骈文中的精品。它结构紧凑,文脉贯通,且能脱出一般骈文模山范水之窠臼,融入真情实感,在词藻方面也可谓富丽堂皇
◎ 2011-2012年江西省丰城中学、樟树中学、高安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中国足球队反赌扫黑的真正意义,还未必是回溯历史抓多少人,判多少人,而是着眼对未来起到警示、整肃和清理的作用。 
    B.原创话剧《王府井》题材精湛,表演厚重,具有鲜明的京韵京味,通过王府井大街的变迁展现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画卷,是对广大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题材。 
    C.作为人民群众行使管理国家事务权利的党员干部,如若不深入基层了解实情,就不能够知晓现行的决策规定是否符合基层实际,是否顺应了群众的诉求。 
    D.气节的力量,是伟岸的力量;人性的光辉,是璀璨的光辉。无论是严歌苓的小说《金陵十三钗》,还是张艺谋的电影《金陵十三钗》,都能让我们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将军无非赢得战役,人民才能赢得战争!
  • 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曹操统一北方后,决定南下,一举统一天下。诸葛亮舌战群儒,在周瑜、鲁肃的支持下,促使孙权最终决定联合刘备共同抗曹。鲁肃利用曹军士兵多不善水战的弱点,定下火攻策略,实施“苦肉计”,派黄盖诈降。最终曹操大败北还。(《三国演义》) 
    B.《堂吉诃德》中,在店主给堂吉诃德封完骑士封号后,堂吉诃德急不可待,就要骑马出去猎奇冒险。他立即为驽骍难得套上安辔,骑上马,拥抱了店主,谢他封授骑士封号的恩典。店主巴不得他出门,连住店的钱都没要,就欢送客人走了。(《堂吉诃德》) 
    C.高老太爷是封建大家庭的维护者,他专制、冷酷、虚伪,把鸣凤送给冯乐山,导致鸣凤投水自尽,但他对自己的行为还充满了自信。(《家》) 
    D.大卫和斯本罗律师的女儿多拉一见钟情,并很快秘密订婚。正当他们热恋之时,大卫的姨婆突然破产了。大卫为了减轻姨婆的经济负担,就去找了个秘书的工作,又学会速记。后来他还当上了记者,同时开始了写作。(《大卫·科波菲尔》)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敬畏之心与文化自觉
    王学泰
      古人对文化什么态度?用现代的话说是有点“文化至上论”的。刘勰在《文心雕龙》开篇就写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意思是说文化、文章、文采太重要了,它是与“天地”一起诞生的啊。而且他还洋洋洒洒地写道:日月星辰是上天之文,山川草木是大地之文,它们与“肇自太极”的人之文,鼎立为三,合而为一。它也就是“道”。刘勰突出了“人文”、也就是文化的崇高性、永恒性,如江河行地,日月经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种文化观念来自儒家,自从“独尊儒术”之后,它就占了主导地位。自古以来,凡是与儒家经籍有关和由此衍生的典章制度、礼乐诗文都受到尊重和敬畏,甚至有点神圣化,如说“仓颉造字”和“天雨粟,鬼夜哭”之类。
      古人不仅相信文化的崇高和永恒,而且把它视作民族凝聚纽带。世界大多数地方依靠种族或宗教的认同作为民族凝聚纽带的,而我们则主要靠文化。所谓“《春秋》之法,中国而夷礼则夷之;夷而中国则中国之”。就是说按照《春秋》大义:哪怕你是“夷”人,一旦采用“中国(中原王朝)之礼”,就按国人对待;如果你是“中国”人,用了“夷礼”,则按照“夷人”对待。可见是否进入中国文化成为判别人群归属的决定因素。在儒家看来,“礼”是文化的核心。
      儒家的信徒以担荷道统自命,他们无论从政,还是“立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或者说是以“道”化众,使人人都受到文化的熏沐。这样我们就懂得了为什么司马迁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下生存写作《史记》看得“重于泰山”,也就懂得了曹丕为什么说写作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些士人都有充分的文化自觉,他们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他们相信自己的事业是上通于天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这些名句就是这种意识生动的概括。
