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北京市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粗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装帧 拾人牙慧 (pò) (léng)角分明
    B.眷顾 欢渡佳节 (pì)护 锐不可(dāng)
    C.坐阵  星罗棋布 (huái) (tīng)大醉
    D.松驰 沧海一粟 (hè) (zhān)轻怕重
  •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拥有“中国最美湿地公园”称号的鸣翠湖,每天都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人前来参观游览。
    B.鼎新国际集团的她能力强、情商高、思路活,工作信手拈来,因而常常受到客户的好评。
    C.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拥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令世界刮目相看
    D.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360公司与腾讯公司的纠纷,在工信部等部委的干预下终于偃旗息鼓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最新数据分析表明,运输量对能源消费影响最大,无论是货物运输还是旅客运输,它的运输量是决定交通运输能源消费水平的最主要因素。
    B.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电危机导致多个国家对核电发展前景产生忧虑,但我国相关部门表示此次危机不会影响我们既定的核电发展方针和规划。
    C.我们要提倡自主创新,因为能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决定着中国实现从贴牌大国到品牌大国、从制造大国到创造大国、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跨越。
    D.目前在英国大约有50万人患有老年痴呆症,随着人口的进一步老龄化,这一数字会迅速增加,预计到2021年将要达到近100万人左右。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断章》的作者依次是现代诗人戴望舒、徐志摩、艾青、卞之琳。
    B.巴金,字芾甘,原名李尧棠,“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与《雨》《电》合称《激流三部曲》。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一个理想人格成长过程的精要阐释。
    D.查尔斯狄更斯,19世纪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世》《双城记》《远大前程》等作品。
  • 下列依次在①②③④处填入的短语和词,语意和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河畔小树林中那些纵横交错、参差不齐的枝丫依然赤裸着,如果仔细看,会发现  ①  数不清的嫩黄色枝芽如同数不清的手臂,争先恐后地伸向天空,仿佛是在告别寒冬迎接新春。一条小路从遥远的地方  ②  过来,穿过小树林通到了我们面前。路边有一片草地,草已经长得很茂盛,  ③  草叶上有无数露珠闪烁着晶莹的光芒。也许,这就是春天在这里留下的一个最深最清晰的脚印。美妙的新绿将从这片草地向四面八方  ④  ,一直绿遍天涯。
    A.①在湿润的寒风中 ②伸延 ③在金色的阳光下 ④蔓延
    B.①在金色的阳光下 ②伸延 ③在湿润的寒风中 ④曼延
    C.①在湿润的寒风中 ②伸展 ③在金色的阳光下 ④蔓延
    D.①在金色的阳光下 ②伸展 ③在湿润的寒风中 ④曼延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行善而
    B.项王数行下         左右皆,莫能仰视
    C.秦王复击轲,八创      项王身亦十余创
    D.项王渡淮,骑能者百余人耳  不者,若皆且为所虏
◎ 2011-2012学年北京市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所以遣将守关者            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B.如今人方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天之亡我,我何渡
    C.若壅其口,与能几何?        与骑会为三处
    D.财用是乎出             然今卒困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跟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

    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口之宣言
    B.亲戚补察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沛公居山东时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D.而后王斟酌焉      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 下列各组句子从句式特点看相同的一组是

    [     ]

    A.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  项伯乃……具告以事
    B.是以事行而不悖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C.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   吾属今为之虏矣
    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胡可壅也?
  • 下列各组句子中括号内补充的内容,从上下文来看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得卫巫,使(之)监谤者         项王则夜起,饮(于)帐中
    B.汉军不知项王所在,(汉军)乃分军为三 (汉军)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C.将军战(于)河北           (王)以告,则杀之
    D.公从之。(烛之武)辞曰        (荆轲)又前而为歌曰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如晦少英爽,喜书,以风流自命,内负大节,临机辄断。隋大业中,预吏部选,侍郎高孝基异之,曰:“君当为栋梁用,愿保令德。”因补滏阳尉,弃官去。
      高祖平京师,秦王引为府兵曹参军,徙陕州总管府长史。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房玄龄曰:“去者虽多,不足吝,如晦王佐才也。大王若终守籓,无所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王惊曰:“非公言,我几失之!”因表留幕府。从征伐,常参帷幄机秘。方多事,裁处无留,僚属共才之,莫见所涯。天策府建,为中郎。王为皇太子,与玄龄共管朝政,引士贤者,下不肖,咸得职。监察御史陈师合上《拔士论》,谓一人不可总数职,阴剀讽如晦等。帝曰:“玄龄、如晦不以勋旧进,特其才可与治天下者,师合欲以此离间吾君臣邪?”
