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新人教版陕西省西工大附中高三语文第二次适应性训练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
    陈雍君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1.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画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
    B.“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C.“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
    D.“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
    2.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B.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
    C.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
    D.“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
    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
    B.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
    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
    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臧盾字宣卿,东莞莒人。父未甄,博涉文史,有才干,少为外兄汝南周颙所知。宋末,起家为领军主簿,所奉即齐武帝。高祖平京邑,霸府建,引为骠骑刑狱参军。丁所生母忧,三年庐于墓侧。服阕,除廷尉卿。出为安成王长史、江夏太守,卒官。
      盾幼从征士琅邪诸葛璩受《五经》,通章句。璩学徒常有数十百人,盾处其间,无所狎比。璩异之,叹曰:“此生重器,王佐才也。”初为抚军行参军,迁尚书中兵郎。盾美风姿,善举止,每趋奏,高祖甚悦焉。
      盾有孝性,随父宿直于廷尉,母刘氏在宅,夜暴亡,左手中指忽痛,不得寝。及晓,宅信果报凶问,其感通如此。服制未终,父又卒,盾居丧五年,不出庐户,形骸枯悴,家人不复识。乡人王端以状闻,高祖嘉之,敕累遣抑譬。
      服阕,除丹阳尹丞,转中书郎,复兼中书舍人。还除少府卿,领步兵校尉,迁御史中丞。盾性公强,居宪台甚称职。中大通五年二月,高祖幸同泰寺开讲,设四部大会,众数万人。南越所献驯象,忽于众中狂逸,乘轝羽卫及会皆骇散,惟盾与散骑郎裴之礼嶷然自若,高祖甚嘉焉。
      俄有诏,加散骑常侍,未拜,又诏曰:“总一六军,非才勿授。御史中丞、新除散骑常侍盾,志怀忠密,识用详慎,当官平允,处务勤恪,必能缉斯戎政。可兼领军,常侍如故。”大同二年,迁中领军。领军管天下兵要,监局事多。盾为人敏赡,有风力,长于拨繁,职事甚理。天监中,吴平侯萧景居此职,著声称。至是盾复继之。  
      五年,出为仁威将军、吴郡太守,视事未期,以疾陈解。拜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七年,疾愈,复为领军将军。九年,卒,时年六十六。即日有诏举哀。赠侍中,领军如故。谥曰忠。(选自《梁书·臧盾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盾处其间,无所狎比 比:亲近
    B.随父宿于廷尉 直:当值
    C.高祖嘉之,敕遣抑譬 累:多次         
    D.高祖同泰寺开讲 幸:幸运
    2.下列各句全能表明臧盾为“重器”“王佐才”的一组是( )
    ①博涉文史,有才干            
    ②左手中指忽痛,不得寝
    ③盾性公强,居宪台甚称职      
    ④惟盾与散骑郎裴之礼嶷然自若
    ⑤长于拨繁,职事甚理          
    ⑥视事未期,以疾陈解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臧盾曾因母亲暴亡而左手中指疼痛,不能入眠。后为父母守丧五年,不出草庐,形容枯槁,如此孝顺之德,显然受到其父臧未甄的影响。
    B.臧盾自幼跟随诸葛璩学习“五经”,精通章句,表现不凡,很受老师诸葛璩的赏识,甚至被赞为将来能够承担重任、辅佐帝王的重要人才。
    C.臧盾风度潇洒,仪表俊美,聪明敏捷,见多识广,很有魄力,善于处理繁杂的政务,因此其职责范围内的事务都处理得很有条理。
    D.大同七年,臧盾病愈之后,又任领军将军。大同九年去世,他去世的当天皇帝就下诏举行哀悼仪式,臧盾被追封为侍中,谥号“忠”。
    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晓,宅信果报凶问,其感通如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年,出为仁威将军、吴郡太守,视事未期,以疾陈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八声甘州 寄参寥子