      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农业文明为背景的,可以说在地球上所有的农业文明中它是发展得最精致、最详密、最完美的一个。然而,近百年来我们又处在社会转型和革命振荡之中。传统文化因为代表既往而失去了原有的光环,原有的敬畏心,自然会随之衰减。上个世纪从60到70年代,极“左”思潮高涨,扫荡文化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此时“文化”乃是一个负面词汇了,传统文化更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遑论敬畏!这时的传统文化成为妖魔。
      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情况虽有根本改变,但并非“复旧”,而是被纳入孔方兄的营垒。因此“读经热”、“古董热”、“收藏热”,乃至种种弘扬“国粹”热都不免与“赚钱热”有或明或暗的瓜葛,与文化关系不大。看到一幅字画,一款文玩,第一判断都是“值多少钱”。过去被“政治的正确”打压扫荡,进而妖魔化;现在是被金钱任意驱使,日益庸俗化。两者虽不同,对文化的蔑视则是一样的。因此,现在人们干的许多事关文化的事,让旁观者看来最没文化,大约都是金钱在当家作主的缘故。
      朱熹在《中庸注》中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他指的是上面所说永恒不变、天人合一的道或文化,正是这种兢兢业业的态度,肇自孔孟的“道统”延续至今。现在我们努力建设法治社会,这也包含着文化重建。对“道”、“文化”的理解和定位,我们自然会与朱子有很大差别,但文化重建不能完全脱离本土资源也是不争事实,特别是传统的文人士大夫那种质朴的精神、敬畏的态度是我们重建文化,进而形成文化自觉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说法不属于“文化至上”的一项是(     )
    A.现在,我们正在努力建设的法治社会,这也包含着文化重建。
    B.儒家的信徒无论从政,还是“立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
    C.凡是与儒家经籍有关和由此衍生的典章制度、礼乐诗文都受到尊重和敬畏。
    D.司马迁、曹丕等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
    2.下列说法或行为,不属于文化自觉行为的是(     )
    A.司马迁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下生存写作《史记》看得“重于泰山”。
    B.朱熹认为对文化要有“君子之心,常存敬畏”的态度。
    C.杜甫写文章追求的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D.曹丕说写作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刘勰把人文、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三者合而为一,突出了人文的重要性。
    B.将文化妖魔化和庸俗化都是对文化的蔑视,谈不上对文化的敬畏。
    C.“礼”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判别人群归属的唯一标准。
    D.当下,我们应该学习传统的文人士大夫的质朴精神和敬畏态度,进行文化重建。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盲者说
    清·戴名世
      里中有盲童,操日者术,善鼓琴。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曰:“子年几何矣?”曰:“年十五矣。”“以何时而眇?”曰:“三岁耳。”“然则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趋。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山川之流峙、容貌之妍丑、宫室之宏丽,无乃甚可悲矣乎?吾方以为吊也!”
