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粤教版广东省高考语文专题测试07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穷经hào      时而动xiàng       屈聱牙jí       瘦骨伶tīng
    B.不容发jiān     厉兵马mò          互见yù       功亏一guì
    C.奴颜膝bēi      顽抗yù          为虎作chāng    皮开肉zhàn
    D.犊情深shì      维新yù          然长逝kè       呼欲绝qiāng
  • 依次在下列句子横线处填入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
    ①今年是李白1300周年     ,可人们似乎并没想到要以什么形式去纪念这位诗仙。
    ②大专以上毕业及具有同等     者,相同条件下,将优先予以录取。
    ③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来自五十六个民族的人大代表以主人翁的姿态共商     。 
    A.诞生  学力   国事              
    B.诞辰  学历  国事 
    C.诞辰  学力   国是              
    D.诞生  学历   国是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他是个计算机专家,又会两种外国语,我们这些初学计算机的人要虚心向他求教,不耻下问
    B.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C.《傅雷家书》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之作,作者真可谓苦心孤诣,呕心沥血。 
    D.李大伯拍着孩子们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一定要珍惜时间,努力读书啊。”
  •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2007年汽车进口关税还要下调,预计未来几年内国产轿车价格将呈不断下降趋势,大部分轿车将与国际接轨。
    B.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不论是学生和学校,如果在2007年保送生资格的遴选中弄虚作假,一经查实,将被取消保送资格。
    C.面对从未战胜过的马奎尔,丁俊晖明显不在状态,以2:5负于马奎尔。不过这样的失利对于丁俊晖来说未必不是坏事,首轮出局或许能让他更加冷静地看待自己。
    D.“低保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爱,但要把关爱落到实处,却远不是定几条标准那么简单。
◎ 2012年粤教版广东省高考语文专题测试07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
    A.细细的秋雨——大约是今年的最后一场雨了吧——在窗外静静地飘洒着。
    B.教育部门要积极引导中小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每一次活动中都能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C.东家说:“我家地里杏树上有一窝斑斑,(斑斑,方言,即斑鸠)你看那树上斑斑乱飞,怕是有孩子在摘杏儿呢。”
    D.陆游《游山西村》中的一句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被许多学生写成”“山穷水尽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 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最恰当的文句是
    [     ]
      学好文科关键是要有很强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刘言和李莉两位同学各有所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刘言的记忆能力比李莉强,但刘言的理解能力没有李莉强。
    B.李莉的记忆能力没有刘言好,但理解能力比刘言强。
    C.刘言的记忆能力比李莉强,李莉的理解能力比刘言强。
    D.李莉的记忆能力没有刘言好,刘言的理解能力没有李莉强。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绩矣。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祖讳崎,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君之少也,为学自成。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时举二百余人,惟君最少。及试报罢。后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櫺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余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其考自远来县治,疑予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皆曰:“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始君葬父母于所居小仓山北,遗命以己拊。嘉庆三年十二月乙卯,拊葬小仓山墓左。桐城姚鼐以君与先世有交,而鼐居江宁,从君游最久。君殁,遂为之铭曰。——节选自姚鼐《惜抱轩文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叔父于巡抚幕中  省:探望
    B.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外  摈:排挤
    C.见人,称之不容口  善:善良
    D.而尤多名  迹:事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皆贫游幕四方/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烦执事
    B.著才矣,仕卒不进/无恒产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C.所以待宾客者甚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悉达之,士多仿其体/胡乎遑遑欲何之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袁枚文学才能的一组是(    )
    ①巡抚金公拱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
    ②其瑰奇幽邀,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
    ③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④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
    ⑤上白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
    ⑥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①②④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年轻时,袁枚赶上了朝廷的博学鸿词科考,并且考取了进士,在当时考取的二百多人中,袁枚年龄最小。
    B.袁枚刚开始时担任溧水县令,接着调任江宁知县,不久辞官回家;后来他又被朝廷起用,被派往陕西,但因父亲去世而返回,从此一直居住在江宁。
    C.袁枚在官场上有名望政绩,在溧水做县令时,他的父亲担心他年少无知,曾到民间暗访,老百姓都认为他是个好官。
    D.因为袁枚与姚鼐的先辈有交谊,而且姚鼐居住在江宁与袁枚来往的时间最长,所以袁枚去世,姚鼐为他写下了这篇铭文。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鸿雁
      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蟑、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鸿雁是健飞之乌,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鸿雁迂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绎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使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寓慨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据,即能较好的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1.下列古代咏雁诗(词),“侧重言志”的是(          )     
    A.“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B.“鸿志不汝较,奋翼起高飞”,“但当养羽翮,鸿举必有期”。
    C.“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秋虫的审美基调一般表现为凄清低婉,鸿雁的审美基调则主要表现为辽阔高远。     
    B.中国占代对联常以“飞鸿”对“奔马”、“冥鸿”对“隐豹”、“摩天鸿”对“闹海蛟”,主要体现了古人的“亦刚亦柔”、“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
    C.鸿雁列队飞翔时,“人”字形与“一”字形之间不断更替,动荡中呈现出鲜明的回旋往复之美。
    D.情景互生,物我难辨,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最高美学境界,古人的咏雁诗不乏其例。
    E.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托物言志的诗词。
    3.文章最后一段中提到“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其中“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分别指的是什么?