      久之,以疾辞职,诏给常俸就第,医候之使道相属。会病力,诏皇太子就问,帝亲至其家,抚之梗塞。薨,年四十六,帝哭为恸。及葬,加司空,谥曰成。手诏虞世南勒文于碑,使言君臣痛悼意。
      它日,食瓜美,辍其半奠焉。尝赐玄龄黄银带,曰:“如晦与公同辅朕,今独见公。”泫然流泪曰:“世傅黄银鬼神畏之。”更取金带,遣玄龄送其家。后忽梦如晦若平生,明日为玄龄言之,敕所御馔往祭。明年之祥,遣尚宫劳问妻子,国府官佐亦不之罢,恩礼无少衰。
      方为相时,天下新定,台阁制度,宪物容典,率二人讨裁。每议事帝所,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及如晦至,卒用玄龄策也。盖如晦长于断,而玄龄善谋,两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济谋,以佐佑帝。当世语良相,必曰房、杜云。──选自《新唐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当为栋梁用,愿保德      令:美好
    B.去者虽多,不足,如晦王佐才也  吝:耻辱
    C.诏给常俸就第,医候之使道相。  属:连接
    D.玄龄必曰:“非如晦莫之。”   筹:谋划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如晦少英爽,喜书,风流自命    告,则杀之
    B.手诏虞世南勒文碑,使言君臣痛悼意 若亡郑而有益
    C.明日玄龄言之,敕所御馔往祭    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D.盖如晦长于断,玄龄善谋      封府库,待将军
    3.下列句子中,分别表示“房玄龄推崇杜如晦”和“皇帝思念杜如晦”的一组是(  )
    ①因补滏阳尉,弃官去。
    ②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
    ③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
    ④更取金带,遣玄龄送其家
    ⑤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
    ⑥敕所御馔往祭
    A.①⑥
    B.③④
    C.②⑤
    D.④⑥
    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玄龄、如晦不以勋旧进,特其才可与治天下者,师合欲以此离间吾君臣邪?
       房玄龄、杜如晦没有凭借什么老本出来做官,只是他们的才干可以参与治理天下,你想因此离间我们君臣关系吗?
    B.明年之祥,遣尚宫劳问妻子,国府官佐亦不之罢,恩礼无少衰。
       第二年到吉祥的日子,派皇宫官员去慰问(杜如晦)的妻子儿女,官府的官员的拜见也不停止,对他们一家的恩惠和礼节一点也没有减少。
    C.大王若终守籓,无所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
       大王如果最终只是守住封地,不干大事(就罢):如果您一定要治理天下,除了杜如晦没有谁和您一起成就功业的。
    D.方多事,裁处无留,僚属共才之,莫见所涯。
       那时天下正多事,他判断处理毫无保留,同事、下属都各尽自己的才华,没有谁见到他才能的极限。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如晦年轻时就已经显示出较高的素质,在参加吏部选拔时,受到了有关官员的器重,认为他有栋梁的潜质。
    B.房玄龄慧眼识英才,将杜如晦推荐给了皇帝。在之后两人的合作共事中,既能相互配合,又能相互尊重。
    C.杜如晦英年早逝,皇帝十分痛惜,在他死时加官爵,赐谥号,并亲自下诏书,表达君臣痛悼的意思,并安排人刻写墓志铭。
    D.杜如晦死去多天后,皇帝还非常想念,经常祭奠他,在赏赐他人物品时,也不忘记杜如晦,对他的遗属也十分关心。
  • 先填空,使下面这首小诗完整,然后完成问题。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____________________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注释:①跫音:qióng脚步声
    1.对这首诗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道、春帷、窗扉,最后落在达达的马蹄声。这种写法与柳宗元《江雪》中从“千山鸟飞绝”的大景,最后落墨在渔翁独钓江雪的小景上的空间处理,颇有相似之处,将诗情层层推向高潮。
    B.诗中运用了一系列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如“莲花”“柳絮”“春帷”等,营造了一种含蓄典雅、凄婉哀伤的氛围。其中“莲花的开落”既写出了女子容颜的美丽动人,也写出了女子在一季一季的等待中红颜凋零的落寞与无奈。
    C.“达达的马蹄”敲响了女子希望重逢的心灵深处,给等待中的女子带来了希望,因而美丽。不过,这马蹄声仅仅从前面路过,并不为她的企盼而停驻,因而是个错误。这一起一伏,前后情景的逆转,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更形成了清劲跌宕之势。
    D.这首诗歌典雅清丽,轻巧隽永。作者以本色质朴、平白如话的语言,将思妇的怀人心理以及等待的寂寞与无奈刻画得淋漓尽致。
    2.以下诗歌所传达的情境与“美丽的错误”最相近的一项是(    )
    A.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B.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C.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D.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2011-2012学年北京市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线部分断句。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1)此天之亡我,_____________。