      苏轼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注】①谢公:即谢安,东晋名士、宰相,早年曾隐居东山。 1.“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蕴含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 2012届新人教版陕西省西工大附中高三语文第二次适应性训练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选做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紫 貂
    乔 迁
      猎貂,主猎紫貂。紫貂,俗名大叶子,毛皮珍贵。用紫貂皮制成的裘装,得风则暖,着水不濡,点雪即消。满清王朝规定:非皇室与二品以上王公大臣不得着貂皮。
      据说,老辈人猎貂,为使貂皮无损,在风雪天赤身裸体躺在有紫貂的山里。紫貂心善,常以体覆盖冰冻主人,使其暖,便被捉。只是,十人捉貂,常十人不得生还。
      三皮把脸贴在母亲的胸膛,一股凉意立即从他的脸皮传到心里,便禁不住心颤了一下,两行热泪夺眶而出。随着凉意而来的,还有母亲胸腔里那如风匣一般的呼嗒声。
      老中医的话在三皮耳畔响起:这病,有张貂皮暖着就好了。
      三皮起身去了猎人四爷家。
      四爷望着下了决心要去猎貂的三皮,缓缓的从身后拽出一坛陈年老酒来,起了封皮,一股浓烈的酒香立刻溢满屋子。闻着酒香,三皮身子就暖暖的了。四爷把酒递给三皮说:“喝了吧!能顶一阵子的。”
      三皮喝了酒,就去了红马山。四爷找到三皮时,三皮都冻僵了,可僵了的三皮没有死,嘴里一口一口地呼着白气呢!一只紫貂像一张小毯子似的把三皮的胸口捂个严严实实。四爷把伏卧在三皮胸口的紫貂拾起,装进蛇皮口袋里。用雪擦了三皮的身体,又用狍皮袄裹了三皮,把三皮背了回来。
      三皮醒过来,看到了母亲的眼泪和贴在母亲胸口的紫貂皮。三皮说:“紫貂也疼咱母亲呢!”
      四爷说:“是紫貂知道你有孝心呢!”
      日军占领东北,各地抗联勇击日寇。
      一日,一抗联小分队路过,小住。三皮在四爷家里见到抗联队长不住捶腰,嘴里咝咝痛苦呻吟,一问得知,因天寒地冻腰处枪伤疼痛。
      三皮便对四爷说:“给我坛陈年老酒吧!”
      四爷含泪而起,亲自斟酒给三皮。
      三皮顶着风雪上了山。
      四爷寻上山来,远远便看见了三皮,惊奇万分,感叹不已。躺在雪地上的三皮身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貂毯,从头到脚,只留下两个鼻孔出气,数不清多少只紫貂卧在三皮身上……
      四爷流着热泪长叹:“仁心呢!”
      三皮参加了抗联。
      参加了抗联的三皮在一次战斗中被日军俘虏。
      三皮没熬得住日军的诱惑,成了汉奸。
      汉奸三皮领着日军找到了抗联小分队的营地,上百条铮铮不屈的汉子血洒黑土。
      清理抗联物品的时候,日军少佐发现了抗联队长腰间的紫貂皮,惊喜地扯下来。一看,却有四五个枪眼,可惜的哇哇直叫。
      三皮过来,谄笑着,得意地说道:“这还是我猎到的呢……”
      少佐目露神采,寒光闪闪的战刀一指三皮:“你的,再猎一只给我。”
      三皮惊出了一身冷汗。望着寒光闪闪的战刀,却又不得不硬着头皮脱光了衣衫。
      四爷在山上发现了死去多日、冻得硬邦邦、光条条的三皮。
      四爷来到三皮跟前,看到三皮胸口处有个碗大的洞。四爷往里面看了看,里面没有了心,早让紫貂掏吃了。    (选自《小小说精选》 2011年1月20日)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开始介绍“紫貂心善,常以体覆盖冰冻主人”的习性,不仅表现其灵性,与小说内容相呼应,而且富有神秘传奇色彩。
    B.“紫貂也疼咱母亲呢!”“是紫貂知道你有孝心呢!”三皮与四爷的对话,不仅映衬了三皮的“孝心”,而且为三皮的叛变投敌作了铺垫。
    C.“老中医的话在三皮耳畔响起:这病,有张貂皮暖着就好了。”这句话照应题目,突出了紫貂皮的妙用。
    D.小说中的四爷起着见证人的作用,他的“陈年老酒”也如同“紫貂”一般,给小说带来传奇的色彩。
    E.小说的结尾突兀诡谲,开头介绍紫貂有心善的习性,这里又写它残忍地掏吃人心,不合情理,自相矛盾,是一处明显的败笔。
    (2)联系全文,说说小说开头两段对“猎貂”的介绍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在刻画人物方面用了哪些技巧?试举两个例子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小说主人公,有的说是“三皮”,有的说是“紫貂”,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选做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刘文典:世上已无真狂徒
    徐百柯
      2005年岁末,红学界颇不安宁,于是遥想当年,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这样讲《红楼梦》:其时天已近晚,讲台上燃起烛光。不久,刘文典身着长衫,缓步走上讲台,坐定。一位女生站在桌边用热水瓶为他斟茶。先生从容饮尽一盏茶后,霍然站起,有板有眼地念出开场白:“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满筐!仙桃只要一口就行了啊……我讲《红楼梦》嘛,凡是别人说过的,我都不讲;凡是我讲的,别人都没有说过!今天给你们讲四个字就够了。”于是他拿起笔,转身在旁边架着的小黑板上写下“蓼汀花溆”四个大字。
