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北京版高一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 米洛斯的维纳斯(必修1)的第一部分试题
  • 辨用法。    
    (1)偶然     偶尔    
    ①尽管这艺术效果一半是由                  所产生……    
    ②他总是出外勤,                     回趟总部也呆不了多久。    
    (2)出神入化     炉火纯青    
    ①周恩来这一句话使一代伟人邓小平才有了施展雄才大略的转机。可见此时周恩来的领导艺术已经到了                       的地步。
    ②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                     地烘托着作品。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他是一个胸无城府的人,优点、缺点一览无余。   
    B.爷爷的脑子里有许多新奇的故事,那些故事跟《聊斋》差不多,全是奇谈怪论。   
    C.我们党与时俱进,标新立异,带领人民奔向四个现代化。   
    D.科研人员用尽心思,矫揉造作,这才有了神舟飞船的成功飞行。
  •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粗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
    A.肯(qì) 若晨星(liáo) 移默化(qián) 之大吉(liū)
    B.漏( pī) 止渴(zhèn) 独行(jǔ) 首以望(qiáo)
    C.脚(huán) 归真(pú) 万劫不(fù) 横征暴(liǎn)
    D.庇(yìn) 日不思(mǐ) 颜渊(shí) 草野蓬(gāo)
                                                                                  
◎ 2012年北京版高一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 米洛斯的维纳斯(必修1)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精美绝伦 顺理成张 (fèn) 托(hōng)
    B.毋庸赘言  高贵典雅 (yú) 部(kuān)  
    C.出神入画  迥然不同 住(jué) (chèng)
    D.标新立异  骄揉造作 如(pì) (hù)
                                                              
  • 对“选择出来的任何一种形象,都如我方才所述,我对此无法再抱一丝怀疑而只能相信时,那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这句话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实际上不相信会有真正的原形出现。   
    B.作者会以艺术的名义否定掉即将出现的真正的原形。   
    C.作者对否定真正的原形的行为怀着一腔怒火。   
    D.作者不希望有真正的原形出现,因为它会破坏断臂的维纳斯的神秘美。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我欣赏着米洛斯的维纳斯,一个奇悭的念头忽地攫住我的心——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也就是说,使人不能不感到,这座丧失了双臂的雕像中,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着作品。
      据说,这座用帕罗斯岛产的大理石雕刻而成的维纳斯像,是19世纪初叶米洛斯岛的一个农人在无意中发掘出来的,后被法国人购下,搬进了巴黎的罗浮宫③博物馆。那时候,维纳斯就把她那两条玉臂巧妙地遗忘在故乡希腊的大海或是陆地的某个角落里,或者可以说是遗忘在俗世人间的某个秘密场所。不,说得更为正确些,她是为了自己的丽姿,无意识地隐藏了那两条玉臂,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对此,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我并不是想在这里玩弄标新立异之说。我说的是我的实际感受。毋庸赘言,米洛斯的维纳斯显示了高贵典雅同丰满诱人的惊人的调和。可以说,她是一个美的典型。无论是她的秀颜,还是从她那丰腴的前胸伸延向腹部的曲线,或是她的脊背,无处不洋溢着匀称的魅力,使人百看不厌。而且,和这些部分相比较,人们会突然觉察到,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插绘的神秘气氛,或者可以说,正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换言之,米洛斯的维纳斯虽然失去了两条大理石雕刻成的美丽臂膊,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尽管这艺术效果一半是由偶然所产生,然而这却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呀!人们只要一度被这神秘气氛所迷,必将暗自畏惧两条一览无遗的胳膊会重新出现在这座雕像上。哪怕那是两条如何令人销魂勾魄的玉臂!
      因此,对我来说,关于复原米洛斯的维纳斯那两条已经丢失了的胳膊的方案,我只能认为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全是些奇谈怪论。当然,那些方案对丧失了的原形是做过客观推定的,所以,为复原所做的一切尝试,都是顺理成章的。我只不过是自找烦恼而已。然而,人们对丧失了的东西已经有过一次发自内心的感动之后,恐怕再也不会被从前的、尚未丧失的往昔所打动了吧。因为在这里成为问题的,已不是艺术效果上的数量的变化,而是质量的变化了。当艺术效果的高度本身已经迥然不同之时,那种可以称为对欣赏品的爱的感动,怎能再回溯而上,转移到另一个不同对象上去呢?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哪怕它是何等的精美绝伦。
    1.被称为“作品命运”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说它同作者毫无关系?
                                                                                               