    (2)以告,则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召公曰:“是障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民亦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近臣尽规,亲戚补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王斟酌焉。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7)你站在桥上看风景,_____________。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_____________。
    (8)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鹰击长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
  • 默写。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点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像我一样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6)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寻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1)像一般艺术一样,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人生世相本来是混整的,常住永在而又变动不居的。诗并不能把这漠无边际的混整全体抄袭过来,或是像柏拉图所说的”模仿“过来。诗对于人生世相必有取舍,有剪裁,有取舍有剪裁就必有创造,必有作者的性格和情趣的浸润渗透。诗必有所本。本于自然;必有所创,创为艺术。自然与艺术结合,结果就在实际的人生世相之上,另建一个宇宙,正如织丝缕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并非全是空中楼阁,亦非全是依样画葫芦。诗与实际的人生世相之关系,妙处惟在不即不离。
      (2)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心神领会一首诗时,都如同面对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神魂为之钩摄,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足之乐,此外偌大乾坤宇宙,以及个人生活中一切憎爱悲喜,都似乎在这霎时间烟消云散了。作诗或读诗,纯粹的心境是凝神注视,因所观之境孤立绝缘,故心与其所观之境须如鱼戏水、亲密无问,遂成境界。姑任举二短诗为例:
      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暂相同,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行》)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3)这两首诗俨然都是戏累,是画境。它们都是从混整的、悠久而流动的人生世相中摄取来的一刹那,一片段。本是一刹那,艺术灌注了生命给它,它便成为终古,诗人在一刹那中所心神领会的,便获得一种超时间性的生命,使天下后世人能不断地去心领神会。本是一片段,艺术予以完整的形象,它便成为一种独立自足的小天地,超出空间性而同时在无数心领神会者的心中显现形象。诗的境界是从时间与空间中执着一微点而加以永恒化和普遍化。它可以在无数心灵中继续复现。虽复现而不落于陈腐,因为它能在每个欣赏者的当时当境的特殊性格与情趣中吸取新鲜生命。(节选自朱光潜《诗论》,有改动)
    1.对全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分析或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创作既不能照搬现实生活,也不能脱离现实生活。
    B.灌注了艺术领会的刹那与片段有可能构成优美的诗境。
    C.读过一首好诗后,个人的爱憎悲喜就会从此烟消云散。
    D.欣赏者对一首诗的理解会因时代、环境的变化而不同。
    2.根据第三段的阐述,简要概括得以广为流传的优秀诗作应具有哪些品格。(分三条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城市是乡村的纪念碑
    刘贤冰
      ①很久没有回家乡了。那个炊烟袅袅的小村子,是一剂良药,须得按时服用。想必是,在田野里耍大的孩子,即使在城里呆得再久,部份散漫的野性也难以去除吧。这些年,想念村庄,已然成了一项必修的功课,或者是一种间歇性痛灶,而且,其频率随年岁的增长而增长。
      ②这种想念,实在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想念一个人,是可以有所凭借的,所谓睹物思人,至少给思念留了个出口;而且,还有现代通讯工具帮忙。可是,在喧嚣的城市里想念村庄,就如笼中之鸟想念山林般,找不到一草一木一石的依据,所有的想像,都会被金属丝无情地阻隔,只剩下烦躁的心绪。我可以给家乡的亲人通电话,可是,村庄是一个集合概念,是一部完整的童年历史。我的思念,又怎能通过一根电话线真正抵达村庄的内心呢?
