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福建省泉州市普通中学高三语文毕业班质量检查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是日也,天朗气清,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3)________________,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4)不以物喜,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5)凭谁问:________________,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钱塘六井记
    苏轼
      潮水避钱塘而东击西陵,所从来远矣。沮洳斥卤,化为桑麻之区,而久乃为城邑聚落,凡今州之平陆,皆江之故地。其水苦恶,惟负山凿井,乃得甘泉,而所及不广。唐宰相李公长源始作六井,引西湖水以足民用。其后刺史白公乐天治湖浚井,刻石湖上,至于今赖之。始长源六井,其最大者,在清湖中,为相国井,其西为西井,少西而北为金牛池,又北而西附城为方井,为白龟池,又北而东至钱塘县治之南为小方井。而金牛之废久矣。嘉祐中,太守沈公文通又于六井之南,绝河而东至美俗坊为南井。出涌金门,并湖而北,有水闸三,注以石沟贯城而东者,南井、相国、方井之所从出也。若西井,则相国之派别者也。而白龟池、小方井,皆为匿沟湖底,无所用闸。此六井之大略也。
      熙宁五年秋,太守陈公述古始至,问民之所病。皆曰:“六井不治,民不给于水。南井沟庳而井高,水行地中,率常不应。”公曰:“嘻,甚矣,吾在此,可使民求水而不得乎!”乃命僧仲文、子圭办其事。于是发沟易甃,完缉罅漏,而相国之水大至,坎满溢流,南注于河,千艘更载,瞬息百斛。疏涌金池为上中下,使浣衣浴马不及于上池。而列二闸于门外,其一赴池而决之河,其一纳之石槛,比竹为五管以出之,并河而东,绝三桥以入于石沟,注于南井。
      明年春,六井毕修,而岁适大旱,自江淮至浙右井皆竭,民至以罂缶贮水相饷如酒醴。而钱塘之民肩足所任,舟楫所及,南出龙山,北至长河盐官海上,皆以饮牛马,给沐浴。
       余以为水者,人之所甚急,而旱至于井竭,非岁之所常有也。以其不常有,而忽其所甚急,此天下之通患也,岂独水哉?(摘编自《苏轼全集》)
      【注】①沮洳斥卤:低洼潮湿的盐碱地。②派别:江河的支流。③庳:低下。④甃:井壁。⑤罅漏:缝隙,漏洞。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惟山凿井 负:靠近
    B.常不应 率:大抵
    C.并河而东 东:东面
    D.六井修 毕:全部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六井修治措施的一项是(     )
    ①绝河而东至美俗坊为南井
    ②于是发沟易甃,完缉罅漏
    ③千艘更载,瞬息百斛
    ④而列二闸于门外
    ⑤比竹为五管以出之
    ⑥皆以饮牛马,给沐浴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介绍钱塘城的形成和地理特征,为下文记钱塘六井的开凿和修治作了必要的铺垫。
    B.钱塘六井的开凿始于宰相李长源,终于刺史白乐天,为百姓引来了西湖之水,解决了饮水问题。
    C.陈述古到任后,组织人员对钱塘六井进行了修治,使六井在第二年的大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D.本文以记钱塘六井的开凿和修治为主体,但不局限于“记”,而借“记”发“议”,意在“记”外。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守陈公述古始至,问民之所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天下之通患也,岂独水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首律诗,回答问题。
    苦雨后感怀
    [明]谢榛
    苦雨万家愁,宁言客滞留。蛙鸣池水夕,蝶恋菜花秋。
    天地惟孤馆,寒暄一敝裘。须臾古今事,何必叹蜉蝣。
    【注】①宁言:更不必说。
    (1)请简要说明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诗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吕布得知张飞抢了自己在山东买的马,随即点兵往小沛,大骂刘备,张飞反击说:“我夺你马你便恼,你夺我哥哥的徐州便不说了!”(《三国演义》)
    B.林佩瑶少女时代曾与雷鸣相恋,雷鸣送给她一本《浮士德》和一朵白玫瑰。之后,雷鸣南下从军,林佩瑶则嫁给自己并不喜欢的吴荪甫。(《子夜》)
    C.战乱到来,高家许多人跑去投靠亲戚,留在府中的人则聚在一起商量逃难的办法,瑞珏和琴都很恐慌,梅则冷冷地说“我只有这条命”。(《家》)
    D.副主教盯着广场,爱斯梅拉达正在跳舞,一个男子偶尔起来绕一圈,然后又坐下,把山羊抱在膝头,副主教认出,那个男子就是弗比斯。(《巴黎圣母院》)
    E.涅赫柳多夫在法庭上认出了马斯洛娃,内心深深自责。回家后,他想起当初把那笔钱塞给她的情景,不禁大声说:“哎呀,哎呀!多么丑恶!”(《复活》)
◎ 2012届福建省泉州市普通中学高三语文毕业班质量检查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简答题。(任选一题)
    (1)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二爷近来气大的很,行动就给脸子瞧。前儿连袭人都打了,今儿又来寻我们的不是。要踢要打凭爷去。就是跌了扇子,也是平常的事。”
      说以上这段话的人是谁?她“跌了扇子”,宝玉是如何对待的?临死前,她送给宝玉什么东西留念?
