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安徽省六安一中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多元共生的中国文化
    刘梦溪
      多元共生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点。就中国文化的发生来说,它是多元的,具体可以说有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不同的两源。我们过去讲中国文化,一般都讲黄河文化,以黄河文化为基准,因而黄土地文化、农耕文化、内陆文化、写实主义文化等等,成为人们概括中国文化的常用语言。
      但长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不同于黄河文化的范例。甚至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所呈现的文化面貌也是不同的。
      长江上游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造型和黄河流域非常不同,有非常夸张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力,甚至使人怀疑这是中国人制作的造型。从这些青铜器的构造上,我们约略可以想象出四川人的性格似乎带有青铜器的刚性。而长江中游的楚文化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黄河流域出土的青铜器造型浑厚庄严,有力度,感觉很震撼,而楚地出土的青铜器造型轻巧,下座虽大,腰身却很细,年代也跟黄河流域差不多。“楚王好细腰”,宫廷的审美取向已经影响到了青铜器的造型。黄河文化的那些人们熟悉的特征,不一定完全适用于长江文化。长江自古以来航运便利,可以直接和海洋联系起来,如果说黄河文化带有内陆文化的特点,那么长江文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了海洋文化的特点。长江流域南面的岭南文化,更是很早就直接跟海外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就学术思想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多元互补的特点。学术思想是民族精神的理性之光,是最高形态的文化。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相互包容和互动互补是其显例。历史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宗教战争,但是中国这么长的历史,很少有宗教战争。这是由于申国的文化思想有极大的包容性,特别是儒家思想。所以然者,在于儒家不是宗教,或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儒家不是真正的宗教”。正因为传统社会占主流地位的儒家不是宗教,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才融合得很好。汉以后儒家是在朝的思想,道家和道教以及佛教主要在民间。对于一个知识人士而言,三家思想的互补使得精神空间有很大的回旋余地,进退、顺逆、浮沉,均有现成的学说依据,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儒家思想给人以上进的力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传统士人的共同理想。但是,如果仕途受到了挫折,乃至革职、斥退、罢官的时候,道家无为的思想便可以给他很好的支撑。道教崇尚自然,可以让他畅游于山水之间。甚至遭遇罪愆,如果信奉佛教,剃度出家,也可以避世完身。总之生命个体不会陷入完全的绝境。所以,多元性、包容性和自性的超越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性的基本特征。
      传统中国还有发达的民间社会,主要以家庭和家族为中心,构成文化多元存在的社会依托物。依据文化人类学的法则,文化传统可以区分为大传统和小传统。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比如中国传统社会的儒家思想,就是大传统;而民间文化和民间信仰则是小传统。大小传统是互动和互相依赖的,当大传统遭遇危机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在民间文化中搜寻到它的碎片。所谓“礼失,求诸野”,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今天到东南亚一带,看到那里的华族社会,其中国文化传统的根性仍然相当牢固,甚至比我们国内看得更重。(摘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有关“中国文化”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们以前说的中国文化是指以黄河文化为基准的黄土地文化、农耕文化、内陆文化、写实主义文化。
    B.中国文化的发生具有多元的特点,如同属长江文化的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所呈现的文化面貌就不相同。