      这次讲座原定在一间小教室开讲,后因听者甚众,改为大教室,还是容不下,只好改在联大教室区的广场上,学生席地而坐,洗耳恭听刘教授高论。刘氏在西南联大开《文选》课,不拘常规,常常乘兴随意,别开生面。上课前,先由校役提一壶茶,外带一根两尺来长的竹制旱烟袋,讲到得意处,就一边吸着旱烟,一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有一次,他却只上了半小时的课,就忽然宣布说,今天提前下课,改在下星期三晚饭后七时半继续上课。原来,那天是阴历五月十五,他要在月光下讲《月赋》一篇。有学生追忆:届时,在校园里月光下摆下一圈座位,他老人家坐在中间,当着一轮皓月大讲其《月赋》,“俨如《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人物”。
      刘文典讲课时,同样是守旧派人物的吴宓也会前去听讲,而且总是坐在最后一排。刘教授闭目讲课,每讲到得意处,便抬头张目向后排望,然后问道:“雨僧(吴宓的字)兄以为如何?”每当这时,吴教授照例起立,恭恭敬敬地一面点头一面回答:“高见甚是,高见甚是。”两位名教授一问一答之状,惹得全场为之暗笑。
      一日,日机空袭,警报响起,联大的教授和学生四下散开躲避。刘文典跑到中途,忽然想起他“十二万分”佩服的陈寅恪身体羸弱且目力衰竭,于是便率几个学生折回来搀扶着陈往城外跑去。他强撑着不让学生扶他,大声叫嚷着:“保存国粹要紧!保存国粹要紧!”让学生们搀着陈先走。这时,只见他平素藐视的新文学作家沈从文也在人流中,便顾不得自己气喘如牛,转身呵斥道:“你跑什么跑?我刘某人是在替庄子跑,我要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你替谁跑?”
      刘文典多年潜心研究庄子,出版了十卷本《庄子补正》,陈寅恪为之作序,推崇备至。曾有人向刘氏问起古今治庄子者的得失,他大发感慨,口出狂言道:“在中国真正懂得《庄子》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庄周,还有一个就是刘某人。”狂则狂矣,当下不少见,但其背后那股子傲骨嶙峋的气度,却是今人学不来的。
      1928年,蒋介石掌握大权不久,想提高自己的声望,曾多次表示要到刘文典主持校务的安徽大学去视察,但刘拒绝其到校“训话”。后来,蒋虽如愿以偿,可是在他视察时,校园到处冷冷清清,并没有他所希望的那种隆重而热烈的欢迎场面。一切皆因为刘文典冷冷掷出的一句话:“大学不是衙门。”
      后来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刘文典。之前刘氏曾有豪言:“我刘叔雅(“叔雅”为刘文典的字)并非贩夫走卒,即是高官也不应对我呼之而来,挥手而去。蒋介石一介武夫耳,其奈我何!”见面时,刘称蒋为“先生”而不称“主席”,蒋很是不满。进而两人冲突升级,刘文典指着蒋介石说:“你就是军阀!”蒋介石则以“治学不严”为由,将刘当场羁押,说要枪毙。后来多亏蔡元培等人说情,关了一个月才获释。后人赞曰:“好个刘文典,名士风流,还是狷介狂人?我不知道,我能知道的是,今天,这样的知识分子已无处寻觅,所谓‘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选自徐百柯《民国那些人》)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 )
    A.刘文典在西南联大易时易地给学生讲授《月赋》,将学生带进人生与自然交融的境界,这番别出心裁之举,体现出他个性中的“魏晋风度”。
    B.在一次躲避日机空袭的过程中,刘文典呵斥亦在人流之中的作家沈从文,是因为他一向看不起搞新文学创作的人。
    C.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刘文典,见面时因刘称蒋为“先生”而不称“主席”,蒋介石很是不满,进而蒋介石将其当场羁押。
    D.文末引辛弃疾“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句,表明了作者对这位拥有大学问、真性情的学者的追怀与赞慕之情,以及对当今社会缺乏像刘文典这样的学者的叹惋。
    E.本文通过对刘文典在西南联大、安徽大学等校任教时生活片段的记述,夹叙夹议,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等手法,勾勒出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者形象。
    (2)刘文典作为一位“真狂徒”,他的“狂”在文中主要体现为哪些方面?请结合事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文典在学界享有“活庄子”的美誉,根据传记内容,概括他被称作“活庄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刘文典说“大学不是衙门”,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结合个人理解,谈谈你心目中理想的大学应该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他平时所过的早就是捉襟见肘的生活,更哪有什么余钱来做归国的路费呢?