      (2)阅读下面《欧也妮?葛朗台》选段,回答问题。
      “永远属于你。”两个人都将这句话说了两遍。
      地球上没有比这种许诺更纯真的了……
      说“永远属于你”这个许诺的,除了欧也妮,还有一个人是谁?他离开欧也妮后去了哪里?后来他做了哪些违背这个许诺的事?
    第(     )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离娄上》)
    (1)请根据上面选段,用自己的话分别简要概括“自暴者”和“自弃者”的行为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上面选段,简要分析孔子和孟子对于“仁”的各自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微公益”折射的社会管理之道
    何小手
      一种全新的、自下而上的“微公益”慈善模式,正受到公众尤其是网民的追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支队伍,集点滴之爱,捐绵薄之力,在新媒体技术搭建的现代化平台上,汇成温情脉脉的爱心洪流。
      “微公益”之“微”,首先是指参与主体之“微”和力量之“微”。传统观念中,人们对慈善的认知往往本着“达则兼济天下”的心态,慈善是政府、大机构和少数“成功者”的专利,慈善成了道德竞赛,谁捐的钱越多,境界也就越高。“微公益”改变了这种局面,它的参与者多数是社会普通民众,对于善举,它强调有无,而不追求多少。
      “微”的另一层意思是指微博客。这种全新的互联网应用促成了一个虚拟社会,公共话题在网民社群中快速传播,为“微公益”提供了情感载体,搭建了宣传平台,成就了组织手段。
      即时性也是“微公益”的特点之一。一个社会事件的发生,一种现象的舆论凝聚,尤其是当弱者命运广受公众关注,都可能即时引发出公益行为。
      “微公益”的慈善主体不是国家机构,也不是大企业家,它甚至没有过去大慈善者那种“行侠仗义”、“扶贫济困”的远大抱负,取而代之的是举手之劳的、轻松的甚至是寓慈善于乐的参与方式。“微公益”所倡导的重在参与、自我管理的理念,也为现实社会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对比“微公益”和传统的机构型公益形态,可以发现,前者依赖分散的网民,汇聚的是草根的“微力量”;后者依赖企业或有较大经济实力的个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两者没有交集。现实中,传统公益机构纷纷上网,为公民参与公益提供网络渠道;另一方面,近来兴起的“微公益”组织者也意识到,单纯利用网络,缺乏机构的规范管理,活动将难以持续。现今针对“微公益”的部分质疑,亦与专业化不足的现状有关。从这个角度说,传统公益形态与“微公益”并非泾渭分明,“微公益”不会取代前者,只有互相补充,新生力量才可能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微公益”是源自草根的星星之火,互联网则将这爱心之火引燃燎原。面对公民对慈善的热情参与,政府所能做的,就是为“微公益”建立规范机制和游戏规则,引导其走上正规发展的道路。(摘编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微公益”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一种集公众点滴之爱汇成爱心洪流的自下而上的新型慈善模式。
