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血/淡明志      息/惴惴不安      皮/足适履 
    B.巡/怙恶不悛      延/不不枝      具/不可估 
    C.打/不痛不痒      脉搏/脉脉含情      桂/损兵将 
    D.拘泥/泥古不化      强盛/强人所难      角色/群雄角逐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陷阱      坐落      仗义直言      平心而论 
    B.厮杀      辩白      轻歌曼舞      各行其事 
    C.陨落      斑斓      委屈求全      墨守陈规 
    D.矫健      寒暄      纷至沓来      剑拔弩张 
  • 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正确的一句是  
    [     ]
    A.学校附近的建筑工地,机器打桩声不绝于耳,真使人振聋发聩。
    B.在未来的征程中,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喙,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
    C.当看到小岗村村民按下的一个个红手印时,大家深深地感到,他们怀念的沈浩不仅是一位村官,更是一位和他们休戚与共的亲人。
    D.暮春时节是潭柘寺,4月上旬,这两株玉兰的树冠上就布满了含英咀华的花蕾。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9?11”事件以后,如何防止国家重要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再次免遭国际恐怖分子破坏,已成为美国领导人深感头痛的问题。 
    B.这次研讨会的目的是为文学界就散文运动的得失、散文的可能走向等问题的讨论提供一个争论和思考的平台。 
    C.奥运会使用了可再生能源、先进的循环系统和朴素的建筑外观,一旦完全投入使用,奥运村每年的碳排放量可减少8000吨。 
    D.张老师今年搬到了钓鱼台小区,上班路远了,我问他从家到单位得用两个小时吧,他说两个小时到不了。 
◎ 2011-2012学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对“以”和“于”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②以勇气闻于诸侯 
    ③不能容于远近                      
    ④而君幸于赵王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 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缙绅、大夫、士于左丞相府            :聚集 
    B.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诛五人        按:追究、查办 
    C.秦贪,其强                          负:倚仗 
    D.惧谗邪,则思正身以恶                黜:罢免 
  •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虽董之以严刑
    [     ]
    A.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B.求人可使报秦者 
    C.夫晋,何厌之有?              
    D.以其无礼于晋  
  •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离骚》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全诗共373句。 
    B.文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遗著有《文山先生全集》。《指南录后序》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文。诗集命名为《指南录》,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诗意。 
    C.《左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于修辞的史学著作,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左传》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故又称做“春秋三传”。 
    D.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人。《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鲁迅曾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 2011-2012学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僚吏郑陶、饶奭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之归化卒,皆故时群盗。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概不答。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加直集贤院。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召修起居注。欧阳修后至,朝廷欲骤用之,难于越次。概闻,请郡,除天章阁待制,修遂知制诰。逾岁,概始代之。苏舜钦等以群饮逐,概言:“预会者皆馆阁名士,举而弃之,觖士大夫望,非国之福也。”不报。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帝欲加罪,概曰:“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擢枢密使、参知政事。数以老求去。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以太子少题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神宗赐诏曰:“请老而去者,类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元丰六年薨,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谥曰康靖。