    答:                                                                                   
    4.鸿雁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是一个独特的意象,请你结合文章谈谈在古代诗歌中鸿雁能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审美感受?
    答:                                                                                   
◎ 2012年粤教版广东省高考语文专题测试07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
    中国书法:作为一种文化
    刘守安
      ①我们提出书法是一种文化,并不是为书法下定义,只是一个范围的界定。时下人们为“中国书法”已下过各种各样的定义,表述的方式各不同,但使用的一个关键词和核心概念是一样的,那就是“艺术”。特别是几位著名的学者提出书法是“艺术”,甚至是“纯粹艺术”、“最高艺术”等等,影响甚大。
      ②人们把中国书法定义为艺术是基于中国书法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把汉字的字形放在“中国书法”作为文化层次的结构中来审视,就会发现,汉字符号的审美效果是在书法文化结构的物态文化层面体现的。在整体的书法文化或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中,字体书法形态属于物态文化层,这是书法“本体”结构的“外显”的表层部分。当人们对汉字结构的科学性、艺术性及书写出来的笔法、字法、章法给予充分的估量和赞美的时候,我们看到研究者往往只限于对“作品”“物态文化层”的分析说明。并且往往忽略字体得以显示的“物器”、材料本身的质地、色调因素;忽略一件书法“作品”的美是在书体形态与材料形态有机融合中显示出来的这一重要事实,所以人们对书法“物态层”的研究与描述也往往是不全面的。在多层次结构的书法文化中,只就其表层结构进行分析,把它当作书法“本体”、全体,并由此概括其性质并作定义。这种研究思想和方法都值得斟酌。
      ③在对一种文化形态作文化结构的观察中,我们分出物态、制度、行为、心态四个文化层次,以求全面认识其内部结构中的各个文化层次并非具有同等的意义。其中心态文化层是文化的核心部分。这个核心部分体现着该文化形态被创造的目的。因而也集中体现着该文化形态的价值、功能。就具体的书法作品来说,展示汉字字迹的形态不是目的,展示出一定的文字的内容,以实现文字的记录、传播功能才是目的。各种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体现着作者、书者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等,展示出蕴含着经济、政治、宗教、家族、社会风习等内容的无比丰富的“意义世界”。如果说在对“书法”这种文化现象的考察中,对物态文化层次专注而对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在物态文化的体现可能有所忽略的话,那么忽视对书法“作品”文字内容的考察、认知则是完全不应该的。文字内容属于书法文化的“心态文化层”,是体现“作品”价值的核心部分,丢弃了文字内容而只专注文字的物态形式,这还是一个完整的书法“本体”吗?