    B.不赞同“达则兼济天下”,强调善举的有无,而不追求捐款的多少。
    C.以互联网为情感载体和宣传平台,具有反应即时、传播快速的特点。
    D.倡导重在参与的理念,为公众参与慈善活动提供了方便轻松的方式。
    2.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观念中的慈善是政府、大机构和少数“成功者”的专利,捐资数额成为衡量境界高低的标准。
    B.一个社会事件发生后,“微公益”就会及时跟进,使之成为舆论焦点,从而改变社会弱者的命运。
    C.“微公益”不仅丰富了人们对慈善的认识,也因其倡导的理念为现实社会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D.“微公益”依赖分散的网民,汇聚草根的“微力量”,但这并不意味着“微公益”的力量是微弱的。
    3.应如何改进“微公益”,才能使它有更长远的发展?请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春到梨花开
    骆驼

      父亲自从那次来给我送梨后,便不再来小城。
      我理解父亲。“送梨事件”让他心里蒙尘太厚。我多次以善意的谎言来温暖他受创的心,都不见效。我想,父亲不会再喜欢这座小城了。
      就像预料中的那样,父亲在一个冬天的早晨,敲响了我家的门。
      父亲说,你出个面吧,去给你二姑说说,现在她连我的面子都不给了,只想听你一句话。父亲显然是生气了。父亲的意思,他要包下二姑的那片梨园。二姑前些年嫁到苍溪县城对面的那座山上,家里种植了几十亩梨。二姑全家都像父亲经营自己那片梨园一样经营他们的梨园。
      二姑显然不会轻易答应父亲。
      父亲说,算我白疼她了。
      父亲说,你不答应,我就到庙里去住!父亲知道,我是个好面子的人。我只好答应,帮他办,而且一定办好。父亲才满意地笑了。
      父亲一下子精神起来,他把在外务工的表哥表嫂叫了回来,把老家的几个壮劳力叫了回来,便开始侍弄那片梨园。父亲以每天高出他们几个在外务工的工资十元的价格,给他们付钱,大家自然十分开心,也十分卖力。
      父亲侍弄梨园的手艺,我不会担心。但父亲接下来又要将二姑的楼房租下来,二姑和我都不答应。父亲便又使出他的杀手锏。我和二姑无语。我知道,二姑一般不会太让父亲为难,她从小就由父亲带着,小学、中学、出嫁,基本都由父亲操心,几个姊妹中,父亲也最疼爱二姑。父亲说,你要为难,我到城里给你们租一套房子住。房租,我出!二姑妥协了,她留足了自己住的房间,其余的,就留给了父亲折腾。折腾,是二姑说的。二姑的原话是,让哥折腾去吧,都六十几岁的人了,只当我的梨园几年没有收成。
      父亲满脸堆笑。他当即给我们约法四章:明年春天前,不许踏入他的梨园半步;今年春节的团圆取消;不管是谁,不许打听和走漏梨园里的半点消息;贷款的事情也落实,信用社的领导十分支持他,利息他自己付,不要我们操心。二姑和我,每人借给他一万元钱,利息照银行利息按季结算!