    C.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两个不同的源头,黄河文化所具有的一些特征,长江文化不一定全具备。
    D.中国文化的地域特征明显,例如黄河文化带有内陆文化的特点,而长江文化则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海洋文化的特点。
    2.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相互包容和互动互补的关系充分显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多元互补的特点。
    B.儒家思想一直以来都是统治者独尊的核心思想,即在朝的思想;而道家和佛教思想则主要在民间。
    C.因儒家不是宗教,所以儒释道三家思想才融合得很好,中国这么长的历史才很少有宗教战争。
    D.道家无为的思想可以给仕途受挫的人以支撑,佛教可以使遭罪的人避世完身,而儒家思想则给人以上进的力量。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充满神奇的想象力,而楚地出土的青铜器造型轻巧,下座大,腰身细,跟黄河流域的差不多。
    B.“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表现的是传统士人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想的追求。
    C.儒释道思想使人们在进退、顺逆、浮沉方面都可找到依据,因而生命个体不会陷入完全的绝境。
    D.“礼失,求诸野”是说当民间风俗不再淳厚时,作为主流的传统儒家思想就可以发挥它的教化作用,让人们重新遵规守矩。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平安,滁人,小字保儿。建文元年,伐燕,安以列将从征。后为先锋。燕王曰:“平安,竖子耳。往岁从出塞,识我用兵,今当先破之。”及战,不能挫安。燕王失道,从者仅三骑。安击败燕将。燕王见事急,亲冒矢石力战。马创矢竭,剑折不可击。走登堤,佯举鞭招后骑以疑敌。会高煦救至,乃得免。当是时,诸将中安战最力,王几为安槊所及。
      明年,燕败盛庸,回军与安战。安大破之。再战滹沱河,又破之。安于阵中缚木为楼,高数丈,战酣,辄登楼望,发强弩射燕军,死者甚众。滹沱之战,矢集王旗如猬毛。王使人送旗北平,谕世子谨藏,以示后世。顾成已先被执在燕,见而泣曰:“臣自少从军,今老矣,多历战阵,未尝见若此也。”
      八月,安及燕将李彬战于杨村,败之。四年,燕兵破萧县。安引军蹑其后。燕将白义、王真、刘江迎敌。安转战,斩真。真,骁将。燕王尝曰:“诸将奋勇如王真,何事不成!”燕王乃身自迎战,安部将火耳灰挺槊大呼,直前刺王。马忽蹶,被擒。安稍引却。已,复进至小河,张左右翼击燕军,斩其将陈文。寻何福军亦至,与安合。燕军益大惧,王昼夜擐甲者数日。
      福欲持久老燕师,移营灵璧,深堑高垒自固。而粮运为燕兵所阻。安分兵往迎,燕王以精骑遮安军,分为二。福开壁来援,为高煦所败。诸将谋移军淮河就粮,夜令军中闻三炮即走。翌日,燕军猝薄垒,发三炮。军中误以为己号,争趋门,遂大乱。燕兵乘之,人马坠壕堑俱满。安等三十七人皆被执。安久驻真定,屡败燕兵,斩骁将数人,燕将莫敢婴其锋。至是被擒,军中欢呼动地,曰:“吾属自此获安矣!”燕王惜其材勇,选锐卒卫送北平,命世子及郭资等善视之。
      永乐七年三月,帝巡北京。览章奏见安名,谓左右曰:“平保儿尚在耶?”安闻之,遂自杀。命以指挥使禄给其子。(节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四》)
    1.对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王失道,从者仅三骑 失道:迷失道路
    B.安引军其后 蹑:跟随
    C.马忽蹶,被擒。安稍引却 引却:引兵击退
    D.燕王以精骑安军 遮:拦截
    2.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平安作战“材勇”的一组是(     )
    ①佯举鞭招后骑以疑敌
    ②发强弩射燕军,死者甚众
    ③多历战阵,未尝见若此也
    ④安引军蹑其后
    ⑤张左右翼击燕军,斩其将陈文
    ⑥王昼夜擐甲者数日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是(     )
    A.平安率领先锋部队攻打燕王。作战时,燕王因为有些轻敌,被平安打得大败,后来制造假象,迷惑对方,才得以逃脱。
    B.作战时,平安在阵中把木头绑缚在一起,成为楼台,高达几丈,战争进行的激烈时,就登楼眺望,并用强弓向燕军射箭,射死了很多敌人。
    C.平安在与燕王的战斗中,多次打败燕王,并斩杀燕王的爱将。后来他与何福的军队会合,使燕军非常害怕,燕王一连好几天都没有脱铠甲。
    D.因粮草运输遭燕军阻截,平安分兵前往迎战,燕王率精锐骑兵拦截他,使平安军队一分为二。第二天,燕军又突然迫近军营,发了三炮,致使安军大乱,燕兵乘机进攻,平安被捕。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创矢竭,剑折不可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谕世子谨藏,以示后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将谋移军淮河就粮,夜令军中闻三炮即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见梅
