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度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致远中学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dàng次 fēn围 飞流急tuān guā垢磨光
    B.quǎn发 zēng恨 伤痕累lěi guān冕堂皇
    C.伛 xuàn耀 残羹冷zhì zǎi舟覆舟
    D.脑suí lào印 命途多chuǎn 以偏gāi全
  • 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取缔 绯红 盛气凌人 一泄千里 震耳欲聋 
    B.愧怍 栏厩 心荡神弛 层峦叠嶂 全付精力 
    C.宣泄 坐落 浮想联翩 云蒸霞蔚 孤芳自赏 
    D.吸摄 颓垣 遗笑大方 犬豕鸡豚 不胜杯杓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想当初,慈禧太后的陵寝造得多么坚固,曾几何时,还是禁不住孙殿英的火药爆破,落了个一片狼藉。
    B.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挥而就,即使在社会急剧变幻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C.每年到了深秋时节,北雁南飞之时,活跃于田间草际的许多昆虫都会销声匿迹,让你难睹它们的身姿。
    D.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走亲戚,通常要带点礼品,以示礼貌,作为回馈,被访者通常也会还礼,以示感谢。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最近两年,冬季暴雪严重影响了北方农牧民的生活,今年元月1日至2日,温家宝到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牧区看望各族干部群众,并提出了“建棚院牛羊有地住、储饲草受灾能应急、修道路牧民能出入”。
    B.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对创造美国国内的就业和保持本土的低通胀水平有利,但这一不负责任的做法,不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伤害,而且也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冲击。
    C.在重新入主克里姆林宫的“新普京时代”,普京能否实现“自我超越”,从某种角度讲也是俄罗斯能否进人一个“新发展期”的重要节点。
    D.物业税,通常被称之“不动产税”或“地产税”,是抑制房地产价格增长过快的一种有力的税收杠杆,主要针对土地、房屋、不动产等方面。
◎ 2011-2012学年度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致远中学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各项作家作品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共130篇,包括“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个部分。记事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西汉末年。
    B.舒婷,中国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致橡树》等。她和北岛、顾城都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C.《左传》相传是战国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孔子修订的《春秋》所作的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原名为《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D.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所著的《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杂篇,集中体现了庄子在哲学、社会、人生等多方面的主张。
  • 阅读下面文字,请用平实简洁的语言为这段文字进行总结。答案不超过25个字。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啊”。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注]①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②傥:假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夷、叔齐马而谏曰——叩:通“扣”,拉住
    B.然后出言——时:看准时机
    C.天之报善人——施:措施
    D.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周——宗:尊奉
    2.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能表达司马迁对“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质疑的是( )
    ①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
    ②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③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④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⑤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⑥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A.②④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①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逃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
    B.伯夷、叔齐看见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便征讨纣王,又认为周伐纣是不仁之举,后来便“义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
    C.太史公对当时那些操行不端、违法乱纪者却终身安逸快乐,有操行者却要横遭灾祸的现象,深感疑惑。
    D.颜渊敏而好学,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致终身贫困,宁可饿死也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
    4.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当时被贬去僻远的峰州,《渡湘江》写于此时。
    (1)有人说:“‘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极富匠心,令人倍感愁意。”试从艺术手法上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2012学年度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致远中学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__________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2)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3)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4)有善始者实繁,_________________。(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5)斯亦伐根以求木茂,_________________。(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6)恩所加,_________________;罚所及_________________。(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7)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史记》)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父亲的烟杆
    郑能新

      父亲拥有一杆如尺的旱烟杆,铜头子,玉石嘴。烟杆子是指头粗细的水竹子做成的,圆溜溜的,泛着紫红紫红的色泽,光可鉴人。
      母亲后来跟我说:她嫁到郑家,父亲就只有这唯一的家产。母亲还说:“那是郑家的传家宝哩!”是的,这烟杆传到父亲手上已是第三代了。父亲视它如同家珍。每每悠悠然抽罢了一杆,就用一块柔软而有些油腻的布儿轻轻擦拭一番。父亲处理烟灰也不像别人那样,对准硬物蛮磕,而是掏出随身携带的挖勺,慢条斯理地掏。那样子,就像一个艺术家在料理一件艺术品哩!