      ④如果我们从“汉字”与“书法”的关系方面作观察,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中国书法与汉字密切相关,而汉字同其他文字一样,有形、音、义三要素。书写者总是为显“义”而构形,而并非为构“形”而构“形”,为书写而书写。现在的问题是,“书法”研究者仅着眼书写者的构“形”和接受者的识“形”、观“形”,把书写者显“义”和接受者会“义”的目的丢掉了。这样,研究者尽管把汉字的“形”分析得头头是道,但抽掉了汉字“文化”核心内容,也便不能认识汉字及其显示形态的功能价值。
      ⑤一些论者强调汉字字形独立的审美功能,对“形”本身的艺术价值扩大、拔高,其基本论据是将汉字与绘画相比符。这是违背文字的本质规定的。汉字是一种符号而不是图画,符号是约定的,其“形”与其表示的“义”没有必然的联系。作为符号显示的汉字字“形”,其本身的文化意义、审美意义是稀薄的,不确定的。一个个汉字字“形”并非一个个独立的审美对象,而且字“形”方面所显示出的点画(笔法)、结体(字法)、布局(章法)虽然可能显示出某种“形式美”,但它在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中毕竟属于“形式”,从根本上说都服从于表达内容的需要,并受到这种目的的制约。那些被称为中国古代书法的各种书迹,都是具有“郑重的用途”(启功语)的实用性书写,绝不是书写者自由“创作”的“为艺术的艺术”。只用“艺术创作规律”和“艺术发展规律”难以讲说这些书迹的产生与变化发展。(选自《新华文摘》2005年第19期,有删减)
    1.作者反对一些书法研究者强调汉字字形独立的审美功能。下列各项中,对其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汉字是符号,不等同于绘画,不能与图画的审美相比。  
    B.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才能显示出审美意义。
    C.古代书法的各种书迹,都是实用性书写,不是为艺术的艺术。
    D.个体汉字的字形,不具有审美意义和独立的文化意义。
    2.对全文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提出书法是一种文化,既是对其范围的界定,也是为其下定义。   
    B.字体书法的形态,是书法“本体”结构的“外显”的表层部分。   
    C.书法作品的外在“形式”,从根本上说是服从于表达内容的需要。   
    D.汉字符号的审美效果,是体现在书法文化结构的物态文化层面的。
    E.物态、制度、行为、心态四个层次,在文化结构中具有同等意义。
    3.第②段,作者认为,一些书法研究者对书法作品“物态文化层”的分析说明是不全面的,其理由是:
    ①_                                                                               
    ②___                                                                                
    4.文章第③段说,“各种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体现着作者、书者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等。”请结合这句话,恰当举例,谈谈你对书法作品文化意义的认识。(70字左右) 
    答:___                                                                           
  • 根据下面的消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以警示社会公众。 
      70年代的天山冰川能见到漫山遍野的美丽雪莲。最近十年来却日见稀少了。农牧民进山大量采摘雪莲,往往是连根拔起,造成毁灭性破坏。因为雪莲扎根的土壤是经过几百万年靠细菌、苔藓、地衣分解岩石留下的,连根拔掉会造使这种土壤失去肥力,雪莲便几乎不可能再在地上生长了。有专家指出,如果像这样不加保护地采挖雪莲,不出30年,这一珍贵物种将可能在地球上消失。
    答:                                                                                               
  • 下面一段文字摘自某学生的作文,表达上有一些问题,请你结合具体语句,写一段评语。要求:(1)写出存在问题并略作评价;(2)总结出写作感悟。(80字以内)
      正月十五的晚上,窗外是碧海般的青天,一弯金月,好似灯火辉煌的扁舟,载着美丽的幻想在飘游。望星空,意朦胧,根根雨丝滋润了我燥热的心。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6年11月29日,媒体爆出某贫困大学生的一封信。信中称,有一对曾经资助过他两年的明星母女,在他上大学后停止对他的帮助,原因是认为他不节约,花钱太多。并因为对方曾用“你不如一只宠物狗”的话伤害他,双方从恩人关系反目成仇。
