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新疆自治区乌鲁木齐市高三语文第三次诊断性测验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个社会都不可避免地会因个人争端而引起纠纷,但不同社会中的人们选择解决纠纷的方式却不完全相同。在中国,人们对一般的民事纠纷采取的解决方式更多的是调解而非诉讼,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其中孔子的“仁学”可以说是调解生成的思想基础。
      孔子的仁学由四个要素构成:血缘基础、心理原则、人道主义和个体人格。其整体特征是实用理性。其中,血缘基础、心理原则、人道主义构成了后世“调解”传统的主要支柱,而由此衍化出来的“中庸”之道、重德轻刑和重教化思想更为调解提供了直接的依据和原则。
      孔子的仁学体系在政治方面要求以血缘宗法为基础,在整个社会建立了一种严格的等级秩序,同时又有某种“博爱”精神的人道关系。这样,它就必然强调全社会上下左右、尊卑长幼之间的秩序、和睦、互助和协调。
      孔子阐述了他极其温和的政治法律思想,包括重视教化,反对“不教而杀”,以及重德轻刑等主张。正是这种珍惜原始民主、看重人际温情、强调中庸和睦的仁学理论,不仅使中国古代始终保持着“仁政”的理想和具有“仁道”色彩的诉讼原则,而且也始终滋润着独具风采的“调解”传统。因为,相比较于官僚的判决来说,调解(不管是乡邻亲族调解,还是州府县官们亲自调解)总要显得更富于原始民主和人际温情,也更容易为社会大众所接受。
      由是观之,孔子的仁学所具有的民主精神,以及直接诉诸亲情和心灵的特征,对于以“合情合理”“合乎道德”(而非“合乎法律”)为首要标准的调解无疑是个极大的理论和思想支持,从而使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调解作为一种解决纠纷的手段,虽然在原始社会即已出现,以父系为中心的宗法家族制度为调解制度提供了社会基础;但是,正是由于孔子的儒家思想,使得调解不仅作为一种解决纠纷的方式而存在,而且被社会赋予了正面的、主流的价值。
      面对各种解决纠纷的可能方式(尤其是诉讼),调解不但是全社会公认的最佳手段,而且成为一种衡量普通百姓和官吏是非善恶的标准。这样,调解便逐渐积淀为一种社会文化心理结构,选择调解成为人们经过内化而生成的一种无意识行为。这种状况在历史上长期延续,即使在当今“个人权利”,为本的现代社会,调解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不能说与儒家仁学对中国人心理情感的塑造和培养没有关系。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儒家仁学不仅是调解的思想文化基础。而且是文化心理结构层面的基础。(节选自高航《中国传统文化与调解的契合》)
    1.下列对文中“仁学”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血缘基础、心理原则、人道主义和个体人格这四大要素,成为仁学的整体特征。
    B.仁学体系使整个社会不仅有严格的等级秩序,还有“博爱”精神的人道关系。
    C.重视教化、重德轻刑、反对不教而杀等主张是仁学在政治法律思想上的体现。
    D.珍惜原始民主、看重人际温情、强调中庸和睦是仁学理论中重要的思想内容。
    2.下列有关“仁学”与“调解”的关系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血缘关系、心理原则和人道主义这些仁学的要素构成了调解的主要支柱,也为调解提供了直接的依据和原则。
    B.仁学理论不仅使中国古代始终保持着仁政的理想,而且也始终滋润着独具风采的民间的和官府的调解传统。
    C.仁学所具有的民主精神和直接诉诸亲情和心灵的特征,从理论和思想上支撑了调解,使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D.孔子的仁学是调解的思想基础,而由于儒家思想的地位及其影响,调解便被社会赋予了正面的、主流的价值。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对人们产生着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当然也包括对人们选择解决纠纷的方式的影响。
    B.孔子的仁学体系在政治方面要求以血缘宗法为基础,所以它必然强调全社会都要注意上下左右、尊卑长幼之间应有的秩序和关系。
    C.由于调解已成为人们普遍愿意接受的解决纠纷的方式,所以就连古代的官府对那些诉讼案件也主要采取调解而非判决的方式。
