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江西省高三语文大联考最新信息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楚(qiáo)     (pì)         守(kè) 心如意(chèn)   
    B.奉(gōng)      (jiè)    (fēn)     安步车(dàng)   
    C.奇(bā)     (jìng)     战(tiāo)     博闻强(zhì)   
    D.倜(tǎng)     (bò)     (lǐ)     菁校园(qīng)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岑寂     崛起     螳臂当车    震古烁今
    B.绚丽     水分     计日程功    立杆见影
    C.厮打     搏弈     寻物启示    俗不可耐
    D.湎怀     抽搐     倚老卖老    按奈不住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汽车一进山谷,李雪就感觉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青山绿水赏心悦目,眼前景象让人陶醉,她赶忙从包里拿出相机,一阵猛拍。
    B.王静也是一个玲珑剔透的人,一经点拔,马上就明白了闻先生的意图,看看闻先生又看看姜先生,心里还真是羡慕他们的默契。
    C.读《论语》,如坐春风,从容优裕,率真处常令人莞尔;读《孟子》,如闻雄辩,犀利强劲,其势虽“不可御”却难免单调逼人。
    D.读古诗词要以温情和敬意的态度,以修学好古的精神,含英咀华,发现那摄人心魄的诗境,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体验。
  •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
    A.1939年全面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29年继西方经济总危机之后降临的又一次致命的灾难,一场荒谬的战争使数千万生灵涂炭。
    B.道德本是维系群体人际关系的准则,它是一种逐渐形成并不断演化、不断微调以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生存环境的产物,是一种非人为设计的长久习俗。
    C.“以学论教”的评价观,就是把教师教学技巧为主的评价观改变为以学生实际发展为主的评价观,并以学生的实际收获、实际发展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D.康德认为理性是自我意识与自由意志的体现,黑格尔赋予理性一种本体的地位,这种界定为我们理解“理性”提供了一个参考框架。
◎ 2012年江西省高三语文大联考最新信息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儿童的可贵在于单纯,因为单纯而不以无知为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不到事物的真相。这正是许多大人的可悲之处。
    ①这两点正是智慧的重要特征
    ②利欲使人顾虑重重,盲从社会上流行的意见
    ③相反,偏见和利欲是智慧的大敌
    ④因为单纯而又无所忌讳
    ⑤偏见使人满足于一知半解
    ⑥在自满自足中过日子,看不到自己的无知
    A.④①③⑤⑥②
    B.⑥⑤①③②④
    C.④①③⑥⑤②
    D.⑥④①③⑤②
  • 下列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三国演义》中的“巧授连环计”写的是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表面上是为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周瑜火烧战船作准备。《三国演义》
    B.抄检大观园前,王保善家的在王夫人面前说晴雯的坏话。晴雯被王夫人叫来,因像个“病西施”,而被断定是“狐媚子”。抄检怡红院时,晴雯把箱子一倒,任凭抄检。探春还打了王保善家的—个耳光。抄检过后,晴雯被王夫人赶出,抱屈而死。《红楼梦》
    C.《巴黎圣母院》集中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法国女郎爱斯梅拉达的美貌与敲钟人卡西莫多的丑陋,她的善良与巴黎圣母院主教弗罗洛的狠毒,她的钟情与诗人弗比斯的轻薄,都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D.《家》中,觉慧是高家年青一代中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神的人。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公开支持觉民抗婚,大胆地和丫环鸣凤恋爱,最后奔赴上海,走上彻底叛逆的道路。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而国民素质又是一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一国综合国力的基本指标。因此,对长期以来文化建设的相对滞后和国民素质的相对偏低这一基本国情,我们不能忽视,不能任其发展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进步和现代化进程的瓶颈。