      盲者笑曰:“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为盲,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夫盲者曷尝盲哉?吾目虽不见,而四肢百体均自若也,以目无妄动焉。其于人也,闻其音而知其姓氏,审其语而知其是非。其行也,度其平陂以为步之疾徐,而亦无颠危之患。入其所精业,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不用其力于无益之为,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如是者久而习之,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今夫世之人,喜为非礼之貌,好为无用之观。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贤愚之品不能辨邪正在前不能释利害之来不能审治乱之故不能识;诗书之陈于前,事物之接于后,终日睹之而不得其意,倒行逆施,怅伥焉踬且蹶而不之悟,卒蹈于罗网、入于陷阱者往往而是。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岂独目哉!吾将谓昏昏然而行,冥冥然而趋,天下其谁非盲也?盲者独余耶?余方且睥睨顾盼,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也。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吾方转而为子悲为子吊也。”
      某生无以答。间诣余言,余闻而异之,曰:“古者瞽、史教诲,师箴,瞍赋矇诵,若晋之师旷、郑之师慧是也。兹之盲者,独非其伦耶?”为记其语,庶使览之者知所愧焉。
      [注]①日者;占卜。②瞽:“瞽”即太师,掌管音乐,一般都由盲人充任,故称“瞽”。
    1.对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语而知其是非——审:详细
    B.而亦无颠之患——危:跌倒
    C.若子所言,是知盲者为盲——第:只,仅止
    D.喜为非礼之貌——非礼:不合礼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天下谁非盲也/此为餍足之道也/
    B.出则售其术饱其腹/旧令尹之政,必告新令尹/
    C.而不知不盲者尽盲也/外无期功强近亲/
    D.闻其音知其姓氏/我决起而飞,抢榆枋
    3.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贤愚之品/不能辨邪正在前/不能释利害之来/不能审治乱之故/不能识
    B.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贤愚之品/不能辨邪正在前/不能释利害之来/不能审/治乱之故不能识
    C.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贤愚之品不能辨/邪正在前不能释/利害之来不能审/治乱之故不能识
    D.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贤愚之品/不能辨邪正/在前不能释/利害之来不能审/治乱之故不能识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是者久而习之,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兹之盲者,独非其伦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2012年江西省丰城中学、樟树中学、高安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送严士元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注:①严士元,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员外郎。②阖闾城,苏州城。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1)中间两联写景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凡在故老,_______________,况臣孤苦,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3)无欲速,无见小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路》) 
    (4)君子之于天下也,_______________,无莫也,_______________。(《论语·里仁》) 
    (5)寡助之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一片白云
    谢志强

      他欣喜地听着羊圈传来的羊的叫声,他蹲在靠墙的地炉旁边,清出昨晚烧过的余灰,然后,用松枝和牛粪点燃起火,炖上铜壶,水隐约地吟唱的时候,他掰了块砖茶丢进。轻烟暖和着屋子。
      这时,屋外响起急骤的脚步声,渐渐近了,门框出现女儿一张惊惶的脸。女儿哭着,说:阿爸,我那只小羊羔死了。
      他关注着地炉里的火,表情平静,说:嗯。
      女儿说:昨晚它还欢蹦乱跳呢,阿爸,它硬得像块白石头。