    D.调解在原始社会就已出现,后来逐渐积淀为中国社会的一种文化心理结构,即使在现代社会,调解也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方翼,字仲翔,并州祁人。祖裕,随州刺史,尚同安大长公主。方翼早孤,母李,为主所斥,居凤泉墅。方翼尚幼,杂佣保,执苦不弃日。垦田植树,治林垠,完墙屋,为富家。高宗立,而从祖女弟为皇后,调安定令,诛灭大姓,奸豪胁息。居母丧,其友赵持满诛死,尸诸道,亲戚莫敢视,方翼曰:“栾布哭彭越,义也;周文王掩骼,仁也。绝友义,蔽主仁,何以事君?”遂往哭其尸,具礼收葬。金吾校尉劾系,帝嘉之,不罪。
      再迁肃州刺史。州无隍堑,寇易以攻,方翼乃发卒建楼堞,厮多乐水自环,烽逻警明。仪凤间,河西蝗,独不至方翼境,而它郡民或馁死,皆走方翼治下。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
      方翼兼检校安西都护,筑碎叶城,面三门,纡还多曲以诡出入,五旬毕。西域胡纵观,莫测其方略,悉献珍货。永淳初,十姓阿史那车簿啜叛,围弓月城,方翼引军战伊丽河。败之,斩首千级。俄而敌兵十万踵至,方翼次热海,进战,矢著臂,引佩刀断去,左右莫知。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即遣骑分道袭敌,皆惊溃,乌鹘引兵遁去,擒首领突骑施等三百人,西戎震服。初,方翼次葛水,暴涨,师不可度,沉祭以祷,师涉而济。
      西域平,以功迁夏州都督。属牛疫,民废田作。方翼为耦耕法,张机键,力省而见功多,百姓顺赖。明年,召方翼议西域事,引见奉天宫,赐食帝前。帝见衣有污濯处,问其故,具对热海苦战状。视其创,帝咨嗟久之,赐赉良厚。(节选自《新唐书·王方翼传》,有删改)
      注:①尚:匹配,多指高攀婚姻。②厮:通“斯”。分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它郡民或死/馁:饥饿。
    B.师涉而/济:成功。
    C.牛疫/属:恰好。
    D.具对热海苦战/状:情况。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王方翼有智慧的一组是( )
    ①治林垠,完墙屋
    ②厮多乐水自环,烽逻警明
    ③乃出私钱作水磨
    ④面三门,纡还多曲以诡出入
    ⑤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
    ⑥方翼为耦耕法,张机键,力省而见功多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幼的王方翼为减轻母亲独支家门的负担,常常与佣人一起辛勤劳作,历经艰辛,不荒废时日,使家境逐渐殷实富足起来。
    B.王方翼为人重情重义,曾为被诛杀的友人赵持满处理丧事。他认为这样做既可彰显朋友义气,也可维护国君的仁爱形象。
    C.永淳初年,王方翼在热海引军作战,他骁勇善战,杀敌无数,令敌军惊慌溃散,又乘胜追击,生擒了敌首,西戎从此归服。
    D.在王方翼担任肃州刺史和夏州都督时,两地遭遇了天灾人祸,但他都能找到应对的办法,说明他能力强,有高度的责任心。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往哭其尸,具礼收葬。金吾校尉劾系,帝嘉之,不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俄而敌兵十万踵至,方翼次热海,进战,矢著臂,引佩刀断去,左右莫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独不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注:1、白狼河,即今辽宁境内的大凌河。2、丹凤城,指京城长安。3、流黄,古时女子居室的帏帐。
    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高余冠之岌岌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唯昭质其犹未亏。(屈原《离骚》)
    (2)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3)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 2012届新疆自治区乌鲁木齐市高三语文第三次诊断性测验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选做)
    奴才
    江离
      县城东南三十里,过去有一块极好的风水宝地,依山傍水,地脉充盈。
      此地曾为一郭姓人独占,盖了许多宅院,方圆几百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晓得底细的人以为这一定是官宦之家,而且不会小于四品。
      实则不然。
      此宅的主人,论身份是很不显眼、很不够份的,甚至可以说是十分卑微的——给一位当朝大人当阍人。
      阍人便是看门的,此人还干些拉马坠镫的活儿。
      一个阍人何以发迹?
