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的第一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网络上的文字活泼、自由、亲切、幽默,特别贴近生活,一种全新的语言模式正初露峥嵘。但是,网络语言在向传统的书面语言挑战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自身的诸多问题。
      很多人故意使用错别字。例如,把“我”写成“偶”,把“你”写成“泥”,把“这样子”写成“酱紫”,这在打字时既不经济,也无意义,但居然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另外还有许多网民在网上使用夹杂英文、汉字、汉语拼音和数字的文字来表达他们的观点和看法,如“94”(就是)、“7456”(气死我了)、“bt”(变态)、“3ks”(谢谢)、PMP(拍马屁)等。这势必会对现代汉语造成消极影响。与这种洋泾浜式的词汇并生的,还有语法的混乱。这些新的词汇和语法会给读者造成一定的认读困难,更为严重的是,会给汉语规范带来极大的破坏。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是该国家、该民族最重要的文化载体。泱泱中华,方言无数,不同地方的人们仅凭口语并不能够正常交流,却几千年来始终统一于同一种文化之下,正是由于有汉字作为维系的纽带。曾有人想用拼音取代汉字,结果失败了。这更加说明表意的汉字被广大的中国人认可、坚守,所以不能过度地、无序地用谐音来幽默,那将取消汉字的表意性。把汉字和西洋字母、阿拉伯数字混合、杂糅着使用,则会造成更大的混乱。在网络化时代,我们必须注意保持汉语的纯洁。因为语言的纯洁意味着文化的纯洁。
      我曾经在网上写过一篇与本文同题的文章,有一位网友与我辩论说:“什么是正统的汉语,要回到文言文吗?现代白话文发展了没多少年,是不是也不能算正统呀?美国英语相对于英国英语岂不是更不正统?”我的回答是:正统和纯正是不同的概念。法国人的文化骄傲是世界有名的。在法国,你跟他说英语,他明明能够听懂,也会摇头。他们害怕英语会凌驾于法语之上,也不愿意让英语影响法语的纯洁。这是对自己母语最深沉的爱,不是维护正统。白话取代文言,是让文字与口语统一,是进步的。而网络错别字,基本上没有口语的基础,只能造成文字混乱。
      网络承担着文化责任。网络是最新的媒体,也是最有前途的媒体,它将在不久的将来君临天下。我们在网络上发表的文字,将为后来人的网络习惯奠定基础。当我们在网络上轻松地使用语言的时候,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正在不知不觉中对世界发挥影响?所以,我们上网,不仅仅是在发表自己的意见,更承担着不可推卸的文化责任。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珍惜爱护祖先辛苦传下的语言文字吧!
    1.下列对网络语言负面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语言中垃圾语言的泛滥破坏了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现代汉语的纯洁性。
    B.网络交流中使用的某些新词汇破坏了已被广大中国人认可的汉字的表意性。
    C.网络语言中新词汇过度地、无序地使用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现代汉语规范。
    D.网络语言中使用了大量错别字,这些错别字极大地破坏了汉字的口语基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网民胡乱地使用一些简约、便捷的新词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民族文化的纯洁。
    B.网络语言中,产生了大量的与原有语言偏离的语言现象,这是对传统书面语言的否定。
    C.网络上的文字活泼、自由、亲切、幽默,有自己鲜明的特色,特别贴近生活。
    D.有时法国人故意听不懂英语是不愿让英语影响法语的纯洁,这是对母语深沉的热爱。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网络语言中把汉字和西洋字母、阿拉伯数字混合、杂糅着使用,不但会破坏汉字的表意性,还会造成文字混乱和语法混乱。
    B.在网络交流中使用夹杂英文、汉字、汉语拼音和数字的文字既不经济,也毫无意义。
    C.网络是最新的、也最有前途的媒体,因此只要进行正确地引导和规范,网络语言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成为社会主流语言。
    D.本世纪初很多人尝试用拼音文字取代汉字,结果宣告失败,这说明了网络语言无论如何发展都不可能取代现代汉语的正统地位。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阅者以其言戆,置二甲。 
      三十三年,授广东昌化知县,到官,首定赋役,均粮于米,均役于粮。裁革杂徵,自坊里供帐始,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一权量,定法度,黎人便之。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元淳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 
      琼郡处海外,军将多骄横,崖州尤甚。元淳尝署州事,守备黄镇中以非刑杀人,游击余虎纵不问;且贪,索黎人献纳。元淳廉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总督石琳下琼州总兵会讯,元淳申牍曰:“私揭不应发审,镇臣不应侵官,必挫执法之气,灰任事之心。元淳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贻州县羞也。”初鞫是狱,镇中令甲士百人佩刀入署,元淳据案怒叱曰:“吾奉命治事,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镇中气慑,疾挥去,卒定谳,论罪如律。崖人为语曰:“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而总督卒因元淳倔彊,坐不检验失实,会赦免。复欲于计典黜之,巡抚萧永藻初授事,曰:“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为之言于总督,乃已。
      元淳自奉俭约,在官惟日供韭一束。喜接诸生,讲论至夜分不倦。屡乞病未果,竟以劳卒于官。昌化额田四百馀顷,半沦于海,赋不及二千,浮粮居三之一,民重困。元淳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无应者。乾隆三年,元淳子正靖官御史,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节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二百六十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阅者以其言/戆:愚直
    B.至此户口渐/蕃:多
    C.卒定谳,罪如律/论:议论
