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平阴一中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注音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杉木(shān)
    B.吞噬(shì)
    C.气氛(fēn)
    D.慰藉(jiè)
    坟茔(yíng)
    血泊(pō)
    兴奋(xīng)
    栖身(qī)  
    踉跄(liàng)
    挣脱(zhèng)
    冗繁(rǒng)
    绮丽(yǐ)    
    逮捕(dǎi)
    契约(qiè)
    道行(héng)
    模样(mú)  
    悲恸欲绝(tòng)
    面目可憎(zēng)
    供认不讳(huì)
    壮志未遂(suí)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磨蹭 苍茫 胚胎 绿荫场 湮没无闻
    B.祈祷 残象 恐吓 负作用 两全齐美
    C.遐想 攀缘 遨翔 百页窗 再接再厉
    D.歆羡 刹那 发泄 掉书袋 迫不及待
  •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_____。
    ②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_____为暴力行动。我们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
    ③消防车虽然赶来了,但拥堵的街道使得车辆根本无法靠近,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火迅速_____ 开来。
    A.消逝 退变 蔓延     
    B.消逝    蜕变    蔓延
    C.消失    退变    曼延     
    D.消失    蜕变    曼延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
    A.虽然这是一首仿“古乐府旧题”的诗,反映的却是清初兵荒马乱,人民哀鸿遍野的悲惨社会现实。
    B.就说收藏,民国时期上海收藏界的实力绝对超过北京。然而现在,首屈一指的只能是北京。北京有潘家园、马未都,上海有与之旗鼓相当的吗?
    C.校园生春色,首当其冲便是无垠的菜花地。南方的花儿总捱不住旺春的阳光雨露,二月下旬开始早早地大片开放。
    D. 第10届中国花卉博览交易会上,来自国内外的各种名贵鲜花琳琅满目,形态各异的花卉与扑鼻而来的花香吸引了众多游客。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我始终认为,儿时的教育和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至关重要的,对孩子进行什么样的教育直接影响到他们成人之后的行为和认识。
    B.随着彼岸的一声枪响,他应声倒下,先是膝盖跪下,随后平扑在地,瞬间便失去了知觉,只是感觉四周一片阒寂。
    C.这里20个短小的故事,没有宏大叙事,也不会粗暴地堆砌科学术语,有的只是孩子般的幻想,以及人类社会的无限可能。
    D.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 2011-201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平阴一中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
    A.我想,是这种对坏人的描述,让我们从小就爱憎分明了吗,显然没有。从现实中我并没看到人们这种情感,只是看到人们对弱者的凶残和对强者的奴颜。
    B.出来问题捂盖子也就顺理成章了;为了生存,贪腐和行贿、地沟油、毒大米、“三鹿”奶、“楼脆脆”等都顺理成章了……
    C.他们老师给学生推荐了几本书(直接发下来的,还要进行讨论),其中一本是《张天翼专辑》,由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两篇组成,印刷装帧都很好。
    D.我想,这与他们从小受的教育有关:我们的孩子现在所学的也是他们小时候所学的,当然原因还不仅于此。
  • 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朝谇而夕替(谏诤)/固时俗之巧兮(善于)
    B.既余以蕙纕兮(贬斥)/九死其尤未悔(虽然)
    C.竞周容以为(法度)/鸷鸟之不兮(众多)
    D.行迷之未远(及时)/忍而攘诟(罪责)
  • 与“则芥为之舟”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其名为鲲 
    B.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 以五百岁为春 
    D.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盍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遡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 对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民,则无恒产,无恒心/因:就、随之。
    B.放辟邪,无不为已/侈:奢侈。
    C.明君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制:规定。
    D.此惟救死而恐不,奚暇治礼义哉/赡:足。
    2.通假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已:通“矣”,语气助词。
    B.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罔:通“网”,张网以伺,犹言陷害。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黑白相间。
    D.则盍反其本矣!/盍:通“盖”,“何不”的合音字。
    3.加粗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放辟邪侈,无不已/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也?
    B.及陷于罪,然后而刑之/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之也轻
    C.亦反其本矣!/王欲行之,则反其本矣!