      别小觑了这角色,相府的丫环大过七品的官。莫说黎民百姓,就是带些衔儿的,要见大人也很不容易。“大人不在家。”阍人一句话掷过来,就是闭门羹。谁敢闯进去,你吃了熊心,吞了豹胆?于是先得打点阍人。阍人将打点的银两不动声色地往袖中一掖,公事公办地道:“待我禀报老爷。”结果,便也蔚成风气。尔后,又有打点多少之分,多的自然捷足先登。
      奴才本来是穷人,过惯了紧日子,极为俭省。平素吃穿皆是府上供应,又无甚嗜好,花什么钱?便将收来的钱攒下,碎银一多就兑成整的。然后,找个机会送到乡下家中放债,又不断地生出一些。
      日子不可长计,慢慢地,奴才积了很大的数目。这时,他也年过半百,便告老还乡。大人念其几十年如一日忠心不二,又格外地多赏。
      奴才早有心置买田产,早托心腹之人选中一块风水宝地,又早请先生查勘过了。奴才便买下了,红红火火地大兴土木,费时八年告竣。
      从此,奴才摇身一变,威风凛凛,有了老爷的气派。
      又是几年过去。
      奴才原先的大人也到了告退的年纪。经皇上恩准,回家颐养天年。大人祖居江左,一路聊作散淡之人,游山玩水,十分地惬意。
      一日,恰巧到了奴才庄园。
      大人不知,以为地方官绅,或朝中同僚。便打发下人打听,以便小憩,或者叙旧。
      下人回来后向大人禀道,这片庄园极不寻常,是大人昔日的奴才所居。大人即道:
      “传我的话,说我来了。”
      一时,大门张灯,二门结彩,笙乐齐鸣。奴才亲率家人奴仆,匍匐道边迎候。
      进了庄园。大人边看边叹:好个奴才!
      宅院共起九处,连成一气,又各自成局。梁楹节税,飞檐斗拱,金碧辉煌。堂上陈设,几屏耀眼,光可鉴人。各房皆朱帘翠幕,兰麝流香。奴才房内,雕檩为床,床有锦被。几上置珠玑古玩,琳琅满目。壁上皆古今名士字画。有花园三座,良田千顷。昔日奴才,丫环仆从成群,纳三房小妾,皆二八妹丽。食则盘行素鳞、络绎八珍,豪奢如京都望族。奴辈皆呼昔日奴才“老爷”。
      大人捻羞胡须,笑吟吟道:“不想你如此造化!”
      “回大人,”奴才拜倒,诚惶诚恐,“奴才全仰仗大人恩典,托大人齐天的洪福,奴才方能有今天。”
      奴才又跪前一步:“大人若不嫌奴才寒舍简陋,请大人小住几日,奴才再孝敬大人一回。”
      “我知道你过得不错,很高兴,很高兴的,”大人捻着胡须,笑吟吟道,“不打算住了。”
      大人吩咐即刻启程。
      奴才马上唤大轿侍候。
      列队为大人送行者百人之众。
      “不,我要骑马。”
      大人摆摆手,又捻羞胡须,笑吟吟道。
      奴才连忙叫人备马。马备好了,奴才颐指下人充当上马之阶。下人即趋前几步,伏于马肚之侧,恭候大人上马。
      大人并不动身,只以眼瞥奴才。
      奴才顿悟,踉跄往前,替换了下人,毕恭毕敬跪了:“请老大人上马!”
