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苏教版江苏省苏州一中高三语文下学期五月模拟考试(三)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便利 / 大腹便便 地 / 图穷匕 器 / 举若轻
    B.首 / 无之谈 门 / 直栏横 跷 / 下自成
    C.道 / 云流水 目 / 有放矢 胳 / 振高呼
    D.相 / 藏巧拙 延 / 顺摸瓜 游 / 著书立
  •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读书如果按自己的心思、按自己的直觉去读,甚至按自己的奇思怪想去读,就会读得津津有味,出神入化
    B.在黄巢的统治下,老百姓连基本的农耕作业都已无法进行下去,于是相当一部分地区出现了赤地千里的景象。
    C.流沙河曾在中国诗坛上笔走龙蛇,他的文字可谓绝唱,上下五千年,纵横捭阖,为文学宝库倾吐着字字珠玑。
    D.陈延武先生的新著《万水朝东》综述了中国政党制度变迁、演进的历史,给人风云际会、正道沧桑的感觉。
  • 下面的文字说明了我国自主研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规划,请概括这个规划的三个步骤。  
      我国权威航天专家孙家栋院士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非常关键的基础设施,对于国计民生非常重要。结合国情,我们的发展规划是:2000年,建成了由3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到2012年,计划发射10多颗卫星,建成覆盖亚太区域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到2020年,建成由5颗静止轨道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网而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1)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
    (2)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
    (3)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
  • 下面是讲述2012感动中国人物“最美妈妈”吴菊萍勇救妞妞感人事迹的雕像。请从造型和寓意两个角度为这尊雕像拟写解说词,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5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2届苏教版江苏省苏州一中高三语文下学期五月模拟考试(三)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章惇豪俊,博学善文。进士登名,耻出侄衡下,委敕而出。再举甲科,调商洛令。与苏轼游南山,抵仙游潭,潭下临绝壁万仞,横木其上,惇揖轼书壁,轼惧不敢书。惇平步过之,垂索挽树,摄衣而下,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曰:“苏轼、章惇来。”既还,神彩不动,轼拊其背曰:“君他日必能杀人。”惇曰:“何也?”轼曰:“能自判命者,能杀人也。”惇大笑。元丰三年,拜参知政事。朱服为御史,惇密使客达意于服,为服所白。惇父冒占民沈立田,立遮诉惇,惇系之开封。坐二罪,罢知蔡州,又历陈、定二州。五年,召拜门下侍郎。丰稷奏曰:“官府肇新而惇首用,非稽古建官意。”稷坐左迁。谏官赵彦若又疏惇无行,不报。初,神宗用王安石之言,开熙、河,谋灵、夏,师行十余年不息。迨闻永乐之败,神宗当宁恸哭,循致不豫,故元祐宰辅推本其意,专务怀柔外国。西夏请故地,以非要害城砦还之。惇以为蹙国弃地,罪其帅臣,遂用浅攻挠耕之说,肆开边隙,绝夏人岁赐,进筑汝遮等城,陕西诸道兴役五十余所,败军覆将,复弃青唐,死伤不可计。知天下怨己,欲塞其议,请诏中外察民妄语者论如律。优立赏逻,告讦之风浸盛。民有被酒狂讹者,诏贷其死,惇竟论杀之。用刑愈峻,然不能遏也。为山陵使,灵举陷泽中,逾宿而行。言者劾其不恭,罢知越州,寻贬武昌军节度副使、潭州安置。右正言任伯雨论其欲追废宣仁后,又贬雷州司户参军。初,苏辙谪雷州,不许占官舍,遂僦民屋,惇又以为强夺民居,下州追民究治,以僦券甚明,乃已。至是,惇问舍于是民,民曰:“前苏公来,为章丞相几破我家,今不可也。”徙睦州,卒。惇敏识加人数等,穷凶稔恶,不肯以官爵私所亲,四子连登科,独季子援尝为校书郎,余皆随牒东铨仕州县,讫无显者。(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三十》,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垂索挽树,衣而下/摄:整理
    B.官府新而惇首用/肇:开始
    C.惇以为国弃地/蹙:减缩
    D.不许占官舍,遂民屋/僦:租赁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章惇“穷凶稔恶”的一组是( )
    ①朱服为御史,惇密使客达意于服
    ②惇父冒占民沈立田,立遮诉惇,惇系之开封
    ③请诏中外察民妄语者论如律
    ④民有被酒狂讹者,诏贷其死,惇竟论杀之
    ⑤为山陵使,灵举陷泽中,逾宿而行
    ⑥惇又以为强夺民居,下州追民究治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认为章惇连自己的命都能豁出去,就更不会珍视别人的生命,所以他能杀人。此后章惇为人处事的心狠手辣验证了苏轼的推断。
