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材完全学案第五单元自主赏析(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面各句中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存(xù) 请其(shì) 皆自人欤(yú)
    B.官(líng) 以锦囊(chéng) 誓天断(fā)
    C.本其成败之迹(yì) 雠已灭(chóu) 乱者四(yīng)
    D.吾恨也(yí) 智勇多困于所(nì) 泣下沾(jīn)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而前驱 负:背着  及凯旋而之 纳:收藏
    B.吾遗也 恨:悔恨  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来、本来
    C.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   下沾襟 泣:哭泣
    D.尔其无忘父之志 乃:你的  岂非人事哉 人事:给人安排工作
  • 下列加粗字与例句加粗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仓皇
    A.一夫呼,乱者四应
    B.其下平旷,有泉
    C.而死国灭,为天下笑
    D.负而驱,及凯旋而纳之
  • 下列句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庄宗)请其矢,盛(之)以锦囊,负(之)而前驱
    B.(庄宗)还矢(于)先王,而告以(之)成功
    C.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
    D.至于(诸将)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4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下列各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尔无忘乃父之志 ②独为文犹可识日,“花山”
    B.①盛锦囊     ②而此独钟名,何哉
    C.①而智勇多困所溺 ②余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D.①尔其无忘父之志 ②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下面加粗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来
    B.忧劳可以国     兴:兴盛
    C.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子装着
    D.而皆晋以归梁    背:背着
    3.下列对原文分析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小序主要论述后唐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历史教训,侧重阐明国家的盛衰在于“人事”和“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B.本文为了总结历史教训,具有明显的针对性,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并非无病呻吟,而是寓有无穷的感慨,既是史论,又是针对现实而发的政论。
    C.本文紧紧抓住一兴一亡的对比,十分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虽是议论文,所举的人物极富形象性,神态如生,如写李克用寥寥数语表现了他愤恨填膺的神态。
    D.本文意在告诫当朝者吸取“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不要重蹈后唐灭亡的覆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材完全学案第五单元自主赏析(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纵囚论
    欧阳修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
      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贱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1.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义于君子(推行)
    B.罪大恶极,小人矣(的确,确实)
    C.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怎么,哪里)
    D.不逆情以誉(求取,谋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        ②其囚及
    B.①是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  ②是君子之难能
    C.①是上下之情也           ②吾见上下交相以成此名也
    D.①纵来归              ②又纵之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阐述欧阳修对唐太宗“纵囚”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朋党论
    欧阳修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灌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凯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凯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人,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选自欧阳修《朋党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惟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幸:希望
    B.相党引以为朋者       暂:暂时
    C.然而后世不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  诮:责备
    D.夫兴亡治乱之           迹:事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1)臣闻朋党
    (2)舜亦不疑而皆用
    (3)同道为朋
    (4)辨君子与小人也
    A.(1)和(2)相同,(3)和(4)不同
    B.(1)和(2)相同,(3)和(4)相同
    C.(1)和(2)不同,(3)和(4)相同
    D.(1)和(2)不同,(3)和(4)不同
    3.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说明“小人无朋”和“君子有朋”观点的一项是(   )
    A.①小人所好者禄利也        ②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
    B.①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 ②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C.①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      ②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
    D.①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      ②周有臣三千,惟一心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朋党”的说法,自古就有。君子和君子因道义结成朋党,小人和小人因私利而结成朋党,这是自然的道理。
    B.在第二段中,作者对“小人没有朋党,只有君子才有”的观点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
    C.在三、四两段,作者运用对比、举例、引用、比喻等论证手法,论述了“做皇帝的,只须排斥小人的假朋党,重用君子的真朋党,天下就能治理好了”的观点。
    D.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只是希望君主能分辨君子和小人,借签前代治乱兴亡的经验。
  • 请说明这幅漫画的画面内容,(不超过40字)并揭示其中的寓意。(不超过20字)


    开发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克蒙其矣 泽:恩泽     执笔视,乃见其所欲画者 熟:仔细
    B.不学之也 过:过错      所谓者不可推 理:天理
    C.余因而之 实:证实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乎 嗣:继承人
    D.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吊:抚慰  见此竹,卷而哭失声 废:毁坏
  • 下列加粗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孥。
    ③如吾之衰者,能久存乎? 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嗣乎?