    【宋】何应龙
    云绕前冈水绕村,忽惊空谷有佳人。
    天寒日暮吹香去,尽是冰霜不是春。
    梅花
    【明】宸濠翠妃
    锈针刺破纸糊窗,引透寒梅一线香。
    蝼蚁也知春色好,倒拖花片上东墙。
    1、两首诗都吟咏梅花,但描摹的手法、抒发的感情各有不同,请结合两首诗歌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都写了梅花的芳香,你认为目的是否一样?请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题)。
    (1)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______。(《琵琶行》)
    (2)但以刘_______________,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陈情表》)
    (3)此地有崇山峻岭,_______________,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兰亭集序》)(4)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
    (5)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
    (6)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
    (7)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离骚》)
    (8)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_。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蜀道难》)
◎ 2012届安徽省六安一中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等着的轿车
    [美]欧·亨利
      黄昏来临了,身穿灰色衣服的姑娘又来到小公园的那个安静的角落,坐在一张长椅子上开始读书。她的脸看起来很秀气,那件灰色衣服却是普普通通的。前一天也是这个时候来到这里,再前一天也是如此,有个小伙子知道这些情况。
      这个小伙子慢慢地靠近她。就在这时,姑娘手中的书滑到了地上。小伙子顺势拣起书,有礼貌地递了过去,随便讲了几句关于天气的寒暄话,就静静地站在一旁。
      姑娘看了一眼小伙子简朴的衣着,一张并不引入注目的普普通通的脸。
      “如果你愿意,就请坐吧。”她用深沉的低音说,“光线太暗了,无法看书,我现在想聊聊天。”
      “你知道吗?”他说,“你是我一生中见到的最漂亮的姑娘,昨天我就见到你了。”
      “不论你是谁,”姑娘冷冰冰地说,“你得记住,我是一位小姐。”
      “实在冒昧,”小伙子说,“都是我的不是,你也知道——我的意思是公园里有这么多的姑娘,你也知道——当然,你不知道,但是……”
      “换个话题谈谈吧。当然,我知道了。讲讲这些来往的游客吧,他们去哪儿?为什么那么匆忙?他们感到幸福吗?”
      小伙子一时还没搞清,自己究竟应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我到这里来坐的目的,只是因为我能接近这么众多的游客,我跟你讲话,是因为我想找一个天性善良的人,一个没有铜臭、不是惟钱是图的人聊聊,你不知道我是多么厌恶钱啊——钱,钱,钱!我讨厌我周围的那些男人。我不喜欢自得其乐,看不上珍珠宝石,也懒得游山玩水。”
      “我可总是这么认为,”小伙子说,“钱是个好东西。”
      “当你有了成百万块钱,你就可以兜风、看戏、跳舞、赴宴。可我对这一切腻透了!”姑娘回答。
      小伙子很有趣地看着姑娘。
      他说:“我可很喜欢研究和探听富人们的生活。”
      “有时候,”姑娘继续说,“我想,如果我要恋爱的话,就要爱一个普通的小伙子——你的职业是什么?”
      “我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是我希望我能在这个世界上出人头地。你刚才说的当真是这个意思:你会爱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当然啦!”她回答。
      “我在饭店工作。”小伙子说。姑娘心里一惊,问道:“该不会是个跑堂的吧?”
      “我就是这个饭店的出纳员,你看见那里耀眼的有‘饭店’两字的霓虹灯招牌了吗?”姑娘看了看手表,站起身问:“你怎么不上班?”
      “我上夜班。”小伙子答道,“离上班时间还有一小时呢!我能再见到你吗?”
      “不知道,也许可以。我得马上走了。唔,今晚我要去赴宴,还有一个音乐会呢。你进来时可能看到公园门口有一辆白色小轿车吧?”
      “是的,我看到了。”小伙子回答。
      “我总是坐这辆车来的,司机正在等我呢,再见!”
      “现在天已黑了,”小伙子说,“这公园里坏人太多,要不要我送你上轿车?”
