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高三语文高考模拟卷(12)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枝 求 百争流
    B.动 儒雅 子可教
    C.罪 案 穷兵
    D.寒 赫一时
  •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学生凡语”橱窗内展示的,是学生们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从文辞内容的锤练,到版面美工的设计,都让观赏者感叹不已。
    B.中航集团总经理孔栋昨天透露,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航空业行业需求依然足,客坐率、票价水平难以有实质性提。
    C.公共服务的质量,说到底,主要还是政府职能转换以及基于此的民主法治、宪政体制不断健全完善范畴内的课题。
    D.民间文化也是民族精神的载体。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民间文化从未得到过与精英文化同等的地位,始终停留在口传心受、自生自灭的阶段
  • 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内容,字数不得超过15个。
      西部大开发不仅仅是西部地区的事情,同时是东部地区进一步发展乃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西部开发只能走环境与经济“双赢”的道路,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与紧迫任务,将发展特色经济与绿色经济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从而有效地促进西部民族地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西部民族地区要发展,经济发展是核心,但绝不能将经济建设、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对立起来,应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维护生态平衡,实现跨跃式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三十年后的今天,敢为人先的小岗人重新在黄土地上做文章,搞试验,摸索出一条新路,让昔日分到各户的田地的使用权流转起来。
    B.和平区志愿者协会开展了围绕“文明迎奥运”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成立了100支奥运志愿小分队,到繁华商业区志愿服务。
    C.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有关负责人昨天表示,9月20号后是否取消机动车单双号限行的做法尚未确定,降低交通压力的具体措施将在稍后公布。
    D.多个国家的航天专家对“神七飞天”予以积极评价,认为这将会改变国际空间技术合作,并期待中国成为太空领域国际合作的重要伙伴。
◎ 2012届高三语文高考模拟卷(12)的第二部分试题
  • 仿照示例,请你从“分享、尝试、磨难”三个词语中任选二个。为自己写二句警句。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简洁、深刻,有哲理意味,不得抄袭。
    示例:自由——只有将名利之念逐出欲望之界后,自由才会在我的心中安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你就下述材料写一则不少于80字的新闻点评,要求观点明确,并阐述理由。
      2008年7月8日《北京青年报》报道,日前,沈阳市数万名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和学生一起参加了期末考试,在此之前,该市八千多名中专任教师和学生一起参加了市教研室统一组织的教学质量监测。近日,沈阳市教育局作出决定,教学质量监测的对象不再只是学生,要扩大到教师层面,并将考试作为对教师评价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出现了几种颇有影响的科学传播模型。其中以杜兰特的缺失模型、民主模型和温尼的内省模型为代表。缺失模型的主要观点是:科学知识是绝对正确的,然而公众缺少科学知识,故需要提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而学术界批评者认为,它。把科学与公众的基本问题看作是公众的无知或公众对科学事实和理论的不理解,这种看法是有问题的”。杜兰特后来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的民主模型,其主要观点是:科学决策也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即使公众没有机会充分接触科研领域的科学,也并不影响他们参加对科学问题的讨论;而且实际上公众对社会生活领域中的科学更具有发言权。正是基于“共领域中的科学”这一前提,民主模型强调公众参与科学的必要性,强调科学家应与公众平等对话,以提科学传播的有效性。温尼则进一步注意到,科学只有把自己置于具体的语境中,并结合地方性的公众知识,才能获得公众的足够信任,遗憾的是,大多数科学家并没有很好地意识到这一点,换言之,他们尚不具备内省能力。而公众却由于他们所处地位的特殊性而具备了相应的内省能力。温尼认为,公众的内省能力使其一方面对科学知识表示沉默;另一方面不再对科学知识保持度的信任。这意味着科学家再也不能采取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方式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了。科学家在处理具体的科学问题时,应与公众进行更多的沟通。总之,传统的科学传播模型倾向于认为,“科学理论产生于实验室,并且首先通过会议和各种非正式印刷品进行传播,最后形成正式出版物,这才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科学’”但就危机事件中的科学传播而言,情况显然并非如此简单。在危机事件中的科学传播模型里,一方面,科学知识由科学家通过大众传媒传播给公众:另一方面,外行知识也同时通过大众传媒和人际传播途径。由外行专家传播给公众。科学传播的过程,则因此而成为了两种知识通过彼此竞争、相互融合,向公众传播的过程。公众最终获得的知识既有科学知识,也有外行知识。不仅如此,公众并不会因为知识的来源是否权威而厚此薄彼。相反,这两种知识是否同公众的经验和常识等辅助知识相冲突,才是决定公众究竟信任哪种知识的最重要因素。例如,“‘SARS’的源头为野生动物”一说是来自科学家的科学知识。“食醋熏蒸可防治非典”和“烟熏艾草可防治非典”则是来自外行专家的外行知识。有趣的是,这两种说法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了部分公众的信任。事实上,即使是两种防治的说法还有不小的区别,前者是始终未经验证的外行知识,而后者则是在后来经过了验证的外行知识。换言之,科学知识与外行知识间并非泾渭分明,一些外行知识同样可能会由于经过了反复地验证而最终成为人们通常所理解的科学知识。对于危机事件中的科学传播而言,我们必须重新思考通常并不被科学家与大众传媒所重视的外行知识在科学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1.下列对几种“科学传播模型”的表述与原文不符合的一项是(     )