      那几月,我不知是如何度过的。我几次打听父亲的消息,二姑都摇头叹息。二姑说,哥这次,怕是中邪了……
      就在我度日如年的时候,二月的一个清晨,父亲敲响了我家的门。父亲站在门口扬扬手中那张纸说,去吧,在你们的报纸上给我登几次,这个钱,你就掏了吧。而且,父亲说,水平再高,你也不许改动我一个字!说完,父亲转身走了。
      父亲要我登的,是几句话:开春了,想到田坝头走走,就来城对面的山上,这里有好多花;走累了,就来我家里歇脚,家里有很好的茶;耍饿了,可以在我家吃饭,家里有喷香的肉菜。落款是父亲的姓名,地址是二姑家,还有一个电话号码……
      没办法,我去广告部交了钱,在我们的报纸上如实照登了几次父亲的那几句话。
      接下来的事,我打算换一种方法讲述。
      我要讲的,是父亲包下二姑的梨园四年后的事:
      二姑家的楼房旁边,现在又多了三幢楼房。
      二姑家所在的那座山,现在叫梨花山(以前叫张家山)。
      二姑家所在的那座山,现在是苍溪县规模最大,最热闹的农家乐山庄积聚群。
      二姑家所在的那个农家乐,被命名为全县“首个农家乐”。
      ……
      我多次问及父亲,当年怎么就能想到办农家乐,父亲总是久久地望着山对面的小城,不作言语。
      还是我的二姑,那个当年说父亲怕是中邪了的二姑,解开了我心中的那个结。她说,你不要问了,问了哥也不会告诉你。我估计,哥就是那次在你那里送梨子回来后,才下了决心的,要是他早告诉我这些,我也不会拦他,他这几年,也就不会这么苦了。
      二姑说,哥的意思,我懂,城里人看不起他,他就要想尽一切办法,让人家正眼看他。(摘编自《短小说》)
    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写“父亲”给“我”送梨后,便不再来小城,却没有交代送梨时发生了什么事,从而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B.“父亲”认准的事决不退让,他为了包下二姑的梨园,说了狠话;为租下二姑的楼房,居然要替二姑到城里租房。
    C.“父亲”不让“我”改动他要登报的文字,并非不信任“我”的文字水平,而是因为“送梨事件”给他的内心带来创伤。
    D.文章虽然写了“父亲”和二姑、“父亲”和“我”、“我”和二姑的矛盾冲突,但却能让读者从中感受到浓浓的亲情。
    E.文章详写四年前“父亲”办农家乐的故事,略写四年后的情况,这样的情节安排有利于突出主要内容和人物性格。
    2.文章以“春到梨花开”为题,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写二姑这一人物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2届福建省泉州市普通中学高三语文毕业班质量检查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琐屑忆宗江
    邵燕祥
      回忆宗江而流于琐屑,是不是对逝者的不敬?我不这样看,我想宗江生时也不会这样看。宗江是性情中人,我们聚会时也往往是闲聊以至于“神聊”。
      听说宗江病危后,曾经想吃“杏仁豆腐”,而且说“要冰镇的”。我知道,作为出生在古城的“老北京”,他爱吃杏仁豆腐(一种较细致的乳酪制品,入口滑嫩微甜)。九十年代有一次不记得怎么说起,我提到五十年代西单“公义号”的杏仁豆腐,他则说起崇文门新侨饭店边上新开的“梅园”,兴致勃勃,好像如果我响应,可以马上同去一吃。
      很可能将来流传的黄宗江遗言,不是一本正经的“宏大叙事”,而是要吃杏仁豆腐——冰镇的!就像金圣叹的遗言是“豆腐干与花生米同吃,有火腿之味”似的。
      过去有俗话说“才华横溢”,这个“横溢”用在宗江身上,再合适不过。一来,他多才多艺,文化艺术上涉及影视话剧戏曲编剧导演表演散文随笔以及剧评诸多领域,不是一般玩票,都有拿得出手的成绩;二来,不仅是才华,更是才情,他所致力,无不全身心投入,总想做到最好,不但做,还要说,热情洋溢,即使在餐桌上,也是侃侃而谈,滔滔不绝。他走到哪里,哪里的气氛就热火起来。
      见不着面,就打电话,但近年来,他逐渐失聪,虽然拿起电话还是不愿放下,毕竟反应不那么灵敏了。宗江真的是不知老之“将”至,仍然雄心勃勃。参加了《生死桥》的演出,还想预约再演下一场戏。他说过,上过一次台的,就老想上台。他不光是演戏上瘾,写文章出书,也是一样,书出了一本又一本,比有些专业作家写得还多。而且他的字斟句酌,虽不到“语不惊人死不休”,也总要在遣词造句上独出心裁。人们只看到他“名士派”的一面,好像老是在交游,吃饭,“侃大山”,不知他一个人默默地赶稿子下多大工夫,我就在杨宪益家聚会时,看到他还带着一篇待发的文章在推敲。
      宗江一生与戏剧相伴。正所谓“一登红氍毹,至死不渝”,视戏剧如生命。他生命力旺盛,对戏剧热爱不衰,一说戏剧就来神。中国电影百年,话剧百年,直到不久前纪念曹禺百年,他都认真写了文章。想到今后,再也看不到他那谈戏说影以至于议政的篇篇可读的文章了,不免深深遗憾。我想,宗江也必定有他的遗憾,我知道的,就是他关于《红楼梦》的争鸣文章未见发表,很可能还没有终篇。