      “你还是在长凳上坐十分钟再走吧。”说完,姑娘就朝着公园大门走去。小伙子盯着姑娘漂亮的身影,然后起身跟在她后面。
      姑娘走到公园大门口,转过头看了一眼那辆小轿车,就走了过去。她横穿马路,走进那个有耀眼的“饭店”两字的霓虹灯招牌的饭店。店里的出纳柜台上一个红头发姑娘看见她来了,就离开了座位,这位身穿灰色衣服的姑娘就接替了红头发姑娘的工作。
      小伙子把手插进口袋,在街上慢慢地踱着。然后,他走近那辆轿车,钻了进去,对司机说:“去夜总会,亨利。”(选自《欧·亨利幽默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有删节)
    1、指出下列加粗词语在文中的丰富含义。
    (1)姑娘手中的书到了地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姑娘冷冰冰地说,“你得记住,我是一位小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具体评析小说中的“姑娘”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结尾是典型的“欧?亨利式结尾”,请你赏析这个结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小说的主旨,并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数/甲归田 凉/手成春 连/硕果防/心吊胆
    B.世/人才届/有尽有 豪词夺理 铜/遗万年
    C.落/经文片 肥/心宽体 然/无声息 本/百不挠
    D.复/鞭入里 瘦足适履 收级而上 样/棱两可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利比亚反对派攻入的黎波里,宣告卡扎菲政权结束。8月22日,利比亚驻华大使馆门前的国旗也改弦易辙,换成了反对派的国旗。
    B.针对在台湾高调行善引发的争议,陈光标坦然表示:之所以高调,只是希望能推波助澜,激发更多的企业家投身慈善事业。
    C.按照新课改精神,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根本,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不要越俎代庖
    D.云就像天气的"招牌",看云可以识天气;但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因为云的变化是扑朔迷离的。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分子料理是研究在烹调过程中加入不同物质,令食物产生各种物理和化学变化,在充分掌握之后再加以重组、解构和运用,从而做出颠覆传统厨艺的全新烹调方式。
    B.专家认为,凝固型酸奶和搅拌型酸奶只是加工的工艺不同,形态和口感有所不同。两种加工方法都可以制作出优质的酸奶,因此工艺尚不能成为制定酸奶品质优劣或营养高低的标准。
    C.2013年将出现一个火星离地球最近的时段,如果机会错过,则要多等几年,因此,中国航天界考虑届时将第一次发射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卫星。
    D.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目前正在制定向意大利施以数千亿欧元的一揽子救助计划,以使该国新总理马里奥?蒙蒂能够在未来18个月的时间里实施本国的改革方案,无需为现有债务再融资。
◎ 2012届安徽省六安一中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请将下面的几句话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使前后衔接最恰当 
      “寻根文学”是80年代一个引人瞩目的文学事件,如今已经赢得了文学史的承认和记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开始对民族文化的渊源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
    ②“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
    ③如同文学史上的诸多命名,这个通俗名称的形成带有几分偶然
    ④韩少功的主张得到了广泛的响应
    ⑤韩少功的一篇短文《文学的“根”》是这个名称产生的最初缘由
    ⑥他们一致认为,亦步亦趋地追随西方的现代主义文学不可能赢得领衔主演的机会
    ⑦一批作家——例如阿城、贾平凹、李杭育、郑万隆、王安忆等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010年度的中国作家富豪排行榜出炉了。前十名里,以青少年儿童为首要读者对象的,占了一半江山。第一位杨红樱,2500万元;然后是郭敬明,2300万元;第三是郑渊洁,1950万元;另外,还有韩寒和天下霸唱。
      如果把2010作家富豪排行榜当作一面镜子,那么,从这面镜子里折射出当代中国怎样的阅读现状呢?请写出两条结论,每条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围绕中学生早恋现象,各科老师各自有带有学科化、职业化特点的评点,请仿照下面语文老师的话,另选一学科,写一段评点中学生早恋现象的话,每段话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
      语文老师:早恋是一朵在严寒中绽放的玫瑰,有的只是短暂的娇艳美丽,可它很快就会凋零;早恋就像马蒂尔德的那串钻石项链,虽然有一时的快乐,随之而来的却是十年的辛酸。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要给母亲做一件漂亮的衣服,等我赚到钱以后∕要给母亲买好吃的,等我找到工作以后∕要让母亲坐趟飞机,等我成为富豪之后……∕小时候我想为母亲做很多事∕每次结论都以“以后”结束∕但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
      这是韩国总统李明博《母亲》一书中的一节。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心态:不仅对待亲人如此,对待一些事情也是这样。请以“没有以后”为标题,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