    B.章惇在对待西夏等邻国的态度上与朝廷有分歧,属于“主战派”,他利用浅攻挠耕的战略,大肆开拓边疆,断绝每年给西夏的财物。
    C.章惇知道外交的失利使得天下人都怨恨自己,他想堵住人们的议论,于是请求朝廷审察任意乱说之人,并按照法律对他们从重定罪。
    D.章惇虽然位高权重,但在封官晋爵上却能不循私情,他的四个儿子都考中进士,却只有章援曾在朝任过校书郎,其余都到州县任职。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谏官赵彦若又疏惇无行,不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有被酒狂讹者,诏贷其死,惇竟论杀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前苏公来,为章丞相几破我家,今不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离觞不醉至驿却寄相送诸公
    柳宗元
    无限居人送独醒,可怜寂寞到长亭。
    荆州不遇高阳侣,一夜春寒满下厅
      [注]①元和十年正月,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后奉诏回京,临行前永州亲友为他饯行。至驿站后他感慨万千,便写下这首诗寄给他们。却寄:回寄。②居人:指居住在永州的故旧。③荆州:古州名,永州古属荆州。高阳:指汉高祖刘邦的谋士郦食其。他是陈留高阳人,见刘邦时自称“高阳狂士”。在楚汉战争中,他多次为刘邦出谋划策,并亲自劝说齐王田广归汉。④下厅:客舍。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的意象。柳永《雨霖铃》中的哪三个句子也运用了这一意象来烘托送别的气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首句“独醒”二字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柳宗元举诏赴京时有那么多故旧亲朋为他送行,为什么还是感到“可怜寂寞”“一夜春寒”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2)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诗经·氓》)
    (3)__________________,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4)历览前贤国与家,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咏史》)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6)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7)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8)海纳百川,有容乃大;__________________,无欲则刚。(林则徐《自勉联》)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的题。
    有一种柳树长在黄河入海口
    陆天明
      那是个暮春时节,黄河入海口的风却依然料峭,四下里弥漫着一份几近于永恒的静谧。我向那一片片一个个圆土包似的树丛奔去,当地人告诉我,那也是柳树。我愕然。我这一生见过各种各样的“柳树”。而我眼前这些被人们所指的“柳树”既没有“软于丝”的枝条,也没有被春风剪出的“细叶”,更没有那般淡红和鹅黄去悦人眼球。面对奔腾了几千百里后明显露出疲态的黄河,它们虽然也倚得了半匹寒风,却不见半点狂势。它们既不像垂柳那般的柔媚婀娜轻盈,更无旱柳常有的高大伟岸刚毅。它们只是一丛自沙地上向上萌生的灰色枝条,那由一根根手指头粗细的枝条组成的灰褐色树丛却又不动声色地渗透着一种沉稳和倔强。而让我最为惊愕的是,当地人说,这样的“柳树”全都是眼前这条黄河从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上带下来的。
      怎么可能?它们怎么可能穿越千里而到此地扎根?我诧异。
      “黄河带下来的自然不是整棵的树,而是它们的种子。”他们如此解释。
      “那也不可能啊。从黄土高原到这入海口,少说也得两三千里。这滚滚黄河水,穿峡谷,趟平原,扫荡九曲十八弯,不知在几多滩头喘息过,不知在几多崖壁上碰碎过,又不知漫灌过几多千古河床,几多板桥土墙,经几多日头暴晒、风雪肆虐。据查,这柳树种子的千粒重只有零点四克。这么微弱的个体,如何能毅然决然地在这滩头的沙地上存留住,生根发芽? ”我驳问。
      “这,你就要问它们自己了。”他们莞尔一笑。
      放眼望去,宽阔的滩头上,这样的“柳树”无法计数,像一支“大军”……并保持着必要的沉默……它们不会是人工栽培的,更不像是当地常有的。因为除了在这入海口的滩头沙地上,我再没有在其他的地方看到它们的身影。这似乎确证了它们是由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上游某个地域带到这儿,并在进入大海前得以在这儿落土扎根。
      我当然不能因此就说,它们这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是故意要在这儿扎根才做出这惊绝人世的举动的。有种自然哲学告诉我们,宇宙本不承载任何意义,换一句话说,它们本不是为了什么才存在的。即便如此,我仍然要为这种“柳树”叫好,特别要为它们那些千粒重只有零点四克的种子们叫好。我坚信伟大的黄河途经黄土高原时,带下的绝不止这一种植物的种子。在咆哮泛滥时,它更是摧枯拉朽般冲毁堤防,席卷城镇,我们常可以在它翻滚的浪涛中看到断垣残壁、残枝败叶和种种动物的尸身,甚至还能看到一些金属构件、车辆残部……但,它们都不能坚持到达这入海口,唯独这个种子,偏偏留住了自己的生命,并且在这片滩头上居然还生成了一支兴旺的“大军”。