      ③坐在公共汽车上,各种建筑物扑面而来,马路两旁的景物快速移开。我知道,它们是不会彻底地给我的目光让路的;我不会天真地以为,那些物体移开之后,我会看到我所熟悉的田野和牛羊,还有从屋瓦缝隙里钻出的炊烟。
      ④我了解,城市在不停地讨好我。它永无休止地制造着陌生的事物,不断地变幻着色彩,让各种车辆像池塘里的鱼一样游动……这样看起来它是多么鲜活,多么富于动感。它所有的企图,就是让我忘掉村庄。可是,城市的表演,并不符合我的性情,它不断离间着我和村庄的关系,这只能增加我对村庄更加深切的思念。
      ⑤每天,我在城市里坐车,在城市里漫步,看城市上空偶尔飞过的小鸟,打量城市马路旁的树木花草,试图寻找关于村庄的蛛丝马迹。因为我始终不肯相信,城市会将村庄彻底地掩埋,将村庄彻底地阻断……
      ⑥忽然有一天,当我的目光无意中停在一块站牌上时,一下子惊呆了。我坚信,我找到了村庄!确切地说,我发现了村庄的名字。那块很不起眼的公共汽车站牌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村庄的名字:上钱村,下钱村,吴家湾,马家庄……虽然不是我的家乡,但它们作为村庄,也意味着一群乡人的远徒……我突然感到,那块站牌,不就是消逝了的村庄的纪念碑吗?而此时,汽车广播里,正一遍遍地播报着村庄的名字,仿佛在召唤着村庄的亡魂。
      ⑦又岂止是那块小小的站牌上写着村庄的名字,每一块站牌,每一条马路,甚至每一个街巷,到处都是村庄的名字,人们每天都在念叨着村庄的名字……村庄消失了,村庄的名字顽强地生存下来了。或者说,当村庄消失的时候,它把名字传给了城市。如此说来,城市不过是一个谎言。它生长在乡村的土地上,沿袭着村庄的名字,延续了乡村的生命,但它却在一天天地背叛着乡村,制造着关于城市的谎言。
      ⑧当我回到家,急切地打开城市地图时,惊讶地发现,我们整座城市,我们引以为豪的繁华都市,它实际是由一个个小村庄连接而成的。地图上,那些村庄的名字,星罗棋布,赫然在目;那些名字,灵动鲜活,栩栩如生,即使历经千年,也不可能被钢筋混凝土彻底掩埋。
      ⑨而我们所谓的城市,看起来则更像一座硕大无比的纪念碑,矗立在乡村的土地上,无时无刻不在祭奠着被它掩埋在地下的村庄。
    1.文章开头说”那个炊烟袅袅的小村子,是一剂良药,须得按时服用“,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①~④段回答:
    (1)作者写自己对村庄的思念,为什么在文章第②段写”想念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在第④段写城市的鲜活,富于动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道,城市”在一天天地背叛着乡村,制造着关于城市的谎言“。联系全文看,为什么说城市背叛了乡村,制造着谎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篇抒情散文感情浓郁,脉络分明,以对乡村的眷恋深情将文章逐层推进,使文章布局严谨而又自然。
    B.本文的标题形象、凝练,意味深长,引人思考。城市,像一座纪念碑,默默地矗立在乡村的土地上,纪念着逝去的人们,尤其是那些为城市建设作出贡献的乡村人。
    C.作者在第一段中,连用比喻,把家乡村庄比作”一剂良药“”一项必修的功课“”一种间歇性病灶“,把抽象的思乡之情描绘得生动形象。
    D.”而此时,汽车广播里,正一遍遍地播报着村庄的名字,仿佛在召唤着村庄的亡魂。“作者巧妙地插入广播的播报,结合自身感受,恰到好处地表达了顿悟时产生的神圣庄严的感觉。
    E.在作者心中,村庄是一种象征,是精神的寄托,是心灵的归宿,是一个难舍的人生情结。
  • 请以”瞬间“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