        概秉心各平,与人无怨怒。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议者以此刘宽、娄师德。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欧阳修遇概素薄,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修得解,始服其长者。
     (《宋史?赵概传》,有删节)
    注:①请郡:指古代京官请求外放,任州郡长官。②觖:因不满意而怨恨。③抗章:向皇上上奏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                 虞:忧虑,忧患
    B.斩之以徇                                   徇:谋求
    C.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宿卫罢                   典:主持,主管
    D.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                      省阅:审视阅览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赵概为官才干的一组是 (    )  
    ①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②概闻,请郡,除天章阁待制      
    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      
    ④自左丞转吏部尚书     
    ⑤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       
    ⑥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洪州属官郑陶、饶奭把持郡里事务,并编造流言说士兵得到饷米都是陈旧腐烂之米。后来陶、奭二人斩杀容州驻地逃归的士卒,赵概借此趁机查办了陶、奭二人。
    B.苏舜钦等人因聚众饮酒被放逐贬谪,赵概认为如把这些参与群饮的名士贬谪不用,会让士大夫们因不满而心生怨恨,于国不利,最终苏舜钦等人没被上报朝廷。
    C.官员因年老辞官回家后,一般都是唯恐自己的一些说辞、议论等传到朝廷,但赵概即使退居在家,却依然能够忠耿尽职,用编书的方式提醒皇上注意纳谏。
    D.赵概秉性平和,与人无怨怒。虽然在一些事情上表面上像是没有说什么,但暗地里对别人有利的事情做了不少,连一向对赵概冷淡的欧阳修最终也为之折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开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
    1.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并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
    空荡荡的院子
    张蛰
           那个院子自从没了他们的声音,就开始了长时间的空旷和寂寞。
    以前回家,我都是坐在堂屋的那把自制沙发上跟他们说话,有时也坐在小板凳上,或者门口的那块青条石上。现在,我只能跑到哥哥家的苹果地里,坐在一堆土前,对着里面自言自语,诉说这世他们见过无数次的平淡无奇的喜怒哀乐。风总是从那堆土后轻轻地刮过来,吹我的脸。我知道,他们需要我的消息,那些风就是他们从另一个世界看我的目光。我一动不动,让风尽情地抚摸我。有一回,我忽然无来由地大悲大痛,就在风里大哭一场。我知道他们需要我的哭声,没有我的哭声,他们不放心。 他们非常担心过我的生活,不知道这个唯一去读了书的儿子会走进一个怎样的世界-- 那个时候,我的心态我的种种言行都超过了他们的想象:早知道这样,让你念什么书呢?早知这样,把你当条狗养多好……这是我活到二十多岁的时候带给他们养儿的收获和教训。直到我25 岁上结婚,26 岁上有子,他们这才长长地舒了口气:以后慢慢就好了。 我的确按照他们希望的在变好。上班,吃饭,睡觉,带着孩子去公园,周末去院子里看他们。我开始抽烟,我们互相发烟,在门口的青条石上一支接一支地抽。女儿对着他们喊:“爷爷奶奶!”他们慈祥满面。那是我不曾见过的慈祥。我知道,他们老了。 
           我决心把他们带到城里去。住住楼房,打打电话,逛逛公园,早晚也在护城河沿上溜达溜达,和其他的城里人谈谈孩子和更小的孩子,谈谈以前的陈芝麻烂谷子。他们去了,又回了。他们不习惯。 他们又回到乡下的那个院落,喂鸡,喂鸭,养猫,养狗。院子里日升日落,下雨起雾,开门关门,院门吱吱呀呀地响。他们老了,他们的老超过了我的想象。我站在门口,手牵女儿,在正午的阳光下,看他们睡着在院子里的那棵槐树下,一左一右,狗卧一旁,猫躺身上,鸡在啄他们脚上的烂菜叶。女儿喃喃自语:“爷爷奶奶……”我攥紧了她的小手。我站在门口,真不想迈进门里去,真不想叫醒他们。 
           他们中的一个,终于躺倒在我的怀里。在医院里,我抱着,也是揽着,他大口大口地艰难喘气,艰难地把脸转过来,艰难地说,咱们回家吧。一辈子没这样求过人,这是他最后的愿望。 院子从此少了一半的声音。院门再开再关,声音听起来夸张地刺耳。那种衰败是从院门的青石开始,再没有人去坐在上面抽烟,我看见尘土正侵进青条石细微的纹路里。我看见院落的各处开始有脱落的墙皮,泛起的白碱……我努力地消除它们的存在,都遭到了一个人的反对。窗棂有根木条折了,要修,她反对。锅屋墙该刷了,她反对。堂屋的地面该用水泥补了,她反对。那把自制的沙发皮裂了,需要换个新沙发了,她反对。她在静静地等待一个时间的到来。哪儿都不去,守候着一个显得衰败而渐渐空荡的院子。 十年有多长?她把一只猫喂走又把一只猫喂成,那只家狗实在受不了一个庭院的寂寞,在六年的时候趴在屋角的一堆草里,再也没有从夜里醒来。鸡鸭也不养了,她说想素净,不想再在早晨听到鸡飞狗跳的声音。院子的落寞时间太久,让她对声音开始害怕。没有人知道她内心到底有多寂寞有多冷-- 就像她晚年雾濛濛的眼神,让人无法再看清看到底。她可能清晨了还感觉是晚上,傍晚时又以为是阴天的正午。有好几次,她说,你父亲从地里回来了,扛着锄头,你去接过来。突然有一天,她开始对我交待一些事情,地点,时间,人,事,一清二楚。老家的屋怎么办,还有的一千块钱怎么办,两个哥哥三个姐姐家的儿孙读书,他们将来的营生。你要照顾着他们啊,我们家,就你是个读书人。她清清楚楚地说。交待好一切她觉得应该交待的事情,就在我不在的某一天,她忍着疼痛走了,离开这个院子。 
           他们把一个院子彻底交给了我,他们把一切都带走了,只剩下这个空荡荡的院落。我握着女儿的手,再没有招呼的对象。那把破沙发的对面,再没有一对苍老的脸。我再没有勇气坐在门口的那块青条石上,我再也推不开那扇永不会上锁的院门。 
           空荡荡的院子。我回家,我从千里之外的地方顶风淋雨冒雪回家,再给谁看呢?
