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安徽省蚌埠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生的四种境界
    张世英
      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最低的境界为“欲求境界”。人生之初,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
      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认知作为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和人生价值、自由之实现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
      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它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现实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言的。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显现出来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既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
      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的诗人、真正的艺术家……
    1.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它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
    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人,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
    C.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
    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2.对“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现得晚。
    B.达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
    D.“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个“自我”却不同于“道德境界”中的“自我”。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
    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仅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欲望,而对规律与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
    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地把“我们”作为自我选择、决定时的中心了。
    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①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奉圣朝,沐浴清化/逮:及,至
    B.诏书特下,臣郎中/拜:授给官职
    C.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拔擢:提拔,提升
    D.但以刘日西山,气息奄奄/薄:与“厚”相对
    2.下列句中加粗“以”字的用法和意思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臣险衅,夙遭闵凶
    B.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臣无祖母,无至今日
    D.是区区不能废远
    3.下列对课文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①段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达自己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再历叙州郡朝廷优礼的事实。然后明确提出奉诏奔驰和孝养祖母的矛盾,为下文留下悬念。
    B.②段先举出“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的普遍事实,以进一步阐述自己的特殊情况。他当初仕蜀是想谋取官职显达,也想自命清高,考虑名誉节操。
    C.作者说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是祖母风烛残年,母孙二人互相依靠,性命相关。
    D.①段以叙述为主,表明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而自己却由于祖母供养无主,不能奉诏的两难处境。②段以议论为主,重在说理,在陈情中喻之以大义。
    4.请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画堂春
    宋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撚(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五句)
    (1)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______________,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云无心以出岫,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5)______________,彩彻区明。(王勃《滕王阁序》)
    (6)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7)臣生当陨首,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8)______________,愿乞终养!(李密《陈情表》)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独臂窃贼卡
    奇·奥祖巴
      阿卜杜勒是个乞丐,在马拉巴车站乞讨五年后,生活教会了他如何像艺术家一样利用人们的情感:他知道什么样的表情能赢得路人的同情,让他们投出硬币把碗撞得叮当响;他也知道什么样的表情能折磨那些守财奴,叫他们晚上内疚得睡意全无。
      “这位法官要是判我有罪,她将再也睡不成安稳觉了。”站在被告席上的阿卜杜勒心里想。
      女法官的注视让人不安,她双眼炯炯有神,透着机智与狡黠,与她的年龄很不相配。阿卜杜勒抬起头,萎靡的眼神正好与法官犀利的目光相遇,他赶紧低下头,看向自己的脚。他向来如此,眼神既有狗的热情也有新娘的娇羞
      “大人,我们都能看出来,这项指控是不合适的,”阿卜杜勒的律师争辩道,“一个仅有一只手的人怎么可能去偷50公斤重的大米呢?即使我有两只手还不能把那个麻袋弄到背上。我的当事人长期在原告的食品店前面乞讨,引起了对方的不满,原告曾发誓要把他赶走,原告还说为达目的他将不择手段。我完全相信我的当事人的话。”
      法官眯着眼睛听着,看得出来,此刻她的头脑中,理智与情感正在激烈地交锋。阿卜杜勒的右臂自肘以下的部分都已经失去了,疤痕累累的残肢从卷起袖子的、脏得看不出颜色的套衫中伸出来,显得丑陋而又可怜。
      “这个贼已经不是第一次作案了……”公诉人说。
      不待对方说完,阿卜杜勒的律师就跳了起来:“法官,公诉人说这话是不公正的,我的当事人以前是偷过东西,但那毕竟是几年前的事情了。再说,为那件事他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姆法拉州受到了伊斯兰教法的严惩,失去了一条胳膊。”
      “我们的案宗中还有七桩案件与他有关联。”公诉人仍然不依不饶,“法官,请相信我,像他那样声名狼藉的窃贼是很难洗心革面的。”
      一阵凉风轻轻地吹进了法庭,但阿卜杜勒的额头还是渗出了密密的汗珠。
      阿卜杜勒轻轻地摇了摇头,目光呆滞地盯着过道上的米袋子,过道两旁坐满了穿着黑色长裙、戴着金色假发的男男女女。一声叹息从他的嘴里溜出,那是饱受苦难的殉道者被迫屈从于迫害的无奈的叹息
      女法官的双眼喷出了烈火,她怒不可遏,痛斥公诉人:“没人性的,你起诉一个可怜的无辜者,你还有良心吗?”然后转向阿卜杜勒,柔声地说:“请您接收本法庭的歉意,您可以回家了,作为补偿,这袋米就给您了,背上这袋米赶快回家吧。”
      阿卜杜勒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转身走出被告席,两步跨到米袋前,一把抓起米袋,放在膝上,弯下腰,头挨地然后左手猛地一拽,身子一弓再一耸,米袋已经到了背上。他挣扎着站起身来,腰被米袋子压得像一张弓,气喘吁吁地说道:“非常感谢您,法官大人。”
      “也谢谢您。”法官说,随即转向警察,命令道。“逮捕他!”