      父亲吸烟的姿势很优雅,左脚跷起压住右脚,左手曲起托着烟杆,右拐子支在左腿上,目光慈祥地注视着远方,轻轻吸入一口,经肚内循环然后从鼻孔喷出,不紧不慢,犹如行云流水……
      在地坪河里,羡慕父亲烟杆的人,比羡慕他儿子的人还要多。十三叔曾以五块大洋为代价,想换下这个“宝物”。父亲却说:破“四旧”那会儿,他提着篮子收“银器”,大洋、手镯子、项圈满满一篮子,白花花地耀人眼目,他都不曾动过心哩。四爹仗着长辈的份上,拿出一个铝嘴的烟杆子和一个墨黑墨黑的烟斗跟父亲周旋,好话歹话说了一箩筐,也没有夺走父亲之爱。
      吸过父亲那烟杆的人都说,不管烟叶质量如何,只要从那烟杆里过过身,味道就大不一样哩!如是,父亲握着那根烟杆就像是握着一轮太阳。
      父亲晚年得子。五十岁才结了我这个“秋葫芦”。父亲前半辈子在金戈铁马中闯荡,九死一生后才幡然猛醒地跑回家里草草成了个家哩。
      地坪河里的人羡慕得要死,说父亲一人两件宝。父亲也说:“祖传的烟杆晚到的崽,给个金伢子也不卖。”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家里无半点可吃的东西下锅,母亲就望定父亲那杆如尺的烟杆出神。
      队上的保管垂涎欲滴,他说他要以100斤红芋换它。保管家不缺吃,保管家不缺钱,保管家就缺父亲手中这根烟杆。
      “换了吧,能填半个月的肚子哩。”母亲说。父亲好久没有出声。临末了,狠狠地抽了一口,“噗”地喷将出来。烟窝子也不再掏了,拿到门坎上“咚咚”地磕,倒出一窝子烟灰,然后把烟杆往背后一插,扛着锄头上山了。
      父亲的锄头就是“眼睛”,能在山上找到吃的。他挖出“葛根”,一捶一漂就变成白花花的粉粉。虽难以下口但毕竟保住了几条性命。光阴似箭,转眼我就初中毕业了。接到高中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跑到队上向正在挣那不值钱的工分的父亲和母亲那里及时报告了这一喜讯。可是,母亲并不为这个全村唯一的高中生高兴,相反脸色沉沉地显不出一丝快活来。我知道家里已欠下队里“缺粮款”一百多元了。那时候,一百多元就是两个劳力一年的收入啊!
      晚上,母亲还在长吁短叹,我睡在床上听她跟父亲商量:“让伢子学裁缝去吧,这年头有门子手艺比读书强。”
      父亲默不作声,烟窝子吸得“叭叭”响。我这是第二次听他这么吸烟了。他平时吸烟是很斯文的,轻轻吸入,慢慢吐出……
      “你倒是说话呀。”母亲说,“读来就是十几块哩,手伸惯了现在哪儿也借不到。”
      “咚咚咚”……父亲有生以来第二次敲烟头子了。烟头子打在门框上,发出空旷而悲凉的声响。
      “让伢儿读,我把这烟杆子让了!”父亲的这句话,像是憋足了劲才说出来的。“几十年了,你都舍不得。”母亲说。“卖吧,能换伢儿的学费就行。”父亲说。
      第二天母亲就带着父亲的那根烟杆走进了保管家里,出来时,手上攥了一把十五元钱的毛票子。
      打那后,父亲再也没有那个优雅的吸烟姿势了,他总是找来一摞废旧的报纸,撕下一块,卷成一个喇叭筒子叼在嘴里,有时侯,那烟呛得他直咳嗽,咳得腰弯成了一把弓。吸几十年的烟,还被烟呛着,父亲一下子老了。选自《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
    1.文章开头详写父亲的烟杆的样子,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条列举父亲拒换烟杆的情况,并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探究最后一段画线句所蕴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遗产经济学”的文化后患
    卢新宁
      一向受到冷落的传统文化,仿佛突然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了。
      从一个“牛郎织女”故事,六个省明争暗斗,到一个“梁祝故里”传说,十几个城市虎视眈眈,直至如今山西两地对“帝尧故里”的文化攻势。近年来,文化遗产争夺战可谓烽烟四起、高潮迭出。