    D.复欲于计典之/黜:罢免
    2.下列各项中加粗词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罢无益费/架梁之椽,多于机上工女
    B.守备黄镇中非刑杀人/臣以神遇而不目视
    C.之言于总督,乃已/吾公取彼一将
    D.屡请上官,乞豁除/而刀刃若新发
    3.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陶元淳关心民生疾苦的一组是(    )
    ①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
    ②时步行间里问,周咨疾苦
    ③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
    ④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
    ⑤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
    ⑥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
    A.③④⑥
    B.①②⑤
    C.①②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初任昌化县知县时,陶元淳厘定赋役,裁减额外的赋税,减轻了百姓负担,使百姓“相率以力耕为业”,发展了当地农业生产,城中人口得以增多。
    B.在任崖州知州时,守备黄镇中违法杀人,陶元淳依法审案被诬陷,总督下令琼州总兵“会讯”。陶元淳得知后上书申辩,总督终因陶元淳的倔强而赦免了他。
    C.在陶元淳初审黄镇中违法杀人的案子时,黄镇中命令披甲操刀的士兵冲人衙¨以武力相威逼,陶元淳全无惧色,拍案怒斥,黄镇中“气慑”而退。
    D.陶元淳力行节约,生活俭朴,为官时平日所吃,只是“韭一束”;他喜欢与读书人交往,常常与他们讨论问题到三更半夜也不知疲倦。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淳廉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题。
    江  上
    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董颖,大致生活在宋高宗绍兴初前后,一生穷困潦倒,迫于生计而常年奔走异乡。
    1.诗歌的前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最后一句构思巧妙,前人称之为神来之笔,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的第二部分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2)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_______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4)__________________,但愿长醉不愿醒。(李白《将进酒》)
    (5)五更鼓角声悲壮,__________________。(杜甫《阁夜》)
    (6)梦入神山教神妪,______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7)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8)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____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故乡的方尖碑
    熊培云
      我在江南乡下生长了17年,和我的农民父亲一样,曾经向往城市没有泥水的生活。然而当我终于提着笔杆子进城,发现这里不过住着一群有房屋没家园的可怜虫。只有乡村,才是游子栖息灵魂与双足的地方。疲惫的时候,我不必像城里人一样去桑拿房或歌舞厅,我只要买张还乡的车票便可以了。回到村子里,就像回到电影《海上钢琴师》里的那艘轮船之上。望着童年的老房子,无论在外面的世界有多少挫折困苦,即使失去一切,都有信心从头再来。又因为,我原本一无所有,或者我并不需要那么多。不幸的是,2000年以后,当老家的房屋被移民建镇的风潮彻底淹没时,我栖居乡村的信心与骄傲已荡然无存。曾经生养我的村庄如今变成一片废墟,我从此成了一个在心灵上既没有城市又失去了村庄的流浪汉
      在我的精神世界里,此后几年间在老家发生的一件事比拆房子还要严重,那就是村子里的一些古树被远道而来的树贩子连根盘走。坦率说,尽管我也时常遭遇人生的挫折,但很少失去内心的安宁。然而,当我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知道老家的古树早在几年前便被人强买一空,其时内心不可不谓翻江倒海,无以诉说。
      我曾经看过一部名为《柠檬树》(Lemon Tree)的以色列电影:巴勒斯坦女果园主萨玛,为了保卫自己的果树,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新邻居、以色列国防部长告上法庭,因为以色列当局出于安全考虑要砍她的果树。尽管以色列当局表示将给予萨玛足额的补偿,但在她看来,这些柠檬树不仅有自己的记忆和生命,同时也是她与父亲甜蜜生活的见证者与给予者,而这一切是任何钱财都无法补偿的。
      每个人的生命里都会有一些难以割舍的人与事。对于我来说,最能牵动我的故乡之物,便是村边晒场上的那棵老树。它有几十米高,不仅在我孩提时代给了我昂扬挺拔的斗志,同样见证了这个村庄的几百年历史;而当我有朝一日离开故土、远足他乡,它又是那样温情满满,成为游子望乡之时的归所。就像《乱世佳人》里陶乐庄园里的大树,总会让离乱中的孩子挂念,梦萦魂牵。
      没有树,土地会失去灵魂。在我眼里,晒场边上这棵高大挺拔的古树之于这个村庄的价值,无异于方尖碑之于协和广场,埃菲尔铁塔之于巴黎,即使是出于审美或者某种心理层面的需要,它也应该永远留存。记忆中,这棵大树同时支撑起了这个村庄的公共空间。尤其是在耕作季节,劳累的人们多会在这里休息、闲聊,而那些伸出地面的巨大树根也为大家提供了天然的长条板凳。据村里的老人们说,早在几代以前,曾经有人想卖掉这棵树,一位有公益心的老人便自己掏了钱将这棵树买了下来,目的就是为了让子孙后代忙完农活时有个好地方乘凉。
      就是这样一棵古树,被树贩子里应外合,名义上以“2000元”(最初是1000元)的价格在光天化日之下连根刨出,然后运走。回想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曾经在这棵大树旁,边收割水稻,边听崔健的《一无所有》,与父母在田间地头忙着“双抢”。而现在,虽然表面上我在城市里过得意气风发,掸去了泥土,却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心底的家园。
      “每个人的家乡都在沦陷”。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离开乡村的游子写下了“故乡沦陷”的文字。他们站在中国与世界的不同地方发问——为什么我们曾经“热爱的故乡”,变成了一个自己不愿回去或回不去的地方?