      奴才的头深深垂下,一把花白胡子抖颤颤扫住了尘埃。
      大人踩稳了奴才的脊梁,跨上马鞍,轻放缰绳,徐行而去……
      良久,奴才没有爬起,爬起来便病倒。
      三天后,奴才死去,享年八十二岁。(作品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奴才的身份虽然卑微,但因为给当朝大人看门,便有了不可小觑的地位。从黎民百姓到有点官衔的人,还得看他的脸色,孝敬他钱财。
    B.奴才敛财有方、生财有道,他生活极为节俭,平日又几乎没什么花费,因此在他告老还乡之时,已经集聚了令大人都慨叹的巨额钱财。
    C.大人途经奴才庄园,才得知昔日奴才已摇身一变成了老爷。奴才的宅院气派恢宏、金碧辉煌,家中的陈设精美讲究,奢华堪比京都望族。
    D.从奴才率仆从迎送大人的表现可看出,他对昔日的主人仍是毕恭毕敬、忠心不二的,虽已老迈不济,但他还能为主人拉马坠镫,充当上马之阶。
    E.作品结尾耐人寻味,大人“踩稳了奴才的脊梁”“轻放缰绳,徐行而去”,何等心满意足;奴才“爬起来便病倒”,很快便死去,再也做不成“老爷”。
    (2)小说反复写大人“捻着胡须,笑吟吟道”,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的奴才是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这篇小说的主旨,有人认为是讽刺奴才的奴性思想,有人认为是批判主子的权力意识,你认为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选做)
    不平凡的求学生涯
      1931年9月,清华大学招入了一批新学生,其中有一个瘦小的戴眼镜的无锡人。这位新生作文和历史拿了满分,理科却几乎是零分,他就是后来成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的钱伟长。清华当年招生的作文题目是《梦游清华园》,钱伟长写了一篇四百五十字的赋,出题目的老师想改改不了,只能给了满分。历史考题更奇怪,要求写出二十四史的作者、注者和卷数,许多考生望“题”兴叹,而钱伟长却答得分毫不差。钱伟长的文科好,一点也不奇怪。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教书先生,四叔是著名的文科学者钱穆。他中学的文史老师,则是语文学家吕叔湘。钱伟长自小看古书长大,十岁的时候就可以把《三国演义》倒背如流。可是,19岁的钱伟长在数理上一塌糊涂,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
      但正是这样一个在文史上极具天赋、数理上极度“瘸腿”的学生,却在一夜之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弃文从理。这个决定缘于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钱伟长拍案而起,他说: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他决定转学物理以振兴中国的军力。于是钱伟长几次跑去找物理系主任吴有训,吴先生被这位青年的爱国热情打动了,答应他试读一年。为了能尽早赶上课程,钱伟长来往于宿舍、教室和图书馆之间,早起晚归,极度用功。他克服了用英语听课和阅读的困难,一年后数理课程超过了70分,四年后,成了一名出类拔萃的优秀生。正如他后来常说的:“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天才’,而只是相信人的才能是用艰苦的劳动培植出来的。奋发才有为,勤学才有识。”
      1940年1月钱伟长考取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钱伟长与自己的导师辛吉教授第一次面谈时,发现两人都在研究板壳理论,于是师生俩开始共同啃这块硬骨头。的确,板壳内禀理论是一大难题,但是很有实用价值。在航空航海工程、武器装备、仪器仪表和各项工程设施中,到处可见到平板和壳体。多年来对于各种各样的板壳,各学派学者用不同的方程式来描述,钱伟长认为它们应该有内在的联系,有必要加以统一。于是他开始废寝忘食地寻求这种联系。经过半年多努力,用掉了几尺厚的草稿纸,他终于以严谨简约的张量分析为基本工具,建立了板壳的基本理论,对原有的各种论述进行分类,提炼出本质的核心内容,找到了一组统一的方程式。
      与此同时,辛吉教授通过另一途径得到了类似的结果。1941年,他们合写成了一再为人们称道、引用的著名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这篇论文发表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的60岁祝寿文集。该文集的作者多数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学家,28岁的钱伟长,是文集作者中最年轻的学者、唯一的中国人。爱因斯坦看后也由衷感叹,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此文奠定了钱伟长在美国科学界的地位。
      1942年取得博士学位后,经过辛吉教授特地推荐,钱伟长到了冯·卡门所在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由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美国当时正在加紧研究火箭、导弹,精确地计算火箭导弹的弹道成了当务之急。钱伟长担起了这个重任,他经常到喷气推进研究所在地墨西哥州的白沙基地参加火箭试验,对各种型号的导弹的弹道及空气动力学性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写出了许多保密的内部报告,并提出了有关火箭、导弹落点的理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伦敦遭到德国导弹的袭击,英国首相邱吉尔很着急,向美国求援,问题转达到冯?卡门那里,钱伟长提出了一个对运行的导弹加以干扰迫使其射程减小的方案,立即得到采纳。因此战争中尽管伦敦东码头区遭到德国导弹破坏,市中心却安然无恙。邱吉尔在回忆录中提起此事,说美国青年人很厉害,但实际上应该说:中国青年人很厉害!(摘编自戴世强《钱伟长小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钱伟长在清华大学入学考试中,文史成绩优异,作文和历史都拿了满分,是因为钱伟长受到良好的家庭环境的熏陶和影响,自小是看古书长大的。