      他脑子里还留着夜晚扫荡山谷的暴风雪的喧嚣。他说:我等会儿去处理。
      女儿泣声说:阿爸,小羊羔……
      他倒出奶茶、取来糌粑,说:坐下来,来,羊等着你要上山吃草
      父女俩安静地吃着。他想起有一回眼睁睁地看着雪崩遮蔽了牦牛,还有狼、雪豹、狐狸、秃鹫叼走了羊羔。他对失却有着精神准备,知道挡也挡不住。他捏着木勺舀着木碗里的糌粑,嚼出响声。女儿似乎担心响声惊扰了什么,嘴里克制着,她用手掰碎着糌粑。
      等到他听到出去的女儿传来模仿羊的叫声的时候,他站到门口,望见峡谷里那一群羊,像白云一样飘离村庄。他嚼着奶酪,来到空寂的羊圈。羊圈充满着羊的气味。
      羊圈旁边有一块石头,他把那只死了的羊羔拎上去。身后是零零落落的石屋,前边是起起伏伏的谷地。刀子长了眼一样剥开失却温暖的羊羔,他的嘴念祷着什么。一张皮展开摊晾着,它将是女儿冬天穿的皮夹。羊毛稚嫩可爱地曲卷着,一绺一绺曲卷得那么自然,却已经没有时间舒展开来。
      先是听见乌鸦的叫声,像是被风吹乱了的乌云。他知道,它们冲着羊羔来了。阳光里,肝脏、肚肠闪耀着新鲜的光泽。还有凝固的血。他用泥土搓洗着双手。乌鸦迈着试探的步子往他这边徘徊。
      随后,高阔的蓝天,出现一个斑点,慢慢地,他眼前的地上一个偌大的影子移动,秃鹫展着巨大的翅膀已频临他头顶的天空,稳稳地滑翔着。他甚至看见了秃鹫那炭火一般的眼珠。他卷起羔皮回屋。背后一片乱乱的鸣叫。乌鸦躲闪开了。不知哪儿又赶来几只秃鹫,俯冲下来。他看见一只秃鹫倾斜着翅膀冲下来叼走了一根骨头。他把羔皮钉在门前的墙壁上,回屋取了锄头准备去田地,苍蝇已敏感地飞来,去叮那留着血迹的羔皮。他走近,羔皮已微微缩皱。苍蝇惊慌飞开,却近近地乱舞。
      午后,村里一位朋友来他家。喝着奶茶,两人偶尔说句话,更多的时间是沉默。似乎过去的岁月,还有眼前,往后,已在无言的默契中交流着。朋友想起了什么事,起身走。他送到门口,说:明天我去你那儿。回身,他收起了墙上那张羔皮。
      峡谷,一边阴,一边亮。他走到村边,好像一天的力气都积攒到这一刻,喊得悠长而粗犷。那喊声碰着对面的悬崖,反弹回来,又返回去,一来二去,同一个喊声,回荡之间,弱下来,仿佛他不止喊了一次。
      不一会儿,他女儿的回应穿过峡谷飘了过来,如同和声,那么自然承启了两个人——父女的声音,一唤一应,灌满着峡谷。峡谷小心翼翼地收集起它们——恢复了峡谷那辽阔的平静。
      转眼,一片白云在峡谷那边飘出来,女儿赶着白云。谷底银亮的河像一条哈达。渐渐地,母羊和小羊相互寻找、呼唤的声音响过来。他一脸的皱纹里沁出笑意,因为,他听见女儿模仿羊羔的叫声
    1.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试从他对待女儿、对待事情和对待苦难等三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画线部分分别表现了父亲当时怎样的心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这篇小说情节平淡;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致作品。请结合文本,联系自身阅读小说的经验和对生命的认识,谈谈你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各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篇小小说围绕发生在青藏高原上一只在暴风雪之夜冻死的小羊羔展开叙述,作者以主人公如何处理一只死去的羊羔为明线,以父亲如何关爱女儿心灵的健康为暗线,彰显了承受苦难与关爱生命的主题。
    B.作者自己说:“文学对苦难的表达,直接写沉重,我不忍,我选择了‘轻逸’——一片白云。”作品中的一片白云,既是高原上的羊群,又是一片安静祥和的精神世界,隐约暗示了作者厌恶死亡,不敢正视生活中的苦难的懦弱心理。
    C.小说中羊羔之死这个细节表现了父女不同的情感反应:女儿因承受不了内心的痛苦而惊惶哭泣,父亲则因见惯了死亡而变得麻木不仁。
    D.小说虽然表现了生存的艰辛,但作者反复描绘羊群如同一片白云,给我们感受更多的是生命的诗意。尤其是小说的结尾,蓝天、白云、清溪、峡谷,一个牧羊的少女,互相呼唤的羊群,还有温和慈祥的老人和美丽温馨的家园,把有如童话一般的美好世界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E.小说不仅充满诗情画意,而且富有地域特色;在“轻逸”处理自然灾害给人类生活带来苦难的同时,也不回避自然界的血腥。但总体上给人的印象是,在苦难的背景上承受自然的灾难,在关爱的天地中享受生活的乐趣。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其后题目。
      高考作文出现“神马”、“伤不起”等网络语言将被扣分
      “给力”“神马”“有木有”……这些网络语言一旦进入高考作文,将会以错别字扣分。2010年上海语文高考阅卷中心组负责人、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周宏向今年高考的考生发出提醒。
      网络词汇可以出现在生活中,但不允许出现在高考作文卷上,不管是“给力”“拍砖”“伤不起”等耳熟能详的网络热词,还是笑脸、哭脸等网络符号,在阅卷老师手下也将“一视同仁”,均会被当作错别字扣分。(来源于2011年6月3日《东方早报》)
      你怎样看待“给力”“拍砖”等这些网络语言的出现?谈谈你自己的看法。要求:1、不少于200字。2、观点鲜明。3、议论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