    ⑤死而有知,几何离?   ⑥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⑧敛不凭棺,窆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无意于人世矣! ⑩教吾子与汝子,幸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
    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
    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
    D.①⑨/②⑥/③⑤⑨/⑦/④/⑩
◎ 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材完全学案第五单元自主赏析(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双音节词,其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B.又可冀其成立
    C.教吾子与汝子……如此而已
    D.未可以为信也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与汝曰  书:动词,写信
    B.旦暮死   恐:恐怖
    C.毛血益衰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D.志气日益微  志气:精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孟东野往,吾书汝日  念诸父诸兄,皆康强而早世
    B.其传之非真邪     吾兄之盛德而夭嗣乎
    C.未始为忧也      其竟此而殒其生乎
    D.汝书,六月十七日也  盖东野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日月
    3.下列对这段文字的语言特点所作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中写作者得到十二郎猝死的消息后内心的无穷惶惑时,连用三个“邪”字,三个“乎”字,三个“也”字,五个“矣”字,文辞抑扬顿挫,感情跌宕起伏。
    B.前人评韩愈和苏轼的文章有“韩潮苏海”之说,意为韩文在语言上气势很盛,如同大潮汹涌,这一特点在本文也表现得非常充分,如文中写自己病弱之状,就以排比句出之,很有气势。
    C.文中写闻十二郎死讯时的将信将疑,以“信邪……真邪……梦邪”反复申说,用一连串的疑问语气状其迷离惝恍之态,使表达效果倍增。
    D.文章同样是写自己衰病之状,先是“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随后又“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语意基本相同,但表达上略加变化,就显得错落有致,生动活泼。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4题。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日:“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袜材当于子矣     萃:聚集
    B.书尾复写一诗,其曰  略:简略
    C.吾言矣,世岂有万尺竹哉  妄:荒谬
    D.苏子矣          辩:能说会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与可书遗余日   举予人,如弃草芥
    B.有万尺之势    骨已尽矣,两狼之并驱如故
    C.吾将买田而归老  积土成山,风雨兴
    D.有车过腹痛语   江南之人,常常有
    3.下列对选文写作手法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以充满感情的笔触回忆两人的交往,以及文与可死后自己的悲慨,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 B.本文语言朴实自然,极富生活色彩,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情实感。
    C.选文第一段记述文与可“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是为了与下文苏轼“废卷而哭失声”形成对比,这是以喜写悲、以乐衬哀的写法。
    D.选文第二段借用曹操和桥玄的典故,侧面衬托了自己和文与可情谊的深厚。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
      子厚,讳宗元。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耶?”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遏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以十五年七月十日,归葬万年先人墓侧。(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崭然头角    见:同“现”,显露
    B.而自于山水间  肆:放肆
    C.其俗以男女钱  质:抵押
    D.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比:及,等到
    2.下面各组句子中,分别能体现柳宗元文才不凡和有节义操守的一项是(   )
    A.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  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
    B.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   一时皆慕与之交
    C.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 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D.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年轻时,就显出了过人的才华。父亲去世后,他已成人,而且考中进士。人家都说柳家后继有人了。
    B.柳宗元在集贤殿任职时,才智出众,廉洁敢为,谈论引经据典,纵横驰说,常常使在座的人为之倾倒。许多有权势的当政者,都想出自他的门下,对他众口一词的举荐和称赞。
    C.在贬于永州期间,柳宗元一方面纵情山水,写下了许多汪洋恣肆、浑厚凝练的诗文。另一方面他改变了当地的风俗习惯,在一年内,让近千因抵债而成为奴婢的人得以回家,政绩斐然。
    D.柳宗元不忍心看到好友刘禹锡被贬到偏远荒僻的播州,主动向朝廷要求用自己被贬之地柳州与刘禹锡的播州交换,最后使他改刺连州。韩愈认为柳宗元的行为体现了“士穷见节义”的高尚风格,让那些落井下石之人羞愧不已。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超然台记
    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糟啜,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日:乐哉游乎!(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注]①糟啜:食酒糟、饮淡酒。②卢敖:燕国隐士。③师尚父:指姜太公。④淮阴:指韩信,曾被封为淮阴侯。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自钱塘移胶西  守:把守
    B.物有以之矣    盖:遮住
    C.释舟楫之安而车马之劳  服:承受
    D.岁比不,盗贼满野    登:丰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福可喜而祸可悲也  而物之可足吾欲者有尽
    B.而去取择交乎前   人固疑余不乐也
    C.城以为台者,旧矣  然后践华为城,河为池
    D.秦人卢敖之从遁也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劫哉
    3.下列各句中,全都直接体现作者“超然物外”思想的一项是(   )。
    ①糟啜,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②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③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④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⑤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⑥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A.①②④⑥
    B.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凡物都有可欣赏的地方,只要有超然物外的思想,就能随遇而安。
    B.作者移守胶西一年之后,身体变胖了,白发逐渐变黑了,这是他超然物外的最大快乐。
    C.作者南望马耳山、常山联想到了隐君子,西望穆陵、北俯潍水却又想到了姜太公、齐桓公之遗烈和淮阴之功,由此可见作者虽被移守胶西但建功立业的理想尚在。
    D.作者整理园圃,清扫庭院,修补破败的地方,摘蔬取鱼,酿酒脱粟,表现出很快乐,这是他能超然物外的结果。
    5.翻译下面句子。
    (1)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段话,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意思。(不超过15字)
      中国是美国的债权大国,持有美国外汇总价值超过2万亿美元。美元的国际汇率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的限制,而汇率直接影响到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的恢复情况。美国希望中国增加进口,使美国的产品可以自由地进入中国市场,从而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对美国仍有一定的依赖性,中国内需水平还不是很高,消费质量远远落后于美国,中国希望作为世界货币的美元能够保持稳定,不要出现通胀和贬值的问题,以便保护在美国的金融资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