      【注】①方尖碑,是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19世纪后作为外交礼品耸立在巴黎、纽约和伦敦等西方城市。巴黎协和广场,法国最著名的广场,中央矗立着由埃及总督赠送给查理五世的有三千三百年历史的方尖碑,方尖碑成为协和广场乃至法国的标志性建筑。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体现出散文“以小见大”的特点,通过家乡一些古树被卖掉的事情折射出中国农村建设的荣辱与沉浮,小细节与大时代的交织,延续着作者理性思索和悲悯情怀。
    B.传统农业文明被现代化大规模工商业文明所取代,似乎是个难以阻遏的潮流。文章即体现出作者对于传统乡村陷入衰败的痛心和彻底绝望。
    C.文章描写的是作者个人的故乡村庄,但记述的问题却带有普遍性。中国的乡村衰败,既有时代潮流推动的自然发生,也包括近年来激越的城市化而掀起高潮的建设暴力。
    D.文章开头作者用深情的笔调书写自己无法真正从心灵上融入都市却对故乡深深地依恋,为后文的故乡沦陷做了铺垫,起到欲抑先扬的作用。
    E.作者引用以色列电影中的情节,意在以巴勒斯坦女果园主最终保护了自己的果树和故乡的树被卖掉形成鲜明对比,反思中国的移民建镇的风潮。
    (2)分析文章“故乡的方尖碑”的含义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画线句子含义。
    ①我从此成了一个在心灵上既没有城市又失去了村庄的流浪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没有树,土地会失去灵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作者看来,乡村有哪些重要的意义?你认为农业文明被现代化大规模工商业文明所取代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失落,试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尽管朝鲜一再声明发射卫星是为了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和平利用宇宙空间,但发射事件还是使本已趋向缓和的朝美关系雪上加霜
    B.温州市第五十一中学于近日举行的寝室文化节别出心裁,除了寝室内务和纪律评分外,还开展了钉纽扣、快系鞋带等“生活技能大比拼”。
    C.希腊债务危机严重影响全球金融市场,一直置身事外的美国,受财政赤字的问题困扰,在短期内料不会直接介入希腊事件,而只会作壁上观
    D.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土不变,养育的人就不会变。担心当代年轻人平时不说方言,就推断出一个“方言危机”,纯粹为杞人忧天
◎ 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要想让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仅要靠自律,更要依靠完善的外部监督和严厉的问责制度。消费者不仅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向问题产品、向不良商家叫板,更要把监督的方向指向政府监管部门才是乱象频出的源头,才是最该受到问责的。
    B.抵制谣言,应该从每个人自身做起。但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提高人们辨别谣言的能力,如果信息处于模糊地带,特别是造谣者浑水摸鱼、以假乱真的手段高明,人们连谣言和真相都分不清,那么不信谣、不传谣就是一句空话。
    C.长期以来,中国坚守《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确定的基本原则,对菲律宾等声索国在南海进行的“蚕食行动”采取了最大限度的克制态度。中国这样做,为南海地区营造了和平气氛以及和平解决南海争端的条件。
    D.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因酒店价格超出美国政府差旅财务规定而没有入住五星酒店。这一消息在网上引起的热议实际上折射出国人对“三公消费”的屡禁不止和监督机制与严厉惩罚的缺失。
  •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行至流急涡回的七里泷,富春江裙裾一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壁立湾畔的奇岩崛石,似乎触手可及,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居农舍,更添无限野趣。
    ①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
    ②江中之江葫芦湾便闪现出来
    ③葫芦湾委实别致有趣
    ④别致有趣的葫芦湾
    ⑤湾形酷似一只毛茸茸嫩生生的青葫芦
    ⑥毛茸茸嫩生生的青葫芦酷似葫芦湾。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
  •   从2003年开始,我国就通过实施高校自主招生探索人才选拔制度改革,允许部分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额,以选拔那些由高考不容易被发现的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对自主招生政策大家褒贬不一,请就这一话题,分别以赞成者和反对者的不同口吻,选择某一角度,简要陈述理由。
    赞成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对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按要求作文。
      请以“走进(告别)孤独”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