      文学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数学、物理甚至哲学、历史,文艺教育在培育国民精神文化、提升国民素质方面有着独特而深刻的作用。这尤其要归功于它的广泛性,它不仅包括狭隘意义上的学校文艺教育,公共图书馆、电视台、影剧院、文艺剧团、展览厅、音乐厅、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农村书屋等文化场所和文化形式所提供的文艺教育也是其重要组成;归功于它的深入性,它是文化中最深刻和最敏感地触及国民精神状态和文化价值取向的领域,好的文艺可以直抵人心,将其感染力和影响力最大化;归功于它的坚固性,在文艺教育实践中,哪一类文艺占据主导地位,将直接影响到哪一种文化价值观得以塑造,哪一种文化取向得以养成,因而它是整个人文环境氛围和走向的根本性基石。正因为文艺教育的这些特性和功能,发挥文艺教育,推动国民素质进步,将是我们实现文化立人强国的必要前提。
      首先,发挥文艺教育启迪国民心智的作用。文学艺术是社会最敏感的一根神经,体现着时代的脉动和社会的气象,是时代精神转向和社会思想革命的寒暑表。在20世纪初社会飘摇动荡之际,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适时提出了文学艺术新民立人的启蒙思想,以求唤醒沉睡的东方睡狮。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指出“欲其国之安福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而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更振聋发聩地强调“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正是这种文艺教育的启蒙运动的开展,拉开了20世纪中国革命和改革的伟大序幕,使得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新思潮新运动蓬勃开展。在这个意义上,艺术启蒙的不仅是国民的心智,也是社会的心智,艺术唤醒的不仅是国民的灵魂,也是时代的灵魂。
      其次,发挥文艺教育陶冶国民情操的作用。一则,文艺教育能够有力提高国民的审美能力、鉴赏水平。再则,较高的艺术修养和文学素养又反过来推动文艺教育的不断发展。文艺教育可以怡情养性、陶冶情操,能使欣赏者在优美中舒畅身心,在崇高中追求超越,在悲剧中净化对人生命运的怜悯恐惧,在喜剧中笑对人生百态,在荒诞中求索缺席的永恒真理。更重要的是,文艺教育不仅可以塑造个体的道德情操,还可以塑造一个时代的道德追求和精神风貌,是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不二法门。
      再次,发挥文艺教育塑造国民人格的作用。文艺教育在复归人性、塑造国民人格、实现自我价值等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文艺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解放、建构完美人性的必经途径。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所散发出的人格魅力和伟大理想无不让国民动容,在文艺教育的耳濡目染中,健全的国民人格慢慢形成,拥有这种健全人格的国民才能果敢地承担社会道义和社会责任。市场化经济大潮下,消费主义文化迅速崛起,享乐主义观念一时盛行,给整个社会生活带来了价值观的畸变,尤其表现在强烈的实用功利色彩、拜金主义风尚和感官化欲望化潮流上面。这一切也不可避免地深入和渗透到文艺领域,使得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之作兴起,给整个文艺生态和精神文化生态带来恶劣影响。这就要求我们的文艺工作者自觉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抵制“三俗”和娱乐至上的倾向,更好地发挥文艺的内在凝聚力和外在传播效应,提升大众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节选自《人民日报》)
    1.对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的“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表明梁启超等有识之士认识到文艺教育具有启迪国民心智的作用。
    B.这是梁启超等有识之士提出的文学艺术新民立人的启蒙思想的体现。
    C.梁启超认为,进行文学革命,应该从小说的改革入手
    D.以此观点为代表的文艺教育的启蒙运动的开展,拉开了20世纪中国革命和改革的伟大序幕。
    2.下列有关文艺教育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相较其它学科而言,文艺教育在培育国民精神文化、提升国民素质方面有独特而深刻的作用。
    B.文学教育是社会最敏感的一根神经,体现着时代的脉动和社会的气象,是时代精神转向和社会思想革命的寒暑表。这是文艺教育启迪国民心智的作用。
    C.文艺教育能够有力提高国民的审美能力、鉴赏水平。较高的艺术修养和文学素养又反过来推动文艺教育的不断发展。
    D.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及其他诗人的一些诗作,散发出的人格魅力和伟大理想让国民动容,可以证明文艺教育具有塑造国民人格的作用。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我们不能忽视长期以来文化建设的相对滞后和国民素质的相对偏低的国情,因为文化是一国综合国力的基本指标。
    B.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启蒙的不仅是国民的心智,也是社会的心智;艺术唤醒的不仅是国民的灵魂,也是时代的灵魂。
    C.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重要方法,就是大兴文艺教育,发挥文艺教育的作用。塑造一个时代的道德追求和精神风貌,进而塑造个体的道德情操。