    A.杜兰特的缺失模型是建立在认为公众对科学的无知基础上的,因而学术界批评者认为这种看法是有问题的。
    B.杜兰特的民主模型是在修正其缺失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核心是科学家应与公众平等对话。
    C.温尼的内省模型认为。大多数科学家并没有意识到公众的内省能力在科学传播中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D.危机事件中的科学传播模型里,科学知识和外行知识是通过彼此竞争,相互融合,向社会公众进行传播的。
    2.下列不属于“提科学传播的有效性”因素的一项是(     )
    A.科学家要提公众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引导他们参与科学。
    B.科学应结合地方性的公共知识,并能获得公众的足够信任。
    C.科学家能主动地和公众进行沟通,公众对科学也有发言权。
    D.科学知识应更多地与公众的经验和常识等辅助知识造成冲突。
    3.下列有关“外行知识”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外行知识是否受信任,取决于同公众的经验和常识相融洽的程度。
    B.外行知识在危机事件的科学传播中和科学知识起的作用是同等的。
    C.外行知识通过大众传媒和人际传播。由外行专家传播给公众。
    D.外行知识经过反复地验证有可能成为所谓的科学知识。
    4.请简要概括危机事件中应采用的正确的科学传播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已经中秋了,院子里的几株四季桂却迟迟没有开花,像是忘记了以往的约定。而每到这个时节,在老家生活的那段时光以及深藏心底的一些人和事,总是会在不经意的时候,像一缕秋天的晨雾一样轻柔地飘进我的梦里,纯净地覆盖在我的心上。
      ②每年,当连通着长江的河水由浑转清的时候,我知道秋天就要来临,水边的蓼花应该盛开了。
      ③其实在老家的时候,我并不知道那花叫蓼花,我们都称它狗尾巴花。这花在九月和中秋的时候开得最好,一大片一大片地簇拥在水沟边上,它茂盛得让人不太敢走近,生怕花丛里会有什么小危险;而它鲜艳得也让人不忍心去践踏,无人欣赏却干净水红。后来,我在清人纳兰性德的词里读到这样两句:“燕子矶头红蓼月,乌衣巷口绿扬烟.”这才知道原来狗尾巴花就是蓼花,也叫红蓼。我那么多次在燕子矶的水边走过,却并不知道蓼花的花名和花语。也许那时年纪还小的缘故,也许那时还不曾懂得什么是离别和思念的滋味吧。直到从琼瑶笔下的紫薇口中听到“江南江北蓼花红,都是离人眼中血”这两句,才知道原来这不起眼的花竟代表了离愁别绪。
      ④在这个秋雨濛濛的上午,窗前独坐,我忽然那么想去找找蓼花,不知道它们是否还和昔日一样的鲜丽。这一刻我的心里安静极了,安静得让许多往事可以像水一样流淌出来,让许多生命中珍贵却不常想起的情景一幕幕地展开。这或许是伤秋情结吧。或许在秋风秋雨里是不可以读纳兰词的,可又一想,有谁能像这位大清第一公子一样,把人的那点心思那么深地看透又那么淡地吟出;有谁曾经在我后来也站过的地方写下过“红蓼月”呢?这么想着,心里竟泛起一片温暖的涟漪。
      ⑤喜欢纳兰的词真的就是从我知道他在燕子矶站过开始,有位朋友也喜欢他的词,我们曾相互提醒不要太深地去感受词境。的确,绝代公子虽英年早逝,却独领清词三百年,真的是不同凡响的人物,“家家争念《饮水集》,纳兰心事几人知”。我相信纳兰的才情覆盖了他的人生经历,同时也相信有人说的,读他的词读冷了窗外的纷飞暮雨,读瘦了风中的一枝寒梅。而我在秋天来读,却让我读暖了手中的一杯冷酒,心里的缕缕情思也早已随着细雨飘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我没能找出第二首纳兰留给我家乡的诗词,而故乡留在我记忆中的除了许多刻骨铭心的人和事之外,却多了那一片片红蓼,于是每当梦回江南,色彩也明亮多了,这里有早春的油菜花,有小桥边的红药,有秋天里纷飞的芦花,还有点缀在瑟瑟芦花中的串串红蓼。秋天的美也许正是因为它承载了无数美丽的怀念.…写到这里的时候已是月上中天,这个时候我想起了许多美丽的约定,就像《氓》里的“秋以为期”。我想在这个秋天去看蓼花,去回想一段乡间旧事;想去读一首纳兰的词,在有些凄恻的词句里去寻找淡淡的柔情;我会在一个暖洋洋的午后去重读《国风》,和那时的人们一起为“杨柳依依”而陶醉,为“蒹葭苍苍”而惆怅。秋天因为有思念而减少了许多萧瑟,那么我要在这个时节去想一个人,去想当年我们在一起的那些个日子,还要去问问这个人有没有也温暖地想起了我。院子里的桂花树沉睡在月色之中,如果它们还记得去年的约定,那么它们过不了多久一定会开花儿的。(摘自《散文》2009年第2期)
    1.从文中看,为什么蓼花“这不起眼的花竟代表了离愁别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中,为什么“我忽然那么想去找找蓼花”?请简析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样的诗,不同的人阅读,感受不同。有人说读纳兰的词“读冷了窗外的纷飞暮,读瘦了风雪中的一枝寒梅”,而“我在秋天来读,却让我读暖了手中的一杯冷酒”。原因各是什么?试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⑨段,写出了“我”与秋天的哪些约定?这些约定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就文章最后一段的艺术特色,自选角度,写一段赏析文字。(8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2届高三语文高考模拟卷(12)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风姿,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所与神交者惟阮籍、山涛,豫其流者向秀、刘伶、籍兄子咸、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康尝采药游山泽,会其得意,忽焉忘反。至汲郡山中见孙登,康遂从之游。登沉默自守,无所言说。康临去,登曰:“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尝得石髓如饴,即自服半,余半与康,皆凝而为石。又于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康往取,辄不复见。烈乃叹曰:“叔夜志趣非常而辄不遏,命也!”