      我不知道再说些什么,只知道自己被深深打动了。我想不到生命的顽强竟然也能在这样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中得到如此的张扬。难道这便是大自然的“本能”,生命的固有之义和应有之举嘛?这就是站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作为宇宙间一种高级生灵,一种以追求诗意地活着和有意义存在的高级生灵,却总是会、也永远会感到自己渺小的原因嘛?而在那个暮春季节的时日里,入海口任何风景都不再能引起我的兴趣,我只沉浸在对这种“柳树”的惊诧中。这确实是一种十分平静,却又十分温暖的惊诧。我追问当地的一些朋友,他们居然也说不清这种“柳树”的真名,我只能把它叫做“滩柳”……(节选自《解放日报》2012年2月25日)
    1.本文是怎样围绕作者的情感变化来行文的?请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节描写了奇特的“滩柳”,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为宇宙间高级生灵的人类,为什么在“滩柳”面前感到自己渺小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探究“滩柳”的种子为什么能在黄河入海口的滩头沙地上存留并生根发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2届苏教版江苏省苏州一中高三语文下学期五月模拟考试(三)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题。
    多点“求异”思维
    江曾培
      ①读季羡林的《朗润琐言》,内中不少论述富有独到见解,甚至与一些学者的看法“高度不一致”,常有辩驳诘难之词。季先生主张学术上要“求异存同”。
      ②学术研究贵在出新,不宜陈陈相因,只是踏着前人的脚印走路,或按着别人的腔调吆喝,而是要有所发现,有所前进。这就要有“异”于前人和“异”于他人之处。自然,“求异”并非完全排斥“同”,“异”也含有共同的知识和认识,遵循共同的原则和规律,不过,“异”却是它的独特价值所在。因而对学术研究来说,是要在“异”中存“同”,而不是以“同”化“异”。
      ③“求异存同”的治学之道,历来为学界有识之士所信奉。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强调“一本而万殊”,不要“倚门傍户、依样葫芦”,不要“以水济水”,而要重视“一偏之见”、“相反之论”,“着眼理会”“其不同处”,正是强调学术研究应当“求异存同”。学术研究就是要在“求异”中创新,在“求异”中发展。
      ④至于文艺创作则更应“求异”。因为,文艺创作是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精神劳动,如果雷同重复,就会失去任何价值,是故“脱窠臼,创新意”,成为文艺创作的首要品质。清代的李笠翁在《闲情偶寄》中说:“东施之貌,未必丑于西施,止为效颦于人,遂蒙千古之诮。”齐白石更告诫后人:“学我者活,似我者死。”巴尔扎克关于“第一个形容女人像花的是聪明人,第二个形容女人像花的是傻子”的话,也是说明文艺创作不能“嚼别人嚼过的馍”,要“求异”求新。“双百方针”是发展文化艺术的根本方针,要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关键是要有众多不同色彩的“花”在“放”,有众多不同声音的“家”在“鸣”,倘若千“花”一色,百“家”一声,只有“同”,没有“异”,也就不见什么“双百方针”了。
      ⑤实际上,“求异存同”所体现的创新创造精神,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张扬。时下不少企业的产品生产,都喜欢用一个口号,叫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这里的“有”、“优”、“强”,就是以“异”求发展,以“异”求提高。如此“求异”求变,正是当前时代创新精神的体现。
      ⑥要做到“求异存同”,而不是“求同存异”,需要解放思想,突破常规思维。人们熟知的司马光砸缸和曹冲称象的故事,就是求异思维闪光的产物。在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中,要像季羡林先生所主张的那样“求异存同”,发展“求异”思维,把努力的重点落在“求异”上。(《文汇报》2012年2月4日)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四段列举的四个理论论据都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它们是怎样避免雷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司马光砸缸和曹冲称象是怎样突破常规思维来求异存同的?它的现实意义有哪些?请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按要求作文。
      一块庙里的石地板,对香客膜拜、香火不断的石像愤愤不平:“你我同是石头,来自同一座山,为什么你能高高在上,享受千人朝拜,万人供奉?”佛像略一沉思后微笑道:“贤弟,在你出山之前,师傅只是几下子便把你劈得方方正正,然后简单包装就送出山去。而在你走后的3年中,师傅却精雕细琢,对我砍呀,凿呀,刻呀,磨呀,风雨无阻,从未间断,我才成了今天的样子。既然出山前我们的历练不同,今天的境遇又有什么不公平的呢?”