    D.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之作兴起,给整个文艺生态和精神文化生态带来恶劣影响,使消费主义文化迅速崛起,享乐主义观念一时盛行,给整个社会生活带来了价值观的畸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送夏进士序
    龚自珍
      乾隆中,大吏有不悦其属员者,上询之,以书生对。上曰:“是胡害?朕亦一书生也。”大吏悚服。呜呼,大哉斯言!是其炳六籍、训万祀矣。
      嘉庆二十二年春,吾杭夏进士之京师,将铨县令,纡道别余海上。相与语,益进,啐然愉,谡然清,论三千年史事,意见或合或否,辄哈然以欢。余曰:“是书生,非俗吏。”海上之人以及乡之人皆曰:“非俗吏!”之京师,京师贵人长者识余者,皆识进士,亦必曰非俗吏也。
      虽然,固微窥君,君若惧人之訾其书生者,又若有所讳夫书生者,暴于声音笑貌焉。天下事,舍书生无可属。真书生又寡,有一于是,而惧人之訾已而讳之耶?且如君者,虽百人訾之,万人訾之,啮指而自誓不为书生,以喙自卫,哓哓然力辩其非书生,其终能肖俗吏之所为也哉?为之而不肖愈见其拙回护其拙势必书生与俗吏两无所据而后已。噫!以书生之声音笑貌,加之以拙,济之以回护,终之以失所据。果尔,则进士之为政也,病矣
      新妇三日,知其所自育;新官三日,知其所与。予识进士十年,既庆其禄之及,于吾里有光,而又恐其信道之不笃,行且一前而一却也。于其行,恭述圣训,以附古者朋友赠行之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其六籍、训万祀矣——炳:使……光大
    B.于声音笑貌焉——暴:表露
    C.其终能俗吏之所为也哉——肖:与……相似
    D.于其,恭述圣训——行:品行
    2.下面各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朕亦一书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
    B.辄哈然欢——木欣欣向荣
    C.君若惧人訾其书生者——非独蜀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D.终之以失据——岂敢盘桓,有希冀
    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友人将要担任吏职,作者用皇上也自称为书生的事实来鼓励他,要他不为书生的称呼自卑,不怕嘲笑,保持书生的本色而不要混同于俗吏之流。
    B.夏进士被选拔为知县,上任前跟作者和京师的朋友告别,一番言谈过后,作者和京师的朋友都认为他是一个书生,而不是一个平庸的官吏。
    C.作者暗暗地观察夏进士,从他的言谈神色之间发现夏进士像是害怕别人诋毁他是书生,又像是有意隐瞒自己是个书生,作者对此表示担忧。
    D.文章中作者对夏进士能得到官职,为乡里增光表示祝贺,同时又担心他信仰圣人之道不坚定,行动上将会有进有退,所以写文章来鼓励他。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为之而不肖愈见其拙回护其拙势必书生与俗吏两无所据而后已。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吏有不悦其属员者,上询之,以书生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书生又寡,有一于是,而惧人之訾己而讳之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果尔,则进士之为政也,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2年江西省高三语文大联考最新信息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1)结合诗歌前两句简析“杏花”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后两句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名句填空。
    (1)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
    (3)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_________。
    (4)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勿施于人。
    (5)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7)云青青兮欲雨,_________________。
    (8)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邂逅
    (巴西)维里西莫
      她发现他对着几瓶进口葡萄酒若有所思地想改变方向,但为时已晚,购物车在他脚边停下了。他看了她一眼,最初毫无表情,继而露出吃惊的神色,接着显得有点慌乱无措,最后两人微微一笑。他们做过六年夫妻,一年前分居了。自从分道扬镳之后,这是第一次邂逅。两人笑了笑,几乎同时说了话,不过还是他先开口的:
      “你就住在这儿?”
      “在爸爸家。”
      在爸爸家?他摇摇头。他的购物车里装着罐头、饼干,还有许多瓶酒。他装作在车里整理什么,无非是免得让她看出他那副激动的样子。
      他听说岳父死了,但没有勇气去参加葬礼。那是在刚刚分居以后,他没有勇气去向这个女人表示礼节性的同情,因为恰恰在一个星期以前,他轻蔑的称她是“母牛”。他说什么来着?“你是条没心肝的母牛!”其实她一点儿也不像母牛,而是个苗条女人,可当时他没有想出别的侮辱人的词儿来。那是他说的最后一句话。她呢,管他叫“装腔作势的人”。他想最好别问她妈妈了。
      “你呢?”她依然挂着笑容问。
      她还是那么俏丽。
      “我在附近这儿有个套间。”他没有去参加老人的葬礼,他做对了。第一次见面是这个样子,夜深人静的时候在超级市场不拘礼节的见面,这样更好。可天都这么晚了,她在这儿干什么呢?
      “你总是深更半夜买东西?”
