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一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设计第二单元测评(必修1)的第一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年十七,解褐奉朝请,加威烈将军。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从平侯莫陈悦,又迎魏孝武。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又攻回洛城,拔之。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抚纳,成得其欢心。时盛夏亢阳,祥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是岁,大有年。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馨钦其节俭,乃从竹屏风、缔绺之属及经史赠之。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十六年,拜大将军。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功用既毕,民获其利。
      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时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军国之事,护皆与祥参谋。
      武成初,吐谷浑侵凉州,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祥乃遣其军司檄吐谷浑,遂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战,破之。因拔其洮阳、洪和二城,以其地为洮州。抚安西土,振旅而还。进封凉国公。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谥日景。(选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
    注:①尚:指娶公主为妻。②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③詧(chá):人名。④缔绤(chī xì):葛布的统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焉    家:定居   
    B.远近蛮夷,莫不附              款:款待   
    C.是岁,大有                    年:收成   
    D.诏祥与宇文贵兵讨之            总:统领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贺兰祥惠民业绩的一组是………“(    )   
    ①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②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③乃谓守令日:“此岂仁者之为政耶!”   
    ④命所在收葬之   
    ⑤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   
    ⑥惨造富平堰,开渠引水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兰祥出身贵族,年少丧父,守孝符合礼仪;在舅舅家长大,很受太祖钟爱,虽然在军旅中,却不断多方聘请儒生教自己学习典籍。   
    B.贺兰祥少时就有胆略勇气,志在建立功业,从十七岁开始担任官职,后来在对东魏和吐谷浑的战斗中,都获得胜利,官爵得到晋升。   
    C.贺兰祥的母亲是周太祖的姐姐,他虽然是太祖的近亲,但是品性清正俭素;他的节俭作风也受到邻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警的钦敬。   
    D.贺兰祥一直受到太祖的信赖,多次被委以重任;周孝闵帝即位之后,执掌朝政的晋公护对他也非常倚重,军国大事都与他商议谋划。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2)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3)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失败的英雄
      荆轲一生只干了一件事,就是行刺当时泰国的最高统治者秦王赢政。这件事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人们却一直把荆轲看做一个英雄。
      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里描写了五个刺客:曹沫、专诸、聂政、豫让、荆轲。比较一下这五个人的业绩,荆轲是刺杀最没有成效的一个:刺秦完全以失败告终,不但一无所获,而且损失惨重,除了自己被杀外,还搭上秦武阳、樊於期的性命,失去了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使燕遭秦的报复。但是,荆轲却成为这五个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
      在《史记·刺客列传》中,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描写他一个人的篇幅超过了描写其他四个人的总和,并且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司马迁又为什么要对荆轲如此偏重呢?因为荆轲比其他四个刺客高出一筹,而那又是因为秦王比其他刺客要谋刺的对手高出一筹。荆轲的分量之所以超过其他四个刺客的总和,是因为秦王的分量超过其他被谋刺的四个人的总和。况且,这个秦王后来横扫六国,统一天下,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王。
      两千年来,人们为荆轲失败扼腕叹息,纷纷分析失败原因。有人认为是荆轲进咸阳宫失去了帮手;有人认为荆轲剑术不精,武功欠佳,没有追杀到秦王;还有人认为荆轲有贪生心理,没有在“图穷而匕首见”的第一瞬间向秦王下手,他想抓活的,给自己生还的希望。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我不敢认同,说他想生擒秦王倒可能是事实。人们对“荆轲刺秦王”一直有一个误会,以为荆轲来到咸阳宫的目的就是杀死秦王。其实燕太子丹派荆轲到秦国,第一目的是想效仿曹沫挟持齐桓公的事件,荆轲最好也能挟持住秦王,逼他归还侵略燕国的土地;若不行,再刺杀秦王。但最终两个目的都没达到。
      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他刺秦成功。然而,假如荆轲真刺死了秦王——那时候赢政还只是一个诸侯国的国君而已,还没有变成后来的秦始皇——那么,荆轲的名声也就与《史记·刺客列传》里其他的刺客一样了,而不会脱颖而出。所以,荆轲的英名,正在于他的“失败”。
      荆轲的英名虽与成败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荆轲敢于越过易水,渡过黄河,来到强大的秦国,进入了它的心脏地带成阳宫去单挑秦王;他遇到的对手比其他所有刺客遇到的对手都要强大,但他敢于向最强者挑战;他去赴死,高歌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当那个号称十二岁就杀过人的秦武阳,一进成阳宫就被那种威严的气势吓得大惊失色时,他能谈笑自如;当他面对高高在上被文武百官簇拥着的秦王时,他在孤独中完成了他 应该做的所有动作。
       荆轲在成阳宫只战斗了几分钟,然而这几分钟却震撼了中国人几千年。
    1.下列不属于荆轲是“这五个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对荆轲有偏爱,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最详细,篇幅超过了描写其他四个刺客的总和,使人们能对这位刺客有更多了解。   
    B.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描写得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对手的地位、分量抬高了刺客的地位与分量,荆轲刺杀的对象后来成为统一中国的第一位帝王,也提升了荆轲的名气。   
    D.荆轲为了让后人知道,他与其他刺客不同,他不是为了刺杀而刺杀,而是为了表现自己敢于向最强者挑战的精神。
    2.对“这几分钟却震撼了中国人几千年”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在咸阳宫虽然只战斗了几分钟,但因司马迁的精彩描写却流芳千古,影响深远。   
    B.这场短暂战斗显示了荆轲敢于单独挑战最强者,勇于赴死的勇力、胆略与英雄气概。   
    C.刺秦行动虽然失败了,但荆轲表现出的英雄气概影响深远,长久地为中国人所深深敬仰。   
    D.荆轲在孤独中完成了他应该做的所有动作,他慷慨赴死,大义凛然,是正义的化身。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是个流传千古、名气很大的刺客。作者开篇却从他的刺杀业绩写起,指出荆轲是刺杀最没成效的一个,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B.作者认为,荆轲未在“图穷而匕首见”的第一瞬间行刺,是想劫持秦王逼其归还侵略的燕地,这是有可能的,而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是一种误解。   