    D.今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轻 4.对本段内容层次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三段开头至“罔民而可为也?”为第一层,论无恒产导致民乱政暴,正面论证“制民之产”的必要。
    B.“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奚暇治礼义哉!”为第二层,古今对比论证“制民之产”的必要。
    C.“王欲行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第三层,正面阐述怎样“制民之产”并教育百姓。
    D.选文第三段从治理百姓、巩固统治进而统一天下的角度来论证,因此,对作为统治者的齐王来说,具有极大的说服力,文末描述的一幅王道乐土图客观上也有利于百姓。
    5、翻译下列句子。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湖州歌九十八首(其三十八)
    汪元量
    青天淡淡月荒荒,两岸淮田尽战场。
      宫女不眠开眼坐,更听人唱《哭襄阳》
      【注】  ①南宋灭亡之后,诗人和宫女们作为俘虏被元军押解北上,此诗写于押解途中。
      ②《哭襄阳》:元军大举攻宋时,襄阳首当其冲,宋将吕文焕坚守六七年之久,但宰相贾似道坐视不救,致使襄阳失守。此曲为襄阳失守以后在民间流传的一支哀歌。
    (1)诗中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哭襄阳》一曲在诗中有何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201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平阴一中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下句。(任选3个小题)    
    (1)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  (《离骚》)
      _________________,磐石无转移。 (《孔雀东南飞》)    
    (2)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_。 (《蜀道难》)
      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    
    (3)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 。 (《锦瑟》)  
      _________________,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逍遥游》)   
    (4)_________________,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 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
    ①但是“发现”并非只有正面效应,有的也隐含着负面的因子。
    ②每一次“发现”,都给人类带来了诸多难以尽述的益处。
    ③于是,便有了永无休止的“发现”和“发现”后的兴奋与满足。
    ④人,是一种有着无穷欲望和好奇心的特殊“动物”。
    ⑤一次次的“发现”,人类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随之逐步深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将横线处补充完整,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感激养育你的人,  因为他给予了你生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意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激令我们变得成熟,成就辉煌。
  •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5字)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6月21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中国国际收支状况的改善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创造了很好的基础,汇率改革将促进我国外向型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
      他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中国外贸企业有多方面影响,短期内用工成本和原材料价格的上升可能会使出口企业面临一定经营上的压力;从长远来看,企业会通过不断完善用工策略和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他同时强调,商务部将密切关注外向型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困难,相信经过多方努力,我国企业可以克服当前一些短暂的困难,从而提升今后开拓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通过外贸结构调整促进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秋天的心
    林清玄
      ①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
      ②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天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对现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犹不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钟表了,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三百多年前,当汉人到台湾来垦植移民的时候,发现台湾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岁,不能分辩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开为一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初到的汉人想当然地感慨其“文化”落后,逐渐同化了平埔族。到今天,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③对岁月的感知变化由立体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让人兴叹?以现代人为例,在农业社会还深刻知道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等变化是和人密切结合的。但是,商业形态改变了我们,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这虽使人离开了“看天吃饭”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
      ④记得住在乡下的时候,大厅墙壁上总挂着一册农民历,大人要办事,大至播种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会去看农民历。因此到了年尾,一本农民历差不多翻烂了,使我从小对农民历书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一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看农民历的习惯,觉得读农民历是快乐的事,就看秋天吧,从立秋、处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极了,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黄昏林园里清黄的落叶,不都是在说秋天吗?所以,虽然时光不再,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农民那种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
      ⑤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本来从东南方吹来的风,现在转到北方了;早晚气候的寒凉,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与黄昏的彩霞,都与春天时大有不同了。变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渐渐地加深蓝色的调子,云更高、更白,飘动的时候仿佛带着轻微的风。每天我走到阳台抬头看天空,知道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园记忆中的那个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见到落叶的同一个秋天。
      ⑥若能感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谦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热闹的城市。秋天也不会远去,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钱、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叶击中,也见不到秋天的美。
      ⑦秋天的美多少带点潇湘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肃杀。其实,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呢?
      ⑧我也喜欢韦应物一首秋天的诗: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⑨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但是,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
    1.本文在开篇和接近结尾两处各引用了诗句,请分析这样写各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笔下的“秋天的心”,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下面两句话的含义。
    (1)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下面是关于“未知”的讨论:
      甲:这个世界,有着太多的未知——未知的人、领域,未知的前程、命运……它们陌生神秘,莫测难解。明天,永远是未知的。
      乙:昨天,有些东西也同样“未知”啊。“未知”,不等于“无知”,也不等于“不可知”。
      丙:是的,“未知”二字,总令人充满好奇与期待。
      丁:我恐惧“未知”。
      戊:让我们将“未知”变为“已知”!/ 己:所有东西,一定要“知道”才有意思吗?
      ……
      你对“未知”有着怎样的体验与感悟?请以此为内容,写一篇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