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材完全学案第二单元 古代诗歌单元能力测控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①嗣音:传音讯。②挑兮达兮:独自来回走动的样子。
    1.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问题。
    鸨羽
    《诗经·唐风》
      肃肃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监,不能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肃肃鸨翼,集于苞。王事靡监,不能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肃肃鸨行,集于苞桑。
      王事靡益,不能艺稻粱。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注]①肃肃:鸟振动翅膀的声音。②鸨:鸟名,生性不喜欢栖息树上,以鸨之不得其所比喻人离乡远役,也不得其所。③靡盗:无停息的时候。④怙:依靠。⑤苞:丛生。⑥棘:树的名字。
    1.诗中运用了“赋、比、兴”中的哪种艺术手法?试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按要求将名篇名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诗经》里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3)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_______________。(《诗经·卫风·氓》)
    (4)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__。善万物之得时,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材完全学案第二单元 古代诗歌单元能力测控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慵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沉汩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B.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C.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D.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虚词,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渔父见问之曰 ②何不随其流扬其波
    B.①人又谁能以身察察 ②然皆祖屈原从容辞令
    C.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 ②数十年竟秦所灭
    D.①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见放 ②皆好辞而赋见称
    3.作者借渔人之口,责问屈原“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的用意是(     )
    A.屈原过于清高正直,不仅遭人嫉妒,而且为一般人所不理解,指出屈原不能知权达变以适应社会,顺应时代发展。
    B.说明屈原坚持节操,德才兼备,不肯同流合污,意在指责楚王无知人之明,同时也含蓄批评了屈原孤芳自赏的态度。
    C.赞扬了屈原保持高尚美好节操和志向,作者借渔父之口,表达了对迫害屈原的那个昏聩邪恶的统治集团的愤恨。
    D.肯定了屈原能保持高尚美好节操的志向,但不同意屈原认为整个世界都混浊的见解,作者比屈原要客观辩证一些。
    4.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耕作的诗人
    张炜
      俄国画家列宾给托尔斯泰画了一幅耕作图。它长久地吸引了我,让我想象那个杰出的老人,想象他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也许这是一个伟大诗人与庸常写作者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
      在房间里专注于自己的所谓艺术和思想的人,可能不太理解一个耕作的诗人。对于他,稿纸和土地一样,笔和犁一样。于是他的稿纸就相当于一片田园,可以种植,可以催发鲜花、浇灌出果实。在这不息的劳作之中,他寻求着最大的真实,焕发出一个人的全部激情。离开了这些,一切都无从谈起。
      在诗人的最重要的几部文学著作之间的长长间隔里,我们都不难发现他怎样匍匐到土地上,与庄园里的农民,特别是孩子和农妇们打成一片,割草、缝鞋子、编识字课本、收割、种植……他做他们所做的一切,身心与土地紧密结合。这对于他,并非完全是刻意如此,而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他只能如此。他就是这样的一个生命。他在它们中间。①他可以融化在它们之中,融化在泥土之中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诗人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树林中那个简朴的坟墓。那是他最后的归宿。安静的树林、坟墓,都在默默昭示着什么,复述一个朴实而伟大的故事。这个故事不可能属于别人,因为这个世界上仅有一个角落,埋葬着一个耕作的诗人。