    B.钱伟长基于爱国的崇高理想,弃文从理,转系后读书极为用功,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理科毕业生,这充分说明了奋发才能有为、勤学才能有识的道理。
    C.多年来各学派学者对平板和壳体进行了广泛研究,但没有找到内在联系,钱伟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板壳的基本理论,与导师辛吉的研究结果相似。
    D.由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钱伟长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时主要从事有关火箭、导弹的研究,他提出的方案曾帮助伦敦在二战中免遭德国导弹的破坏。
    E.本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记叙了钱伟长青年时期刻苦求学的过程,展现了一代科学大师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一个成就卓著、令人尊敬的科学家的形象。
    (2)为什么说《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一文奠定了钱伟长在美国科学界的地位?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反映了钱伟长哪些优秀的品格?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史上极具天赋的钱伟长上大学时却弃文从理,最终在科学领域还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而人们平时却常说扬长避短更容易取得成功。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法国诗人兰波的名言“生活在别处”告诉我们,有意义的生活应当走出家门,到更为深广的天地去寻找心灵的养分,而不能闭门造车
    B.雷锋在其短暂的生命里,始终快乐奉献、从善如流,他以极大的热情和纯洁的心灵给一个民族留下了一笔丰厚而又宝贵的精神财富。
    C.夺得奥斯卡5项大奖的影片《艺术家》充满对默片时代的怀旧情结,它的出现为喋喋不休的现代生活开出了一剂良药,让人们懂得享受沉默。
    D.俄罗斯大选已经具备了现代民主选举的基本特征,候选人产生于自荐和选民推荐,这与前苏联时期名存实亡的等额选举大相径庭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林书豪现象”引起了两会代表的思考,有人认为体教结合在我国实践了近二十多年,但因过于功利,所以鲜有体学兼优的人才。
    B.地震预警系统的应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我国地震预警应用标准和制度建设的滞后,影响了新研制出的预警系统的广泛应用。
    C.“十二五”期间,新疆将建设一批大型的石化、煤化、盐化等化工企业,化工园区的快速发展,已逐渐成为化工企业的重要载体。
    D.美国众议院名义上从所谓保护本国人就业为出发点,通过了继续向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的议案,实则主要是拿中越企业“开刀”。
◎ 2012届新疆自治区乌鲁木齐市高三语文第三次诊断性测验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科学家们日前宣布,人类最古老的祖先是生活在5亿年前的一种形似蠕虫的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皮卡虫现已灭绝,仅见于加拿大落基山的伯吉斯页岩中。
    ①是已知的最古老的脊椎动物
    ②这种微小的生物名叫皮卡虫
    ③平均体长为5厘米
    ④包括鱼类、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以及人类所属的哺乳动物
    ⑤因此,它可称得上是所有脊椎动物的祖先
    ⑥有着最原始的脊骨和骨骼肌
    A.①④⑥⑤②③
    B.②①③⑥⑤④
    C.②③⑥①⑤④
    D.③⑥①⑤④②
  • 请用简明、平实的语言转述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5个字。
      影像是历史的眼睛,也是现实的摄魂术。它是对世界忠直的观察、记录、发现,而非对世界的提纯、美化,或者丑化。伍尔芙说图像“不是争论”,“它们就是事实直接对眼睛所说的未经加工的声明”。这个由机器所作的记录,当然比文字更加中立、客观、可信,而我们能够将一些不该忘却的现实以影像的形式牢记心中,显然是对想象力的一种拯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仿照下列文段中横线处前后句的句式,结合语段内容,在横线上写两句话,使上下文衔接自然,表意完整。
      对待成败荣辱,我们该有怎样的姿态?或许,心的本色该是如此:
      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__________________;荣,恰沧海巫山,风采犹然,熟视浮华万千,不屑过眼云烟;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两个同学在争论:
      一个说:我特别赞同一位作家的话,他曾经说过,其实人生本来没有意义,我们要做的就是应该努力使我们的人生有意义。所以我认为,要使我们的人生有意义,就要不断努力拼搏,获得成功。
      另一个说:获得成功人生就有意义了吗?假如一个人的词典里只有“努力”“拼搏”“成功”这样的词语,那么他的属于个人的生活呢?他的心灵的安静与平和就不重要了吗?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