      遗憾的是,这并不能代表可喜的民族文化自觉与文物保护意识增强。在志在必得的“文化激情”背后,是利益驱动下“遗产经济学”的精细打算——“每挖掘一个名人故里,就可以开发一个旅游景点,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将文化遗产,视为地方经济的“摇钱树”,这样的观念,在目前的中国已经有了很多现实注脚。我们在册的世界文化遗产,十分之一由于“过度开发”受到警告就是明证。不少已经夺得文化遗产“归属权”的地方,以创收为核心,将文化演变为商业,大张旗鼓地进行着杀鸡取卵似的经营。
      这当然不是传统文化的“利好”,而是历史文化的灾难。
      当三江并流、都江堰、武当古刹等文化古迹传出“过度开发”的消息,当几乎每一种有魅力的文化都必有浩浩荡荡却毫无魅力的新建“伪文化”,甚至每一部古典文化名著,都演化为一座荒唐可笑的娱乐场时,不仅观众失去了文化的共鸣,历史文化也在被切割、破坏和颠覆。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年来,“遗产经济学”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在许多愈演愈烈的文化名人争夺战中,人们频繁看到当地政府的身影。
      今年上半年短短六个月里,一些政府参与的公祭活动席卷南北——陕西黄陵、河南周口与甘肃天水瓜分了伏羲;湖北竹山、河北邯郸、甘肃天水和山西万荣等地共享了女娲;陕西黄陵和河南新郑分食黄帝;河南焦作、湖南炎陵和山西高平枝解炎帝;湖南宁远跟山西运城一起争夺舜帝……
      由于地方政府的高调介入与认同,一些耗资巨大的标志性“文化符号”也应运而起。“帝尧故里”争夺战中,临汾修建了“中华民族文明之门”的华门,这座出手不凡的大制作从规模到设计处处“天下第一”。在此之前,长达21公里的“华夏第一祖龙”,高达40米的刘邦铜像,在河南两地轰轰烈烈地打造。
      政府参与社会事业的文化构建,本没有错。但问题是,这样的建设应当以公共文化服务为重点。面对此起彼伏的“争夺战”与“伪文化”浪潮,政府本应做正确的引导,为何却成了推波助澜的主导?
      实际上,逐步升格的“崇古活动”与不断新建的“文化标记”,已经成为一些地方政府新一轮面子工程的集体亮相,甚至有些国家级贫困县也卷入其中。在光大传统、发展文化的口号之下,一些官员的心中,不仅有对经济效益的图谋,更有对“政绩收益”的盘算。他们用行政拨款下注,看能否博取更大的利益,创造经济一文化上一政治的多赢。
      让经济利用,被政治挟持,结果是,以文化为名义的文化行动,非但没有为社会繁荣带来推力,没有增强我们的历史文化意识,反而推助了急功近利、惟利是图的社会风气,加剧了好大喜功、铺张浪费的官场恶习,留下了沉重的文化欠债和社会成本。
      这恐怕是“遗产经济学”更大的后患!
    1.本文所说的“遗产经济学”具有怎样的表现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在一些地方出现了“文化遗产争夺战”与“伪文化”建设浪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所说的“遗产经济学”具有哪些文化后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马克·吐温与朋友郝威尔准备去远郊春游,出门时恰遇大雨。郝威尔见到大雨,不禁悒悒不乐,他问马克·吐温:“你看这雨会停么?”马克·吐温回答:“所有的雨都会停的。”
      请以“所有的雨都会停的”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自选角度,立意不要脱离材料的要求;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仿作、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