    2.“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这里的“特殊”和“普遍”具体指什么?
                                                                                               
    3.为什么说“这艺术效果一半是由偶然所产生的”?
                                                                                               
◎ 2012年北京版高一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 米洛斯的维纳斯(必修1)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他以自己的整个身心致力于一种没有效果的事业,而这是为了对大地的无限热爱,必需付出的代价。   
    B.当这位长袖善舞的梨园名旦,抖起她最擅长的水袖时,台下的观众都禁不住大声地喝起彩来。   
    C.把现在人类所有的知识都做深入研究,这种大业,就是孔子、亚里士多德复出,恐怕也要敬谢不敏
    D.迪拜,一座在沙漠中规划出来的城市,是够梦幻、够浮华、够美丽的了,但这座海市蜃楼却潜伏着重重危机。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中秋节的夜晚,天气非常晴好。                 ,慢慢地在天空移动,把它的清辉洒向人间。 
    (2)雁滩横在前面,                        ,一派秋高气爽的景象。   
    ①蓝色天幕星嵌着一轮像玉盘一样的满月  
    ②一轮满月像玉盘一样嵌在蓝色天幕里  
    ③金黄色的斜阳照着,林木繁茂
    ④林木繁茂,金黄色的斜阳照着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人们在欣赏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名画《蒙柳丽莎》时,会感到蒙娜丽莎的微笑时有时无。对此,科学家们有不同的解释。
      西班牙科学家奥特洛和帕布罗斯认为,这只是视觉误差所致,因为我们在注视她的时候,眼睛会向大脑输送不同的信息,他们是以人的眼睛视物的生理学和光学原理为依据的,这与美国科学家利文斯通的依据一样。但是,他们的具体解释则与利文斯通大相径庭。他们认为,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在向大脑传递不同的感觉信息或图像时,有时一种图像会掩盖或覆盖另一种图像,因而有时会看到蒙娜丽莎的微笑,有时却看不到。
      他们让志愿者在不同的位置和角度欣赏蒙娜丽莎,并说出各自在不同位置和角度所看到的图像和蒙娜丽莎的笑容变化。在距离很远时,志愿者看到的图像很微小,也很难分清其面部表情。随着距离接近,画面变大,他们开始看到笑容,画像越大,笑容越容易看到。这表明中央视锥细胞与外围枧杆细胞一样能向大脑传递笑容信息。这一解释与利文斯通的解释显然不同,因为利文斯通认为只有外围区的视杆细胞才能感受到蒙娜丽莎的微笑。
      然后,西班牙研究人员决定通过眼睛对光线明暗程度的感受,也就是视锥细胞(感受强光和彩色)和视杆细胞(感受弱光和黑白)的特点来观察蒙娜丽莎的微笑。研究人员让志愿者注视白色屏幕30秒后观赏画像,再注视黑色屏幕30秒后观赏画像。志愿者的感受是,他们在注视白色屏幕后更容易看到蒙娜丽莎的微笑。奥特洛和帕布罗斯认为,白屏减弱了视杆细胞的感光能力,才会让视锥细胞能够感知蒙娜丽莎的微笑。可见,视锥细胞能感知蒙娜丽莎的微笑,同时视杆细胞也可感觉到蒙娜丽莎的微笑。
      美国眼科专家康茨韦奇和泰勒通过研究发现,从视网膜至视觉皮质之问路径上的干扰因素也会决定人们看到的是笑容还是其他的表情。如果蒙娜丽莎的嘴角边的视觉干扰增加,如同电视屏幕中的雪花现象,就会让蒙娜丽莎看起来是在笑,但是在其嘴角的影像干扰如果减小,蒙娜丽莎看起来似乎就比较悲伤。这说明,即使是科学的解释,也会有不同的结论。
    1.西班牙的奥特洛、帕布罗斯与美国的利文斯通对“蒙娜丽莎微笑之谜”的解释有哪些相同之处?主要分歧是什么?
                                                                                        
    2.根掘文中表述,在哪几种情况下欣赏者更容易感受到蒙娜丽莎在微笑?
                                                                                        
    3.自然科学家为破解蒙娜丽莎微笑之谜做出的种种努力,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看,是否有意义?请谈谈你的看法。
                                                                                        
  • 把下面三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   
    ①中国小说学研究主要由三个层面构成,即小说文体研究、小说存在方式研究和小说的文本批评。   
    ②这三个层面构成了小说学研究的整体内涵。
    ③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