    C.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荆轲刺秦成功,作者认为这种愿望可以理解,从文中看,作者也怀着同样的愿望。   
    D.文中写号称十二岁就杀过人的秦武阳在咸阳富大惊失色的表现,是为反衬荆轲的镇定勇敢,从而佐证文中的观点——荆轲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问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1.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今者出,未也          辞:告辞   
    B.沛公则车骑            置:安排   
    C.从郦山下,芷阳间行    道:取道   
    D.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督过:责备
    2.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今出,未辞也     ②夺项王天下必沛公也   
    B.①玉斗一双,欲亚父      ②唉!竖子不足谋   
    C.①令张良留谢      ②度我至军中,公入   
    D.①公为我献      ②拔剑撞而破
    3.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可见此时的项王对沛公是有防范的,害怕他逃跑。   
    B.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武力,认为兵力单薄的刘邦不足为患。   
    C.范增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一一破产而恼怒。   
    D.“鸿门宴”可以说是张良与范增的斗智,在整个事件的演变过程中,两人举足轻重,可谓关键人物。
◎ 人教版高一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设计第二单元测评(必修1)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竞学。项梁尝有栎阳逮注,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粱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粱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声,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晌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粱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昊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粱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史记·项羽本纪》)   
    注:有栎阳逮:有罪相连及,被栎阳县追捕。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籍大喜,知其意    略:大致   
    B.阴以兵法部宾客及子弟   勒:统率   
    C.须臾,粱籍日    眴:眨眼   
    D.以所为起大事    谕:告诉
    2.下列语句全部表现项羽“有大志,有勇力”的一组是(      )。   
    ①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②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③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④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⑤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⑥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籍小的时候,学写字、学武艺都没学成,学兵法也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B.秦始皇巡游会稽时,项籍竟然敢说将来可以取代他,可见项籍少怀壮志,抱负不凡,项梁认为他不寻常。   
    C.项籍虽然对读书识字没多大兴趣,但他身材高大,才能、勇气、胆识超出常人,周围的人都怕他。   
    D.陈涉起义后,项籍立即带领项梁起事,砍下郡守的头,杀掉上百个郡府的侍从、护卫,收取属县的壮丁,用兵力降服了地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季父项粱,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2)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3)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 
                                                                                         
  • 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南(fán) 视(wǔ) 下(bì) 伤(chuàng)
    B.拜(yè) 心(fǔ) (tǎn) (xuàn)
    C.生(zōu) (wò) 力(lù) (sháo)
    D.谤( mǐ) 箴(zhēn) 赋(sǒu) (xí)
                                                                            
  •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缒而出  
    ②与郑人 
    ③烛之武退秦师  
    ④使使以大王  
    人如恐不胜
    ⑥项伯杀人,臣
    ⑦顷之未发,太子
    踞以骂
    ⑨群臣
    A.①⑧/②⑤/③④⑥/⑦⑨
    B.①②/⑤⑧/③④⑥⑦/⑨
    C.①②/⑤⑧/③⑦⑨/④⑥
    D.①⑧/②⑤/③④⑥⑦/⑨
◎ 人教版高一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设计第二单元测评(必修1)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实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今太子迟之,请决矣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   
    B.①秦王必喜而善臣      ②而燕国陵之耻除矣   
    C.①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      ②北蛮夷之人,未尝见天子   
    D.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②荆轲顾笑武阳,前为
  • 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仿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句式,要求结构相似,文段语意完整。     
      从古至今,分别都是使人痛苦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燕太子丹与荆轲之间的“壮别”,“            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等经典篇章将许多古人写得栩栩如生,请从上面三篇作品中任选一个人物,概括其事迹并简要点评。 (60字左右)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小溪里有许多田螺,母亲靠卖田螺维持生活。
      一次,我用一只大盆子养了半盆田螺。母亲见到后说:“放错地方了。真太可惜了,还是倒掉算了。”
      我说:“这么好的田螺为什么倒掉呢?”母亲说:“这盆子是洗脚用的,现在用来放田螺,那就不能吃了。”
      我刚想说“反正不是自己吃,是卖给别人的”,突然意识到自己不该说这样的话,因为母亲心地善良,她有着自己最为坚定的处世观和善恶观。后来母亲把半盆田螺全都倒进了溪里。
      现实生活中,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总要面对良心的拷问,该如何抉择呢?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以“无愧于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