      “老天,”他想,“她会把我的回话当作讽刺吧?”这恰恰是他们夫妇的一件麻烦事,他从来不知道她会怎么样理解他所说的话,就因为这个,他竟然叫她“母牛”。这个侮辱性的词毫无疑问地说明他轻视她。
      “不是,不是,是跟几个朋友在家里聚会,决定做点儿吃的,可家里什么也没有。”
      “真是巧极了!我也有客来访,来买点喝的、肉饼什么的。”
      “竟有这么巧的事!”
      她刚说的那几个朋友,是他们俩在一起时的什么人吗?是经常见的那几个人吗?他可是再也没有见过他们。她向来比他善于交际。不过谁知道是不是男朋友呢?她是个漂亮、苗条的女人,当然可能有情人,这条母牛。
      她呢,也在想:他厌恶凑热闹,厌恶走亲访友。在他看来,所谓消遣就是到爸爸家里玩纸牌。可现在竟然请朋友到家做客了。也许是女朋友吧?不管怎么说,他还算年轻……大概是让女朋友呆在房间,他来买东西了。怪不得正买进口葡萄酒呢,这个装腔作势的家伙。
      他思量,她不想我。她家里高朋满座。看见她时我有点慌乱,她大概觉察到了,以为我怀念着她。我可不会让她称心如意,不,小姐。
      “我存的酒快喝完了,总有客人来。”他说。
      “我们家也是接连有聚会。”
      “过去你就一向喜欢搞聚会。”
      “你可不喜欢。”
      “人都在变,是不是?改变自己的习惯……”
      “当然。”
      “如果你再和我一起生活,会认不出我来的。”
      她依然笑容可掬的说:“愿上帝饶了我吧。”
      六年期间他们相亲相爱。一个离开一个,两人谁也不能活。朋友们说,这两人,如果有谁死了,另一个就会自杀。可朋友们不知道,他们一直受到误解的威胁。他们相爱,但互不理解。好像是爱情有更强大的力量,代替了理解。他说的话她能理解,可他什么也不愿意说。两人一块儿走到收款台。他没有主动提出为她付账,反正她招待朋友用的是他转给她的抚恤金。他想问问她母亲怎么样;她呢,想问他感觉如何,尿酸的毛病又犯过没有。两个人刚要同时开口说话,却又笑了,接着便什么也没有再说就分手了。
      回到家里,她听见妈妈躺在床上嘟哝,说她一定得改改那套半夜三更买东西的习惯,应该交朋友,做点事,不要老是哀叹失去了丈夫。她一言不发,收好买回的东西就睡了。
      他回到房间,打开一盒肉饼、饼干包和一瓶葡萄牙的葡萄酒,孤零零地吃着,喝着,一直呆到有了睡意,便躺下了。
      睡着前她想道,这个装腔作势的家伙。
      睡着前他想道,这条母牛
    1.请简要分析小说为什么以“邂逅”为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对文中画线语句从技巧、内容、作用三方面简要赏析。
      睡着前她想道,这个装腔作势的家伙。
      睡着前他想道,这条母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加以概括。并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或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小说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他”心口不一,吝啬小气;“她”苗条俏丽,却缺乏细腻温柔的性情。
    B.“他”和“她”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分居后的生活状况,如对对方热切关心而外表故作冷漠。
    C.“人都在变,是不是?”一年的分居生活使男女主人公的性情发生了很大变化。
    D.爱情的消失使“他”和“她”分道扬镳,猜疑使“他”和“她”破镜难圆。
    E.莱辛认为,艺术美在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顷刻;从情节安排看,本文完美地实践了这一点。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被称为“虎妈”的美国耶鲁大学的教授蔡美儿,近日出版的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书在美国引起轰动。该书介绍了她如何管教两个女儿,制定十大戒律,自称“采用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种种高压手段,要求孩子沿着父母为其选择的道路努力”;她骂女儿垃圾、要求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被她骂成垃圾、也不准看电视或有玩伴的长女,17岁的蔡思慧已获哈佛和耶鲁的录取。
      (2)香港商人萧百佑的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他的四个孩子中的三个被北京大学录取,他叫萧百佑,被称为“中国狼爸”。
      (3)某知名教育专家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4)某教育调查机构称,不能吃苦耐劳、不能承受苦难与磨砺,是影响当代青少年的发展与成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请从上述消息中,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世俗可神圣,亲爱在人间。 ——李泽厚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取恰当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