    1、阿卜杜勒是个窃贼,但小说开头为什么详细介绍他作为一个乞丐的种种“本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他向来如此,眼神既有狗的热情也有新娘的娇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声叹息从他的嘴里溜出,那是饱受苦难的殉道者被迫屈从于迫害的无奈的叹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女法官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事物的表面现象往往迷惑人的眼睛,所以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2012学年安徽省蚌埠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桑(zǐ)   (hāo)    白云出(xiù)   (jiè)
    B.胡(zhōu)  (chǐ)   陪鲤对(tāo)  酒(xù)
    C.捧(jué)   (jiè)  辙之鲋(gù)   (xián)
    D.逦(yǐ)   食(zhuàn)  得鱼忘(quán)  首(yǔn)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蔚蓝 笼络 磬竹难书 耳濡目染
    B.蔓延 胚胎 卑躬曲膝 举止大方
    C.丰腴 威协 两肋插刀 意气用事
    D.授权 收讫 坚如磐石 如法炮制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风格鲜明、体系完整、精细雅致的徽州文化,在洋洋洒洒的中华地方文化中独树一帜。
    B.自行车队被两只藏獒追赶得几入绝境,最后靠下坡加速骑才得以摆脱,队员们至今仍心有余悸
    C.儒学是儒家的学说,由孔子创立。薪尽火传,经过漫长的岁月,儒学得以延续和发展。
    D.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上的短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菩提树下。清凉而且寂静;_____________,嗡嗡声分外温柔。油绿的青草_____________。修长的花径静静立着,仿佛在梦中,_____________。
    ①蝇和蜂飞入树阴
    ②树阴下飞来蝇和蜂
    ③一望平铺着,全无波动;没有一点杂色
    ④没有一点杂色;一望平铺着,全无波动
    ⑤紫蓝色的花都透着芳香
    ⑥芳香从紫蓝色的花朵里透出来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⑥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李刚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发展本村经济的切入点,考虑问题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B.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C.近来,有些地方发生了利用短信诈骗银行卡持卡人的案件,且欺诈手法多样,出现了借口中奖、催款、退税等为名的新型欺诈。
    D.有专家认为,保护圆明园遗址的首要任务绝不是复建,哪怕是“部分”复建,而是研究、发掘她展现出的遗存或废墟的价值。
◎ 2011-2012学年安徽省蚌埠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给我们至今健在的恩师俞老师做寿。俞老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做学问。俞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几个高足,我们都感到十分欣慰……
    (1)将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谈下面一段话,试概括出“草根文化”的四个主要特性。(每点不超过6个字)
      社会学家、民俗学家艾君在《改革开放30周年解读》中对草根文化这样界定:“草根文化,属于一种在一定时期内由一些特殊的群体、在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潮流,它实际是一种‘副文化、亚文化’现象。它具有平民文化的特质,属于一种没有特定规律和标准可循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动态的、可变的文化现象。它区别于阳春白雪的雅文化、上流文化、宫廷文化以及传统文化。”他认为,健康向上的“草根文化”会形成对主流文化的重要补充,但愚昧落后的“草根文化”无可否认也会对传统意义上的主流文化带来辐射、腐蚀和冲击。
    “草根文化”的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
      2011年春运期间,宁波北仑64岁得陈杏娣老人,推着三轮车,为春运中数千名排队买票者递上一碗碗白米粥。一名受助者用手机拍下送粥场面,发到网上,引发网络热议。人民网、新华网、新浪、搜狐等上百家网站纷纷转载相关新闻。陈杏娣老人被网友亲切地称为“送粥奶奶”。
      请根据以上材料,撰写一段文字,赞颂陈奶奶的行为。要求: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含标点不超过5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仿照划横线的语句,另写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横线处,使之结构相似,内容连贯。
      微笑,恰如缓缓溪流,柔和恬静;________________。微笑,又恰似那挺拔苍松,积蓄万般力量……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坚忍不拔,那便是微笑的力量;________________;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心头一暖,那便是微笑的力量!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错觉
    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