    1.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概括“父母”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是我活到二十多岁的时候带给他们养儿的收获和教训”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八自然段连用四个“她反对”反映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以“空荡荡的院子”为题,文中也多次描写院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项羽何以输给刘邦
        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是个贫民,是个流氓。项羽的出身是相当高贵的,他的祖父是楚国名将,到了项羽父亲他们这一代,这个家族就开始破落了,不过破落也还是贵族。刘邦是没有名也没有字的,他被唤做刘季,就是刘小的意思;项羽可是正儿八经有名字的,叫做项籍,也是有字的,叫项羽。
        楚汉战争中,刘邦手下有一个神箭手楼烦一箭就把项羽那边的一个人给射死了。项羽大怒,出来往那儿一站大吼一声,楼烦被吓得屁滚尿流。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项羽几乎是每战必胜。而刘邦的本事就是司马迁说的“好酒及色”。在整个战争中,没有一场战争是刘邦指挥的。刘邦的本事只有一句话一一为之奈何?问张良,问陈平,问韩信。但是我们如果冷静地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攻进了关中,后来项羽也进入了咸阳,他们获得了推翻秦王朝的胜利。在这场胜利面前,刘邦和项羽的表现完全不同。刘邦不杀子婴,约法三章,秋毫无犯。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举动。范增对项羽说,项王,刘邦这个人可不能小看。但项羽听不进去,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项羽完全不动脑筋。有人劝说项羽,说咸阳这个地方是帝王之都,您应该定都咸阳。但是,这个时候秦宫已经被项羽烧光了,也没地方住了,项羽又一门心思想回老家去。于是就说了这样的话:“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到了楚汉战争的最后关头,刘邦准备和项羽在垓下会战,这时韩信、彭越和英布都按兵不动。这时候刘邦就问张良说,子房啊,我准备胜利以后把天下给分了,你看分给哪些人比较合适呢?张良说,彭越和英布本来是在楚汉之间摇摆的,现在倾向于汉;韩信现在独当一面,如果你愿意把土地分给他们的话,他们一定会来帮助你合围项羽的。刘邦说行,就这么跟他们约定了。结果这几支军队全都来了,把项羽团团围住,予以消灭。     韩信说,项王这个人婆婆妈妈的,将士有谁受了伤,他会亲自拎着饭篮去探视,流着眼泪拉着你的手,说长道短。可是我们有了战功,他要封一个官爵,一颗印捏在手上,磨过来磨过去,直到方的变成圆的,他都不给人。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刘邦是英雄,项羽是英雄,只不过他们是不同的英雄而已。项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现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是没有遮掩顾忌、不计利害成败地把它表现出来,因此在“成者王败者寇”这样一种历史传统中,项羽依然能得到人们的凭吊和同情。
     (节选自《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有删改)
    1.作者为什么说“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认为项羽输给刘邦是有道理的。作者运用对比手法从哪几个方面论述理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上文内容来看,项羽进入咸阳后说了句“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如何理解评价他此时所讲的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默写。
    1.______________,肇锡余以嘉名。
    2.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_____    。
    3.惟草木之零落兮,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纫秋兰以为佩  。
  • 翻译课内语句。
    1.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