    B.不管你遇到怎样的困难,作为你的朋友,我们都将鼎力相助,帮你顺利渡过难关。 
    C.表面卑躬屈膝、曲意逢迎的人,往往会背后逢人说项,极尽造谣毁谤之能事。 
    D.如果家庭教育依然熟视无睹男孩体质变差的事实的话,那么可怕的男孩危机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李毅中指出,工信部将尽快出台政府采购等财税配套政策,颁布并修订中小企业划型标准,重点扶持小企业和微型企业。
    B.有媒体分析,2011年2月9日的加息,使贷款百万购买第一套房的利息增加了33万。加息在应对通胀压力的同时,也让不少买房人感受到了还款的压力。
    C.医疗体制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要求我们从我国基本国情和现阶段发展水平为出发点,借鉴他国经验,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医改之路。
    D.北京市老年人口大约已占到全市人口总数的15%左右,且全市人口的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如何养老成为城市发展中日趋严峻的问题。
◎ 2012届新人教版陕西省西工大附中高三语文第二次适应性训练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__________。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做最好的消遣的。
    ①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
    ②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
    ③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
    ④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
    ⑤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
    ⑥无论《论语》还是《圣经》,无论柏拉图还是康德,不妨就当做闲书来读
    A.②①⑤⑥④③    
    B.②①⑥⑤③④    
    C.⑥③①⑤②④      
    D.⑥④⑤①②③
  • 阅读下面材料,筛选重要信息,给“短信文学”下定义,要求语言简洁,内容充实,不超过60字。
    ①短信文学是一种文学新门类。
    ②短信文学的传播媒介是手机。
    ③短信文学的特点是以短信为存在方式。
    ④短信文学具有文学性、娱乐性、互动性、时效性等特点。
    ⑤短信文学具有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特性。
    ⑥物质的极大丰富为短信文学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⑦商家的炒作和媒体的宣传也对短信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⑧短信文学是大众化催生的宠儿。
      短信文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仿照划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另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用满腔忧国之情凸显了生命的价值文天祥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用一片赤子之心诠释了生命的价值!我们终于明白:生命总归会结束,价值永存世间。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1)繁华大道,乞讨者众,这里乞丐的生存产业链黑幕刚刚被媒体披露。
      孩子问:我们为什么不给他们一些零钱?给,还是不给?
      难题是:教孩子仁慈,还是识别欺骗?
    (2)曾经有过这样的新闻:大街上,一位老人被自行车撞倒,肇事者逃跑。一位骑自行车女孩停止上前扶助,不想竟被周围公众指认为肇事者,而受到帮助的老人居然不说明真相。
      孩子问:应不应该去帮助受伤者?救,还是不救?
      难题是:教孩子见义勇为,还是凡遇“闲事”装聋作哑?
    (3)高考命题作文中,阅卷老师每年都会发现许多雷同的有关父母罹患绝症之类的凄惨故事。后来老师们发现,这些故事脱胎自一篇曾获高分的作文。
      孩子问:博取同情或许可以得到高分,不可以这么做吗?该,还是不该?
      难题是:教孩子诚实,还是实用主义?
      曾几何时,道德教育正在悄悄地发生某种变化,多年搭建起来的偶像化的高调道德教育的框架,正逐渐下行,靠近一条看不见的底线。以上列举的种种现象反映了当前社会人们心中的一些困惑。针对这些难题,你有什么看法,你会怎样选择?     
      要求:请以“困惑”为话题,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