      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康乃与涛书告绝,此书既行,知其不可羁屈也。
      性绝巧而好锻。宅中有一柳树甚茂,乃激水圜之,每夏月,居其下以锻。东平吕安服康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证引,遂复收康。
      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颍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炼有才辩,故往造焉。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会以此憾之。及是,言于文帝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因谮“康,安等言论放荡,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帝既昵听信会,遂并害之。
      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帝寻悟而恨焉。初,康尝游于洛西,暮宿华阳亭,引琴而弹。夜分,忽有客诣之,称是古人,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清辩,因索琴弹之,而为《广陵散》,声调绝伦,遂以授康,乃誓不传人。康善谈理,又能属文,其情远趣,率然玄远。撰上古以来士为之传赞,欲友其人于千载也。(本文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览无不通 该:通“赅”,完全。
    B.君性烈而才隽 隽:超。
    C.知其不可羁屈也 羁屈:束缚屈服。
    D.辞致清辩 清辩:清楚明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余半与康,皆凝为石 悠悠乎与颢气俱,莫得其涯
    B.后安为兄所枉诉,事系狱 既而吴民之乱请于朝
    C.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D.宜衅除之,以淳风俗 沛公起如厕,招樊哙出
    3.对下列各句中的文言语法现象分析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句中“土木”是名词的意动用法,意思是“把……当作土木”。】
    B.烈尝得石髓如饴。【这是一个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当是:烈尝得如饴石髓。】
    C.康善谈理,又能属文。【“属”是通假字,通“嘱”,意思是“背诵”。】
    D.康将刑东市。【这是一个被动句兼省略句,补充完整当是:康将(受)刑(于)东市。】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用简练的文字交代了嵇康的文才学识、风度仪表、性格特点以及生活追求,较为全面地给读者刻画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风流名士——嵇康的形象。
    B.嵇康的好友山涛在即将离任吏部选官时,举荐嵇康来代替自己,可嵇康竟然写信给山涛宣布绝交,从中可知嵇康刚烈傲岸、任性不羁的个性。
    C.吕安事件是嵇康由快乐人生走向悲剧命运的转折点,后来更因为得罪了晋文帝的亲信钟会而被他进谗诬陷,最终招致了杀身之祸。
    D.纵观嵇康一生,鄙薄名利,崇尚真性情;回归自然喜好打铁,超然物外得自在;不为虚伪世俗所拘,而又重视真正的情谊;他的死也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壮观、最优美、最从容赴死的风景。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叔夜志趣非常而辄不遇,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撰上古以来士为之传赞,欲友其人于千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麇鹿?
      【注】①南谷,在柳宗元贬谪之地永州城南郊。②杪(miǎo)秋,即深秋。③机心,机巧的心计,语出《庄子·天地》:“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1.此诗写景紧扣“秋”字,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秋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是怎样表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1)在孔子看来,应当怎样正确地评价一个人?试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孔子对“乡原”之人嫉之如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屈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见放。”(《楚辞?渔父》)
    (2)风兮风兮!何德之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3)渔舟唱晚,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4)其色惨淡,___________;其容清明,天日晶……其意萧条,___________。(欧阳修《秋声赋》)
    (5)独自莫凭栏,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浪淘沙》)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才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优点才是自己成长空间最大的地方。人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他改正了每一个缺点,而是因为他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优点。人生成功的诀窍就是善于经营自己的长处。
      请以“经营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