      新闻刊登后,引起网民强烈的反响,下面是一些网友的言论:
      ①网友lingling:我不赞成这样的捐助,因为如此捐助会滋生惰性,人越养越懒。
      ②网友笑笑:明星母女资助大学生的行动,值得全社会有能力帮助他人的人去学习,对此我比较钦佩。她们应该将爱心进行到底。
      ③网友哈比: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少钱,他都没有任何义务去无限期地帮助别人;任何人也没有资格无限制地寻求他人的帮助。
      ④网友欢欢:作为人,首先要自立自强,努力创造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
      请你依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曹彬,字国华,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及长,气质淳厚。周太祖贵妃张氏,彬从母也。周祖受禅,召彬归京师。彬执礼益恭,公府燕集,端简终日,未尝旁视。仁镐谓从事曰:“老夫自谓夙夜匪懈,及见监军矜严,始觉己之散率也。”
      显德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世宗强还之,彬始拜赐,悉以分遗亲旧而不留一钱。出为晋州兵马都监。一日,与主帅暨宾从环坐于野,会邻道守将走价①驰书来诣,使者素不识彬,潜问人曰:“孰为曹监军?”有指彬以示之,使人以为绐己,笑曰:“岂有国戚近臣,而衣弋绨袍、坐素胡床者乎?”审视之,方信。
      二年冬,卒平蜀乱。时诸将多取子女玉帛,彬橐中唯图书、衣衾而已。七年,将伐江南。李煜危急,遣其臣徐铉奉表诣阙,乞缓师,上不之省。长围中,彬每缓师,冀煜归服。十一月,彬又使人谕之曰:“事势如此,所惜者一城生聚,若能归命,策之上也。”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共焚香为誓。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
      初,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未几,拜枢密使,太宗即位,加同平章事。
      彬性仁敬和厚,在朝廷未尝忤旨,亦未尝言人过失。伐二国,秋毫无所取。位兼将相,不以等威自异。遇士夫于途,必引车避之。不名下吏每白事,必冠而后见。居官奉入给宗族,无余积。平蜀回,太祖从容问官吏善否,对曰:“军政之外,非臣所闻也。”固问之,唯荐随军转运使沈伦廉谨可任。知徐州日,有吏犯罪,既具案,逾年而后杖之,人莫知其故。彬曰:“吾闻此人新娶妇,若杖之,其舅姑必以妇为不利,而朝夕笞詈之,使不能自存。吾故缓其事,然法亦未尝屈焉。” 
    注释:①价:jiè 传送书信物件或传达事情的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府集,端简终日。          燕:燕子,名词作状语
    B.受而之以归。             籍:登记
    C.而弋绨袍、坐素胡床者乎。      衣:穿
    D.明日,稍。又明日,城陷 。     愈:痊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逾年而后杖,人莫知其故。/ 作《师说》以贻
    B.而衣弋绨袍、坐素胡床者。 / 而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
    C.能成事,吾何功哉 。/ 度我至军中,公入。
    D.杖之,其舅姑必以妇为不利。/ 吾儿,久不见影,何竟日默默在此?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曹彬“仁敬和厚”的性格特点的一项是(    )
    ①彬始拜赐,悉以分遗亲旧而不留一钱 
    ②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③在朝廷未尝忤旨,亦未尝言人过失
    ④遇士夫于途,必引车避之。
    ⑤伐二国,秋毫无所取 
    ⑥有吏犯罪,既具案,逾年而后杖之
    A.① ② ⑤    
    B.① ③ ⑥    
    C.③ ④ ⑥    
    D.② ④ 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彬在“抓周”仪式时就表现不同一般。他虽与周太祖有亲戚关系,长大后仍然严格遵守礼节法度,就连自认为表现很不错的仁镐也自愧不如,这里运用了衬托手法。
    B.第二自然段写了两件事情,刻划曹彬廉洁的性格特点:一是出使吴越期间,拒绝接受礼物,这是侧面描写;二是外任晋州兵马都监时,由于他穿着朴素,邻道守将派来的信使都不敢相信国戚重臣竟然如此俭朴,这是正面描写。
    C.平定蜀乱时曹彬不贪婪。讨伐江南李煜时曹彬以慈悲为怀,“称病不管事”是典型的细节描写。“做宰相”一事,刻划了他谦敬、豁达的性格特点。
    D.最后一段文字,既是对上文的总结,同时也概述了好几件事情,拓展了文章的内容,进一步突出了曹彬“仁敬和厚”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