      请以“历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 阅读文章选段,完成下面的题。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 之 诗 人 有 拟 古 之 作 矣 未 有 追 和 古 人 者 也追 和 古 人 则 始 于 东 坡 吾 于 诗 人 无 所 甚 好 独 好 渊 明 之 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苏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古 之 诗 人 有 拟 古 之 作 矣 未 有 追 和 古 人 者 也追 和 古 人 则 始 于 东 坡 吾 于 诗 人 无 所 甚 好 独 好 渊 明 之 诗
    2.苏轼认为陶渊明的诗主要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刘、鲍、谢、李、杜”六位诗人中,哪一位是建安七子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红楼梦》中,贾宝玉之妹贾探春倡导成立了海棠诗社,李纨自荐担任总评,后来众姐妹作咏菊诗,“潇湘妃子”林黛玉技高一筹,压倒群芳。
    B.《边城》中,天保大佬在和弟弟傩送的情爱争斗中失败,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他想通过发展事业来赢回做哥哥的尊严,结果下青浪滩淹死了。
    C.《雷雨》中,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蘩漪把所有的真相全部说出,四凤狂奔而出触电身亡,赶去救护的周萍也跟着毙命,侍萍呆了,蘩漪疯了。
    D.圣地亚哥用鱼叉扎鲨鱼,可鱼叉却被鲨鱼带走了,他就用小刀,小刀断了他就用短棍,短棍丢了他就用舵把,但鲨鱼最终还是吃光了那条大鱼。
    E.《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从父亲的魂灵那里得知父亲被害的真相后,本已极度悲痛的精神更加重了负担,为了防止叔叔的加害,他决定装疯。
  • 简答题。
    (1)《家》中描写了大家族三代中的哪四类人物?请简要概括并举出相应的典型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主要使用了哪些计谋?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多种传播形态的融合
    焦雨虹
      文化传播的高层次传播是价值观、生活观的传播,沟通、对话、交流是其传播的基本形态。文化走出去、文化渗透、文化输入其核心都是强调文化潜移默化的、长期的熏陶和感染的力量。因此,文化走出去的方式应该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多种传播形态的融合,既要有政府为核心的公共传播活动,也要有民间的、个体的交流与沟通,两者必须相互兼容相互补充。
      国家、政府组织的大型活动资金大、场面大、时间长、话题多、关注度高,对提升国家间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和改变人民的国家观念有着巨大的作用,例如奥运会、世博会这样的重大活动。但大型活动毕竟是短期的,时间和作用都具有短期性、即时性的特点。如果仅仅依赖大型活动,文化的传播效果还是有限的。而民间的、个体的交流沟通具有日常性、长期性,弥补了大型活动的缺陷,其渗透的效果更加潜移默化,长期效果更为显著。
      文化产品的输出是走出去的另一重要途径。美国文化强大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对外输出文化产品的过程中,不断传播美国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甚至成为全球主流文化话语的塑造者、输出者,这是美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重要战略途径。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文化产品、文化商品的打造输出是必经之路。(节选自《文汇报》2012年2月4日)
    1.我国成功地举办奥运会、世博会起到了哪些巨大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大型活动既具有“时间长”的特点,又具有“短期性”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文化“走出去”必须坚持什么原则?需要融合哪些传播形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