      那是今年春四月,他打电话来,说起他要跟他南开中学的老同学、红学家周汝昌老先生商榷——他认为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不应一笔否定。他这个观点已经形成大半辈子了。我知道他热爱《红楼梦》,但我劝他不必介入这个一时说不清的学术议题了,他不听。我的女儿一直没读过《红楼梦》,因为幼时奶奶对她说女孩子先不要读这部书,长大了一来二去也没补上这一课,宗江听说了,记住了,引为遗憾,在电话里多次嘱咐她这是“必读书”,碰上就问,从我女儿十几二十岁问到她四十岁了。这回我都觉得该借为宗江送行的时机,叫她找时间一读此古典名著,也解除热爱《红楼梦》的宗江的遗憾,一慰其在天之灵。虽说世界上没有没有遗憾的生活
      黄宗江住在西南郊金朝遗留的莲花池畔,莲花池紧靠六里桥。九十年代初,有一次我和毕朔望同志一起去他家,忘记是他请我们看一个什么录像了。他说他欣赏我的一首七律《六里桥》,让我什么时候给他写一个条幅。我答说没问题,但你现在书画满墙,我的似不般配,诗属打油,不遵格律,字也随兴,不依法度,有心补壁,还须假以时日,我再好好练练吧。这样就拖延下来。二十年了,这是我欠宗江的一笔老账。欠账是一定要还的,什么时候才得以挂剑垄上呢!(摘编自《温州都市报》)
      【注】①氍毹:借指舞台。
    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黄宗江是位“老北京”,为人风趣,临终前留下的遗言与众不同,与金圣叹的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时广为流传。
    B.黄宗江富有才华和才情,生活上有着健谈善侃的“名士”作派,事业上又能全身心地投入,认真严谨,精益求精。
    C.文章写黄宗江“上过一次台的,就老想上台”“一说戏剧就来神”,表现了他对戏剧的热爱和执着的性格特征。
    D.黄宗江认为不应一笔否定高鹗对《红楼梦》的续写,但为了不伤害老同学周汝昌,他一直没有公开自己的观点。
    E.本文并没有借助宏大事件的叙写,而是通过点滴追忆来表现黄宗江的品格,表达作者的敬仰与缅怀之情。
    2.文中说“世界上没有没有遗憾的生活”,作者和黄宗江各有什么遗憾?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写黄宗江病危后想吃“杏仁豆腐”,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冷浪漫》精选了“科学松鼠会”多位作者的作品,深入浅出地为读者讲述了与生命、生活密切相关,却__________①(很少被人知道)的科学知识。它以通俗化的语言,对那些“冷冰冰”的科学知识进行生动活泼的________②(quán)释,让深奥的理论一下子变得通俗易懂。这些文章,既给人以科学的教益,也获得美的享受③。
    (1)请在①处根据“很少被人知道”这一意思,填写一个四字成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②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处有语病,请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实现2012年经济发展目标的措施。
      2012年经济发展要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GDP增长目标,就要在保持经济稳定运行的同时,下大力气来调整中国经济的结构问题,比如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比如进一步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等等。此外,对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体制改革、住房保障等民生问题给予细致关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某报社围绕“君子人格”进行了在线调查,调查中,38.6%的人认为自己算得上“君子”;但有趣的是,89.0%的人直言当下社会“君子”少见甚至“几乎没有”。
    (1)以上两个调查数据反映了部分被调查者的什么心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应拥有什么样的心态,才能成为符合“君子人格”的人?请简要阐述。(1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位母亲不无忧虑地告诉我,现在的孩子太不懂事,总是自以为是,不知今后咋办哟!我亦有同感,亦叹息。后又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路,让他们走去吧。我们的上一代,对我们不也曾忧心忡忡吗?
      对于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忧心,你有什么感受或看法?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标题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