      托尔斯泰的故事差不多等于大地的故事。他是一个贵族,后来却越来越离不开土地。于是,他的情感就更为朴实和扎实,精神与身体一样健康。这就启示我们:仅仅是为了保持这种健康,一个写作者也必须投身于平凡琐碎的日常劳动,这是不可偏废的重要工作。而当时另一些写作者所犯的一个致命错误,就是将这种日常的劳作与写作决然分开。偶有一点劳作,也像贵族对待乡下的粗粮一样,带出一份好奇和喜悦。今天,也恰是这种可恶的姿态阻止我们走向深刻,走向更深广和更辉煌的艺术世界。我们只能在一些纤弱和虚假的制作中越滑越远,最后不可救药。
      一个人只有被淳朴的劳动完全遮盖,完全溶解的时候;只有在劳作的间隙,在喘息的时刻,仰望外部世界,那极大的陌生和惊讶阵阵袭来的时刻,才有可能捕捉到什么,才有深深的感悟,才有非凡的发现。这种状态能够支持和滋养他饱满的诗情,给予他真正的创造力和判断力。舍此,便没有任何大激动,人的激动。
      托尔斯泰的鼻孔嗅满了青草和泥土的气息,两耳惯于倾听鸟雀以及树木的喧哗,马的喷嚏,还有其他四蹄动物在草丛里奔走的声音。黎明的空气中隐隐传来了田野的声息,空中连夜赶路的鸟儿发出悄然叹息,还有远方的歌手、农妇的呼唤、打鱼人令人费解的长叫……他眯着眼睛望向遥远的田野,苍茫中费力地辨识着农庄里走来的那个黑黢黢的高大汉子,还有他身旁的人:那个孩子、那个妇人。晨雾中,淡淡的光影里闪出了一头牛、一只狗、一群欢跳的麻雀。有人担来了马奶,原来是头上包着白巾的老妇人用木勺敲响了酸奶桶,她小心的充满溺爱的咕哝声引起了他的注意。②他转过身,脚下那双粗大的皮靴踩在地上,踩出深深的凹痕……
      他的去世也令人难忘。那也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故事。
      深夜,老人乘一辆马车,抛却了自己的庄园,要奔到更遥远更苍茫的那片土地上去,与贫穷的人生活在一起。他仅仅走到了一个乡间小站就躺倒了。寒冷的车站上,一个伟大的生命临近了最后一刻。
      这一刻向我们诠释了诗人的一生。(选自《张炜散文精选集》,有删节)
    1.文中画线部分①中的“它们”指什么?②中的“踩出深深的凹痕”有何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托尔斯泰的一生是“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看,作者把托尔斯泰描绘成“耕作的诗人”的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尔卜尔噬 夙兴夜寐 信誓旦旦 雨雪霏霏
    B.鸷鸟不群 芳泽杂揉 屈心抑志 欲盖弥彰
    C.踯躅不前 情投意和 窈窕无双 藕断丝联
    D.同心离后 越陌度阡 譬如朝露 守拙田园
◎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材完全学案第二单元 古代诗歌单元能力测控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南京郊外的阳山,有三块经人工雕琢、长达40米的巨大石头,专家认为这是朱棣为给朱元璋修建神功圣德碑选的碑材。
    B.该集团的资金大都是外界筹措,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然而高额利息使该集团在资金运转上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C.疫苗的研制是工程浩大的项目,耗时数年的潜心研究不可或缺,而且绝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场指向整个人类的战斗。
    D.朝夕相处,谁也不能保证不发生矛盾,但一发生矛盾,就各执己见,争吵不休,互不通融,这其实是一种最愚蠢的见解。
  •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明式家具,崇尚简约、天然之美,______,______,______,牢固结实;不过多地进行装饰,不过多地渲染技艺,不过多地雕琢,______,______,______。
    ①结构全不用钉
    ②以木材天然纹理和色泽为美
    ③加工工艺精密
    ④简洁而典雅
    ⑤用榫铆接合得天衣天缝
    ⑥符合中国“道法自然”的传统审美情趣
  •   假如你是广播电台少儿栏目的主持人,请根据少儿听众的特点,重新表述下面一段文字的画线部分。不得改变原意。不超过80个字。
      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碧绿的草地上,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水中的卵石清晰可见。溪边坐着一位长髯老者,面容清瘦,双目炯炯有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仿照画线句子的形式,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再写两个句子,必须符合文段主旨。
      阅读屈原,就是在阅读一种伟大,“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人奋力前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以“推窗见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